60%的毕业生愿当网红!这才是深层原因……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最近,当网红做直播成为众多年轻人心仪的工作,某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了一项“当代年轻人就业在关注什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万名受访应届毕业生中,有61.6%的人就业时会考虑网红直播等新兴职业。
这项结果与人们以往对大学生就业取向的认知大相径庭,不少人开始泼冷水,认为学生们缺乏对行业的清醒认知,一般都会引用直播行业报告的数据,只有0.4%主播月收入10万元以上,95.2%的主播月收入为5000元以下。
言外之意是年轻人被冰山效应误导了,只看到极少数头部网红名利双收,却忽视了大部分从业人员的骨感现实。
更有甚者,有人发起网络调查,问大家为什么毕业生都想当网红,结果绝大多数人都选择“赚得多,来钱快”,结论是年轻人太急功近利了。
但是,这些评论者在要求毕业生们清醒的时候,有没有反问自己对此事的深层逻辑是否有清醒的认知呢?
首先,从调查研究的角度来说,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而1万名受访者想要完全代表1158万人,需要更加严谨的抽样方式和调查程序,这个平台的问卷调查是否足够严谨仍然存疑。
所以,轻易认同此项调查的人,同样也只看到了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只看到极少数所谓受访者的数据,却忽视了1千多万毕业生相互之间的巨大差异。
并且,“为什么毕业生都想当网红”这个问题本身就过于武断,我们也不应基于某项不权威的数据就把某个群体标签化。
不过即使只看这一小部分受访者,他们的选择也无可厚非,这实际上是技术的进步为更多青年人创造了更加宽阔的筑梦平台。
自古以来,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青年都希望对外传播自己的声音,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这也是很多先贤年轻时就著书立说的原因。
但是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媒介单一而且门槛较高,只有少部分人有机会跨过门槛,得到传统媒体的青睐,进而获得展现自我的机会。
但数字革命改变了这一切。美国艺术家Andy Warhol曾说:未来每个人都有15分钟的成名时间,这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现实。社交媒体实际上是著书立说的新形式,信息传播的门槛大大降低,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递出来。
所以,纵使60%的毕业生倾向于从事网红相关职业,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而不是狭隘的评价为追名逐利。
以前,网红在人们心中的大致印象是用颜值或其他低级手段博取眼球,而现在,已经有很多的专业网红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传递真正的价值。
比如,一位国外博主Mark Rober拥有2460万粉丝,已经可以称为顶级网红,但他主要向人们科普和介绍他DIY的各种工具,教粉丝们像工程师一样思考。
他在2011年发布的第一条视频就收获了150万播放量,内容是用两部iPad创造出可以透视身体的错觉,以此制造出万圣节服装。
他成为网红也不是靠颜值,他曾在NASA工作9年,参与制造了“好奇号”火星探测车项目,还在苹果做了5年机械工程师,也就是说,他凭借多年的专业积累与优秀的创新能力才能成为网红。
另外,B站粉丝247万、人称“野生钢铁侠”的稚晖君也同样如此,他点击率最高的视频是“技术宅耗时三个月,自制B站最强小电视”,从电路设计、结构设计,到PCB手工焊接、软件和算法开发全部是由他一人完成,用强悍的技术能力俘获了一众粉丝。
他也是一位专业人士,曾在OPPO、华为担任工程师,最终选择创建智元机器人项目,据称估值已超10亿美元。
与他们类似的年轻人还有很多,比如“影视飓风的Tim”等等,他们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创意,输出具有创新价值的优质作品,获得了众多粉丝的认可,也就成为了所谓的网红。
对这一类网红来说,社交媒体平台是释放创意潜力、扩大作品价值的工具,而不是捷径,因为他们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输出专业级的作品。
他们的粉丝收获的也不是一时的感官刺激,而是新知识与新技能,这才是社交媒体的核心价值。
所以,最关键的是区分人们想要成为网红的动机,如果只是单纯博取眼球就毫无意义,但是如果他们想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传播有价值的内容就值得鼓励。
这就意味着,大学生的当务之急是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锻炼自己的真本事,让自己具备持续输出价值的能力,之后无论是在公司任职还是成为网红都会游刃有余。
互联网消除了信息和表达的人为设置的门槛,人工智能正在消除技术的门槛,未来,有才华有创意的年轻人都有机会尽情的施展,这是社会的进步,不应该因为被称为“网红”就鄙视和反对。
以上是今天的内容,更多详细的产业分析和底层逻辑,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全球风口微信号,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1. 前哨科技特训营直播课程第四季(2023年)共50讲+,除此之外还有5节加餐+公开课。 2. 每讲承诺为1小时视频内容,实际平均时长为2小时。 3. 每周四晚八点准时直播,会员可无限次观看回放。 4. 新入会员,可以无限次回看之前所有视频课程。 5. 成为会员即可使用【AI王煜全】,最新AI大模型开发的专属科技分析助手
6. 每周组织【前哨·创新启发局】,链接科技/产业一线人士,打开技术/应用前沿视野
7. 优先获取全球科技产业一线游学、访问机会,接触科技/产业专家,获取最新、最前沿的趋势洞察,人脉链接
8. 本课程为虚拟内容服务,年费订阅服务制。一经订阅概不退款,线下活动需另行支付差旅成本,请您理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