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要想公司这个产品运营得更好,你还需要注意这三种输入:第一种是资金输入;第二种是信息输入;第三种是人才输入。相应地,公司输出利润、服务与产品。输出是由输入和管理决定的,有关管理我刚才已经分享,而输入中最重要的就是考虑人才的输入,接下来我再分享一些人才输入方面的思考。过去,经常会遇到有创业者问我:小公司相对大公司在招人方面很困难,你是以什么样的节奏和待遇挖到人的?其实,在我看来小公司比大公司招人不会更难。招人要脸皮厚,自己志向要高,而且经常要和你想要挖的人去聊公司的愿景目标,感染他加入,最核心的还是要配上有效的激励策略。过去在招人的时候,针对有效的激励策略我们也总结了几条心得:第一条,要提供最好的ROI(注:投资回报率)。我们经常看到一个词,人力成本。很多公司把人才当成耗损的成本。尤其是有些比较节约的CEO会想,我很便宜地找到了这个人,这不挺好嘛。但如果我们与美国对比,你会发现美国的人力成本特别贵,中国的人才去美国之后,待遇也会有两倍三倍的增加。中国、印度、柬埔寨的人力成本低,但美国仍然发展得最好。核心的原因是,美国通过合理配置优秀的人才,有了更好的回报。所以关键不是看成本,而是看回报和产出。公司的核心就是要通过配置好的生产要素,让公司有最高的ROI,并且给每个人提供好的ROI。所以我们一直和HR部门说,我们希望pay top of the market。我们主动要求HR部门至少每年要对市场薪酬做一次定位,保持市场薪酬在业内领先。当然如果人力成本很高,反过来也要求公司必须能把这些人配置好、发挥好,所以这会是一种进取的姿态。第二条,保持足够高的回报天花板,能在任何时候吸引创造超级价值的顶级人才加入。我这两年在面试时,常有候选人说,今日头条已经发展得比较久了,最好的加入时机错过了。我觉得不然。比如成立5年的阿里巴巴和腾讯,你觉得是早期还是晚期?他们后来都有超过100倍的增长。2010年的阿里巴巴和腾讯,你觉得是早期还是晚期?4年内他们也有超过20倍的增长,这个速度绝对比大部分创业公司快。所以,早期还是晚期都是相对的,未来的空间大小才是绝对的。另外,一般早期公司都使用期权制度,给工程师很高比例的期权,但是你后来肯定给不出高的相对比例,因为人多了。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想期权不是最关键的,期权无非是有可能获得超额的回报,有可能财务自由,核心其实是有没有机会为员工提供超额回报。我们认为重点要把激励放到提高年终奖的比例上,我们在公司内部说,希望有表现非常突出的人拿到100个月的年终奖。这个时候我们要让他知道,任何时候加入今日头条,回报都能非常非常高,并且平台资源非常好,这要比去创业公司有竞争力。前期的股票期权其实奖励的不是员工的业务能力,而是奖励他们的投资能力。一个人的回报基本上取决于他在什么时候加入什么公司,要现金多还是要股票多。如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其实非常鼓励创始人能够把更多的激励放到事后,放到年终,把更多的激励换成与个人贡献相关而不是与投资眼光相关。第三条心得,公平理性地按照岗位级别评定和绩效评估来确定薪酬。我们做过统计,发现薪酬和表现相比,经常会出现各种形式的溢价,熟人溢价、新人溢价、资历溢价等等。所以我们内部,按岗位级别定月薪,岗位级别代表他在这个专业领域的稳定产出。我们不让业务主管定薪酬,业务主管只定岗位,也不让他参考历史薪酬,不管他上一家公司薪酬是什么样的,不让历史薪酬影响了岗位级别的评定。HR会根据岗位级别,综合当前这个阶段的供求关系、竞争激烈程度来给出offer。另外,我们会把每年年度的复盘当成一次重新面试——如果这个人重新加入,你会给他开一个什么样的offer?如果你发给他一个特别高的offer,那你就要考虑给他大幅度增加薪酬,因为他快速成长了;如果一个人还比较欠缺,你是否还愿意给他发offer,降级还是辞退?因为公司内部的关系不仅是业务关系,人与人之间还会产生更多的熟人溢价,所以主管们要非常理性地看待。最后,我还想提醒创业者要想招到优秀的人,待遇好是核心。但如果你还能说清楚公司的远大愿景,让他感受到自己不仅在完成工作,还在完成一个伟大的产品。来源:源码资本、成都商报、捕手志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