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烧伤病危,女儿对爸爸说的一句话,让所有人沉默......
上个月,湖北黄冈的某个家庭,煤气泄漏引发爆炸。
正在家中的母亲和两个女儿无一幸免,送往医院后均被定为重度烧伤。
爸爸常年外出打工,
没想到再赶回家来的景象并不是因为欢乐的团聚,而是妻子女儿躺在病床上的手足无措。
担心独自在家带孩子的妈妈被指责,女儿则是在病床上哭着一遍遍的告诉爸爸不要责怪妈妈:
“那只是一个意外,不想妈妈有关系,谁知道那天会发生什么呢?”
正如同网友说的那样,听着女儿的话,只想流泪,实在是太懂事了。
自己身上还在痛着,却还在担心妈妈被误解。
但不知道为什么,第一次看到这么乖的孩子无法开心,
反而打心底深处为她们感到难过。
在苦难中懂事的孩子,往往承受着太多我们看不见的...
懂事的孩子
都是被委屈撑大的
妈妈烧伤面积达90%,大女儿和二女儿分别是70%-75%,40%-50%。
娘仨被包裹的严严实实,除了五官看不清楚身上任何一块健康的地方。
这种疼,应该是撕心裂肺。
懂事的孩子,却最先顾及妈妈的情绪:
“妈妈,不要哭了。”
女儿的善解人意,真的是因为她不痛吗?
不是,是因为她知道如果自己表现的不坚强,妈妈会更加伤心。
孩子的成熟不会一蹴而就,是长期的生活状态形成的性格习惯。
后来,直到爸爸为了安慰女儿,说等她好了给她买玩具,
女儿的情绪才大爆发:
“我不要好玩的玩具,好吃的东西,我只想听话永远呆在你身边。”
都说懂事的孩子,是被委屈撑大的。
她们的坚强,是因为背后没有人给撑伞。
并不代表,她们不想要。
综艺节目《少年说》里,有位名叫刘菁晶的女孩就因为自己太过懂事而烦恼。
因为爸爸工作忙,对她的陪伴少之又少。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她明白只有自己乖乖听话才能让他们省心。
可是,她过得并不快乐:
“爸爸,我知道你平时工作很忙,没有时间来关心我、陪我,我知道是因为我很懂事,你对我很放心。但是,我很讨厌这种懂事。
我才13岁,我还是孩子,我希望你多关心我。”
没有孩子天生就明白是非,对父母体贴入微。
这种成长,不是非要进入社会才能体验到的真相,也不是家庭关系中的误解和摩擦。
只是在平凡苦难的生活里,不得不背负起生活的重担。
大人总是喜欢把“听话懂事”作为判断好孩子的标准,却忽略了孩子因为要顾及所有人的情绪,而牺牲掉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他们不敢任性、不敢反对、不敢拥有自我,被架上了高处——好孩子都是这样的。
英国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温尼克特认为:
“如果一个孩子在最初的生命状态里总是顺应外在的需求,比如父母等抚养者眼中的听话懂事,极有可能他会发展出一个虚假自体,这个虚假自体不再回应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而是通过压抑自己,顺应外部世界。”
《无声告白》一书中的女主莉迪亚,从小就被父母寄托重重的希望,期待女儿能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
这对父母从不关心女儿的生活情况,相处时不断的问女儿各种学术问题,只有女儿答对了,才能躺在妈妈腿上,享受“母爱”。
即便她并不喜欢家里的氛围和父母为她包办的一切,但她还是小心翼翼的维护着自己的“懂事形象”。
因为她没有朋友,只有父母的肯定是她生活的价值。
长期以来,莉迪亚觉得只有表现好才能获得父母的注意:
爸爸希望她多交朋友,她就对着电话假装和朋友聊天,虽然电话另外一头没有人。
妈妈送给她的书,希望她成为医生,这些都不是她的梦想,但她还是笑着接受。
莉迪亚确实懂事到了极致,但这样忽视自己内心的意愿,怎么是长久之计?
最终,“懂事”的莉迪亚选择结束掉自己的生命。
她甚至连真实的内心世界都没有机会向家人展露。
有时候,懂事真不是值得吹捧的事,有些孩子因此失去了直面自我的勇气。
懂事的孩子
都背负着更多的期待
看过一个校园采访,记者问正在吃午饭的小女孩:
“为什么把虾留着不吃呢?”
“为什么先把米饭炒菜吃了呢?”
这个小女孩犹豫的看了看周围,脸上露出微笑:“一会儿再吃。”
记者又问她:“为什么一会儿再吃?是舍不得吃吗?”
小女孩纠结很久深吸了口气才道出实情:“留给俺妈吃。”
后来才知道,原来女孩的妈妈做手术住院,
孩子心疼妈妈,把学校里提供平时吃不着的饭菜和牛奶,都留着带回家给妈妈吃。
每一个懂事的孩子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故事,肩负着不同的期待。
有时,她们小小的肩膀也能为家庭分担想象不到的重量。
前段时间有个很火的新闻,
9岁男孩一人照顾车祸瘫痪的爸爸,因为父母分开的早,他的小身板却能撑起一个家。
每天给爸爸换4次尿不湿,还要推着爸爸晒太阳。
除此之外,男孩还要照看家里的4个小摊。
每天工作时间从早上七八点到晚上十一二点。
因为爸爸看病要钱,生活要钱,在其它孩子享受父母的遮风挡雨时,他已经需要直面生活的龙卷风了。
采访的人问他,感觉辛不辛苦,孩子却说:
“没有什么辛苦的,再累也没俺爸爸累。在外边可以有时候刮风凉快会。”
有些孩子可以跟朋友嬉笑打闹无忧无虑,有些孩子只能在命运的废墟之中寻找生存的线索。
比起无家可归,对生活的无路可逃才最令人绝望。
在家里,这个小小的男子汉是父亲的希望,也是全部的依靠。
不能撒手而去,只能独自面对。
在还是孩子的年纪,假装用成年人的视角去解读这个世界。
苦难催生的“懂事”,绝不是褒义词,也不是大肆宣扬的长处。
背后有孩子磨灭掉的童真,克制住的欲望,失去的快乐...
还记得之前我们写过的“好学生心态”吗?
长大后每对自己好一点点,内心就会产生深深的负罪感。
和懂事的孩子一样,他们习惯了以别人的需求为第一位,
认为自己配不上好东西。
奇葩说辩手席瑞说过:
“懂事从来都不是一个美德,懂事永远是那些不幸福的家庭里面才需要的美德。
因为幸福的家庭,别人只会问孩子怎么快乐,不会问孩子怎么懂事。”
希望这个世界上因苦难而懂事的孩子少一些,
愿所有孩子都能快乐的生活,
也诚挚的祝愿文章开始的妈妈和两个女儿,早日康复!
关注我,跟包妈一起轻松育儿
愿妈妈和孩子早日康复
同意点“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