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高考703分,弟弟730分!果然,背景不一般……
前段时间高考成绩出炉,云南德宏的一对双胞胎兄弟火了!
哥哥杜一郎考了703分,弟弟杜又郎考了730分。
兄弟俩都已被清华大学锁定,哥哥报考了自动化专业,弟弟则报考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一门双杰,羡煞旁人。
不可避免地,很多父母把目光聚焦在这两个孩子的家庭教育上。
“他们都是专注力很强的孩子”
媒体采访了两兄弟的父母,他们都是普通人,说起对孩子的教育,爸爸杜小牧讲了他们小时候的一件事。
在2013年,杜小牧带着刚上小学三年级的两兄弟到北京旅游。
到了清华大学门口,俩孩子说以后要报考清华。
当时杜小牧以为孩子只是随口一说,就没当回事。没成想,十年后,俩孩子真的考进了清华。
不少网友看了这个故事后,得出如下结论:
“有目标,就有动力。”
“从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孩子,做事就是有毅力。”
“自己定的目标就有自驱力,更自律、更专注。”
……
这些话说的都有道理,但我们不妨再往深里想想:
孩子定了目标,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吗?
小小年纪的孩子,如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又是如何长久地保持自驱力的呢?
这可不是单纯定个目标就能够实现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其他的因素影响。
我注意到兄弟俩的父母讲了另外两件事。
一件是:
在兄弟俩咿呀学语的年纪,奶奶带他们出去玩时,经常会指着路边的广告牌引导他们认字。
不强制、生动形象又顺其自然的启蒙,让两个孩子对认字产生了好奇。
“虽然记不住这些字怎么写怎么念,但依旧会拿起笔写写画画。”
另一件事是:
兄弟俩各有各的爱好,家里从不干涉,但从小培养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纸质阅读。
不为别的,就是希望能拓宽孩子的认知,提升专注力。
事实也如父母所愿:“他们都是专注力很强的孩子。”
如果教育只做一件事,那就是阅读。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这句话。
阅读习惯
让孩子积蓄了巨大而深厚的潜在力量
这些年,每年高考成绩出来后,媒体都会对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报道。
如果细心观察的话,我们从报道的字里行间总会看到,几乎所有学业出色的孩子,他们虽然家境不同、父母学历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家里书多,爱阅读。
当这些孩子谈到他们的成绩时,几乎没人归因为自己多么用功,而是不约而同提到了丰富的课外阅读。
湖南学霸杜青云,称得上是博览群书,名著、国学经典、哲学文学都有涉猎,尤其是历史相关的书,比如《史记》、《资治通鉴》等都是读了又读。
“阅读是杜青云最大的兴趣爱好!”
杜青云的班主任如是说。
浙江学霸王雷捷,他妈妈就手不离书,事情再多,也会抽出时间看书。
久而久之,王雷捷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对他来说,阅读不是繁重的任务,而是紧张学习生活的调剂。学习累了,看一会儿,做题倦了,再看一会儿,睡前更是要抓紧时间看一会儿。
被采访时,他笑着对记者说:“阅读是我们家传承下来的家规。”
四川学霸黎雨佳分享说:
“从小,我父母就会让我阅读经典,不仅读一次,还让我反复读。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必定有它的价值和过人之处。
在阅读的前期,可能找不到感觉,但是积累了一段时间过后,就会有自己的节奏感。
每次写作文,脑中的金句都会蹦出来。这就是文化的熏陶,不知不觉中融进了我的思想。阅读不仅能提高我的语文水平,还有助于考试时对题目的理解。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加深后,考试出错少了,分数自然也就提高了。”
在清华大学公布的问卷调查中显示,80%的高考学霸都有课外阅读的习惯。
当然,并不是说只要阅读就一定能拿到亮眼的高考成绩,良好的成绩需要多种因素成全。
可通过广泛的阅读,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得以提高,同时还会拥有丰富的知识面,逻辑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都会相应提高,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成绩。
一个从小爱阅读的孩子,成绩优异的概率会非常大,学业优势会随着功课难度增加而越来越明显,他们往往有很强的后劲。
如今教育的内卷让很多家长苦不堪言,卷来卷去,你会发现:
阅读,才是一项稳赚不赔的投资,让家长看得见最可观的教育成果。
阅读是
最普遍、最有效、最简单的自我成长方法
其实,阅读的好处并不局限于学业。
高考成绩出来后,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失意的学生在董宇辉的直播间倾诉:
“我寒窗苦读多年,却没考上心仪的大学,感觉人生无望。”
并问董宇辉自己该怎么办。
董宇辉思索了一下,对这个孩子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应该用跑马拉松的心态去看待。不要在意一时的先后,正如龟兔赛跑,赢的都是龟。”
我很赞同他的话,并联想到了杨绛先生。
杨绛先生的一生,经历过高潮,也经历过低谷,但无论低谷还是高峰,她始终淡泊从容,活得优雅而通透。
因为读的书多了,眼界足够广阔,自然就能看得淡然,处变不惊。
功成名就后,她也并未沉浸于名利的幻梦,而是不断丰盈自己的内在,选择过最简朴的生活。
她拒绝了国家提供的精装住房,选择住在一个年久失修的储藏室里,只因离图书馆近,方便借阅典籍。
就在这样一间陋室中,她完成了《堂·吉诃德》的翻译终稿。
即便到了百岁高龄,杨绛先生没有一天不是读书写字的,这已经成为她的生活习惯,更是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尹建莉老师说:
“任何一本好书,其中往往蕴含着人性的真善美,其核心价值观也一定是正面的。
尤其当我们发现了一本好书时,就像拥有了一个隐形的知心朋友,它和我们交流思想,倾心畅谈,让我们的心灵不再孤寂,更让我们对生活对人生有深刻的领悟和洞悉,内心的伤痛也会慢慢地得到平复和疗愈。”
是的,每个人遭遇的困境千差万别,但有一种自我成长的方法是最普遍、最有效、最简单,也最能自我把控的,那就是阅读。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是阅读习惯
很多家长说,我也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啊,可是应该怎么培养呢?
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一大堆书,放在角落里落灰,孩子一眼都不看。
还有的家长太过“轻敌”,忽视了图书以外的东西对孩子的吸引力:电视、手机、电脑……
总之一句话:甭管父母怎么着急,孩子就是不阅读。
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父母才是孩子真正重要的阅读榜样,孩子对阅读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阅读的态度。
只有父母趁早把阅读的种子埋在孩子心里,孩子才会渐渐将阅读内化成习惯。
否则,等孩子已经习惯了接收手机电脑等带来的碎片化信息,再去培养阅读习惯,将会越来越难。
就像尹老师说的:
“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被各种海量信息包围,如果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电视机或游戏机前度过,很少接触到书籍,长大后再培养阅读习惯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已经错过最佳培养年龄段,又该如何弥补呢?
为了帮助众多父母们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给孩子的人生助力加分,尹建莉父母学堂重磅推出【儿童阅读习惯训练营】。
这门课程由
知嘛文化总裁
尹建莉父母学堂总编辑
知名出版人
儿促会家教委特聘专家
家庭教育实践者
郎世溟 领衔主讲
视频课+直播课+训练营
每个班配备双证辅导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绘本教育指导师)
课程主讲郎世溟,除了拥有众多社会认可的成就,更是一位智慧的父亲,培养出年阅读量超过1000万字、成绩连年名列前茅的女儿。
目前女儿17岁,正在凭借优异的成绩和素养,特别是出众的由海量阅读而生长出的思辨力、写作力,申请世界名校。
有实打实的成功案例,是选择课程和老师的重要考量条件!
在这门课程中,你还将得到由知名出版人和培养出优秀女儿的爸爸——这双重身份的大灰狼,提供的全龄段书单。
图书出版界最懂家庭教育的,家庭教育界最懂图书出版的——这样的人提供的书单不容错过!
长按下图识别,立刻加入
现在下单,价格最优!后期逐步恢复原价!
👇👇👇
跟28天为爱有声阅读活动有什么区别?
除了对原【为爱有声阅读活动】的优势的100%继承,更有:
☞大咖领衔:知嘛文化总裁、尹建莉父母学堂总编辑、知名出版人、儿促会家教委特聘专家、家庭教育实践者大灰狼领衔上阵主讲,同时他也会在群内,亲自做直播答疑,解决大家的共性问题;
☞知识结构:学堂8年辅导实践经验积累的精华沉淀与总结,形成的体系化课程,基于【阅读培养=好书×对的家庭教育方法】这个阅读习惯培养公式,针对每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为家长全面梳理0-12岁儿童阅读习惯的特点;
☞实操训练:从“知”到“行”(或者叫从“学”到“习”),系统性学一遍,做到有认知,能实操。有了这个系统性学习过程之后,大家再参加陪跑,就可以完全专注于自己的实践分享、感悟分享、互相支招……等这些更实操、更轻松的学习形式;
☞学习效果:通过不断的“行”,再不断回到更深入的“知”,并且学员自身可以在群里更多分享,更多表达,不断地体验“知行合一”的过程,进而自己也成为专家。
且后续的【为爱有声阅读活动】,只会对学过【儿童阅读习惯训练营】学员开放(不再单独对外)。
适合人群
0-12岁孩子的家长
4个SKU(规格)
0-3岁、3-6岁、小学1-3年级、小学4-6年级
24节视频课
4节案例解析互动课
2次郎总直播答疑
(加赠往期直播答疑视频)
4周训练营内容
共创时刻(教育3.0)
结营有机会加入陪跑群
郎总推荐各个年龄段书单(持续更新)
跟着老狼学
底层做好,越往上家长越省力!
真实学员反馈
·
加入尹建莉父母学堂【儿童阅读习惯训练营】,为孩子铺一条顺畅的成长、成就之路。
一个爱阅读的孩子,
未来一定不会差!
一旦错过,
对孩子来说将是巨大遗憾!
长按下图识别,立刻加入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