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今年夏天,说个“夏日炎炎”,不过分吧?
持续的高温,
让小编不禁想念滇西北的丽江和迪庆,
想起某一次在某个当地的菜市场,
听到如下广播:
丽江只有两个季节,春季和大约在春季。
小傲娇溢于言表。
如果可以,我想去这儿待着,
可惜樊笼羁绊啊。
图片来自网络
虽说全球变暖,夏天好像一年比一年热,
但古人的夏天就一定比现在凉快吗?
具体气温可能无从考证,
但就体感而言,倒也未必。
元代 刘贯道 《消夏图》
美国纳尔逊·艾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时间倒退1218年,
那一年夏天的荆州就很热。
有多热呢?
热得让人“如坐深甑遭蒸炊”,
就好像坐在蒸锅里一样,浑身冒汗。
这当然不是我的臆想,是韩愈说的。
那年韩愈正好在江陵,
彼时,江陵就是荆州。
战国 青铜甗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前一年,也就是804年,
韩愈因为上书《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
痛呈被掩盖的关中因大旱导致饿殍遍地的实情。
而被陷害贬到广东清远阳山县做了县令,
韩愈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
不过,还好第二年就遇到了“大赦”,
到江陵当了法曹参军,相当于是法官。
至于大赦的原因,很可能是新皇李纯继位,
这一年是元和元年。
韩愈画像
暑热难耐加上意难平,
韩愈的那个夏天想必不太好过,
但好在有朋友在侧燠(yÙ)中送凉。
朋友是郑群,降暑神器是蕲州竹簟,
也就是蕲州产的竹凉席,
让韩愈在暑湿中可以享受一丝清凉,
小事成诗《郑群赠簟》载入《昌黎先生集》。
元 佚名(旧传赵伯骕) 《荷亭对弈图》
故宫博物院藏
当然,消暑除了凉席,还有凉枕。
凉枕有玉枕、铜枕、竹枕、木枕、漆枕等之外,
还有瓷枕。
宋人张耒说:
“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
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
我们的苏大学士也说:
“玉枕冰寒消暑气。
碧簟纱厨,向午朦胧睡。”
不管是午睡还是夜眠,
有了瓷枕的加持,不至辗转反侧。
至于瓷枕如何消暑,需要自行脑补,
但既然他们都给予这么高的评价,
想必对于消夏,瓷枕是极好的。
一席一枕如果还不够清凉,
还有一神器,就是扇。
扇的历史久远而分类诸多。
长柄扇、短柄扇;实用扇、礼仪扇;
团扇、折扇;绢扇、纨扇、罗扇;
竹扇、羽扇;等等。
唐 周昉(传)《挥扇仕女图》
故宫博物院藏
说到羽扇,
有两个人总是形影相随,
一个偏偏公子,羽扇纶巾;
一个足智多谋,出师未捷,
既生瑜何生亮啊。
可是不管是瑜还是亮,
羽扇绝不是用来扇风消暑的,
一个用来耍帅,一个用来耍酷。
而我们芸芸众生,
想起扇子来时,确实常常只为消暑。
杭州才子周邦彦说:
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
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清代 《雍正行乐图册》
有了这三件消暑神器,
屋中也是凉快地儿,也能呆得住。
如果这还闲屋内不够凉快,待不住,
诚斋先生杨万里也教你了一个办法:
如果“夜热依然午热同”,
那么“开门小立月明中”,
在“竹深树密虫鸣处”,
会感到“时有微凉不是风”。
不是风是什么?是心,心静自然凉。
北齐 杨子华 北齐校书图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这是规矩的做法。
那不规矩的做法呢?那得学学李白。
到另一个凉快地儿——山林里,呆着。
当然不能乖乖地待着了。
要坦胸漏乳,脱巾挂壁,
再喝点小酒才是最好,
诗嘛,也是要做的: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宋代 佚名 《边韶昼眠图》
当然遁入凉快的山林古寺
也能规矩消夏,
读书、论画、弹琴、写经,
哪怕是静坐冥想,总是有事可做,
“暑用酒逃犹有待,热凭静胜更无方” 。
元 盛懋 山居纳凉图轴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在苦热之夏,哪儿凉快就哪儿待着去。
大树底下好乘凉也是图的那一片阴影。
待着的同时,能满足口腹之欲那就更完美啦。
现在的人,
在空调房里待着,
抱一冰镇大西瓜蒯着吃,
别提多美了。
图片来自网络
可是,这一套古人早就玩过了,
只不过比我们玩得更自然。
西瓜搁在冰冷的井水里泡上那么一会,
捞上来时,那个冰爽,简直垂涎三尺。
“风蒲猎猎小池塘。
过雨荷花满院香。
沈李浮瓜冰雪凉。”
当然这是宋人的福气,
毕竟前朝人连西瓜都没见过。
宋 米芾 《逃暑帖》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至于今天的冷饮什么的,
对古人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具体有什么好吃好玩的,
小编有没有机会说,
就要看评论没有十个八个“要听”,
“请讲”之类的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