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一对癌症母子的漫长漂泊

一对癌症母子的漫长漂泊

公众号新闻

因为癌症,马玲失去了1/3的右肺、工作、房子、存款、父亲,现在,还有儿子的健康。
两年前,她的儿子黄皖粤也确诊癌症,至今已住院32次,化疗27次,手术4次。反复的发病、治疗,几乎将这个15岁少年“钉”在床上。
自此,马玲再无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为给儿子治病,这对癌症母子开始了漫长的漂泊之旅,辗转在不同城市、不同医院。他们的终点只有一个:活下去。
文/汤放桀 编辑/卢伊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冷杉故事

ID:fhzkfirstory
如果没有得骨肉瘤,今年15岁的黄皖粤会跟他的同学一样,在6月参加安徽中考,度过升入高中前的暑假。
但现在,他和母亲马玲蜗居在北京一个约15平米的出租屋内。不久前,他刚结束4天的化疗,出院后回到这里。和往常一样,化疗结束后的副反应持续了四五天,使他头晕、恶心、呕吐、肚子疼,“很受罪”。
因为癌症,黄皖粤至今已住院32次,化疗27次,动过4次手术,截掉了4个瘤段骨,还做了假体置换。少年的身体留下许多道弯弯曲曲的手术疤痕,那是他同疾病“交战”过的印记。
今年4月底,他又做了手术,术后无法站立行走,几乎在床上躺了一个月,“时间都耗在这屋子里了”。
他们租的这个单间,有一扇玻璃窗,但从屋内向外望去,视线所及是一堵水泥围墙,“看不见北京夏天生机勃勃的模样”。
今年51岁的马玲则是个肺癌病人,“一边走路一边说话,会感觉上不来气”。2021年6月,在黄皖粤确诊骨肉瘤后,这对癌症母子开始了漂泊之旅。从合肥到上海,从上海到北京,两年来,他们奔波在不同城市、不同医院,只为抓住治愈的希望。
〓 租住的单间里,马玲照顾儿子喝水。摄影:汤放桀
母子患癌
翟各庄村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临近河北廊坊,村里有一幢幢灰色的水泥平房。夏日,天气燠热,汽车从村路驶过,扬起阵阵尘土,让人恍惚以为这是某个偏远地区的村落,而非北京地界。
翟各庄村,因它的外号“骨癌村”而闻名。两年前,距此不到2公里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开诊,因为有全国最大的骨肿瘤科,吸引来大量的骨肿瘤病人及家属,租在翟各庄村,方便就近求治。
在这里,不时就能看见截肢的患者拄着拐杖散步,或是光着头的病人在做康复训练。
马玲和黄皖粤就住在这村子里。他们租的是个单间,白天仍略显昏暗。床、桌子、衣柜、灶台、小冰箱、折叠轮椅,几个物件就占据掉大部分空间。
床上有个枕头,上面是黄皖粤小时候和马玲的一张合照。从老家出来看病的时候,马玲把它打印到枕套上,带在了身边。
枕套上的黄皖粤头发齐眉,面色红润,而如今15岁的黄皖粤留着寸头,脑袋圆圆的,体态微胖,脸色却有些苍白。事实上,这位少年的个子已经长到了一米七三,但躺在床上盖着一条薄被子,来者很难察觉到。
“他跟很多得了骨肉瘤的孩子一样,像被‘钉’在了床上。”马玲说。生病后接二连三的手术、化疗,使得黄皖粤多数时候都要卧床。他偶尔拿手机看一下游戏直播,但没一会儿就感觉到累,只能放下手机躺着休息。
 枕套上的母子合照。摄影:汤放桀
而他的妈妈马玲,是在2018年确诊肺癌的。病在一次体检中偶然查出,好在发现时尚在早期。马玲当年就做了手术,“右肺切掉了三分之一”,后来又吃了两年靶向药。
确诊肺癌前,马玲在一家水吧上班,每月工资三千左右。病后她不能干重活,就从水吧辞了职,后来又重新找了份幼儿园保育师的工作。
在那之前的一年,夫妻俩找亲戚借钱投资做小生意,到了2019年后“赶上疫情亏了二十多万”,他们赶忙退了股,仍背上债务。马玲的患病,让他们的家庭条件“雪上加霜”。
肺癌对马玲的影响,至今仍可感受到,如果走路稍微快些,她就容易喘不过气。她说,好几次自己一边走路一边和亲戚朋友打电话,对方会问她为什么这么喘。
到今年8月,马玲将满5年生存期,这意味着她的肺癌“治愈”了。但最近一次复查,左肺又出现了磨玻璃状结节。因为担心有可能是癌细胞远处转移,医生让她每隔半年复查一次,一直忙着照顾孩子的她,“到现在还没来得及复查”。
此前,马玲也曾小心翼翼照顾自己身体,“三餐准时、作息规律”,以防肺癌复发。但儿子也确诊癌症后,照顾儿子、给儿子治病成了头等大事,她无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马玲身形消瘦,留着一头短发,说话时细语轻声。儿子病后,她不再做任何工作,奔波劳累、焦虑担忧是她的常态。“坦白地说,儿子生病对我打击很大,比我自己生病的打击大得多了。”
也许是因为相处的时间太多了,在房间里,很多时候这对母子只是相对无言。马玲会经常给躺在床上的儿子揉脚,帮他做康复训练。

〓 马玲给儿子揉脚康复。摄影:汤放桀
黄皖粤的发病,要回溯到2021年6月。
那时,13岁的黄皖粤读到初一下学期,临近期末考试,他的右腿膝盖上方出现了肿块,疼痛难忍,贴了小区诊所开的膏药但没效果。意识到情况不对,父母带着他去医院拍片子,最后专家诊断:黄皖粤极可能得了右侧股骨远端瘤,也就是骨肉瘤。
这是一种常见于儿童和青年的恶性骨肿瘤,它的病因尚不明确,但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儿童及青少年骨肉瘤诊疗规范(2019版)》提及,骨肉瘤的年发病大约为2-3/100万,占人类恶性肿瘤的0.2%,占原发骨肿瘤的11.7%。这意味着它并不很常见,患者数量却依然庞大。
父亲黄纯志记得听到这个消息时,“如同晴空霹雳”。他回忆,当时自己和妻子止不住地哭,无法相信事实。
“先保命,后保腿!”医生提出了治疗方案,说孩子的右腿很可能要高位截肢,但夫妻俩不能接受。
紧急商议后,夫妻俩决定带孩子到更大的医院看病。他们找亲戚朋友借了钱,第二天晚上就赶往上海。在上海一家医院,黄皖粤做了骨穿刺手术,进行病理检验,最终确诊为骨肉瘤。
穿刺手术所带来的痛苦,已经焊在了黄皖粤的记忆里,“我以为是个小手术,没想到那么痛。”
马玲记得,黄皖粤结束手术被推出来时,“哭得撕心裂肺,从没见他这样子。他大哭,我也跟着哭。”

黄皖粤以为做过这个穿刺手术后,自己的病就能好了,“但没想到一切刚开始”。


辗转
最初,黄皖粤在上海的治疗并不顺利。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他接受了两次化疗。但因为对一类化疗药物“阿霉素”并不敏感,膝盖上方的肿块不但没消掉,反而越长越大。
黄纯志和马玲急了,问医生怎么办,听到的是“实在不行只能截肢”的回答。
黄皖粤吓得大哭,问马玲:“妈妈,我是不是要死了?”夫妻俩感觉不能再等,既然在上海疗效不佳,应该去北京的医院试一试。
根据《儿童及青少年骨肉瘤诊疗规范(2019版)》,手术切除是骨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分为保肢手术和截肢手术,现在90%以上的肢体骨肉瘤患者可成功保肢。且保肢后,患者的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也并未变差,与截肢治疗相当。
2021年9月15日,一家三口坐高铁来到北京,想要看看能否在保肢的前提下给黄皖粤治病。这是他们第一次来首都,但每次想起,都让黄纯志感到心酸。
黄纯志回忆,当时在北京的地铁站内,他们拎着大包小包,孩子坐在轮椅上,“我们连怎么乘地铁到医院都有些抓瞎”。在这个超大城市,一家人举目无亲,望着往来的人流,黄纯志感到“人生最深刻的无助”。
最后,他们和很多骨肉瘤病人一样,选择到北大人民医院求治。当年11月2日,黄皖粤在此做了手术,截除股骨远端的瘤段骨,并进行了假体置换。
那时因疫情管控,家属不能到手术室外等候,只能待在病房。“小宝(黄皖粤)是含着眼泪被医护人员推走的。”黄纯志说。

〓 2023年2月,黄皖粤术后在家中休养。摄影:汤放桀
医院一旁的地段租金太高,为了节省开销,他们选择在河北燕郊租房,马玲则留在位于西直门的医院照顾黄皖粤。黄纯志每天“变着样地做饭菜”,从燕郊往返医院,给妻儿送午餐。
黄纯志回忆,通常头一天晚上,他会准备好荤菜,烧个半熟或七分熟,第二天凌晨五点半起床,继续将荤菜做熟,再炒个新鲜的蔬菜,分装进两层的保温桶里。
北京冬日寒风凛冽,他从燕郊出发,先搭地铁、后转公交,要花两个多小时,才到达医院住院部大楼外。
按医院那时候的防疫规定,饭菜不能送上楼去,他也不能同妻子、儿子见面。“等到11点,护工下楼统一取家属送的东西,所以孩子11点多才能吃上我做的饭菜。”
他就这样日复一日送饭,持续了7天,直到黄皖粤出院。

出院后,是长达数月的多次化疗,每次持续数天。到了要化疗的日子,一家人提前约好顺风车,每每天不亮就起床,简单下点面条吃,凌晨四五点钟就从燕郊出发。“出发前几天做核酸,到了医院现场再做一次,等结果出来后才能入院。”

家“没”了
2018年,骨肉瘤被国家纳入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的名单之中,使得大量患者受益。但长期化疗、住院、手术、检查,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黄纯志原本在合肥开网约车,随妻儿来北京之前,便把工作辞了。一家人住在燕郊时,他在附近的快递站找了份临时工,帮忙派送快递。
穿着网上买来的十几块钱的褂子,戴一顶老人帽,他骑着电瓶车穿梭在周边的小区,上楼下楼给客户送东西。他说,那阵子他瘦了快十斤,手也磨破了,“但是为了孩子,能挣点钱我什么都愿意干。”
就这样干了快一个月,因需请假去陪护孩子,工作只能终止。按照黄纯志的说法,直到现在,他也没能顺利拿到所有工钱,“总共3400元,老板分两次给了我2000元。后来受疫情影响老板店也转手了。现在发微信不回、打电话不接,剩下的钱大概率要不到了。”
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让黄纯志备感焦虑。2021年12月,他只得离开妻儿返回安徽,重新当起网约车司机。
目前,家中唯一经济来源就是黄纯志的那份网约车工作。他说今年竞争压力明显增大,自己早出晚归,一个月也才赚到五千元。而黄皖粤生病至今,“住院32次,化疗27次”,手术、化疗加上服用的靶向药、外购药和各项检查,他们自付部分的费用“已经有70多万”。
2022年6月,在进行了十多个疗程的术后化疗后,黄皖粤的治疗终于告一段落。他和父母回到了安徽老家,却发现“家”没了。

〓 房东留下的墙饰是家里为数不多的亮色。摄影:汤放桀
黄皖粤治病的钱,很大一部分是夫妻俩向亲戚朋友借的。为了给孩子治病、还债,2022年4月,黄纯志和马玲把他们在合肥高新区的房子卖掉了。
那套将近100平米的三居室房子,是两人在2008年买的。那年,黄皖粤正好来到人世,从出生一直到上初中,他都在那里生活。如今那个熟悉的居所已变换主人,他再不能回去了。
尽管如此,一家人还是很高兴,因为黄皖粤看起来终于能回归正常生活了。
“家”没了,他们在孩子就读的中学旁租了房,方便孩子上学。马玲计划,先好好照顾儿子一年,等第二年儿子情况稳定些,再找份工作赚钱补贴家用。
经济上的压力,则促使黄纯志必须多赚点钱。过去两个春节他都基本无休,2023年的除夕当天还在外跑车。
“今年春节我们母子俩通常晚上十点多睡觉,那个点他爸爸还没回家。”马玲说,“等早上醒来,很多次他已经不在家了。他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出门,我们都不清楚。”

马玲感慨,孩子生病之前,他们日子还算可以,虽然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也过得开心快乐。“现在搞得一下子什么都没有了。”

“所有事都赶在一起”
2022年9月,时隔一年,黄皖粤再度回到了学校。但开学仅一个星期,他右膝上方再次出现肿块,在合肥做完检查后,夫妻俩把片子发给了北京的主治医生。
“赶紧过来吧,已经原位复发了。”医生告诉他们。
资料显示,骨肉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易出现远处转移,尤其短时间内容易出现肺转移,病死率较高。
黄纯志得知消息时在开网约车,车上还有客人,他沿着与家相反的方向行驶,把乘客送达后,立马掉转车头往家里赶。而马玲知道消息时,刚做好午饭,打算送到学校给孩子吃。
他们必须马上再去北京。
“到了学校我跟孩子说,要再去一趟医院。他坐在教室座位上,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看起来很舍不得,说能不能等下午的课上完再去。那时我实在忍不住,眼泪直接掉下来了。”马玲说。
2022年9月9日,黄皖粤再度住进北大人民医院。他带来英语课本等教材,打算一边治疗一边学习。一周后,他又一次做了手术,右侧股骨中段的瘤体被截除。
在医院陪护孩子的时候,马玲晚上就利用自带的软垫打地铺睡觉。她把从家带来的质量更好的被子给孩子,自己则盖病床上的棉被。
出院后等待黄皖粤的,依然是漫长的康复期。因为后续要在医院的通州院区化疗,2022年春天,他们第一次住进翟各庄村,直到如今。
术后近一个月,黄皖粤才能慢慢拄着拐杖独自行动。此后3个月,他还要完成6次化疗,每次为期数天,承受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掉发等一系列的副反应。

〓 黄皖粤在家中休息。摄影:汤放桀
带着孩子四处奔走求治,已让马玲感到心力交瘁。而在陪孩子治疗的日子里,她又经历了人生最灰暗的一段时光。
2022年10月,马玲年过九旬的父亲确诊晚期食道癌,很快就不能进食,只能靠输营养液维持着生命。知道这个消息时,马玲还在北京陪着儿子住院。
马玲是家中年纪最小的子女,和父母关系很亲密。她带黄皖粤在外看病的时候,两位老人经常和她电话或视频,嘘寒问暖,询问孩子的病情和治疗进展。
性格安静的马玲自称并不喜欢和人交往,孩子生病后,她变得更加沉默,而和母亲打电话聊天倾诉,是她少有的释放压力的渠道。
在黄纯志看来,妻子十分孝顺。岳父、岳母平时身体不舒服,基本都是妻子带他们去医院,生病了她也守在身旁照顾。但这一次,马玲左右为难——父母重要,孩子也重要,她很想回家陪伴父亲,但儿子必须有人照顾。
考虑许久,她还是决定不回去了。一方面老家有大姐、侄子等人可以照顾父亲,另一方面,当时疫情严峻,回去一趟并不容易。
一次和家人视频通话时,她看到病榻上父亲形容枯槁的模样,“既心疼又愧疚”。就这样内心煎熬了一个多月,她还是必须要回去了。
马玲的父亲病情进展迅速,到11月末已经病危,但还挂念着在外的小女儿。马玲和丈夫商议,让丈夫到北京替代她照顾孩子,自己回去见父亲。
黄纯志回忆,那时因安徽也有疫情,他的健康宝处于弹窗状态,被工作人员拦住。黄纯志拿出孩子的病历,不断求情,后来是房东联系上工作人员,证明孩子确实得了重病,住在村子里,需要照顾,签完承诺书后,他才来到了妻儿身边。
丈夫早上十点刚到,马玲午后一点多就匆匆赶往火车站。在父亲人生的最末一段时光,马玲得以在床头尽孝,直到12月4日老人撒手人寰。
马玲说,父母“感情一直很好”,父亲生病之前,身体很健壮,还能到田地里做农活。母亲则有轻微脑梗,“事事都依赖我爸”。马玲父亲去世后,母亲的生活仿佛失去了依靠,一直闷闷不乐。
2023年1月,马玲的母亲感染了新冠,当月4日突然离开人世,此时距离父亲去世正好一个月。
孩子重病、双亲离世,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马玲“心里就像笼罩着厚厚的雾霾”,整夜整夜地失眠。“白天忙着照顾孩子还好,到了晚上,心里乱成一团,总是胡思乱想,越想越睡不着,有时候眼泪止不住地流。”
她不敢让黄皖粤察觉到,然而儿子并非毫无感知。有一次深夜,马玲躺在床上偷偷流泪,黄皖粤忽然翻过身来,用手摸了摸她的脸,帮她擦掉泪水。
黑夜里,母子二人什么话也没有说。
一些愿望
病发、手术、化疗,复发、再手术、再化疗,这已是黄皖粤两年来生活的主题。他说刚开始自己还挺害怕,现在早已习惯了。
今年4月底做手术时,他拍摄、剪辑了一个视频,发在网上,记录自己手术前前后后的经过。视频的字幕和旁白看起来活泼轻快,让人感受不到悲戚消沉,平静得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
“折腾一上午回来啦”,术后回到病房,他戴着口罩,冲手机镜头努力挤眉做出鬼脸,“虽然做了手术很难受,但也要保持乐观!”
这个视频收获了将近2000个赞、240多条评论。黄皖粤则给那些为他打气加油的评论,挨个点一遍赞。
但乐观的外表下藏着少年的隐忍,“平时在家里,我必须表现得乐观一点,这样子能让妈妈开心些。”
马玲却能察觉小时候个性开朗的儿子,如今渐渐变得沉默。
休学久了,黄皖粤也不再温习课本了,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再回课堂。离开学校后,他也不怎么和同学联系了,“他们升入初三了,学习也很紧张。”
今年5月之前,母子俩长期住在翟各庄村的另一个房间里,后来才换到现在有水泥墙隔挡的房子。
之前的房间,有一个高高小小的窗子,向外望去,只能看到路旁一棵树上端的树干与枝丫。黄皖粤百无聊赖的时候,喜欢望向窗外,就这样看着那棵树在夏天流动着翠绿,到秋天叶子染黄,又在冬天凋落,一直到春天冒出新芽来。
“有时候我觉得我的病就像四季一样循环。”他说。
但现在,从屋内向外望去,视线所及只有一堵灰色的水泥围墙,除了盛夏炙热的空气、不知疲倦的蝉鸣,再也看不到“北京夏天生机勃勃的模样”。

〓 新房窗外是一堵水泥墙。摄影:汤放桀
那面墙旁边,还有一个黄色的大衣柜和一张桌子。原本,它们在房间的另一角落,挤占了通往卫生间的通道。马玲扶孩子下床上厕所时,发现空间太小,于是独自一人慢慢把衣柜、桌子挪到如今的位置。这样一来,房间没那么拥挤了。黄皖粤出不了屋,马玲就搀扶着孩子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做做康复训练。
原本黄皖粤很喜欢画画,现在也不画了。有时候他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做,只是双眼呆呆地看向角落一处,出神良久。
2023年春节,一家人还是在家乡合肥过了年。但黄皖粤不愿意出门,马玲带着他去了一趟娘家淮南,没几天他就想着回家。
在合肥,除了同几个关系要好的同学微信联系一下,他“只想待在家里”。有客人来了,他也当作没有看见,“不再主动和人打招呼”。
2023年春节过后,返京之前,马玲特地带黄皖粤到商场买了一套新衣服,还有一双红色的袜子。她希望儿子穿上那对红袜子,“可以带来一些好运和喜气”。
只是年后,黄皖粤的左手小拇指骨也出现了病灶。今年2月1日,他的一段小拇指瘤段骨被锯掉,又从腹股沟处的髂骨取出了一小段,进行小拇指重建。

〓 返京前,马玲为黄皖粤挑选的一双红袜。摄影:汤放桀
黄皖粤现在也吃着靶向药,但因为会影响伤口愈合,手术过后会暂停服用一段时间。现在他的肺部也有病灶,想着等身体恢复得好一些,再和医生商量要怎么治疗。
对于他来说,治疗骨肉瘤是一场远未终止的战斗。
来北京这两年,黄皖粤并不熟悉这座大城市。故宫、长城、天坛等北京著名景点他没去过,甚至对所住的翟各庄村也“很陌生”。
眼下他最想做的事情,是治好病养好身体,然后回学校读书,虽然“这是件挺遥远的事情”。
黄皖粤心底有个愿望。这两年,他自学着用手机剪辑视频,发布在网络平台上,借此打发时间,这也成了他治病期间的爱好。看到自己做的游戏视频有播放量,有几十块钱的收入,他觉得很有成就感,“心满意足了。”
今年2月,在翟各庄村,躺在床上的黄皖粤说,想磨练剪视频的技能,以后靠这个赚钱。“因为我知道,爸妈为了给我治病花了很多钱。”
讲到这里,少年的双眼噙满泪水。

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著作权归属凤凰周刊冷杉故事,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

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让「凤凰WEEKLY」出现在您的时间线

星标一下 ★ 为了更好的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这种心酸的漫画,你能看下去几幅?《花信风之小满》十六 母教一本伟大的漫画《中国古代科技史》!!!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员王光越审定!!!在美国最容易得什么癌症?30种最致命的癌症以及预防措施《行香子 - 小满》北岛|我打开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恐怖!加拿大一对母子在公园被突然断裂大树砸中!骨折,脱臼,脸全是血!险死还生520 - 吾愛您 vs. 誰怕誰一场繁华世间的漫谈——食徐州烧烤、品楚风汉韵Nature | 对1万多份人类癌症样本分析揭示了染色体失衡驱动癌症发生背后的分子机制重大突破!澳洲癌症存活率居世界第一,启用最新癌症治疗法:对97%患者有效!新癌症疗法获澳洲批准...没有课外培训,也不鸡娃的漫长暑假,我们是怎么度过的?——风云老师育儿经验分享吉林一对母子在公园上吊自尽,疑似原因让人唏嘘在消费的漫长冬季,红杉想打个共鸣的响指我劝孩子学游泳最好一对一或一对二,因为这个安全的钱不能省!重磅!澳洲启动最新癌症治疗法!不化疗不手术,80%癌症将被治愈!太好了!一个鹤岗矿工的漫长季节被父亲偷改志愿的“文科状元”:错失北大后,她独自漂泊异国20余年…比头还大的漫画胸,成了女孩们的梦想身材辞去“铁饭碗”工作!华女选择“四处漂泊” 收入直接翻2倍这群漂泊200年的“蓝眼人”,是藏族人,还是第57个民族?“时间是漫长的,时间是短暂的。”|独家专访《漫长的季节》核心主创团队得了白癜风的女孩们,与外貌焦虑的漫长战争被父亲偷改志愿的“文科状元”:错失北大后,她独自漂泊异国20余年,现状如何?“通往自由的漫漫长路”#伯恩斯大使的民主对话# 第一集(3)“妈妈,你能不能回去就跟爸爸闹离婚?”偷听到隔壁母子的对话,快把我憋笑疯了哈哈哈哈十五 毛人水怪重大突破!澳洲批准最新癌症疗法,不手术不化疗,80%癌症有望治愈!已正式获批,大量患者看到了曙光辞去“铁饭碗”工作!华裔女子选择“四处漂泊” 收入直接翻2倍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一位远离喧嚣的文学隐士,一场持续半生的漫长告别他有点害怕,却从海里拉回一对母子!漂泊在城市里的人,也沾染着这座城市的气息 | 人间日签正式获批! 澳洲启用最新癌症治疗法: 不化疗, 不手术, 80%癌症将被治愈! 拯救无数人19岁赴美,漂泊37年,却孤独死去的她...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