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手了!
今天(7月20日)早上,央行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上调至1.5,2023年7月20日实施。
央行的这个决定发布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瞬间反弹。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涨到7.18,告别此前跌幅的7.2关口。
一、什么是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向来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利器,但它究竟是什么,很多人搞不懂。
它其实是影响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境外借钱的重要指标。
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资本或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跨境融资杠杆率:企业为2;非银行法人金融机构为1;银行类法人金融机构和外国银行境内分行为0.8。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初始值统一为:1。
二、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的影响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上调至1.5,意味着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上调了。相当于企业和金融机构允许在境外借钱的额度增加。
比如某企业净资产是100亿,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后,该企业理论上可以在境外融资的额度从250亿上升的300亿,相当于鼓励外汇流入中国。
但是美元等外汇是没法直接使用的,越来越多的外汇流入中国,就意味着“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的活动增加,能够抑制人民币贬值。
央行上一次将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是2022年10月25日,当时的背景同样是人民币处于贬值周期。
当时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最低一度达到7.36,央行一口气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分为两个,一个是金融机构的,另一个是企业的。有的时候央行只是将金融机构或企业的其中一个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调整,但这次和2022年10月一样,同时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力度很大,说明了央行抑制人民币贬值的决心。
7月14日,央行在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曾明确表明必要时对人民币汇率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央行这样提到:
以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为目标,以预期管理为核心,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必要的时候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
在外汇市场上,央行可动用的工具有很多。一种是可以影响外汇资金的价格,外汇准备金率、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逆周期因子。另一种是影响外汇进出的工具,主要有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宏观审慎调节系数。
这一次央行只是将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其实还有很多工具没有使用。
三、人民币汇率接下来怎么走?
我推测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应该是在7.2附近震荡,一方面,人民币适当贬值有利于出口,有利于稳增长稳就业。另一方面,人民币单边贬值也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今年越来越多国家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四、最后说下最新的LPR数据
今天(7月20日),最新一期的LPR数据公布。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3.55%,上月为3.55%;5年期以上LPR报4.2%,上月为4.2%。1年期和5年期LPR都没有下调。
其实这也正常,6月份已经下调过1次了,不大可能连续两个月下调。
5年期LPR一直被视为贷款基准利率,5年期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也会下调。本月的LPR没有下调也有可能为存量LPR打折留出空间。
央行在7月14日明确提到:
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或者是新发放贷款置换原来的存量贷款。
我们预计,接下来存量房贷利率打折应该有具体的执行方案。
但是存量房贷利率打折毕竟是从银行身上“割肉”,怎样才能将对银行的影响最小化?那么相对应的对策很可能是降准。
7月14日,央行同时也提到:
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现在很多人预计,降准的窗口可能在8月份。央行降准对银行是利好,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对实体经济也是利好。
各位老铁:
平台已经更改了推送规则,即便你关注了本号,也可能错过我的推文。大家把本号设为“星标”,同时点下“赞”和“在看”,这样每一篇新的推文才能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号列表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