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名媛:刷马桶,也依旧高贵
本文授权转载自:最华人
戴西小姐去世后,挽联上这样写道:
“有忍有仁,大家闺秀犹在。花开花落,金枝玉叶不败。”
这句话,是她这一生最好的注脚。
戴西有了正式的中文名——郭婉莹,取自她喜欢的作家冰心(原名谢婉莹)。
1928年,郭婉莹顺利毕业。她希望像众多校友一样赴美留学,开拓眼界,但父亲希望小女儿能够早点嫁人,相夫教子,一生安然无虞。
等待她的,是一场包办婚姻。对方是门当户对的富家子弟,在美国留学。
眼见被父亲安排好了人生,不甘心的郭婉莹病了一场。两个月后,与未婚夫稀里糊涂订了婚。
但她并不快乐。彼时的郭婉莹已经长成一个独立的大姑娘,她有主见,有胆识,她无法忍受和一个没有共同语言的男人共度余生。
“那样太无趣了。”她说。
恰逢其时,郭婉莹得知北京有一个燕京大学,那里人才济济,充满了生机。
去广阔的天地自由翱翔,遇见一个有趣的人,那才是她想要的人生。于是,郭婉莹毅然提出了退婚。
对方震惊、不解、失去理智,举枪威胁,又以死相逼,郭婉莹却表现得异常淡定:“你不杀我,我不愿意和你结婚。你要是杀了我,我也不会和你结婚。好好地回家去吧。”
就这样,郭婉莹挣脱了束缚,只身奔向北京,并在那里遇见了她的意中人。
自此,命运的齿轮开始悄悄转动。
在燕京大学读书期间,郭婉莹邂逅了清华教授吴毓骧。
吴毓骧系出名门,曾祖母是清朝名臣林则徐的女儿。但到他这一代,早已家道中落。吴毓骧敏而好学,19岁那年,考上庚子赔款的公费留学生,就读于麻省理工。
学成归来后,吴毓骧来到清华大学教书。他长身玉立,风度翩翩,又幽默风趣,轻易俘获了郭婉莹的芳心。
婚后两人在上海定居,吴毓骧辞掉清华的工作,在沪经商。
● 锦霓时装
婚后的头两年,那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两年,有爱人,有事业,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期待。
可战争年代装不下风花雪月,一纸婚书也锁不住自由不羁的灵魂。
1937年战火燃起,锦霓新装社被迫关门,郭婉莹失业了。同时丢掉工作的,还有吴毓骧。他的牛奶厂被日本人炸成了一片废墟,也许是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他开始流连于娱乐场所。
当郭婉莹出去工作补贴家用时,吴毓骧却夜夜买醉,幻想着一夜暴富。
1943年,郭婉莹二胎难产,孩子两天两夜都生不出来,大女儿肺炎还未痊愈,而作为丈夫和父亲的吴毓骧,却在俱乐部玩牌,直到深夜才回家。
在一个夜晚,郭婉莹在姐夫的陪同下,按响了一个年轻寡妇家的门铃,“我要找我的丈夫。”
她用尽全力,为彼此保住了最后的体面。她拼命护住这桩婚姻,也希望护住自己昔日的承诺。
● 郭婉莹夫妇与儿女
好在丈夫浪子回头,吴毓骧回了家。随着抗战的胜利,吴毓骧和外国人的生意逐步走上正轨,郭婉莹的生活又恢复了昔日的平静。
但她不知道的是,在不远的前方,等待她的是惊涛骇浪。
本已到了退休的年纪,但背着一身的债,郭婉莹只有不断地工作。因为英语很好,她被调到外贸职工业余大学教英文。
小时候爱吃巧克力的戴西小姐,无论如何不会想到,自己人到中年的时候,只能吃八分钱一碗的阳春面。
由于英语教得好,遭到同行的妒忌,她成了同事批判的靶子。在学校里,她受尽百般折辱,甚至殴打。
然而,这还只是暴风雨的前奏。
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郭婉莹和一双儿女被扫地出门,娘仨挤在一间只有6平米的小房子里,屋顶还有个破洞。
朋友找来塑料片帮忙补上,儿子却表现出了和母亲一样的乐观,“可以剪几个星星出来,贴在塑料片上,这样我可以想象自己是睡在星空下。”
许多年后,儿子回忆道,母亲身上,拥有比乐观更坚强的东西,是他们的精神榜样。
1967年,郭婉莹又被下放到祟明岛上,做清洗厕所、刷马桶的工作。你很难想象,优雅一生的千金小姐,会和刷马桶这样的活计联系在一起。
“在你没有经历的时候,会把事情想得很可怕。可是你经历了就会什么都不怕了。真的不怕了,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人是可以非常坚强的。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得多。”
1998年,郭婉莹安详地走完了这一生,享年89岁。
生前她签署了志愿书,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了红十字会,并且留下遗嘱,不留骨灰。
她保持了一辈子的高贵和优雅,直到生命的尽头。
● 参考资料
[1] 陈丹燕丨上海的金枝玉叶,作家出版社,2009年
[2] 三湘都市报丨郭婉莹:民国最后的贵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