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
Jul.
22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近日,有网友分享了他“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故事,让人很是触动:
是的,那些你曾经以为过不去的坎,回头再看,早已云淡风轻。
01
@慕青:
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生活里只有考试这件事。
“除却吾与月,天地万物无”,我忍受着孤单,抵抗着诱惑,吞下了对不确定的未来的恐惧,渴望挑灯夜战熬过的那些时间、奋笔疾书写下的那些答案,可以把我带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然后,我失败了。
怎么形容那种感觉呢?好像被人重重捶了一拳,整个人彻底蒙了。所有的努力就这么被清零了。
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中间想过放弃算了。后来朋友说,你再试一次吧,至少这一次,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经验开始。
再试一次的意思是,我要把备考期间的那些苦,又再经受一遍。
但也许,真的就像大家说的那样:“它要我等,要我耐得住不断延长的时间线,要我交付出足够的努力堆砌在沉闷、晦涩的时光里,才肯将一切‘我想要’一点一点递送至我手里。”
今年,终于上岸,我得到了我的“想要”。
我以为我会喜极而泣,但我没有,也许,对于珍贵的东西,我们总是重重地拿起,轻轻地放下。
轻舟已过万重山,我终于也能平静而喜悦地说出这句话了。
02
@黄小刀:
2010年的时候,我开始尝试专职做一名编剧,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自由职业者。
那是很痛苦的一段经历,每天在家里独自对着电脑写作,闷声不言一整天。
到了傍晚,出门放一个小时风,散散步,有时候竟然发现自己快失声了,几乎说不出话。
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真正让我焦虑的是:这个剧本能不能进行下去?这部写完下一部在哪儿?能不能按时给钱?
整个人状态很差。
后来认识了同样处境的P,有一天聊剧本聊到晚上九点多,我们饿得连路都走不动。我说,我们去吃顿好的吧。他附和,好啊好啊,吃啥吃啥。
我们最后选择了一家快餐店,各点了一份套餐。
那么诱人的大鸡腿,生菜淋了好漂亮的酱油,汤里面有骨头和黄豆,还有排骨,米饭香到能让你的下巴掉进碗里。
那是那段时间里最奢侈的一顿饭。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心满意足。
我说,以后等我成功了,我要天天吃这个,顿顿吃这个。
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我和他已经不会在意那样一顿饭,但每当我和P说“我们今天吃点好的吧”时,还是会常常想起那个画面,想起那个发誓的自己。
当然是苦的,当然在负重前行。
可那时的我,心中有美好的理想,有对未来的憧憬,哪怕具体下来,只是一顿鸡腿饭。可正是靠着这点支撑,我一路风雨行舟,穿过了我的万水千山。
03
@小王:
大学毕业,我们专业要拍摄故事短片用于答辩,当时手里只有2000块钱,根本不够用。
我只好找每个涉及到的场景的负责人,跟他们谈,“我是学生,没有钱。”“这个场地我能用吗?”“我拍完肯定帮你们打扫干净。”
我当时是片子的导演,却干了很多制片的活儿,也包括美术什么的。当时就觉得好难啊!一个大学生说自己是导演要拍一个片子,出了校门真的没有人会信任你。
后来软磨硬泡,终于把片子拍完了,还获得了当年的优秀毕业作品。记得答辩时我说过一句话: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也是通过这件事变成一个“社牛”的,跟谁都能聊两句,也有了更强的共情能力。这些东西课本不会教,只能实践见真章。感谢那些“山”,更感谢我的专业,它就是我脚下的“舟”。
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山吗?会在什么时候遇到?不知道。我只知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余以为“轻舟已过万重山”并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04
@黄不会:
大概刚开始写作没几年,得到某个圈内老师的提点和鼓励,让我准备两篇稿子。
当时听完觉得没什么,上网搜了一圈来历,看完脑子里“飘飘的”,觉得要是能发表,不说“扬名立万”,起码也够吹上一阵了。
那段时间脑子里全是写稿子的事儿,白天琢磨夜里写,快写魔怔了,挑了两篇觉得还不错的,战战兢兢提交过去,结果石沉大海。中间催过几次,人家都没回,有一阵晚上做梦都是梦见这个事。
后来,我好容易一次活动碰上了,老师没了之前的赞赏,反而挑出稿子不少毛病来,听完浑身出了层毛汗,但过后有种“总算落了地”的感觉。
这么多年过去,我还是一直在写作,对发表不发表,出名不出名都不看重了。写作不是为了“扬名立万”,而像是完成自己的一种习惯。
数年过去,和原先自己设想的相去甚远,但也有些成就。写作一途,勤勤恳恳,进跬步,就得片刻欢喜,对他人的评价皆以平常心来看待。
那天听歌,觉得一句话特别对,抄在自己笔记本的扉页上:“大概今生有些事,是提早都不可以,明白其妙处。”
很多当初很纠结、很看重的事情,等拉长一些,从另一个时间尺度去对待,会发现没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事情,是在漫长的实践中,反复习得和确认的,它或许并不重大,但却纤细有韧性地构成了人生的主线条。
但这些感受,大概总要在“轻舟已过万重山”之后,才能体会。
05
@-倚雨听风-:
那天在公园里散步,休息时刷到了电影《长安三万里》中“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片段。
仔细想,从初中到现在已经10年了,曾经觉得天大的事无非:没写作业,考试倒退,努力与收获不成正比,背《离骚》的绝望,迟到被教导主任追,考研失利后着急地找工作……
到后来发现,这些事都能笑着对身边人讲。
或许到了三十岁或者更年长的时候,感触更深。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说到这句台词时,孩子们都在笑,部分成年人潸然泪下,没有经历过,绝不能感同身受。
此刻,我们也许正在过自己的“万重山”,将来,我们也许还有新的“万重山”要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前路漫漫,亦灿烂。
— THE END —
☀本文选自央视新闻,题图:视觉中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