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美国一名12岁的华裔神童Hung成为加州历史上最年轻的大学毕业生。9岁通过特殊录取进入大学,才读了3年,年级轻轻的他已经拿下5个大学副学士学位。
少年天才学业三级跳,12岁大学毕业一举成名,许多人可能慨叹:“这孩子,前(钱)途无量呀。”可现实中,不是每个人的发展都像Hung那么一帆风顺的。来自中国的神童Bo(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11岁上中国知名大学,18岁读博,考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导师是诺贝尔奖得主,本来光明的前途近在眼前,然而有一天,他却突然被遣返回国。
Bo出生在湖南,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因为工作忙,Bo刚满1岁就被送到乡下的外婆家。
两位老人很疼孙子,毕竟年纪大了,又住在农村,只能勉强照顾Bo的基本生活。
5岁那年,Bo被父母接回城里,或许是出身书香世家,Bo继承了父母好学的优良品质。特别喜欢读书。在亲友眼中,Bo不管读什么书,只要看过一遍,无论问书中的任何细节,他都能流利地回答,而且能清楚地指出书中的章节和页数。爸爸无意中发现,二年级的Bo居然能把五年级的数学题全部做对。即便是中学数学,Bo都学得非常轻松。小学四年级他已经学完了高中数理化的全部课程。当时一位中学老师不相信他学得这么快,还特地去了他家,给了他一套高中奥数题,想考他。结果,Bo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整本练习册,把高中老师都惊呆了。要知道,连他自己都做不到这么快。当班上其他人还在学习加减乘除时,五年级的Bo已经开始学习大学的解析几何和微积分。渐渐的,Bo的名声在当地传开了。虽然Bo在学习上是个无所不能的小天才,但在生活和交际上却显得有点笨拙。小学时,Bo总是独自坐在角落里,面对老师提问不作回答。同学几乎都没听过Bo说话,还以为他是个哑巴。一天,爸爸看着一言不发的Bo说:“你知道木偶奇遇记里的小木偶为什么总是惹事生非吗?” 幸好,Bo听了这个故事,意识到不爱说话的坏处,渐渐地开口了。但内敛的性格要突然变得开朗活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他虽然有些孤僻,但大家还是给予了他最大的关怀和包容。在一次理化比赛中,Bo被名牌大学的老师发掘,鼓励他报考学校的“少年班”,Bo顺利通过了笔试和面试,最后,年仅11岁的他成了名校里年龄最小的孩子。许多人预测,学术界很快就会出现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有望冲击诺贝尔奖。Bo首先面临的是生活自理问题。他从小被父母和亲人捧在手心,突然离开大人的怀抱独自上大学。生活自理能力,跟他的大学同学相比,还有一段相当长的差距。其次是交际问题,读小学时的Bo,因为身边的同学都比较年轻,所以他从不因为人际交往而而犯愁。但大学就不一样了,因为和班里其他同学的年龄差距较大,Bo觉得自己无法正常与人交流。这种困惑在博士期间变得尤为明显。由于Bo不擅长交流,经常因为一些学术问题与导师发生激烈争吵,一度与导师的关系十分紧张,博士论文也没有进展。Bo希望20岁前拿到博士学位的愿望,因为“情商”不在线,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不过,考虑到Bo独特的学习天赋,1991年,名校还是推荐Bo出国深造,Bo得以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导师更是学术界的权威,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菲利普·安德森教授。一开始,Bo还能够和安德森教授和睦相处。但好景不长,在博士论文的问题上,两人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Bo选择了一个在安德森看来过于虚幻的课题,最终被否决。安德森教授建议他写一些实用性强一些的课题。本来,安德森教授是出于好意,Bo却觉得自己被盯上了。如果是别人,说不定会主动同意导师的意见,重新选择导师认可的课题来写论文。毕竟,获得博士学位是最终目标。但Bo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自己的坚持是对的。所以,这一次他也选择了和安德森教授发生激烈的冲突。看到Bo不仅不接受他的劝告,还不顾礼节对他指指点点,安德森也气得要命,两人的矛盾终于在一天下午爆发。和安德森教授大吵了一架后,Bo更加生气了。他从小被人夸奖仰慕,这一次却被导师毫不犹豫的羞辱,越想越气。深夜了,就在安德森睡得正香的时候,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安德森教授和他的妻子瞬间被惊醒了:这么晚了,谁半夜来访?图文无关,图片来自unsplash,版权属原作者
虽然很不情愿,安德森还是选择了起身下楼去开门。门一开,安德森就发现来人不是别人,而是一个白天和他吵过架的学生。安德森一家显然对这位不速之客的来访感到不满。他的妻子甚至大声质问Bo为何大半夜跑来无理取闹。然而,Bo没有理会安德森夫妇的质问,他只是一口咬定自己的论文没问题。看着这个一副疯疯癫癫不停念叨的学生,夫妻俩不由紧张了起来,这时,看到Bo把手插进口袋里,安德森的妻子还以为对方要拔枪。因为前不久,另一所大学发生了一起因为意见不合,学生谋杀老师的事件。想到这里,安德森一家也是瞬间缓和了态度。图片来自desmoinesregiste,版权属原作者
他们一边努力安抚Bo的情绪,一边劝说有关论文的事情明天可以到学校再谈。然而,这只是虚惊一场。Bo答应等明天来学校,然后飞快地离开了安德森家。然而,被吓坏的安德森夫妇彻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安德森就直接去了普林斯顿大学行政部门汇报情况,最后Bo被认为存在“潜在威胁”而被学校开除,不得不提早回国(也有媒体说Bo是被遣返的)。图片来自princeton university,版权属原作者出国前前途一片光明,充满希望;回国后,风光尽失、郁郁寡欢,本就内向的Bo变得更加沉默寡言。
幸运的是,母校看中他知识储备丰富,聘请他为物理老师。上课时,Bo经常莫名其妙地笑起来,擦黑板的时候经常会突然转过头,用一种让人疑惑的诡异笑容看着台下的同学们。Bo的学生对他“蒙娜丽莎式”的怪笑也有不同的评价。部分学生表示,“Bo精神不正常,根本无法正常交流,只是仗着昔日的荣光在母校任教。” 但也有同学支持Bo,认为他是个天才,怪异行为只是因为他鄙视庸俗的人而已。虽然Bo不善于交流,但学术成就还是很深厚,多次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或许因为Bo不善于搞关系,他执教近20年,才晋升为副教授2015年,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对他进行回访,对于当年他被普林斯顿大学退学遣返的事件,他的同班同学给出了另一个版本的说法:Bo崇拜安德森,来到美国就是为了他,但他一开始没有成为安德森的博士生。一位华裔女教授接收了他,并对他像对待儿子一样疼爱,也很适应这种环境。
然而,当Bo的博士论文几乎完成时,他收到了安德森的入学通知。虽然按理说,Bo本应该跟着女教授完成博士学业后再离开,但他一心想在安德森门下完成学业,于是,带着论文草稿投奔安德森教授。然而,不巧的是,论文出了问题,安德森看了课题和前言后就扔掉了。Bo的论文刚好引用了与安德森对立的学派观点和论据,因此安德森不可能接受这篇论文,所以就以Bo英文水平差为借口,导致导师无法理解论文内容,而不予通过。Bo感到困惑,他以为自己英文水平不够好,于是花了两年时间在普林斯顿文学院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并修改了论文后再次送给安德森。然而,安德森无法做出其他决定,只能委托他人明确告知Bo,由于学派问题,他不可能让Bo通过。Bo无法相信这样的结果,他心目中的安德森是伟大的科学家,追求真理,怎么会有这样的门户之见?从那时开始,Bo开始他开始常常产生“别人都在骗我”的幻觉。后来,安德森无法再忍受他,只好再次妥协,托人告诉Bo,可以转投另外一个导师。然而,Bo仍然坚信安德森不会抛弃他,执着地追随他,不肯回头。直到Bo深夜拜访安德森家,彻底激化矛盾。正好美国那时发生了一起北大赴美留学生杀死教授的惨案,所以就有了后来的结果...各个版本说法不一,那么作为当事人,Bo是怎么看当年的遣返事件?Bo说,算了半天也无法验证出导师期望的结果,没办法。(也从侧面印证了导师后来的理论可能是错的。)在他看来,像导师这样的学术权威是神仙,想要得到特定的结果,是有另外目的的。“当时以为做学问是件很严肃的事情,所以跑去找导师理论,证明我是对的,他的结论是错的。”本来他以为导师并不靠这个课题拿下诺贝尔奖,承认错误没什么。后来他想明白,自己当年毕竟挑战了导师的权威,而导师又把这事看得太重,所以开除了他。那个吓得导师魂飞魄散的晚上,Bo承认自己深夜拜访,但并没有带枪,因为他也不会打枪。“当时和导师太太在院子里说了几句,导师出来,发生了争执,但没有骂导师,只是就论文争辩。”人到中年,Bo想明白了,自己学的知识越多,越容易激起别人的反感。如果自己总是不断发现别人错误,将会破坏理论物理乃至整个科学,这就是他的不对了。
图文无关,图片来自unsplash,版权属原作者
Bo认为,外国人更容易抱团,加上导师在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力,得罪了学术泰斗,即使导师没有封杀他,别人碍于导师的面子,也会自动不给他发表论文的机会,那他博士毕业更遥遥无期了。
经历半生风雨,Bo认为自己前半生最遗憾的,是没有按部就班读完中学再读大学。在他看来,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做学问固然重要,但人情世故这一课,也必不可少。
本文由北美省钱快报小编整理,图片及信息来自inf,三联生活周刊,版权属于原作者。本文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否则将追究责任。
或填写:
https://www.dealmoon.com/cn/comments/adcooperation
或扫👇二维码,填写表格
少年成名未必是好事,认同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