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喝了一口冰箱里的牛奶,孩子就没了...夏天更要提防这些“杀手”
最近,河南永城市有人吃凉皮后中毒致死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甚至网传因为中毒事件,整个永城市都禁售凉皮了。
有记者联系了永城市多家餐饮店,询问是否销售凉皮,店主们都回复说,近日的确曾短暂要求下架凉皮,不得售卖。
当被问及暂时停售的原因时,有的店主回应道,听说是有人批发凉皮,存放时间过长,没有保存好,导致变质吃“坏”人了。
随后,永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证实确有中毒事件发生,已对全市凉皮企业进行了抽检,当地公安也介入调查。河南省永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也发布了相关情况通告。
15 日,一名当事家属联系到记者,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女孩小兰(化名)和小兰的舅妈,于 7 月 3 日购买了凉皮,感觉味道不太对劲,怀疑是变质了,但因为不想浪费粮食,还是吃完了。
第二天早上,家人联系不上小兰舅妈,撬开房门发现小兰舅妈口里吐沫,人是晕厥的状态,于是紧急送医。
当天下午,小兰出现了头晕、恶心的症状,被大家误以为是低血糖,到了晚上开始上吐下泻,第三天早上已经无法起床,也被送医救治。
7 月 9 日小兰舅妈不治身亡,目前小兰仍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救治,情况不容乐观。
经过检测,医院大夫告诉家属,初步怀疑两人是米酵菌酸中毒。
家属向记者提供的小兰舅妈的检测报告,图源:纵览新闻
家属向记者提供的小兰的检测报告,图源:纵览新闻
以前真的没想过,吃凉皮竟然还能吃死人!而“罪魁祸首”,应该就是米酵菌酸。
我赶紧检索“米酵菌酸”,想看看这种毒素为何有这么大的破坏力,没想到看到更多令人触目惊心的新闻。
原来,几乎每年都有因米酵菌酸毒素食物中毒,致人伤亡的事件发生。
2019 年 9 月,深圳,有人吃了泡发 3 天的木耳后中毒昏迷,不得不进行换肝手术;
2022 年 3 月,杭州,有人吃浸泡了 2 天的木耳,米酵菌酸中毒,次日住进 ICU。
2020 年 7 月,广东揭阳,有 11 名顾客在肠粉店食用河粉后,米酵菌酸中毒,造成 1 人死亡 4 人住院。
最惨痛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是 2020 年 10 月,黑龙江鸡东县,9 人在家中聚餐,因食用了自制的发酵食物“酸汤子”,集体米酵菌酸中毒,9 人全部死亡,无一生还。
这些新闻真的太吓人了,看得我额头冒冷汗。
而且,从新闻中可以看出,“米酵菌酸”似乎存在于多种食物中,且毒性很强、致死率很高。最重要的是,它似乎冷热都不怕……
说起来,炎炎夏日既是享受生鲜、冷饮的季节,同时也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尤其是各种细菌性食物中毒,更是层出不穷。
天气热、湿度大、生冷食物多,和其他季节相比,这些都是更容易滋生、繁殖细菌的原因。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带大家了解一下,包括米酵菌酸在内,那些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致病菌、毒素,咱们多了解一些,就会多一份安全。
尤其要告诉家里的老人,一定多加注意,食品安全大过天!
米 酵 菌 酸
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BA)是由椰毒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
椰毒假单胞菌的生长温度约为 25℃ 到 37℃ ,最适生长温度为 37℃ ,最适产毒温度为 26℃ ,因此米酵菌酸在夏秋季节最容易滋生。
食入被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人或动物中毒,重者可致死亡。
A 为椰毒假单胞菌属酵米面亚种,B 最上为米酵菌酸的分子式,图源:cell chemical biology
调查显示,米酵菌酸中毒案例多发生在每年 5 - 10 月份,从 2010 年至 2020 年,全国发生此类中毒事件 14 起,造成 84 人中毒,37 人死亡。
偏好食物
容易引起米酵菌酸中毒的食品,在制作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点: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泡发。
主要有以下两类:
1、谷物发酵制品和薯类制品:
如河粉、肠粉、酸汤子、年糕、酒酿圆子、玉米淀粉、粉条、甘薯面、宽粉、红薯淀粉等。
酸汤子
米、粉类的食物被污染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本来就使用了变质的原料,或在制作过程中处于不卫生的环境,也可能因为存储不当、存储环境潮湿等。
2、木耳和银耳:
长时间泡发,或泡发后置于温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时,很容易滋生细菌,产生米酵菌酸。
特性
1、毒性强,致死率高
从前面的新闻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米酵菌酸的“威力”。
食用了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后,2 至 24 小时内,会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
重者可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
体温一般不升高,病死率高达 40% - 100% 。
2、耐热性极强
米酵菌酸无法被高温灭杀。
日常的烹饪方法(比如蒸、煮、炸、炒等高温烹饪方法)是无法将其灭杀的,即使在 100℃ 的沸水中加热 1 小时,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
3、临床上没有特效解毒药
目前临床上不存在米酵菌酸中毒的标准化治疗指南,也没有特效解毒药物。如果中毒剂量大,只能依靠血液透析解毒,医疗花费很大。
如何预防中毒?
① 尽量不制作、不食用酸汤子等发酵面米的高危食品;
② 泡发银耳、木耳应即泡即用,泡发时间最长不超过 4 小时(温水时间更短),不食用浸泡过久的黑木耳或银耳;
③ 购买河粉、粿粉、凉皮等食物,应及时食用,建议当天吃完;
④ 谷物食品(大米、面粉、玉米、小米、红薯等)储藏于阴凉通风的环境,注意防潮、防霉变;
⑤ 察觉到食物不新鲜、有异味,或食用时产生不适,一定要及时停止食用,尽快催吐,及时就医。
李 斯 特 菌
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又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显微镜下的李斯特菌
偏好食物
李斯特菌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在绝大多数食品中都能找到李斯特菌。
最常见的是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蔬菜等,尤其容易在即食食品、黄油、冻肉和奶酪上蔓延滋长。
特征
李斯特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细菌,也就是说,在有氧或无氧的状态下,都可以存活。
适应能力极强,可以在 -1℃ - 45℃ 的环境中存活和生长。
其中,4℃ 上下的冰箱冷藏室,堪称李斯特菌的“老巢”。李斯特菌常常在这里“为非作歹”,“附身”在各种食物上。
李斯特菌怕热,加热到 70℃ 以上,超过两分钟,就可以杀死大部分。
可引起包括肺炎在内的发热、咽喉炎、腹泻、全身疼痛、脑膜炎、败血病等疾病,严重时可致死亡。
李斯特菌虽然毒性很强,但致病力并不十分高。免疫力较好的健康成年人,一般表现为轻症,可以自行缓解。
但,对于孕妇、胎儿、婴儿、老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就不同了。
日常生活中,孕妇的感染概率是普通人的 20 倍左右,感染后流产的比例约在 30% 左右;新生儿(早产儿)的症状多为败血症、脑膜炎,死亡率高达 30% - 70% 。
令人痛心的新闻,时有发生
如何预防中毒?
① 避免生吃各种肉类,一定要加工成熟,对于蔬菜要严格冲洗;
② 冰箱内食物生熟分开存放,剩饭菜要彻底加热,已经开封的各种饮料应尽快喝完;
③ 定期清洁冰箱,仔细、彻底地进行消毒。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细菌、毒素。
最后总结一下,想要避免“中招”,建议大家一定多注意以下几点:
副 溶 血 性 弧 菌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天然存在于海水、沿海环境、海底沉积物中,以及鱼贝类等海产品中。
电镜下的副溶血性弧菌
夏天到了,很多人都喜欢吃海鲜,不过如果不注意,就很容易中招。
可以说,它是引起我国东部沿海城市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致病菌。
偏好食物
主要来自海产品,如墨鱼、海鱼、海虾、海蟹、海蜇,以及含盐分较高的腌制食品,如咸菜、腌肉等食品中。
特征
1、存活能力强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存活能力很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 1 个月以上,在海水中可存活 47 天。
但对高温的抵抗力较小,50℃ 加热 20 分钟,65℃ 加热 5 分钟,或 80℃ 加热 1 分钟,都可以起到杀菌作用。
对酸也比较敏感,浸在普通食醋中 5 分钟即可杀死。
对常用消毒剂的抵抗力也较弱,可被低浓度的酚和煤酚皂溶液(如 84 消毒液)杀灭。
2、发病急
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一般表现为急发病,潜伏期 2 - 24h ,一般 10h 左右发病。
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失水、畏寒及发热等症状。
3、腹痛、腹泻严重
多为阵发性腹部绞痛,常位于上腹部、脐周或回盲部。
腹泻每日 3 - 20 余次不等,多呈水样便,需要及时补充电解质水。
重症患者因脱水,会出现皮肤干燥及血压下降,从而引起休克。
少数病人还会出现意识不清、痉挛、面色苍白或发绀等症状,若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死亡。
如何预防中毒?
① 肉类、海鲜类食品煮熟、煮透后再吃;
② 食用剩菜,应充分加热;
③ 防止生熟食物存放时交叉污染;
④ 如果想生食梭子蟹、甜虾、海蜇等水产品,应该用饱和盐不浸渍保藏(并可加醋调味杀菌),食前最好用冷开水反复冲洗。
沙 门 氏 菌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据统计,引起我国内陆地区食物中毒的细菌里,沙门氏菌位列首位。
它也是导致全球腹泻病的四大病因之一。
电镜下的鼠伤寒沙门氏菌
它可以在 20℃ 以上的环境里大量繁殖,最适繁殖温度为 37℃ 。同时还可以耐冷,甚至可以在冰箱中生存 3 - 4 个月!
偏好食物
沙门氏菌喜欢污染肉和肉制品、蛋和蛋制品、乳类和乳制品、水果、蔬菜、零食等常见食品。
特征
1、难以辨别是否变质
沙门氏菌常常被称为“隐形杀手”,这是因为沙门氏菌并不分解蛋白质,被污染的食品在感官性状上没有变化,肉眼分辨不出来,让人防不胜防。
2、对人和动物均可致病
人和动物都可以感染沙门氏菌。
症状是急性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还伴有乏力、肌肉酸痛、视觉模糊、中等程度发热、躁动不安和嗜睡。
症状通常在摄入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或水后的 6 - 72 小时出现,病程持续 2 - 7 天,严重者会脱水,甚至危及生命,平均致死率为 4.1% 。
如何预防中毒?
① 食品原料清洗彻底,清洗后妥善放置;
致 病 性 大 肠 杆 菌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有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之分。
非致病性大肠杆菌是肠道正常菌丛,致病性大肠杆菌则能引起食物中毒。
致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显微镜下高清图
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侵入型和毒素型两类。侵入型引起的腹泻与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相似,一般称为急性痢疾型;毒素型引起的腹泻为胃肠炎型,一般称为急性胃肠炎型。
大肠杆菌在 15℃ - 46℃ 均能生长,在水中可以存活数月,在冰箱中也可以长期存活。
偏好食物
大肠杆菌常在肉类、乳品、生蔬菜、海鲜等食物以及受污染的水中出现。
所以在吃火锅或者户外野餐时,不注意的话,就很容易中招。
特征
1、具有一定耐高温性
毒素型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部分加热至 100℃ (加热30 分钟)也不能完全破坏,也有部分只需加热到 60℃ ,持续 1 分钟即可。
2、引起严重的腹泻
如何预防中毒?
① 饭前便后充分洗手;
② 肉禽蛋奶制品应烧熟煮透,剩饭菜要彻底加热,不喝生水,避免喝未经高温消毒的牛奶;
③ 水果、蔬菜等在食用或烹饪前,一定要用洁净的水清洗干净,有条件的可消毒后食用;
④ 使用砧板、刀具、容器应当生熟分开,定期消毒。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