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因体育而沸腾
作为一场注重青年人交流融合的体育盛会,办赛规模仅次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在今夏第三次来到中国大陆。这一次,国际大体联选择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成都。这不仅是一个关乎城市当下实力的选择,更是一个有关城市未来发展的契机。它的筹备和举办,必将给这座千年名城留下新的遗产。
大运蓄势:
成都准备好了
还有4天,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下称“成都大运会”)的火炬就将在成都的东安湖体育公园点燃。这座本届大运会的开幕式主场馆坐落在成都市龙泉驿区的一条主干道旁。它紧邻东安湖,作为成都城市形象标志的“太阳神鸟”刻在主体育场的顶棚上,从空中俯瞰,与东安湖畔唐风古色的东安阁遥相呼应,尽显天府之国古今的锦绣繁华。
体育场正南方,大运会主火炬塔像是一位身形纤细的窈窕淑女,伫立在东安湖畔。它高31米,由12条螺旋形空间曲线构成,裹一身银装,婉约优雅,呈众星拱月般的托举形状。一到夜晚,塔身发出一身白光,晶莹透亮。12道光柱呈螺旋线状射向夜空,不停地变幻着颜色和形态,照亮着周围的大运会场馆,也倒映在东安湖上,让这里五彩流光,相得益彰。
2023年5月1日夜晚,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大运会主场馆与火炬塔举行灯光秀表演,人们在湖边观赏。
“你可以想象,7月28日那一晚,当点燃火炬的那一瞬间,这里将是多么绚烂壮观。”成都大运会博物馆中文讲解员张恒源说,他的内心无比期待点燃火炬的那一刻。张恒源所在的大运会博物馆位于东安湖体育场内部,在这座宏伟体育场的最高层展示着大运会过往的辉煌。每一天,他都会从环状的馆内眺望湖边的火炬塔,想象着7月28日大运会开幕式的盛景。
离大运会开幕还有不到一个月,包括张恒源在内的工作人员、参与者们都进入了一种紧张的准备节奏中。6月底,东安湖体育公园入口处每天都有接踵而至的大巴车。车上载着来自成都各地的志愿者和各大高校的学生。他们着装统一,来此参加开幕式排练。纵使气温很高,也挡不住他们的参与热情。队列整齐排列,不时传来欢声笑语,散发着一股青春洋溢的气息。
一年前,张恒源还是他们中的一员。他2022年从成都一所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毕业,来此应聘博物馆讲解员的工作。张恒源来自广东,2011年见证了深圳大运会,由此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他来成都上大学的第一年,正值成都申办大运会成功。张恒源当时在手机上刷到了新闻,便在心里默念,希望到时候能去做一份相关工作。“那之前我对大运会的历史了解还很有限,真正开始做相关工作后,我越了解,就越觉得很有意义。”张恒源说,“大运会更加注重青年人的交流、融合与教育,这跟注重竞技的奥运会有很大区别。”
1949年,在卢森堡人保罗·施莱默(Paul Schleimer)的推动下,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成立,倡导“体育即教育”,希望青年学子能从体育运动中获得健康、幸福和经验,能在合作和竞争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交流融合。1957年,经30个成员国代表一致同意后,决定每两年一届定期举办世界性的大学生体育比赛。
对于厚重的大运会历史,张恒源有着自己的讲解方式。卷帙浩繁的史料中,他着重从中发现中国留下的浓厚身影:1959年首届大运会,中国派出4名田径选手参加;1975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大体联,并在1977年首次以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身份参赛;1979年,中国拿下大运赛场的首枚金牌;1981年“体操王子”李宁在布加勒斯特拿下3枚金牌,从此开启了一个王者时代;2001年,大运会首次来到中国,北京的成功举办为2008年奥运会提供了宝贵经验;2011年深圳承办大运会,中国队包揽75枚金牌,创下了大运会的历史记录。
大运会诞生后的六十多年,它跨越光阴与距离,将火炬交给了中国的成都。对于中国而言,本届大运会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本次成都大运会是我国在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后举办的首个世界综合性运动会。据估计,来自各国的运动员、裁判员、代表团成员以及各地观众将超万人,齐聚在东安湖体育公园等49座大运会场馆中,共同参与和见证这一场盛会。
成都大运会代表团团长春季会议期间,各国代表参观成都大运会博物馆,并留言纪念。
很多人已提前来感受过成都迎接大运会的热情与细心。一年来,张恒源在大运会博物馆接待过很多外国友人以及大体联官员的参观考察,还常有成都相关团队专程来了解大运会历史,“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讲5次”。这当中,来自瑞士的现任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Leonz Eder)让张恒源印象深刻。
今年3月底,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从瑞士专程来到成都,考察成都大运会的筹办情况。“成都已经准备好了!” 雷诺·艾德在考察后兴奋地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他还特意参观了精心布置的大运会博物馆,并在馆内留言:“谢谢你们呈现了如此杰出的大运遗产!”
这句话,映照着成都大运会的当下,也指向了未来。
为什么是成都?
为什么是大运会?
当东安湖体育公园华灯初上之时,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双子塔地标也在夜间闪耀。在大运会进入30天倒计时的时刻,这座天府双塔在夜晚点亮全身,喜迎大运。憨态可掬的“蓉宝”,炙热奔放的“蓉火”都出现在高耸的塔身,向全成都昭告着盛会的临近。
成都双子塔
双子塔下,天府国际金融中心4号楼灯光常明。这是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办公楼所在地,上千名工作人员正做着紧张的筹备工作。在体育竞赛部的培训服务处,30多名工作人员一字排开,忙碌地在键盘上敲击着。小黑板写着大运会倒计时。竞赛部培训服务处处长杨飞说,他们白天8-9点上班,晚上9-10点离开是常态。
杨飞说,培训服务处的职责繁重,要联系1700多名技术官员来成都的交通、食宿等一切后勤工作,还要筹备18个赛事项目并为所有参与大运会的志愿者、工作人员、政府机关人员以及各类市民做培训。从2018年底申办成功到如今,他们已累积举办了相关培训讲座五六百场之多,惠及数万人。这当中,人们最常提出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成都选择了大运会?为什么大运会又选择了成都?
在大运会执委会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正在努力工作
过去十多年来,成都的经济水平和市民生活高速发展,城市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前列。这座中国西部的国家中心城市,迈上了可以举办国际级体育盛会的台阶。成都市体育局副局长陈志说,2018年起,成都就把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作为城市建设目标之一。“在确定这个目标时,我们有一个更宏大的构想,就是要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而在世界文化名城的构成要素中,我们发现体育是城市文化传播、文化积淀以及城市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抓手。”
不管是GaWC全球城市分级排名还是科尔尼全球城市指数,都把举办国际体育赛事、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全民健身水平作为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标准。(图为成都新都香城体育中心)
参与大运会的申办筹备工作前,杨飞在成都体育学院国际合作处担任副处长,曾在2007年-2010年受国家公派到国外进修、教国际友人学习汉语。他记得,那时候他问过很多外国人,中国的首都在哪里?对方的回答五花八门。“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后,所有人就都知道了。”杨飞说,大运会是成都开门迎客、向世界递出天府之国文化名片的最佳时机。
而在所有重大的国际赛事中,大运会无疑是最适合成都的。它以青年学子为主,朝气蓬勃,青春洋溢,呼应着成都的城市气质。作为中国西部的国际化大城市,成都同时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高校密集地区,拥有64所高校、91万名在校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汇聚在此,让成都散发出前所未有的朝气与活力。与此同时,成都还是中国参与体育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也是中国最具体育活力的城市之一。
“举办世界综合性运动会,不仅能把城市形象品牌传播到一个新高度,更重要的是能全方位地调动城市的参与,促进城市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陈志表示,为了成功举办大运会,成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在硬件设施上,成都新建了场馆13处、改造场馆36处。东安湖畔的“一场三馆”蔚为壮观,城北的凤凰山体育公园更是成为成都市民新的打卡地标。
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从左至右依次为:改造场馆——城北体育馆、西南财大光华校区排球场,新建场馆——东安湖多功能馆
这些壮美的硬件场馆,只是筹备这次盛会的骨架。硬件之外,更有数万名工作人员、志愿者们构成的软件肌理组织,以协调、高效的运转,为大运会做资源调配和保驾护航。执行团队中,有政府工作人员、事业单位人员,也有社会体育组织、专业机构人士和上万名来自市民、本地高校的志愿者们。
这考验着成都的协调、应对与综合管理能力——过去,这座城市曾多次面临这样的考验。从2010年到2020年,成都常住人口在十年里增加了581.89万人,年均增长约58万,如今是中国第四座人口达到两千万级别的城市,也是唯一的一座非直辖市。涌入的新增人口之下,成都的城市管理也因此得到了锤炼。
为了更好地迎接即将到来的大运会,执委会的准备工作事无巨细。杨飞和团队精益求精,缩减了技术官员入住的酒店数量,又将从机场前往酒店的大巴进行了“123456”的编号,便于到访的技术官员快速找准对应车辆。“我们希望对外传递出一种声音和姿态,让所有来成都参加大运会的人,都能感受到成都的善意和温暖。”杨飞说。
指向未来:
当运动热情融入蓉城生活
半年多来,每到中超联赛的比赛日,位于成都金牛区的凤凰山体育公园就人山人海。球迷们的热情汇集成了一片红色海洋,让将此作为主场的成都蓉城队和火爆球市一次次在社交媒体刷屏。球票一放即空、一票难求。所有人都想来凤凰山体验一把国际一流的体育设施、极佳的观赛氛围以及“出圈”的赛后集体大合唱。
“成都市民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正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陈志说。成都希望看到市民们这样的热忱,这是他们举办大运会的最大初心,希望借此带动全民参与体育的激情。如今在全国走红的凤凰山体育公园,正是成都大运会的比赛场馆之一。
在凤凰山体育公园主场内,热烈的成都足球氛围
虽然大运会还未开幕,它能留下的遗产,已然在这座城市开始显现。陈志介绍,为了惠及更多市民、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成都大运会特别提出了“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的筹备方针,有赛事侧、城市侧、外事侧“三侧联动”。他解释,赛事侧是组织竞赛本身,外事侧是对外事务,而城市侧则是把比赛效应外溢到城市中去,增强运动员、市民的参与感,通过城市观光、文化交流、大众比赛项目等提高体验的丰富度。
这方面,成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早年“甲A”时期四川全兴队的声声“雄起”,到如今凤凰山体育公园的引吭高歌,成都人对体育的热爱体现在球场的助威呐喊中,也融入在成都特有的休闲时尚生活方式中。
在成都,无处不在的运动场景
随着成都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很多别具特色的小众运动都在此兴起。“如果说早年的‘雄起’集中概括了成都的拼搏精神,那么在当下,成都人正学会单纯地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哪怕是在过去三年的特殊时期,成都的户外运动也是爆发式地增长。”陈志说。
在这种大背景下,成都结合本地特色,率先在全国提出了“生活体育”的理念。“‘生活体育’比全民健身更普惠,是把体育完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这是体育的最高境界和理想。” 陈志表示。在成都看来,体育运动是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也是成都打造公园城市高品质生活方式的一种重要体现。
滑动查看更多
成都“生活体育”的快速发展表现在逐渐兴起的小众运动之中(图中运动从左至右分别为飞盘、滑板、滑翔伞、腰旗橄榄球、旱雪、夜骑、匹克球、皮划艇、街头篮球、智慧足球)
“生活体育”的热浪下,最知名且最受欢迎的场景当属天府绿道。这个规划总长约1.69万千米的惠民工程于2017年启动,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绿道系统。而这其中的绕城绿道,百公里主道像一个巨大的圆环,围绕成都绕城高速而建,连接锦城湖公园、桂溪生态公园、青龙湖公园等景点绿地,形成一个环城生态公园。市民与游客们可在不同点位租一辆自行车,沿绿道骑行,用一天绕行一圈;或是在沿途的公园歇脚,就地来一次户外露营。
如今,登龙泉山看日出、天府绿道绕城骑行、公园城市露营三大活动正被成都市民们誉为“新铁人三项”。
在成都的未来构想中,培育全民“生活体育”的热情,将是大运会留给这座城市最重要的遗产。“通过举办大运会,我们的场馆等基础设施水平大大地提高。大运会之后,场馆开放,万千市民畅跑绿道,万千商圈动起来,我们的工作重心将围绕建设群众家门口的体育设施上。随着场馆的完善和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的丰富,那时候成都这座休闲时尚之都,将加入一抹浓厚的体育运动色彩。”陈志说
这在当下已经有了映照。在大运会执委会日夜忙碌的杨飞,是深受这股热浪影响的市民之一。杨飞大学期间热爱篮球,作为校队成员参加过CUBA。参加工作后,他在参与组织各类国际赛事的过程中接触到了铁人三项,逐渐喜欢上了这项运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最终成为铁人三项比赛的国际级技术官员,被大家称为“铁人飞哥”。
不忙的时候,杨飞会带着儿子参加各类运动,尤其是篮球。成都的球馆里,经常有父子俩挥汗如雨的场景。“我在不断地引导他去喜欢这些运动。因为体育运动最关键的不在于教会人如何去赢,而是如何去面对挫折和失败。更重要的是,在运动过程中会学会与他人进行团队协作,学会合作与分享。这是一个人格养成的过程。”杨飞说。
杨飞憧憬着,在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后,带着孩子去那些他工作过的场馆,去里面感受和运动。“无论对个人、城市还是国家,体育运动都是百益无一害的。这个跟水平好不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参与,是运动本身。”
《三联生活周刊》2023年第30期
“成都迎大运”专题系列文章
本届大运会,你最期待哪个项目?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丨张弛、韩冰
作者丨莫可非
设计排版丨韩冰
图片来源丨韩杰、嘉楠、张盛、Unsplash、城北体育馆、东安湖多功能馆、西南财大光华学院、大运会博物馆、互联网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