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见大变局:重庆何处去?
语音技术来自讯飞有声
9828字8图,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欢迎朋友圈与微信群转发,平台转载请查看主页“联系我们”。
我常常说一句话,一个人的成就不仅要靠个人努力,更要看时代的进程。
历史规律就是这样,时代造就了英雄,而不是英雄造就了时代。
个人如此,城市同样是如此。
今天的重庆就面临着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那么,在大时代的机遇面前,重庆是否能扬帆起航开创一番新局面呢?
今天就聊一聊这个话题。
1 中国第四极
很多年之前,就有一个说法,成渝经济圈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中国这么大,为啥偏偏就是西南边陲的成渝成为中国第四极呢?
中国的400毫米降雨线
这是历史上著名的400毫米降雨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
在这条线以南,降雨量都超过400毫米,在这条线以北年降雨量小于400毫米。
年降雨400毫米是农业种植的基础,所以,400毫米降雨线就成为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
同时也是农业文明疆域的天花板,中国古代大多数朝代的疆域基本都局限在这个400毫米降雨线以南的地区。
只要能够进行农业种植,人口就能聚集,就能孕育出灿烂的文明。
所以别看这个400毫米降雨线将中国的疆域一分为二,但是国内90%的人口都居住在400毫米降雨线以南的地区。
到了工业文明,这个400毫米降雨线同样是制造业发展的天花板。
为啥?
因为工业生产比农业种植更依赖水。
一方面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另一方面生产的产品要运到外地,水运是成本最低的物流方式。
所以,全世界最发达的制造业基地一定要具备两个特征:
其1,附近有丰富的淡水资源;
其2,毗邻港口。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最发达的制造业基地一个在长三角,一个在珠三角。
这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火车头,也就是两级。
但是中国疆域如此辽阔,如果只靠长三角与珠三角两个龙头来拉动,必然会导致东西部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导致经济结构的失衡。
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合适的地区打造新的增长极,拉动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
所以,中国就有了第三极与第四极。
第三极是京津翼,这是围绕着首都打造的经济圈,主要目的是拉动华北、内蒙、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四极就是成渝经济圈,主要目的就是拉动大西北与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中国四极与400毫米降雨线
有意思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京津翼与第四极成渝经济圈恰好就压在400毫米降雨线边上,这不是巧合,而是符合经济规律的选择。
如果超越400毫米降雨线,那么因为缺水,搞制造业就很不经济,而如果太偏离400毫米降雨线,水资源也许更丰富,但是距离需要拉动的落后地区太远,辐射能力就大幅度下降。
这就是成渝经济圈成为中国第四极的由来。
2 成渝的互补性
既然要在四川盆地搞一个中国第四极,为啥不直接将成都设置为中心,而要构建成渝双雄并立的格局?
原因也很简单,成渝两座城市各有特色,谁也无法独立实现一个经济增长极的条件。
成都土地富饶,搞农业种植养活2亿人没有问题,但是成都却不适合大力发展制造业。
因为成都没有一条大型河流。
内陆地区搞制造业没有河流是不行的,光靠铁路与公路运输物流成本就足以让大部分中低端产业活不下去。
重庆本来就是码头城市,顺长江而下可以直达上海,天生就是内陆地区搞制造业的最好的基础。
但是重庆最大的短板是经济腹地太窄,向南是贫瘠的贵州,向北是四川,因为行政区划的分隔,很难直接向大西北辐射。
成渝双雄并立,一个负责搞生产,一个负责搞消费,恰好是天作之合。
自身就可以构建一个从生产到消费的小循环,两极合一,充当中国第四极实至名归。
但是呢?
中国第四极喊了这么多年,国家也对成渝经济区给了大量政策,但是成渝经济圈发展却差强人意,为何?
两个原因。
其1,成渝之间融合度还不够。
说起来成渝经济结构互补性很强,在中央这个婆婆撮合下,成渝也挂着“夫妻”的名义。
但是实际上,成渝过去却一直各过各的日子,表面上是“夫妻”,里子却行同路人。
其2,过去重庆搞制造业压力很大。
在中国范围内,重庆搞制造业直面竞争对手是长三角与珠三角,重庆能依托的就是一条长江。
沿江而下,辐射范围就是长江经济带几省范围,而长三角与珠三角呢?
背靠的是太平洋!
沿海洋航运,长三角与珠三角制造业可以快速辐射欧美以及全球市场!
一个是辐射区区几省之地,一个是辐射全球,两者完全不在一个维度。
所以长三角与珠三角制造业无论产业链集中度还是广度都远超重庆这个小弟弟。
面对长三角与珠三角这两个超级大哥,重庆制造业只能在艰难的夹缝中蹒跚而行。
但是,当下成渝经济圈以及重庆制造业却迎来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3 重庆的机遇
当下我们面临百年未见的大变局,全球化趋势已经逆转,在美国主导的脱钩断链去中国化行动下,中国对美国、对欧洲出口连续下降。
与此同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呈现效果,中国对东盟出口,对俄罗斯中亚出口,对非洲出口却连连上升,其中对东盟出口,对俄罗斯中亚出口增速迅猛。
简单的说,我们外部正在出现这样的变化:
全球化变成区域化;
对欧美的航运因为地缘政治博弈因素连年下滑,但是,对欧亚板块国家特别是内陆国出口却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如果我们把上述外部环境变化对应到国内几大制造业基地就是完全不同的影响——
对依托海运出口欧美市场的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业基地基本是利空,但是对于依托中欧班列向俄罗斯、中亚、东欧辐射,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可以向东盟辐射的重庆制造业却是超级利好!
海运海权衰落,陆运陆权崛起这个外部变化趋势是重庆迎来的第一个超级机遇;
重庆第二个超级机遇就是战略安全。
未来几十年,我国外部环境不但整体是趋于恶化的,而且可能还要迎接“惊涛骇浪”的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一方面要加快经济建设,实现两个一百的目标;与此同时,国家也要加强国内产业链的安全的建设。
制造业产业链的安全不仅仅是要解决卡脖子等技术环节,同时要有底线思维与极限思维,还要对我们核心制造业产业链进行战略备份建设。
假如未来中美军事上擦枪走火,如果这个世界数一数二的国家发生总体战,我国的战略大后方会是哪里?
显而易见,我们会做出和老一辈战略家相同的选择,模仿大三线建设,将大西南作为战略大后方,储备军事实力、工业实力和人口,奠定住决胜的基础。
中国最具有战略意义的省就是四川,准确的说是川渝。
地势西高东低,北有秦岭屏障,西靠青藏高原,东有长江天险,南有丘陵密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粮食,矿产,水电等战略资源丰富,光是四川平原农业生产养活2亿人口不成问题。
秦朝将四川占领后,就有了与六国远交近攻的实力;
刘邦占有四川,有了博取天下的能力;
安史之乱后,长安被占,唐军在四川得以反攻;
蒙古兵峰无敌,灭了40多个国家,就打不下南宋四川,在四川打了40多年,最后大汉蒙哥命丧重庆钓鱼城。
日本侵华时,国民政府将战略后方转移到川渝后,日军就无可奈何了。
在现在战争模式下,稳住四川,向下能压制南亚次大陆,向东能兼顾中原和东南,不仅妥妥的兵家要地,更是我们核心产业链进行战略备份的最佳位置。
站在安全的层面,同样是川渝地区,重庆建设产业链备份基地先天条件就远远超过四川成都。
为啥?
因为成都平原一马平川,对于军事打击基本就是裸奔,而重庆山地纵横,具有天然的地理屏障。
1959年,美国五角大楼制定了一份完整的核打击中国计划。
在这份计划中,美国计划用870颗核弹打击中国最为重要的117个工业城市,其中对成都计划投放的核弹是4枚,对重庆计划投放的核弹是18枚。
4VS18,这个数量级差距可以看出重庆天然地理屏障对产业的保护作用。
1959年,中国第一颗核弹还没研发出来,更谈不上建立反导防御系统。
现在中国反导防御系统日趋完善,如果在重庆建设制造业战略备份基地,依靠完善的中短程反导防御系统结合重庆天然的山地地理屏障,完全有信心抗住美国的核打击,让我们制造业战略备份保存下来。
这就是最近央企为什么纷纷落户重庆,在重庆投入巨资建设制造业基地的根本原因。
这就是国家层面的底线思维与极限思维的表现——
即便与美国爆发战争,把我们长三角、珠三角全部打烂,依靠重庆的产业链备份基地,我们也能东山再起,取得最后的胜利。
简单总结一下:
因为海运海权衰落,陆运陆权崛起,因为我们制造业产业链需要战略备份,两者叠加就让重庆客观上迎来了一个建设超级制造业基地的客观条件。
那么,重庆怎样才能完成建设超级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呢?
关键时刻,中央给重庆派来了袁家军。
4 袁家军的思路
为啥是袁家军?
因为袁家军入渝之前是浙江省省委书记;
为啥是浙江?
因为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
现在的重庆与入世前的浙江很类似,中央派袁家军主政重庆,目的就是希望真正把重庆民营经济搞活。
只有让民营经济活跃起来,才能让重庆这个超级制造业基地产生内生性活力,才能真正抓住海运海权衰落,陆运陆权崛起,一带一路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这些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那么袁家军主政重庆之后又是怎样的思路呢?
首先就是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融合,这是被旗帜鲜明树立为重庆市的一号工程。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融合包括成渝城市群空间的融合,成渝两地一体化建设的融合。
关于成渝城市空间的融合,发布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
(来源:中国政府网)
按照这个规划,渝西地区将成为成渝双城融合的关键纽带,这里要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先行区。
成渝两地一体化建设包括共同推动“一网通办、一码就诊、一卡畅行”。
截止到2023年6月,包括养老保险转接、公积金互认互贷等311政务服务事项,在成渝两地实现了跨省市“全域通办”。
简单的打个比方,成渝双城的融合就是把成渝“夫妻关系”做深做实,不仅要同房同床,还要最大程度实现夫妻资源的共享。
这个很关键。
成渝双城不融合,这个中国经济第四级就很难形成合力,就是徒有虚名。
成渝不融合,重庆制造业基地的产品连大西北都很难辐射,更别说抓住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机遇,辐射到中亚、俄罗斯乃至中东欧洲了。
与此同时,袁家军还提出,要在加快建设西部陆海通道上实现更大突破,在深化毗邻区合作上取得更大突破。
这又代表了什么思路呢?
西部陆海新通道地理位置示意图
只有搞好毗邻区合作关系,才能在西部陆海通道建设上取得突破;
只有在西部陆海通道建设上取得突破,才能让重庆制造的产品不但能辐射云南、贵州,更可以借着西部陆海通道一直辐射到整个东盟国家。
这就是袁家军主政重庆的格局与思路——
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融合,让成渝这个中国第四极实至名归,向北可以辐射大西北、中亚、俄罗斯;
加快建设西部陆海通道让成渝这个中国第四极可以向南辐射贵州、云南、东盟。
我板起指头算了一下:
重庆3000万人口,贵州3000万人口,云南4700万人口,东盟人口大致是6.5亿,这就是7.57亿人口;
然后四川8000万人口,大西北1亿人口,中亚人口7000万,俄罗斯1.6亿,这里就是4.1亿,合计就是11.64亿人口;
然后沿长江经济带而下,沿途的省份至少也有2亿人口,合计总体辐射的人口数量接近14亿;
这差不多就是再造一个完整中国的庞大市场。
成渝经济极辐射范围构想
这个辐射范围绝大部分都是内陆地区。
与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业基地相比,从重庆制造业基地出发,在大家都是靠铁路与公路运输的情况下,反而比长三角、珠三角运输距离更短,交通成本更有优势。
也就是说,只要重庆能造出长三角、珠三角同样品质的产品,那么重庆制造在上述辐射范围区域内,一定可以卖得更便宜,也就可以卖得更好。
这就是当下海权衰落,陆权崛起,全球化向区域化发展的大变局下重庆的机遇。
市场有了,机遇来了,接下来重中之重就是抓制造业建设了。
对于未来重庆制造业建设,重庆提出一个雄心勃勃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第一个3,就是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3大万亿级产业链;
第二个3,升级打造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与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等3大五千亿支柱产业集群;
第三个6,就是创新打造新型显示、高端摩托车、轻合金材料、轻纺、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6大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第四个18,就是培育壮大18个新兴产业集群;
这个33618工程加起来,目标重庆制造业产群产值将超过5万亿。
看上去真是一个宏大的目标。但是与成渝经济极辐射近14亿人口的市场相比,这个5万亿制造业的目标还不算高。
按:我国每年制造业总产值是40万亿,其中大致有一半20万亿在国内市场消化,也就是国内14亿人口的市场每年能消化20万亿的制造业产值。
考虑到东盟、中亚、俄罗斯等国家老百姓收入水平远远低于中国,所以,重庆设定的这个5万亿制造业产值的目标是比较理性的。
但是,再理性也有5万亿啊!
怎样才能实现5万亿的制造业产值目标呢?
仅仅靠中央给政策,靠央企落户投资是远远不够的,重庆自身必须展现自己独特的优势,让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资本愿意用脚投票,来重庆投资建厂。
这就要求重庆必须将民营经济做大做强,至少也要达到浙江的水平。
那么怎样才能盘活重庆的民营经济,让重庆民营经济“火起来”?
首先就是要打造一个优良的营商环境。
说实话,重庆的营商环境在西部地区是比较好的,但是与沿海地区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那么怎样才能快速提高重庆的营商环境的水平呢?
对于给地方打造一个优良的营商环境,这是很多地方干部非常重视的问题,为此,各地也如八仙过海拿出不同的办法。
有开动员大会的,有搞运动式治理的,甚至有一把手向企业家公开自己私人电话号码的,但是这些手段取得的效果却非常有限。
而在重庆,袁家军的思路却别具一格,以数字化建设来破局。
数字化建设与营商环境打造有何关系?
对此袁家军早在主政浙江期间,就有深刻认识。在袁家军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曾经编著了《数字化改革概论》,该书在对数字化改革的定义是这样描述的——
“以数字化赋能为手段,以数据流整合决策流、执行流、业务流,推动各领域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
简单的说,数字化经济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高效,一个是透明。
通过数字化建设在重塑行政系统的工作流程与机制,让行政系统达到高效、透明的目标。
高效、透明,这不就是企业最期望最理想的营商环境吗?
与运动式治理相比,用数字化改革推动营商环境的建设,后者明显要技高一筹。
这里谈谈个人的一点期望。
在袁家军主政浙江期间,浙江是我国互联网生态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
以杭州为例,光是主播就有5万名,带动相关互联网从业人员高达100万。
杭州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互联网造富神话的现象级城市。
杭州互联网生态如此发达不仅仅因为阿里总部在杭州,更在于整个浙江的互联网生态建设极为成功。
所以希望袁书记在主政重庆期间,通过数字建设,不但要提高重庆营商环境水平,同时搂草打兔子,将重庆的互联网生态建设也提上日程,让重庆成为全国内陆地区互联网生态最发达的城市。
5 资源的短板
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只是制造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基础,要实现5万亿的制造业产值目标重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按照基本的逻辑,资源要与目标相匹配,实话实说,要实现5万亿的制造业产值目标重庆的资源现状还有两个短板。
一个是金融的短板。
浙江民营经济活跃是因为浙江有一个活跃而发达的金融环境。
一个融资难融资贵的地区,民营经济是无法做大做强的。
当下,重庆民营企业普遍的感受还是融资难融资贵,这个短板要尽快解决。
这里提两个建议。
其1,过去中央也给了重庆不少金融政策,但是因为相关人才的匮乏,很多金融政策都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个短板要尽快解决,否则连中央给的金融政策都不能发挥作用,金融环境建设就是无本之末。
其2,2015年中国与新加坡签署了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的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这个示范项目主要聚焦是在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信息通信等四大领域。
说实话,这个互联互通的示范项目是中央层面颇具战略眼光的决策,也是给重庆的超级利好。
新加坡亚洲金融中心中排名第一,排名还在香港前面。为何新加坡弹丸之地却能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
因为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货物贸易繁荣,金融是跟着贸易走的。在繁荣的贸易基础上,新加坡金融才慢慢发展起来。
但是新加坡的金融体系发展固然有天然优势,同时后期的建设,包括法制建设、廉政建设等等也花了很大力气。
重庆要建设5万亿的制造业产业集群,这5万亿的制造业产品90%以上都是要通过贸易卖出去的。
某种意义上重庆就有了成为内陆版新加坡的基础,所以中央才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放到了重庆。
按照我个人理解,这就是希望重庆以新加坡为样板,通过重庆与新加坡的互通互联,以开放促改革,大幅度提高重庆的治理水平。
所以,重庆与新加坡的合作,招商引资引进产业与金融资本以及通过新加坡这个窗口让重庆制造业走出去固然重要。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习新加坡金融体系、治理体系的建设经验,把重庆打造成内陆地区高效、透明、廉政的城市样板。
同时建立一个发达活跃的金融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重庆民营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顽疾。
最近,重庆新领导带队出国考察,首站就是去新加坡。
在与新加坡金融高层早餐会中,新领导介绍了重庆推动“智融惠畅”工程有关情况,希望两地金融机构加强政策对接,推动金融股权合作,探索交易平台合作、推动金融业务合作,更好发挥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这就是明确提出重庆金融系统建设的基本模式——摸着石头(新加坡)过河!
这是一个很实在并且可操作性很强的思路。
希望中新合作未来结出丰硕的成果。
一个是人才的短板。
我不知道重庆有关部门是否算过一笔账——
重庆要建设5万亿的产业集群,需要多少产业工人,多少工程师,多少中高级人才。
这些人力的需求,重庆能解决多少,缺口有多少,缺口怎么解决?
个人感觉,重庆这块人才缺口很大。
虽然理论上人力资源的缺口可以在外地招聘引流,但是产业工人还好办,工程师与中高级人才如果大部分都需要从外地引入,必然会大幅度提高企业的人力成本,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所以,重庆在职业院校建设、高校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说实话,重庆优秀高校资源是相当匮乏的,全重庆就一所985,一所211。
不要说与沿海相比,就是与成都相比都差距甚大,但是高校建设并非朝夕之功。
我就在想,既然重庆是全国制造业产业链的备份,那么配套的政策也应该争取是全国优秀的高校备份——
如果能引入全国一流大学在重庆建分校,那么就可以极大的缓解重庆人力资源培养的短板。
只有把金融与人才的短板解决了,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计划才能真正落地。
按:最近十几年美国一直喊着要制造业回归,也吸引了一些产业资本去美国投资建厂,但是这些投资建厂的项目最后大多都无疾而终。
为何?
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力资源跟不上,企业建厂之后找不到熟练的产业工人与合格的工程师。
重庆要打造五万亿的产业集群,就算是企业能从全国各地招到熟练的产业工人与工程师以及中高级人才,重庆政府能否配套提供合适的公共产品——
比如教育、医疗、住房等等也要未雨绸缪提前筹划。
只有相关基础工作做得扎实,未来引入产业资本才能有的放矢。
7 烟花秀的背后
2023年1月23日,除夕夜晚,重庆人民在两江四岸见证了一场盛大的烟花秀。
变化多样的无人机表演、炫彩夺目的灯光秀、漫天璀璨的烟花、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组成重庆最精彩的新春之夜。
这场重庆除夕之夜的烟花秀轰动了全国。
说实话,烟花秀不是什么特别难想到的创意,为啥全国这么多城市,却让重庆拔得头筹?
因为领导们都怕人群聚集,怕出事。
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的跨年夜活动中,因为有人失衡跌倒,继而引发多人摔倒、叠压,致使拥挤踩踏事件发生,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正是因为上海外滩的这个踩踏事件,导致各地对各种跨年活动非常谨慎。
但是,袁家军却在刚刚进入重庆的时候,拍板搞了这场盛大的烟花秀。
这个决策不仅体现了领导的担当与魄力,更代表了领导对重庆基层干部组织与协调能力的信任。
重庆两江烟花秀当晚在两江四岸狭小的地区聚集了近60万人,差不多是淮海战役我军量大野战军的规模与人数,但是当晚现场却组织得井井有条,最后平安落地。
这场烟花秀让我深深感受到,在重庆面临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的时候,中央派来主政重庆的领导不仅有格局有思路,更有魄力有担当。
重庆未来大有希望啊!
8 绝不拉稀摆带的重庆人民
2022年8月,一张重庆山火的图片瞬间感动中国。
在这张图片里,一边是肆虐的山火,一边是无数人组成的星星点点灯火组成的防线。
重庆人就这样用自己的血肉组成的防线干掉了肆虐疯狂的山火。
说说这张照片背后的一些细节。
上面那张图片里,那条蓝色的光带由1000多人组成,全长1.3公里,高差有400多米,最陡地方有近90度,这个地方的物资投放全靠摩托车+人力层层相传。
我有朋友就是这条光带的志愿者之一,干了一个通宵,物资传送就没停过。
这是靠人民群众打人民战争才能救火,国外是不可能的。
在救火现场,男女老少各种人都有,最多的还是年轻人,特别还有很多年轻漂亮的女孩子。
女孩子大家都懂的,把脸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平时不化妆贴面膜搞几个小时是绝不出门的,现在却什么都没做,在40几度高温下当自愿者,几天下来,人都黑了一大片。
不但当志愿者捐物资也很活跃,现在的年轻人都是月光族,购买捐赠物资很多人都是直接刷花呗刷信用卡,非常令人感动。
说起来很惭愧,8月24日晚上我看到朋友圈扩散要物资,当时已经是半夜十一点多。
我当时觉得要买物资至少也要明天早上,所以次日早上7点多给那边打电话,询问还差那些物资,我打算立刻就买了送过去,结果那边说不用了,物资已经堆积如山。
说起来还是自己觉悟不够, 当时朋友圈发出需要充电宝,有人就扩散到大学城几所大学。
结果马上大学生就把自己充电宝全拿出来了,当晚就送去1000多个,还有手套、背包这些,有人连夜找到商家开仓库直接拉过去。
做志愿者的体验大概是两种情况,如果组织不好,做志愿者不但身心俱疲还处处受气,体验感极差,但是如果组织得好,做志愿者体验就很好,说心灵与精神得到洗涤与升华一点也不夸张。
这次重庆北碚山火就是如此。
政府部门组织得很好,现场非常有序,每一个物资囤积点、物资中转点、救火现场都有组织,在山下的集散点还有人专门统计下来的摩托车与志愿者。
基本就是下来多少车与人,马上就组织多少车与人上去,沿途物资保障也很给力,
大家都知道消防人员在救火现场吃雪糕,实际上救火现场不但有雪糕,还有西瓜(冰镇的)。
食物除了面包还有琳琅满目的各种快餐盒饭,志愿者差不多将整个北碚的乡村基都搬空了。
救火现场与沿途物资中转点,各种手套、头盔、电筒、衣服、鞋都一应俱全,随时任何物资都能得到补充。
在山下的大本营,随时都有几千人几百台摩托车候命,很多人从各地赶来,就这么等一个通宵,就希望做点事情。
所以只要山上下来一批摩托车或者志愿者,马上就人头汹涌,无数人抢着报名希望这次轮到自己参加。
很多时候就是政府人员说一声,需要XX摩托车或者需要XX志愿者,立刻现场就是振臂如云,说不感动都是假的。
山上就是歌声嘹亮,我朋友当志愿者那个晚上,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整个通宵就没停过,很提气也很振奋。
上山沿途还有络络不绝的医护人员,只要有人坐下,马上就有医护人员过来询问你是否需要救护。
志愿者下山,马上就有人过来询问你是否需要休息,政府有专门房间免费提供,如果需要回家,马上就可以安排专车送你 。
2022年8月重庆火灾我觉得首先是政府充当核心骨干,现场组织非常好。
然后重庆人民也非常热情非常给力,微信群朋友圈消息一扩散,人人争先,个个都是无私奉献。
重庆有句话很流行,重庆人绝不拉稀摆带!
这次山火就是重庆人绝不拉稀摆带最好的证明。
所以,现在的重庆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中央给重庆派来了好领导;
重庆人不仅团结有激情,而且也愿意奉献;
那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重庆未来一片光明?
加油,重庆!
你好,明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