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相信,我们的新进展将是开启人类新纪元的全新历史事件”。什么样的科研成果,配得上实验人员这样的赞誉?7月22日,韩国科研团队在arXiv网站先后发布两篇论文,声称自己合成了“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如此硬核的科研成果,刚发布就引发了强烈反应。昨天,整个互联网都被韩国团队实现室温超导的新闻刷屏了。如果实验成真,斩获诺贝尔奖不在话下。这已经不能用技术突破来形容了,这一波是技术冲出大气层冲向遥远的宇宙了。在众多可能改变人类社会的黑科技中,室温超导材料是绝对的位列前排。一旦实现,就可以无损耗导电,很多行业可能从此天翻地覆,意义实在是太重大了。 研究团队在新发表的论文中说,通过改良一种铅-磷灰石结构,用铜离子取代铅离子,产生应力,在微结构中引发畸变,从而可以在127℃以下表现出超导性。论文作者之一Young-Wan Kwon不仅详细列出了实验材料的原子结构,甚至还传了一段视频。 视频中,磁铁上的材料保持着悬浮状态。这是迈斯纳效应,即为物体转变为超导体的特性之一。“有图有真相”,连视频都有了,或许这次真的是个大突破?视频中这个带来新突破的材料,被研究人员命名为“LK-99”。论文描述了该材料的结构、超导原理,并用实验进行论证,作者还展示了LK-99的外观。这种材料是研究人员把多种含铅、铜和磷的材料经过一定组合后分别混合加热,制备得到的一种掺杂铜的铅-磷灰石晶体。根据论文给出的实验结果,在127℃以下,给LK-99施加电流,在一定的电流范围内电压都基本为零,表现出了零电阻的特性。论文宣称,温度、电流和磁场达到一定临界值后,零电阻现象也随之消失,符合超导体的性质。也就是说,他们的实验验证了LK-99在室温常压下是超导体。研究人员认为,铅磷灰石的部分铅离子被铜离子替代后,体积微小的收缩导致材料结构变形,进而在内部的交界面上产生了超导量子阱,从而产生了超导现象。作者还测试了样品的零电阻效应、临界电流和磁场的变化关系等,来论证LK-99具有超导性。不光内容详尽,这一次的研究人员们看上去也有着可信的学术背景。这篇论文的研究人员全体都是来自韩国,且都与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Quantum Energy Research Center)有关。作者Young-Wan Kwon是高丽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凝聚态物理、先进材料等。他有多篇被引用超过100次的论文。第一作者Sukbae Lee,是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CEO兼研究员,长期从事物理研究,尤其是高温超导方面。其他成员也基本都在相关领域,团队水平看上去没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