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韩国造出世界上首个室温超导体?复现结果未出,协作者先坐不住了:内容确实有缺陷

韩国造出世界上首个室温超导体?复现结果未出,协作者先坐不住了:内容确实有缺陷

公众号新闻
文丨Congerry
好消息:又是室温超导。
坏消息:上一个室温超导已经被实锤。
近日,来自韩国的研究团队声称发现常压室温超导材料——LK-99,并将《第一个室温常压超导体》以及《超导体 Pb10-xCux(PO4)6O 在室温和大气压力下的悬浮现象及其机理》两篇论文发表在预印本网站 arXiv 上。(两篇论文研究人员不同,以下内容主要讲第一篇)
在第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介绍 LK-99 是一种改良的铅-磷灰石结构,用铜离子取代了铅离子,产生应力,在微结构中引发畸变,从而可以在127℃以下表现出超导性,而且不需要外加压力。
第二篇论文详细介绍了带来新突破的材料 LK-99,它也是第一篇论文(世界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的核心内容。
不仅如此,为了证明真实性,研究人员甚至直接放出了实验视频。
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直接炸开锅。
也有网友表示:这要么是诺贝尔奖,要么就丢脸丢大了!
论文发表后,第二篇论文协作者之一 Hyun-Tak Kim 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两篇论文采用了相同的方法,然而“首个室温常压超导”这篇里存在许多缺陷,并愤怒地表示:没有经过自己允许就把论文上传到 arXiv 上。
看完第一篇论文后,有网友对研究团队所引用的理论模型提出了质疑。
Hyun-Tak Kim 表示:理解这种怀疑,但认为其他研究人员可以尝试重复他团队的实验,以解决这个问题。
事实上,同行也没闲着,已经开始动手。
如果实验结果得到验证,那无疑是物理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在磁悬浮、核聚变、量子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室温超导材料的应用前景将诱发革命性的创新,有望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形变引起质变”,室温超导真的要实现?
看论文之前,先来看看研究团队。
这篇论文的研究团队全部来自韩国,其中  Young-Wan Kwon 是高丽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凝聚态物理、先进材料等。
第一作者 Sukbae Lee,是量子能源研究中心(Quantum Energy Research Center)的 CEO 兼研究员,长期从事高温超导领域的研究,Ji-Hoon Kim 是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也是本次超导样品合成工作的完成人。
论文一开始,研究人员就表明:LK-99 在127°C(400 K)以下表现出超导性,而且不需要温度和压力等外部因素来诱导。
LK-99材料从何而来?
LK-99 外观呈灰黑色,符合典型的超导体特征。
研究人员用 Cu2+ 离子取代 Pb2+ 离子,由于铜离子的半径小于铅离子的半径,从而在三维网络中引起应力,造成了微小的晶体结构畸变(表现为 0.48% 的体积收缩),从而导致了材料界面处超导量子阱的形成(SQW)。
注:量子阱是指在微观尺度上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的势阱,它是一个纳米级的薄层,能够把(准)粒子(如电子或空穴)限制在与该层表面垂直的方向上,而其他方向的运动则不受限制。这种现象属于量子效应。
形象点说,量子阱就是一种很小很小的井,里面的电子只能上下跳,不能左右跑。这是因为电子有一种波的性质,只有在很小的空间里才能形成波。
此前英国剑桥大学的约瑟夫森(Brian Josephson)理论上预测了穿过隧道壁垒的超导电流,也就是著名的约瑟夫森效应,这意味着电子通过隧穿在量子阱之间移动时,电阻将为零。
LK-99 中量子阱的间隔估计为 3.7 Å~6.5 Å,这样就有利于量子阱之间发生隧穿效应,从而赋予这种材料超导性。
简单来说,正是微小的晶体结构变形,使得 LK-99 具有超导性。
此外,研究人员还使用了多种方法来证明 LK-99 的超导性,如临界温度、零电阻率、临界电流、临界磁场和迈斯纳效应等。
对于研究人员放出的实验视频中超导体只有一端悬起,有网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Hyun-Tak Kim给出的解释是:视频中的材料只有一部分成为超导体。(言外之意:LK-99还未完全成功)
一个室温超导造假已被实锤
就在 LK-99 掀起高潮的同时,上一个宣称实现室温超导的物理学家又要撤稿了。
今年3月,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举办的物理学会年会上,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助理教授Ranga Dias发表了主题为“极端条件下的物质:静态超导实验”的演讲。
诺奖预定?21℃室温超导引爆物理圈,研究团队此前论文登上Nature封面,却因“造假”惨遭撤稿
Ranga Dias团队宣称发现了近常压的室温超导体,该超导体是由氢、氮、镥三种元素组成,其在大约10kbar(也就是1GPa,约相当于1万个大气压)下可以实现约294K(也就是约21℃)的室温超导电性。
不过在论文发表后短短几天时间里,国内几个团队都陆续发表了相关实验结果,无一例外地给出了否定的结论。
  • 中科院物理所的靳常青研究员团队:他们发现镥氢化物超导体(Lu4H23)在218 GPa的压强下,超导转变温度是71 K,远不及室温。
  • 中科院物理所的程金光研究员团队:他们重现了氢化镥在约2.2 GPa时变成粉红色,在约4 GPa时又变成亮红色的颜色变化,但在7.7GPa、1.5K的条件下仍然没有看到超导的迹象。
  • 南京大学闻海虎团队:他们直接重复了Dias的材料配方和实验路径,成功获得了氮掺杂氢化镥(LuH2±xNy)材料,并将其置于1GPa~6GPa的压强环境下,在300 K左右有一些电阻数据变化,但看起来应该是材料结构的变化,并非超导相变。
而最近,Dias再因为学术不端,在《物理评论快报》(PRL)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伪造数据而被撤稿。
至于此次韩国团队发现常压室温超导材料是否属实,让子弹再再再再再飞一会。

参考链接:

1、DeepTech深科技 -《韩国学者称发现第一个室温常压超导体,目前有待学界同行复现实验》

2、《The First Room-Temperature Ambient-Pressure Superconductor》&《Superconductor Pb10−x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2023年8月10日室温超导直播视频之七:正面回应!LK-99究竟是不是室温超导材料?新Apple Watch或增加粉色版/韩国室温超导团队称论文有缺陷/腾讯内测新社交应用2023年8月10日室温超导直播视频之六:如果室温超导实现突破,将会对哪些科技领域产生影响?直播复现室温超导,万人围观人气爆棚!韩国团队回应:数据存在问题,但并非造假美国院士称初步复现室温超导成果,南大闻海虎团队回应:论文有三点破绽,镥-氢-氮中近常压室温超导的证据还远远不足2023年8月10日室温超导直播视频之五:“高冷”的科学家们如何看待近期的室温超导热潮?室温超导可能存在吗?其实高温超导的机理问题还未解决 | 陈仙辉韩国造出世界首个室温超导体?127度实现超导,复现即锁定诺奖冰岛瓦特纳冰川(Vatna Glacier),气势宏大华中科大初步复现韩国室温超导材料,京东回应与永辉接洽收购事宜,推特大楼X标志被拆除,法拉第未来启动交付,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马斯克强夺推特账号x,Key社成为腾讯子公司,恒大汽车两年亏损840亿元,协作者回应首个室温常压超导,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反贼吧广告拉人移民生活(11)异国他乡欢度元宵节中美俄科学家复现韩国的室温超导?你可能误解了“复现”|袁岚峰韩国科学家宣称制造出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材料已申请专利 | 环球科学要闻时光里的答案(九十四)首个室温常压超导掀全球热度,数万人正在围观这个中国团队的复现进度“室温超导”科学家为新的常压、室温超导体申请专利;阿斯巴甜7月或将被列为可能致癌物 | 环球科学要闻东南大学研究者发布室温超导材料复现结果:110K以下观测到零电阻现象 | 环球科学要闻8点1氪:北京强降雨致11人遇难;华中科技大学初步复现韩国室温超导材料;胖东来超市理货员要求本科学历韩国造出「世界首个室温超导体」?127度即可实现超导协作者回应「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内容有缺陷「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127度以下常压都能实现超导,有原子结构有视频,网友:里…里程碑式成果?京东回应收购永辉传闻;多个AIGC应用在苹果应用商店下架;华中科大初步复现韩国室温超导材料;顺丰遗失的38万元劳力士手表已找回2023年8月10日室温超导直播视频之三:实现室温超导,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大消息!韩国科学家称造出世界首个室温常压超导材料!127°C可实现超导,又颠覆物理学?2023年8月10日室温超导直播视频之二:备受追捧的“万人迷”——室温超导究竟好在哪?世纪奇迹!华科师徒全球首个复现韩国室温超导磁悬浮,美国超导盘中暴涨150%独家!韩国“全球首个室温超导体”科学家团队成员:1个月内或可复制室温超导LK-99室温超导可能存在吗?其实高温超导的机理问题还未解决 | 陈仙辉院士(视频)LK-99超导最新进展: 理论支持铜掺杂改性铅磷灰石确实存在室温超导性,但相对应材料结构可能很难合成世界首次!华科团队复现室温超导材料 LK-99,目前已验证迈斯纳现象,网友:超导时代即将来临?韩国室温超导一作要求撤稿!论文有缺陷,完善后已转投正规期刊Poem by Mary Oliver中国团队初步复现韩国室温超导材料?实验视频B站爆火:播放量超430万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