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咋被骂成这样?电视剧2023-07-31 14:07写在前面今晚我们聊聊最近正在热播的新剧——《不完美受害人》这部剧最早进入观众视野里,除了主演是周迅之外,更在于它的题材的稀缺,从女性视角,讲性侵案,更涉及了对“完美受害人”的批判,毕竟连片名都叫“不完美受害人”了。但这些也让它成了最近吵得最凶的一部国产剧,这种吵还与以往的争议不同,观众吵得并不是这部剧的好坏,而是把火力集中对准剧集里的一个人物,性侵案受害人赵寻(林允饰),骂她又当又立、不值得同情。这些声音多到不仅出现在豆瓣讨论区,而且是铺天盖地般滚动在播放平台的弹幕里,甚至一直持续到目前的更新剧集。有观众为赵寻说话,说在现实里很多人都无法果断拒绝赵寻所面对的诱惑,结果收获的是这样的评论——当我们把上面这两个现象组合起来,就会发现一件非常吊诡的事。一边是剧里以不完美受害人为切口去披露性侵背后的权力、人性、性别困境与社会偏见;一边是剧外的现实,看客在看到不完美受害者的瑕疵后,又不断强化着对于受害者的谴责。他们组合到一起,指向了这部剧的勇气与问题——勇气在于它涉及了一个真实存在的现象,选择颇挑战观众素质、道德感的方向,赵寻所面对的一切辱骂,也都在说明拍摄这一题材的意义和价值。但也反应着这部剧的问题——它的剧本,没有成功让观众思考,没有去启发应该被启发的群体,它只是引发了新一轮的争吵。这种勇气和问题,我们今晚都想具体聊一下。一. 我们先从片名聊起,究竟什么是“不完美受害人”。前面提到一个人物角色,赵寻,她是主线故事上的关键人物之一。作为职场性侵案的受害者,她在警察到达现场时,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自己受到伤害,却在五天后决心报警指控自己的老板成功(刘奕君饰演)强奸。从案发到报警这段时间,赵寻一直出尔反尔、言行不一。先是答应与老板见面向对方否认自己受到伤害,而后又向警察指控强奸。并在做笔录时撒谎自己当晚因为被灌酒而全程无意识,实际上却是到老板房间之后清醒过来却没有采取反抗。她的不完美,既在于态度上的来回横跳,也在于世俗逻辑定义的不拒绝不反抗。不反抗喝酒、去老板家里、发生性关系,不拒绝老板安排她全家出国回避舆论,不拒绝老板以工作为由送的奢侈品。为了更好解释“不完美受害人”这个概念,我们再用另一个女性角色作为例子。林阚(周迅饰),高级律所的著名律师。在研究生时期,她遭到导师吴教授的性骚扰。她的不完美在于她在毕业时仍然选择接受吴教授的安排,来到当地顶级律所工作。与符合人们对于无辜受害人想象的“完美受害人”相反,“不完美受害人”身上则或多或少带有受到公众评价体系指摘的道德瑕疵,他们身上被认为的某些“误点”行为会影响公众对于他们的同情、观点以及价值判断。剧集《不完美受害人》的大胆之处,在于以“不完美受害人”为切口,去呈现这一被定义名称背后的道德审判。并且聚焦至性骚扰、性侵犯等性犯罪背后所藏匿的权力不对等,让我们去看以上两者加持之后,对于受害人无形且厚重的长期加害。先说不完美受害人所要面对外界审判所带来的非议和压力。赵寻在回家路上,小区邻居一直拿着网上曝光照片与赵寻做比对,一边指指点点一边议论赵寻就是遭受侵害的马赛克女孩。同事们在知道她和老板的关系后,背后将她定义为露脸小姐,认为她清高、凡人不理。继而是旁人很难察知的无形且无处不在的权力。无论是老板之于员工、还是导师之于学生,这种身份悬殊始终伴随着不对等的权力关系。赵寻的工作与资源赖于老板成功,林阚的求学生涯和科研资源赖于吴教授。在由地位、资源、权力组成的金字塔结构里,即使强者不使用这种不对等权力关系,也会在无形之中对弱者产生压迫级影响。以及在集体价值观凌驾于个体价值观之上的文化环境里,不完美受害人所要忍受的还有个人诉求对集体声望的让位。年轻时的林阚在遭受性骚扰后,选择告诉校方,但学校为了维护学校名誉和教授声望拒绝了林阚的诉求,甚至是女老师以“你并没有拒绝,他也没有对你做什么”为由让其保持沉默,在无形之中对林阚造成二次伤害。而在性侵犯性骚扰事件中,受害者又常常为女性。《不完美受害人》值得被拎出来讲的另一个优点,是借由触目且隐晦的性犯罪中的不完美受害人来投射——“女性是一种处境。”比较典型的,性骚扰性侵害事件中的不完美受害者(往往为女性)会背负外界付之于她的荡妇羞辱,公众习惯于将事件归因于女方性方面不纯洁、行为不检点,对女性进行污名化攻击。吴教授临死前都想再见林阚一面,吴师母为此闯入林阚办公室,以“白莲花、下作、恶心、心机”等攻击性言辞对林阚进行谩骂。再有,女性作为一种处境,在我们环境里还裹挟着一种耻感文化。这种文化要求个人的言行抉择要以维护别人为标准,强调个人迁就他人,具有怕对不起人的倾向。在男权社会里,耻感文化作为规训之尺,对于女性群体也就更具束缚力。“对不起”作为赵寻从头到尾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很好的例子。当老板说自己因为两人之事被迫离婚时,赵寻的第一反应是对不起;当女警察宴明(钟楚曦饰)问她为什么撒谎时,赵寻反应也是怕对不起对方的努力。二.这些对于不完美受害人的社会苛责一直是存在于我们大环境里的问题,这部剧想去改变这种现状自然是它的优点。但说完优点,我们也必须要聊清楚的是,由于这部剧能力的不够,并没有很好地完成这次改变。最直接的是赵寻的人物塑造。赵寻作为切入不完美受害人这一主题的关键人物,但剧集缺失了对于她更深层的心理描写,只是重复在用掐手这个动作来表示她的紧张和害怕,用去海边发呆的行为来说明她的自抑的情绪。但这些简单重复的动作行为,并不足以支撑赵寻在权力压迫与耻感文化重压下的左右摇摆和自相矛盾。最后反而容易让人不理解人物的行为动机,看到的人物之“闹腾”反而多于人物之“挣扎”。其次,人物描写的片面性。编剧只想强调赵寻作为弱者对于强权的懦弱,但规避了她身上必然存在的人性弱点。从这个角度而言,比起瑕疵和弱点,空白和扁平更可怕。为此剧集设置了不少情节来解释弱者出于害怕而隐忍了自己的不情愿。比如赵寻没有拒绝老板送的礼物但却从来不用,并且会因为这层关系陷入低落情绪。但作为弱者的她在面对财富资源时必然会被诱发的人性弱点,比如虚荣,贪婪,抑或是她在“两个我”打架时的纠葛和挣扎,这些第一视角戏份的缺失,反而会导致站在第三方的观众会从审判者视角断言她对于馈赠的接受,形成她既当又立的观感。如此不仅会让这个角色变得不讨喜,也抹杀了她的悲剧性。当我们无法共情于这个角色,无法理解她的态度和动机时,前文所提到的剧集优点,即对于不完美受害人背负的道德审判也就只能停留于问题的呈现与揭示,对其的批判力度则被弱化。就更不用提剧集本可以但并没有进一步去讨论的更深层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强奸罪所涉及的证据标准、论证门槛、定罪难度等规则层面对于受害者的伤害,性侵害中所受到的伤害又进一步影响她们作为证人的能力的现实悲哀。另一个问题,是《不完美受害人》在女性困境表达上的浅尝辄止。这点看似与上文提到完成投射“女性是一种处境”的优点存在矛盾,实则不然。随着剧集推进,《不完美受害人》的要义其实越来越明显地指向鼓励每个女孩勇敢说不。比如赵寻终于向老板说明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不情愿,并且当面说出了“不”字。林阚所在的故事线,从目前的发展走向来看,也会是她从背负污名躲避对方逐渐走向勇敢直面为自己正名。从剧作上来讲,前面铺设的不完美受害人背负的道德苛责与权力压迫,作为人物做出行为转变的阻碍,以设置阻碍-突破阻碍的模式,不断推进她们终于迈出那道坎并勇敢拒绝反抗的结局。这个逻辑没问题,想要达成鼓励目的的初衷也是好的。但问题就出在赵寻从自相矛盾到勇敢拒绝、林阚从逃避到直面的转变原因。编剧几乎没有给人物态度与行为转变以充足的内部原因,反而始终是外部原因在发挥关键作用——男性友人的陪伴及其在关键时刻的醍醐灌顶。赵寻报警前后一直由陈默陪伴,陈默因为同事在背后议论赵寻而出手打架,并且在赵寻选择回避时,以激将法方式刺激赵寻做出行动改变公众对她的定论。而且当赵寻在接受老板安排出国路上突然选择沿路折回,编剧将陈默的“挑衅”作为说明赵寻采取行为转变的原因,这种外部因素在赵寻问题解决上的决定性已经非常明显了。同样,对于林阚回避态度产生关键影响的也是同事康辉。吴师母实名举报林阚,康辉为了给林阚出气,愤然前往医院要为她讨个说法。且同样是用鸵鸟把头埋在沙子的说辞来刺激林阚采取行动。我们所要批评的并不是男性帮助女性的情节设置,而是当这种外部因素成为她们转变与选择的关键,成为解决女性困境的唯一,就一定是必须批评的问题。而且当剧集以这些女性人物作为例子,不断强调她们勇敢说不的前提,是接受自己的懦弱和害怕,承认自己的贪婪与欲望,并且让自己与自己达成和解时,其实也只是投射了“女性是一种处境”的其中一个部分。而更大的部分,亦是女性可以与自己和解的前提,是讨论资源地位都向男性群体做倾斜的男权社会里,她们可以通过何种方式何种渠道去获得应有的权利与资源,并且不受苛责和围猎?至少我没有在《不完美受害人》里找到某种态度或某些回答。配图/《不完美受害人》音乐/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