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汉靠造假一年赚1.6亿,带领全村发家,警察:合理没犯法
点击上方蓝字,把叔设为星标,就能第一时间看文
后台回复“晚安”,送你一张特别推送,好梦
“方兴庆,你涉嫌走私文物,跟我们走一趟吧。”
1981年春节前夕,几辆警车呼啸着驶入了河南省洛阳城南的烟云涧。
警察抵达村庄后,直接将一位名叫方兴庆的男子铐走了。
烟云涧村的村民得知此事,无一不震惊。
方兴庆是他们村子里有名的大善人,怎么可能犯走私文物这种大罪?
就在村民们议论纷纷的时候,警车很快就把方兴庆送了回来,面带歉意地说:
“是我们误会了。”
“你们村子这个方兴庆可了不得,仿制出来的青铜器,连文物专业人士都看走了眼啊!”
谁能想到,这个没读过几年书的庄稼汉,仿制出来的古青铜器,竟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令人拍案叫绝。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方兴庆凭借着仿制这门手艺,带领全村人发家致富,年收入高达1.6亿。
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又是如何与青铜器结缘的?
1942年,方兴庆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的烟云涧村。
彼时河南农村的老百姓,大多数过着食不果腹的苦日子,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方兴庆也是其中的一员,不同的是,他有一个爱看历史书的爱好。
虽然没什么学历,但该识的字他都识。
碰上符合口味的书籍,就像是扁舟找到了彼岸一样兴奋,一看就是一整天。
在父母看来,一切影响农活的爱好都是不务正业,为此没少斥责他。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很快就改变了方家父母的看法。
家里的木桌锄头坏了,还有锅具也漏了个大洞,方兴庆对父母说:
“这简单,让我来!”
方兴庆还真不是信口开河,修这些东西对他来说就是手拿把掐,小菜一碟。
方家父母心想儿子有这个天赋,以后当门手艺也不错,就由着他去了。
在父母的支持下,直到结婚,方兴庆都保持着这份爱好,一有时间就倒腾点小玩意修修补补。
1963年,21岁的方兴庆无意间得到了一面青铜镜。
青铜镜锈迹斑斑,不难看出是货真价实的古玩。
这让方兴庆爱不释手,美中不足的是,青铜镜背后有一处破损,这让他直呼太可惜了。
就这样端详了几日,他心里冒出了个念头:
“锅具我都能修得完好无缺,铜器为啥不行?”
因为喜欢看历史书,此前他也了解了不少关于青铜器的知识,说干就干。
但青铜和锅具到底还是有差别的。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想做出和青铜成色一样的器具,不仅要加入锡、铅等金属,还要多一项“做旧”工序,如此才能保证和原来无差别。
为了修好铜镜,方兴庆没少下苦功夫。
他把青铜方面的书籍找出来又看了几遍,还请教了当地几个有传承的铜匠。
当所有知识掌握了后,他还是没敢在青铜镜上下手。
毕竟铜镜就这么一块,万一弄坏了那可就没有了。
为了保证能将青铜镜百分百修补成功,他先造出了一面相仿的青铜镜,再下手去修补。
这个过程很顺利,但方兴庆还是觉得差点意思。
千年前的青铜和千年后的还是很不一样的,原本的青铜镜经过岁月的洗礼,带有被掩埋多年形成的铜绿,而他做出来的新铜却相当崭新。
这让方兴庆怎么看心里都觉得不得劲儿。
办法总比困难多。
没过多久,方兴庆还真想出来了一个办法。
粘贴做锈法。
他将天然形成的铜锈用胶粘合在缺口处,之后将铜镜埋在土里自然氧化。
等一个月他再拿出来时,铜镜还真的变绿了。
这让方兴庆高兴不已,立马将铜镜拿去文物局鉴定,他想看看专家们能不能看出修补的痕迹。
专家看了,断定这就是真的古董。
这让方兴庆更加兴奋,此后的日子,更是彻底沉迷于仿制青铜器。
各地博物馆就是他学习的地方,一有时间便前去游览。
但家穷,温饱已是不易,又哪有那么多钱财满足他的兴趣爱好?
日子久了,看着操持家务的妻子和稚气的孩儿,方兴庆心中升起了浓浓的愧疚之意。
这日,他拿着自己仿制的一批青铜器到古玩市场上叫卖。
制作青铜器完全就是出于爱好,原本方兴庆想的是能卖出去点是点,也好贴补家里。
不曾想,第一次摆摊,一位商人就以200元的价格买走了方兴庆摊上的牛鼻象背铜镜。
那个年代的200元,相当于现在的2万元,能抵得上河南农民一整年的收入还不止。
方兴庆喜不自胜,回家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
妻子一听,吃惊不已。
丈夫平日捣鼓的这些小玩意,居然还能给家里带来这么高的收入?
夫妻俩一合计,觉得这比种地强。
此后,方兴庆就把仿制青铜器当成了本职工作。
一开始,他只是仿制一些简单的铜钱。
等到有了经验之后,方兴庆开始研究更复杂的青铜器。
铜镜、铜壶、铜鼎…
每次有买家来的时候,他都会跟他们解释这是仿制品,不是真的。
尽管如此,工艺销量也是相当不错。
原因无他,方兴庆做的仿制品实在太过逼真。
就这样,方兴庆成了烟云涧村的第一个万元户。
村民们知道了后,纷纷登门拜访,想要讨教些手艺,让自家也跟着脱贫。
方兴庆毫不藏私,把自己的仿制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了想学的村民。
他想要让全村人都过上好日子。
从此之后,烟云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如方兴庆所想,村子里但凡是学了这门手艺的村民,一个个都富了起来。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
方兴庆带着全村致富后,麻烦也找上了门。
警局里,警察拿来一批青铜器让方兴庆辨认。
方兴庆只看了一眼,就知道这批青铜器都是出自自己之手。
原来,上海海关最近查获了一批走私文物,数量规模庞大。
这件事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当即请来文物专家进行辨认。
由于太过逼真,文物专业人士都看走了眼。
听到这里,方兴庆哭笑不得地说:
“这都是我自己做的。”
他还向警察保证,自己做的都是仿制品,属于工艺品,绝对不会干出做赝品去骗人的事情。
警方调查过后,发现方兴庆所说属实,而且他的定价也都是正常的工艺品定价,并不存在“以假乱真”的非法售卖情况。
弄清事情原委之后,警方判定方兴庆的所作所为不构成犯罪,将他重新送回了烟云涧村。
这件事之后,很多村民才知道很多客户把买走的仿制品当古董卖。
二道贩子赚钱,黑锅他们烟云涧村背,村民们感到十分委屈。
“最早发财的是二道贩子,一个铜镜我们卖一两百元,他敢卖一两千元。”
为了避免争议,方兴庆决定在自己仿制的物件上添一个标识,算是专属落款,这样就能从源头杜绝违法可能。
谁曾想,无心插柳柳成荫。
一个毫无私心的举动,不但树立了自己的名声,还让整个烟云涧村都跟着出名了。
截止到2016年,烟云涧村800多户人家中,有257户从事仿古青铜器加工,从业人员近900人。
2015年,烟云涧村的销售收入达到了1.2亿元,利税1900万元。
除此之外,拥有公司型企业34个、百万元产值以上的厂家店面18家,成为全国知名的仿古青铜器制造基地,产品远销美、英、日等国。
烟云涧村也被大家称为“中国仿制古铜器第一村”。
而这些荣誉,离不开方兴庆的苦心钻研和无私传授,才能让仿古青铜器这门手艺发扬光大。
很多人只知道烟云涧村是仿古铜器第一村,但却不知道,这里的青铜铸造业源远流长。
据出土文物考证,烟云涧青铜器手工技艺已有3000多年历史。
早在夏商周时期,伊川烟云涧就被王室列为祭祀天神的宝地。
这里出土过大量的文物,也是青铜器铸造的源头。
明清时期烟云涧就有仿制青铜器的记载,但未形成规模,只以祖传手工艺流传。
直到方兴庆这一代,烟云涧村背后的故事才被大众所知。
如今的烟云涧村,遍地都是能工巧匠。
而方兴庆也到了颐养天年的年龄,他将家里的产业交给了孩子们,每天品茶下棋散步,好不乐哉。
“仿的是物,铸的是梦。”
这些文化遗产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只有在每一代中华儿女的呵护下,才能长久地传承下去。
因为传承的不仅是物件,更是我华夏绵延不绝的历史沉淀。
“你我皆过客,历史永相传。”
生命的意义在于传承,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得到多远的未来。
最后,衷心希望青铜铸造技艺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不要让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埋没在历史长河中。
■文章来源:青城先生(ID:XcQingCheng)。作者:青城先生,80后,前某情感杂志主编。爱读书、爱旅行、爱思考、爱你们。关注先生,为你撕开一个真实的世界。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关注莫问大叔(ID:mowends),一起做个有风度有温度有深度的人。
■文章来源:青城先生(ID:XcQingCheng)。作者:青城先生,80后,前某情感杂志主编。爱读书、爱旅行、爱思考、爱你们。关注先生,为你撕开一个真实的世界。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关注莫问大叔(ID:mowends),一起做个有风度有温度有深度的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