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所设市场部,yes or no?
作者 | 亚哲
来源 | 哲响
1.“寒气在逼近”的体会,似乎越来越让律师们感同身受。
从上半年我接触的大小律所来看,大家的签约量大多都是减少或是持平的状态,回款情况也不容乐观,普遍业绩有所下滑,即便少有增长,幅度也不大。面对这样的行业形势,律所都希望能够“求变”,特别会关注到“如何提升律所公共增量业务”这个话题上。
2.因此,今年以来,我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大致都是如下类型:“如何在律所建立市场部”“如何建立公共案源中心”“如何扩大律所的公共收益”等。但这些恰恰是我最难以解释和回答的问题,所以往往我会回复:“找个时间细聊,别着急”。
3.为什么需要细聊?因为律所公共业务的增长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在传统的律所中,建设一个市场部(获客部门),难度系数不亚于“内部创业”,赛道选择、运营打法、团队组建、内外关系、投入回报,要想理清哪一个都不容易。所以,咱们得一个一个聊。
4.赛道选择,市场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有定位,是做大型机构、中小型机构还是自然人客户,面向的群体不同,对应的很多逻辑就不一样。
比如:大型机构更加关注律所的综合能力,包括资质业绩、专业团队、稳定服务等,往往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律所。
中小机构更加关注提供服务的律师团队,包括人员熟悉度、响应速度、费用合理等,往往通过信任背书的方式选择律所。
个人客户更加关注的更多元,包括专业信任、面谈感受、价格高低等。
然而绝大多数的律所,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多数是综合性事务,这就意味着,组建的市场部也是综合性,这会极大程度的影响后面的运营打法。
5.运营打法,如果上述的定位不明确,打法肯定就是“散打”。
品牌上,难以形成更具影响力的品牌标识,比如,建立一个品牌,某区域首家专注于矿产能源法律服务机构,很快就可以形成区域知名度,因为标签足够明晰,足够有差异。但综合性的律所,品牌差异就比较难以确定。
市场上,需要全方位运营,综合性的业务,就意味着什么都要做,什么都要投入。
举个例子,机构客户会更适合线下的获客方式,比如:通过商会、协会、企业家俱乐部等方式进行接触,建立信任关系。
个人客户会更适合线上的获客方式,比如:进行网站投放、头条百家号投放、利用“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方式,形成关注—咨询—电话沟通—线下面谈—形成委托“漏斗式”的市场打法。
品牌与市场上的运营,无疑对团队组建将带来极大的挑战。
6.团队组建,面临最大的挑战不单单是有没有合适的市场推广人才,更为紧要和关键的是,要形成“各种不同角色”的合作机制。我拿一个仅仅从事线上C端获客的律所举例:
这家律所将整个市场团队分为5个组——品牌运营、流量投放、线上约谈、线下面谈、技术支持。
品牌组,主要负责梳理律所典型案例、专业知识、社会责任等工作,运营自媒体。流量组,负责对接各大流量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监控”,并动态调整平台分发。线上组,负责接听和转化线上咨询,目的是导流线下。线下组,负责线下面谈形成签约。技术组,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包括技术工具、话术整理、过程提醒等。
你看,这才仅仅完成了线上获客的团队搭建。线下的逻辑不同,需要团队组合也不一样。需要注意的是,这支市场队伍的招新、培养、留住人才都需要考虑周全,甚至可能牵扯到整体的薪酬制度调整和晋升机制重建。所以,这完全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就不得不关注棘手的律所内外关系处理。
7.内外关系,对内,要平衡所内关系。比如,没有案源时,该让谁来配合?有案源时,该如何分配?优质案源与一般案源该如何平衡?谁来进行统一的安排和划分?各种内部的阻力和挑战都会喷涌而出。
对外,要应对竞争变化。比如,流量费用的无限提升、政策法规的调整与变动、处理不完的恶意投诉等问题,都可能会使前面的工作功亏一篑。如此一来,就可能出现投入大于收益的局面,有关“投入回报”的争议也会就此出现。
8.投入回报,市场部的组建一定是一个“投入大回报慢”的过程。
按照上述团队组建的规格,即便再“砍三刀”,核心人员、品牌市场投入、试错成本等,都是必要付出。除此之外,市场部从建立到顺利运转,也势必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和适应。
但对于业绩下滑的律所来说,实现业务增量是想要达成的即时目标,律所是否能够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财力建立市场部,并能抵御未来可能出现的多重不确定?这或许本就应该画个问号。
9.综合来看,通过建立“市场部”提升律所增量业务的想法很“性感”,但现实更“骨感”。
因为,这并不是招聘一个“市场总监”、合作一个“外部机构”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还涉及到赛道选择、运营打法、团队组建、内外关系、投入回报等多个环节的决策。
在律所,一旦涉及到多重重大问题的抉择时,就会考验“合伙制”本身的决策能力、体系结构、利益格局。很显然,这是大多传统律所无法触碰的东西。
10.但是换个角度看,律所构建市场部,有没有必要呢?一定是有的。但这需要专人牵头进行“选择赛道、理清打法、组建团队、处理关系”的工作,并给这个“重大投入”拉一个较长的“回报”周期。所以,我更相信,那些定位准确的公司制律所能够做成。
11.这就是我难以回答,且不敢回答这个问题的原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