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个别人闭口不谈的话题:“刷”分级,听起来就膈应
大家好,我是英文编辑多乐西,也是闪闪的妈妈。
一文破除英语教育“认知差”,聊点不一样的英语学习,今天是第三篇。之前写过的有:
被妖魔化的词汇学习:
被妖魔化的语法学习:
今天来到我最熟悉最热爱的领域,阅读。这篇文章是讲“英文分级阅读”的干货;下周二的主题是“英文桥梁书阅读”。大家按需入场就好~
2023了,我想,大家来教育公号绝对不是想看分级读物的科普的。
那就聊点不一样的吧。
英语学习的早期,家长们考虑的重点,也是一笔比较大的花销,就是分级读物。但提到分级,前面总有一个动词:
" 刷 "
(Verb)
什么是刷?为什么要刷?听起来有点鸡血,科学吗?有必要吗?学英语非得刷分级吗?
有位孩子刚2岁的启蒙新手妈妈告诉我:这个“刷”,听起来就很填鸭,很死板,让她十分抗拒。
虽然很少有人聊这个话题,我觉得非常有必要破除这个信息差了:
“刷”分级,不是鸡血、不是填鸭,它的背后是二外学习的科学性、分级读物本身的局限性。
1
刷, 是因为
"分级读物, 先天不足"
分级为什么要“刷”?这得从分级读物本身的缺陷说起——它是外国小孩学英语的识字书。
这句话的重点是,外国小孩。
2、3岁的外国孩子不认识字, 但已经在0-2岁听过很多很多爸爸妈妈的话了,也会一些简单表达 ,用分级是把 听力词汇、听到的简单表达 ,转化为书面的词汇,会认字。
7、8岁的外国孩子, 已经听过、读过相当多的内容了,有比较深厚的语言积累了 ,这时他们需要获得更高级的、更标准的、更丰富的表达方式,分级读物的中高阶就能帮助他们做到这点。
▲ 《大猫》的中高阶读物图
这会给我们家长一种假象:我的孩子和国外孩子读一样的书,就能拥有同样的效果。
要知道,国外的分级读物,默认了孩子有母语环境,有大量的听力输入,一级一级读上去是自然的结果。
而我们的娃没有。 上面加底色的文字部分 ,就是中、外孩子的区别。我们中国家庭、中国孩子大概率是做不到这些的,我们也不可能把时间全部砸给英语一门啊。
▲ 高考词汇水平 v.s 母语孩子8岁的水平 | 数据来自《英语教与学》、TestYourVocab.com网站
可分级读物又是目前有且仅有的,带孩子入门英语、入门阅读的最佳方式。
没有办法,我们只能靠“刷”,去弥补母语环境的不足。
“刷”分级=读得更多、更细。
把读本里的知识性掰开了揉碎了让孩子理解,在有限的时间里,帮孩子获得更多的英语知识。
2
刷, 是因为
"单词多, 但句式单一"
大家看,自然而然的语言习得是这样:
这是小鱼儿、这是小鸟儿
看,小花、看,小猴子、看,小船儿
翻译一下:This is fish. This is bird.
Look,a flower. Look,a monkey. Look,a boat.
上面两段的中文部分,就是咱们教孩子汉字的节奏;英文部分,就是分级读物的节奏。
然后你马上就明白,为啥得“刷”了:
句式不变,词汇在变。
分级读物的重点是识字,这就注定了:它的句式非常单一;句式单一,语法就更单一;输入的语言单一,输出就更更单一。
以RAZ为例,拥有“词汇粉碎机”和“海淀鸡娃神器”的RAZ,是非常“鸡”的。大娃家长应该是不是还记得?刷分级后的“分级”,最开始指代的,就是“RAZ”。在学习抓得很紧的一线城市,刷分级≈刷RAZ。
This button is X 句型
鸡血如RAZ,句式依然单一。
但你知道,孩子的表达不可能总用一个句式。
因此孩子不得不通过阅读更多的分级读物、不同类型的分级读物,去接触更多的句式、更多的表达。
这些表达通过不同的主题内容、主题词汇、行文方式等等,呈现出来,孩子借此获得更多的句式和语法点。
比如这里。《大猫》的1级别里,用3本书,2本故事+1个科普,来介入一个语法点的学习 in。这已经是极限了……孩子或许能吃透in的用法,相应的,也就在这个级别里,失去了接触其他语法点的机会。
其实分级品牌本身也意识到这问题,于是骄傲的《RAZ》在量级做了工作,它的单级别册数最多;邻家的《牛津树》在生活场景上叠加,它的场景多,对话多样性让句式更丰富;高冷的《大猫》在话题上深挖,它的每本书来自不同的童书大奖得主,每位大师自己的语言风格,让大猫的表达更多元、精彩。
▲ 《大猫》是一书一作者,一书一风格
“刷”分级=是为了拓展句式,丰富孩子的语料库。
去接触不同的,更丰富的主题、句式、主题词、语法点。
很多刚开始带孩子读分级的家长,觉得刷不动,坚持不下去,很理解,你不是一个人。
因为低级别的分级,要照顾0基础的娃,就是很生硬。
一页1-2个句子,整本书都是一个“句型”重复,而不是一个连贯的语篇(context),没有上下文联系。
这,没有上下文联系的句型重复:
上下滑动查看
▲ 《海尼曼》
这,是有上下文联系的连贯语篇:
▲ 《大猫》
没有说《海尼曼》不好的意思,因为这是低级别分级读物不得不做的妥协。《大猫》只是稍微好一点而已。
但接下来就有点不太OK了。比如《红火箭》的预备级,这里翻译成中文,大概是“斑是斑马的斑”,这就不是孩子日常会使用的表达:
▲《红火箭》
上面这些,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只要孩子不是从连贯的语篇、语境、上下文里,读到故事,读到知识,就都不算好的语言学习。
因为学语言是为了用语言,而正常说话、交流,无论哪国语言,都没有这样往外蹦的。
孩子什么时候能接触到语篇阅读呢?
打好基础后,进入到3级、4级左右,就正式进入语篇阅读了。
“刷”分级=打好基础。
扎扎实实地进入中阶、高阶的语篇阅读,进入桥梁书、章节书阅读。
刷,是为之后的阅读打底。基础级别稍无趣的“刷”,是为了进阶级超有趣的“唰”——唰唰一口气读完的好状态。读到桥梁书读到初章书,你看还有用“刷”字的吗?
3
怎么刷?
"无非泛读、精读"
泛读精读,代表两种不同的阅读目的:
为了兴趣,泛读。
为了知识,精读。
启蒙阶段不强求,以泛读为主,多接触不同类型,找到兴趣点。《大猫》的体裁、《牛津树》的家庭剧、《I Can Read》的卡通明星、《国家地理》的各类动物,都很好。
泛读的“刷”,更像在广撒网,帮孩子找到最感兴趣的读物和话题。
锁定某套后↓
学龄阶段介入精读,通过阅读帮孩子弄清语言知识。
英语学习虽然家庭是主战场,但也不能逮着亲妈使劲儿薅。找一些有“帮手”的读物吧,放过自己。
比如《大猫》,在中国爆火不是没有原因的,它配套的外教课、练习册、Story Map故事复述,很大程度解放了老母亲,最大程度保证了读好、读透每一本分级读物。
精读的“刷”,更像刷墙的“刷”。
一层一层,一遍一遍,少而精,但重复、高频,循序渐进地把语言知识(词、句、语法)、阅读策略(大意、预测、因果)挨个击破,层层加强。
所以高阶的妈妈会“混搭”,用不同的分级搭配,把泛读、精读结合起来,把兴趣、知识、阅读策略等等,都照顾到。
“刷”分级,还有点像买衣服。
新手买的多,先找准喜好和风格。娃不喜欢,买一堆回来除了费钱和占地没啥用。TA根本不会拿起书,怎么启蒙和进步?
高手讲搭配,色彩和剪裁,就像分级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要平衡,要合理,也要有侧重。特别是学龄后,分级阅读应该有意识地偏向语言学习。
而老手们,过上了极简生活。用一套主线分级带着孩子细水长流,用好配套工具,积累单词和句式、听音频、上精读课、听写、复述、创编故事……吃透知识点,稳扎稳打地进入半独立、独立阅读阶段,老母亲彻底和“陪读”说拜拜。
4
刷不上去怎么办?
一些孩子读到分级的中、高阶阶段,会遇到这个问题,怎么读完x级别,继续读x+1级别时,觉得很困难,读不了呢?
这个问题说到底不是“分级”的问题,而是“刷”的问题,是“没刷够、没刷到位”的问题:
孩子在x级别的积累,不足以支撑TA继续阅读x+1级别。
很多妈妈到这会,就问我能不能换一套分级去读,换哪套更好,或者就不读分级了,试试更有趣的桥梁书吧?
思路错了啊各位。
刷不下去的解决方案不是放弃,不是跳个级,不是换一套,而是回到上一级!
保守疗法。回到之前的x级别,继续精读已有的读物,吃透每本,特别是词汇。
换个口味。在同等难度的x级别里,试试其他分级读物,换个角度再刷一遍x级别,积累更多主题词汇、更丰富的表达方式。
换算表在这里:
5
只刷分级, 真的不行
最后一部分,本来和我预定的主题“分级阅读”无关,但话都说到这了,这个完整的表达应该续下去。
我一直说,阅读不宜过早介入,听说是天性,读写靠训练。要顺应人的天性,先听说后读写。
但在我们真实的生活里,书籍其实老早就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了,所以阅读自然发生了。这当然是好事。
无论孩子是否已经开始英文阅读,听力,要永远先行。
"听>读 "
分级阅读想要又快又好,高效迈入到自主阅读,真正的优化方式在听力,不在阅读。
启蒙阶段看不出啥区别,因为你想,一个几岁的小娃娃,捧着一本纯英文书煞有介事地从头读到尾,已经足够称霸家族群,笑傲朋友圈。
但过了启蒙,当孩子进入英语能力正式起飞的阶段时,听力能力稍微高于阅读水平的孩子,他/她的听力积累更多,听力词汇更多,听力词汇转成阅读词汇,就更快,读、写会更加轻松。而之前只读不听,或听力落后的孩子,会在这个阶段明显感到吃力。
不管用什么手段,听读、听写、朗诵、看字听、半看字半裸听、听读过的书的下一章、听动画听音频听电影……都要听力先行。
看长远点啊,家长们!
今天就写到这,共勉~
需要进入英语学习大本营的,加这个微信吧:
~入英语群请+我~
更多英语启蒙、学习的话题:
👉0-6岁小小孩启蒙 / 2-6听力启蒙 / 6岁+听力启蒙
细读经典专栏:
直播预告丨如何让孩子告别低效写作?怎么用思维导图轻松高效写出一篇好作文?快来直播间看看!
点击下方按钮即可预约直播!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