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她怎么也逃不过被骂擦边
还记得她姐前两天写的母婴软件算法吗?
因为被系统识别为男性,所以会自动推送黄色擦边信息,鼓励嫖娼。
如今,在互联网的另一头,女孩们开始反向利用算法了。
最近的各类社交平台上,都流行起了一种奇怪的现象。
看内容是美妆美女、吃喝玩乐、发型穿搭拍照教程......但底下带的tag却是清一色的#宝宝辅食。
这一行为背后的理由是:男性很少搜索#宝宝辅食相关的内容,所以带上这个tag,就能有效降低将帖子推送给男性用户的概率。
换句话说,女孩们用这些标签筛选,过滤出了自己的目标分享用户:
她们只想建立一个赛博女儿国。
但这,真的有用吗?
为什么美女都开始玩#公猪阉割了?
该说不说,女孩们玩的标签已经越来越野了。
也不知道是哪个聪明人想出来的#宝宝辅食,真的帮助女生有效隔绝了一部分男性骚扰。
于是顺着这套算法逻辑,女性用户们格局打开,在自己的生活分享下加上了各种各样的奇葩标签。
正在练肌肉的女生分享出对镜自拍,底下配合的tag是#男性结扎,从各种意义上都规避了男性刷到的可能。
分享战役纪念馆留名的女战士,除了用英雌为她们正名之外,还会额外加上#男性绝育手术、#男性结扎相关,防止部分男用户来当杠精。
Po出自己化妆美照的女生,一定要加个#肾虚阳痿的tag,因为只想被美女看见。
还有的隔离甚至会跨越种族,#公猪阉割、#公狗绝育......指望男人们看到就刷走,千万别为自己停留一秒。
种种奇葩暗号与特定标签,透露出的都是一个信号:男的别来。
为什么女性如此抗拒男性用户的介入?
究其原因,是男性用户的涌入,打破了分享平台原本的生态圈,甚至侵入了一部分女性用户的私域空间。
在学会用这种标签区隔之前,不少女性用户都曾因为发布照片而收到各种各样的私信骚扰,囊括范围之广,令人不寒而栗。
有的骚扰是对女性无差别发送,但凡分享过一些生活美照,就会收到源源不断的私信消息求联络。
有的用户即便表示自己即将结婚,也不妨碍男人的饥渴:“想看看你呢”。
除了这种求认识、求联络的社交男,还有不少用词粗鄙下流的男性,用私信完成了一次性骚扰。
穿JK的女孩,不到二十四小时收到了两个男人的性骚扰,一句“还穿吗”,足以毁掉分享穿搭的好心情。
更有男人洋洋自得,自以为只要摆出条件,世界上所有女人都是他的囊中之物。
“做情人吗一月两万”,充斥着对女性的物化和侮辱。
当183小哥哥这个标签无法吸引到女性时,他们又会恼羞成怒:
还有的女性用户只是分享自己创业经历,却被破防男私信辱骂,张口就是黄谣。
即便是在二手交易平台,兼职画手的女生都会收到“别致”的稿件需求:“男的隐私部位可以画不?”
网络的匿名属性,让心怀不轨的男性有了随意骚扰的自由。
这些随处可见、赛博发情的男人污染了网络空间,让女性在分享生活时充满了不信任感,担心自己的照片、穿搭会引来类似的下流骚扰。
而由于网暴的不确定性,又使得收到骚扰后的女性维权变得难上加难。
于是,为了维持温和的氛围,创建一个正常友善的交流空间,她们只能通过性别来做基本筛选。
反向利用算法,也就成为了无奈之举。
这些看似诡异的tag,就是她们的护盾之一。
但糟糕的是,她们的对抗与防护,仍无法筑成安全墙。
你以为的安全区,仍是男人们的游乐场
#宝宝辅食这类tag破圈之后,一部分男性很快捕捉到了信号,像是嗜血的鲨鱼一样再次聚拢涌来。
在某个著名男性交流社区,#宝宝辅食俨然已经成为了“女菩萨”的代名词。而这个词的意思在男性社区的意思,等同于福利姬。
女性用户在社区内发表的内容统统被当成了互联网免费的“福利放送”,反而成为了一部分男性的骚扰天堂。
他们肆意侵入各种评论区,调侃嘲讽着使用这一标签的女性。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随着评论的变味,#宝宝辅食再次被延伸出了某种不可言说的内涵:
“宝宝辅食就是求包养对吗?”
“宝宝辅食的意思就是调教。”
“来个哥哥/女孩子/私信我”
一群人在评论区里赛博发情,其乐融融的氛围里,似乎暗藏着情色交易的玄机。
不得不说,事情发展到这儿,她姐已经有点看不懂了。
原本用来隔绝男性的标签,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演变成了黄色信息的聚集地。众声喧哗的网络空间,被误读、被非议就是如此容易。
而当#宝宝辅食成为一部分人心照不宣的情色密码时,原本和谐包容的女性氛围也被悄然打破了。
过去,女性分享性感穿搭,得到的评论大多是:姐姐贴贴!姐姐好辣!求个链接!
但如今,随着男性目光的聚焦,一部分女性用户也不自觉地以男性主体意识审视女性表达:
“你明知道男人会故意看这种tag,你就是在擦边。”
更有人替宝妈发声,认为滥用标签,会影响真正有需求的其他用户。
于是,从标签破圈到男性介入,从开黄腔到赛博交配,互联网又完成了起承转合骂女人的闭环。
明明只是为了躲避男性目光而营造出的网络空间,却又因此产生了给女人造黄谣的黑话:
另一边,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偏节奏。
有网友爆料,作为出名的女性生活社区,这个平台在男性社区投放广告时,竟然公然把女性照片摆上首页,打出的广告语油腻无比:“免费看,不花一分钱!”
试问,哪个用户能容忍自己被如此物化。
以上种种,都只是汹涌流量中的沧海一粟。
复杂算法、平台引流、tag破圈等等问题,都让女性在网络上的安全感极速降低,无论什么样的标签,似乎都无法避开被骚扰的命运。
「2020年,联合国妇女署报告显示,疫情以来,由于网络使用频率升高,女性所遭遇的网络暴力形式和频次显著增加。
2023年3月8日,联合国大会为国际妇女节举行的活动中,联大主席克勒希提到一项研究显示,妇女和女孩面临网络骚扰或仇恨言论的可能性是男性的27倍,近九成的女性会因此限制自己的在线活动。」
显然,#宝宝辅食下所寄托的安全感是如此缥缈,无孔不入的网络侵扰仍在加速女性用户的抵触情绪。
女儿国真的存在吗?
前段时间她姐写无孔不入的招嫖信息时,有一条高赞评论说:我好想活在女儿国。
那么,由此回看女性的努力,几乎都是为了完成这个美好愿景。
社交平台上的#宝宝辅食、#男性结扎,是想要在网络空间内营造一个友好交流的女儿国;如今线下盛行的女性自习室、女性健身房、女性游泳馆......又用收费门槛,试图将男人完全挡在外面。
要塑造温和舒适的氛围,似乎只有“女性专供”一条路可选。
看似是建立了一个和谐安详的女儿国,但归根结底,还是在步步退让。
前段时间,某个出行软件推出了火车卧铺女性拼团功能,服务收费标准是10元/人,承诺只要选定了这项服务,则同房间内的乘客均为女性。
这一规则刚推出时,收到了大众的欢迎。
因为女性的确在出行过程中会收到不同程度的骚扰,大部分女性都愿意多花十元,来换取更隐私更安全的出行环境。
但设立特殊车厢,真的能够解决问题吗?
首先,在客流量基本固定、男女比例差不多的情况下,当一部分人选择了女性车厢,那是否意味着有另一部分人会出行不便?
其次,那些没有选择女性车厢的女性,是否会被默认为“甘愿接受骚扰”?
可以想到,未来再有类似偷拍、打量、性骚扰行为发生时,对于完美受害者的枷锁又会增加一条:
“谁让她不选择女性车厢的!”
最后,来到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为什么要让受害者为加害者的错误买单?为什么要女性花钱为自己设立牢笼?
明明是一部分男性用打量和骚扰侵害女性,但为什么最终是女性承担金钱和领地的双重退让?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家庭与性别研究室主任吴小英曾提到:
「性骚扰问题从来不单纯是性或者性别的问题,而是渗透着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权利的关系……当性骚扰从女性的个人遭遇变成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时,它也就成了体现性别歧视的一个符号。」
退守在安全区内,任由生存空间一点点被蚕食,难道是我们想要最终达成的平衡吗?
看似拥有了选择的权力,但实际上只是加剧了两性的对立,也离真正的平等,更遥远了。
英国记者卡罗琳曾在《看不见的女性》中写:
“即使最优秀的男人也不知道,一个人带着这具身躯穿行于这个世界,其他人却把它当成完全开放的游乐场,会是什么感觉。”
这是一种巨大的不安定感,是一种结构性的恐惧,是明明生而为人却会被一次次物化为性资源的无力,是明明活在文明社会,却随时随地有可能被投射情色的原始想象。
我们的处境,从来不是一个互联网tag、一列女性车厢可以隔绝的不适。
当然,她姐必须承认,这类女性专供空间的设立,已然是一种社会进步。
这至少代表着对女性的人文关怀,至少证明有人看到了女性身处在于此的不适,但我想,我们要做的远远不止于此。
我们同时要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快乐的女儿国,哪怕你是个芭比,你的乐园也会受到迫害。
图源:电影《芭比》
但芭比没有逃向人类世界,没有走进粉色盒子,她重新拥有了她的梦想豪宅,也夺回了她的领地。
我们,也可以。
监制 - 她姐
作者 - 今鱼
微博 - @她刊iiiher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她姐玩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