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承认自己没有性器官,这个女人,治愈了无数人的焦虑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观看直播↓
小时候很讨厌家长爱说的一句话:“女孩子呀,就是爱玩这些。”
“这些”,指的是金发碧眼、长腿细腰的芭比娃娃,每次看到小女孩凑一起,给娃娃化妆打扮过家家,这句话就会高频出现。
殊不知轻飘飘一句话,给芭比娃娃和女孩子同时贴上了刻板标签,好像玩个娃娃太“小女生”“小家子气”了,不太有出息的样子。
这个暑假大热的电影《芭比》,让很多女性那些死去的童年回忆重新活了过来……
但这绝不是一个冒着粉红泡泡的“第二性人生赢家”童话故事,也不是一个一路开挂的大女主故事。
在这里,我看到了打破、重塑、和解、传承……与自己,也与最亲密的人。
打破:剥离“工具”属性
在那个女性普遍被关在家里,被教化履行母职的年代,一位名叫露丝的母亲观察发现:
她的女儿芭芭拉除了抱着婴儿样貌的娃娃玩具,扮演妈妈角色,几乎没有什么可玩的;
而她的儿子肯,玩具五花八门,他可以在游戏中想像自己是消防员、牛仔、外科医生……
露丝女士希望女儿也拥有可以投射梦想的玩具,于是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芭比娃娃。
穿着性感条纹泳装的芭比犹如神祇从天而降,让女孩们原本麻木的眼睛直放光——
她们甩掉手里的婴儿玩具,扯下身上的围裙,走出闭塞的门……她们去读大学、去成为职业女性、去经商、去成为像芭比一样的人,追寻精彩人生……
伴随着女性的成长,医生芭比、宇航员芭比、时尚达人芭比……也更新迭代、层出不穷,可以说,芭比的进化史,表达着女性从封闭走向多元、从“工具人”到实现自我价值走出的每一步。
单从这点上来说,在我心中芭比娃娃的意义堪比波伏瓦的《第二性》,都是女性意识觉醒的开端,让女性对长久以来的男权统治开始祛魅,思考除了“贤妻良母”外的其他可能。
当然,好的开端并不意味着顺风顺水,意味着还有很长很崎岖的路要走……
重塑:放下“完美”偏执
作为女性至高梦想的代表,从身体细节到生活作息都完美得一丝不苟的芭比,让玩着娃娃逐渐成长的女孩们感受到压力。
女孩们越长大越发现,拥有芭比那样的精致外貌、优雅生活很难;
接触的真实世界越多越发现,成为梦想中的自己更是难上加难。
现实生活中,怎么可能有人达到这种完美呢?
毕竟芭比生活的乐园,是一个没有生育、经济、年龄、死亡焦虑,女性天然拥有一切资源和权利,男人全是恋爱脑的梦幻世界。
而到了大家都拥有生殖器、拥有真实生命和思考的现实世界,芭比的美梦也会变成噩梦。
电影里无法容忍自己出现橘皮组织、扁平足、悲观厌世情绪的芭比,多像是那个现实中总是自我要求过高,不敢松懈一点的真实的自己:
电影《芭比》台词
有句话说: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当人们把所谓的“完美”作为一种目标,那种对自然生命的刻意约束,也会变成一道道教条,反噬回我们自身——
容貌焦虑、身材焦虑、年龄焦虑……厌恶自己;
成绩焦虑、育儿焦虑、原生家庭焦虑……厌恶身边人。
与其说是一个玩具娃娃带给了女性压力,不如说是我们未处理好的自恋幻想带给我们恐惧。
电影里,一个真人小女孩就是这样,吐槽芭比是“胸大无脑”的花瓶,对真实的人性和世界一无所知,连带着跟芭比沾边的一切一起讨厌:
讨厌粉红色,讨厌喜欢芭比的人,甚至看不上以设计芭比为工作的母亲。
和解:一切本无罪
被创造得容貌姣好、身材曼妙是芭比的原罪吗?
她像一个思维干净的小婴儿一样来到真实世界——
落落大方跟别人承认“我没有阴道”;
看见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妪,发自内心夸赞一句“你真的好美”;
遇上咸猪手心里不爽,一秒都不忍立即“干一架”进局子……
在一个尚充斥着“月经羞耻”“性羞耻”“恐老厌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思想的真实世界,并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如此。
相反,大多数人的心里,还会把芭比这样的人看作是“傻大妞”,总有一套价值排序和衡量标准,时刻自我评判、审视他人——
“你不觉得羞耻吗?”
“你说这话心不虚吗?”
“你怎么敢的呀?”
一位网友在观后感里说到了自己的妈妈。
这位网友的父母是开夫妻店的,母亲牢牢掌握财政大权,父亲从外面收回来的每一分钱都会交到母亲手里。
在外人眼里,这个妈妈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而这个爸爸是一个怕老婆的男人。
这位妈妈一直都因为别人说自己强势而觉得难过,常常问女儿:“我真的有那么强势吗?”
进而为自己的“强势焦虑”找台阶下:“我也不想的呀,没有依靠能有什么办法。”
但其实,在女儿的眼里,妈妈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自己的强势而焦虑、自卑,她就是有强势的资本:
店铺主要是妈妈负责运营,房租债务、资金运转都是妈妈跑前跑后;
加点赶工,对客户无微不至的是妈妈;
不断学习新技能,为招揽顾客而广泛社交的还是妈妈……
在女儿看来,这样的母亲有能力有韧性,很了不起;该反思的,是那些将“强势”赋予贬义并视之为洪水猛兽的人。
同样的——
有人有美得发光的资本;
有人有不服美役(服美役:指为了维护美貌费心费力,堪比做苦役)的资本;
有人有骄傲的资本;
也会有人有拒绝傲慢的资本……
我们有资本,不去为自己的“不够好看”“不够强大”“不够聪明”“不够勇敢”而自卑;
却没有资本,用这些限定词去要求任何他人。
正如前文提到厌恶芭比的小女孩,在与妈妈和芭比们互相支持、帮助,经历一场大“解放”后,才明白:
一个正常的世界,应该容得下自恋的“肯”们(肯在芭比世界代表男性),容得下被破坏得七零八落的“怪人芭比”,也容得下一个耀眼的“完美芭比”。
传承:做一个真实自洽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全能自恋”乐园:
男人们幻想统治世界,拥有一切,让所有人臣服于自己、顶礼膜拜自己;
女人们幻想芭比乐园那样的世界,没有油腻自恋的男人,没有现实中那么多压迫和焦虑,被能取悦自己的事物围绕;
小孩子们幻想没有作业,没有大人管,自己想做什么玩什么都不再被干涉、被指指点点。
父母们幻想拥有天才小孩,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孩子幻想有拥有完美父母……
电影最后,芭比创始人露丝,对她亲手创造出来的“女儿”芭比说了一段话,大意是鼓励芭比勇敢去做自己。
这段话说哭了观影现场很多女性,包括我;我想,每一个为这段话流泪的女观众,都将此时的“芭比之母”露丝女士投射为了自己理想中的母亲——
一个从不教女儿“怎样当一个好女人”,只鼓励女儿“好好爱自己”的母亲。
我们都想拥有这样完美的生命来处、拥有这样完美的爱,但现实常常令人唏嘘,我们遗憾地发现,最爱给我们扎刀的,往往是身边最亲近的人。
而这些遗憾里,最惊艳我的是“理想母亲”的这句话:
“母亲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女儿回头看时知道自己走了多远。”
这句话之后,完美的塑料假人芭比拥有了真实但不完美的生命,也瞬间将我从幻想拉回现实,让我发现——
我如今很多的生命体验,是我那不完美的母亲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她已经把自己认为最好的,都给了我……
剩下的,只能靠我自己去看见、感受、传承。
我想这种传承,是从自己努力做一个怎样的人开始——
不是“工具人”;
不是“完美假人”;
而是一个能让孩子看见“存在本身,就很惊艳”的人。
作者介绍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