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嘲“过气”到狂赚60亿,她的翻盘人生太爽了!网友:这才是真正的大女主
这个夏天最火的颜色,绝对是粉色!你带娃去看电影时,或许就能碰到许多身穿粉色衣服的女性去看电影,没错,就是去看《芭比》。
屏幕前的你,可能会有这样的吐槽:芭比?过气了吧,现在谁还玩芭比?一看海报就是烂片啊!
还真不是!这位昔日的“童年女神”实现了口碑反转,目前全球票房 60 亿,还拿下了豆瓣 8.8 的高分。
据咱们编辑部看过的妈妈说,当她听到电影中芭比主人的那一席话,她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因为每一个字都是她的心声。(PS:下图有剧透哦~)
可其实比电影更燃的是芭比诞生的故事,也是它的创造者,一个二胎妈妈的翻盘人生。她从穷困潦倒的“恋爱脑”,奋斗成了最畅销玩具的创造者、最大玩具公司的领导者,并鼓励了无数女孩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16 岁时,鲁斯对穷困潦倒的艺术家艾略特一见钟情,却没能得到家人的认可,于是干脆就私奔了。
到了 26 岁,也就是 1942 年,她已经是一个育有一女一子的二胎妈妈,但她并不甘于做家庭主妇,而是大胆地选择和丈夫一起创业,在自家的车库里成立了一个画框销售公司。
要知道哪怕是在 1960 年代,也仅有 22% 的美国女性有工作,当时大部分女性都以当贤妻良母为人生目标,可以设想一下身处 20 年前的鲁斯有多大胆。
夫妻二人主业是卖木质画框,也会顺便把一些边角料做成小玩具来售卖,谁曾想这些小玩具居然卖得挺好。于是在攒够第一桶金后,鲁斯和丈夫果断成立了一家名叫“美泰”的玩具公司,由丈夫负责玩具设计,而鲁斯则肩负起了营销和销售工作。
因为工作关系,鲁斯会格外关注自家两个娃玩玩具的情况。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男孩子的玩具种类多样,可以引发对未来的无限想象,能幻想自己是消防员、宇航员、外科医生等。
可给女孩子玩的玩具类型却极少,一共就两种:1、纸娃娃,杂志里夹带的平面娃娃;2、类似婴儿一样的玩具娃娃。
鲁斯觉得纸娃娃容易坏,并且缺乏想象力,而婴儿娃娃则是在引导孩子成为一个母亲、学会照顾家庭。她认为女孩子也可以像男孩子一样,拥有一种可以想象自己未来的玩具,于是就决定制造一个立体的时装娃娃,来填补这种空白。
▲杂志里的纸娃娃
可当鲁斯把这个想法告诉丈夫时,一向支持她的丈夫却是极力反对的,“没有人会想给女儿玩这种有胸脯的成人娃娃”。美泰的其他高层和设计师们也都投了反对票,“不行” “太性感了,妈妈们会被吓到的”。
大家可以感受下当时的工作环境,鲁斯就是绿叶丛中的那一点红。
这么想也无可厚非,就拿咱们来说,给娃买玩具,玩是其次,更多的是想要锻炼娃的某种能力。而芭比不论是现在,还是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来看,似乎都仅仅只是一个花瓶。
芭比在现在看来没啥大不了的,可在当时却是史无前例的。因为那会的工业并没有发达到有微型缝纫机可以给芭比制作衣服和配饰。可能你会说,为啥不手工做呢?手工的成本就更高了呀~
可鲁斯又岂是轻易打退堂鼓的人呢?
她怀揣这个梦想,一直到 1959 年才实现,并用女儿的小名“芭比”对它进行了命名。
她还大胆启用女性设计师来为芭比设计服装和配饰,并要求“模拟少女们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的所有重要场合,比如毕业典礼、工作场合,芭比要既可以随意穿着,也可以盛装打扮”。
对于玩具来说,被制作出来只是第一步,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成功把东西卖出去才是关键。
可问题来了,此时不仅是美泰的高层不看好芭比,就连妈妈群体也不认可。
鲁斯见招拆招,做了一次市场调研,结果惊人地发现,妈妈们排斥芭比并不是因为她的身材太过火辣性感,而是看不到芭比作为玩具会对女儿有啥正面的影响。在当时的环境下,女儿们被寄予的期望只是能够嫁的出去,仅此而已。
此时,一个小女孩的话让鲁斯灵光一现。小女孩对妈妈说,“妈咪,芭比真整洁,我也想像她一样。”这正好契合了鲁斯制作芭比的初衷 “我对芭比娃娃的理念是,通过娃娃,小女孩可以成为任何她想成为的人”,邋遢的小女孩能变得爱干净,不会打扮的小女孩可以变得时髦靓丽……
▲电影里复刻的初代芭比
心中有底的鲁斯,立马做了两个非常大胆的决定——
她单枪匹马把芭比送去了美国最大的玩具展上展出,还把定价降到了成本价。这种看似一毛不赚的操作却为芭比打开了市场,芭比是靠卖衣服、配饰、家居等配件赚钱,而这种商业模式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她还把公司账户里仅剩的 50 万美元拿去投了迪士尼频道的广告。这支广告的受众不再是父母,而是电视机前的孩子们。“芭比娃娃,美丽的芭比娃娃,我会让你相信我就是你。
在经过鲁斯的种种努力后,芭比瞬间爆火,第一年就卖出了 35 万个,赚了 1000 万美元,直接助力美泰在第二年成功上市。
名字的由来和芭比如出一辙,是以鲁斯小儿子的名字进行命名的。
有趣的是,芭比和肯可以谈恋爱,却不能结婚。因为鲁斯对芭比的设想是,她是一个没有被世俗束缚的年轻女性,她独立自信且有自己的主见。
在那个家庭主妇盛行的年代里,芭比体验了很多职业,有护士、歌手、职业网球手、老师、宇航员等,无一不是在启迪着拥有她的女孩子们去想象自己不同于母辈的未来——去吧,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在鲁斯的带领下,芭比的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紧跟着时代改变。
70 年代流行运动风,芭比就推出了各种运动系列;现实里的女性开始戴假睫毛,于是芭比也改变了妆容。其中最成功的一款芭比是“马利布海滩芭比”,姐妹们可以来对比 50 年代的芭比来看看,她都有哪些不同。
▲左 50 年代的芭比;右 70 年代的芭比
答案是——她的眼神是大胆地直视我们的。这个看似微小的变化却意味着大跨越,因为在这之前,不论是玩具,还是画作雕塑等艺术品,女性的眼神都是低垂着,而 70 年代的芭比则变得平等大胆。
也就是这会,鲁斯不得已离开了美泰,高层剩下了清一色的男性。他们对于女性需求把握的并不是那么准确,于是诞生了一个比较奇怪的芭比——可以通过旋转手臂,将芭比的胸部进行调整。
设计师的初衷是好的,他想通过这个设计让青春期的女儿更了解自己。可他不知道的是,面对这些身体的小变化,女性更想藏起来偷偷消化,而非展露人前。
但好在鲁斯还给美泰留下了一些“红色娘子军”,这些女性设计师都坚定认可鲁斯的初心。
在面对芭比走上歧路,在面对竞品层出不穷时,她们迅速做出了战略调整,把握住了 80 年代的摇滚风潮,做出了“摇滚芭比”,同时还革新了设计流程和生产技术,让全美国的女孩子从人手 1 个芭比上升到人手 8 个。
到了 21 世纪的现在,芭比已经拥有 250 多种职业故事,外观也更具时代性和包容性,有了不同肤色和体型。
而电影《芭比》的主创班底几乎全员女性,这不就是当时鲁斯对芭比的定义吗?“我们女孩可以做任何事”,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像芭比一样,去做任何事、成为任何人。
在 1910 年及之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粉色代表男孩,蓝色则代表女孩。因为粉色是从红色中延伸出来的颜色,被认为是一种更坚定、更有力量感的颜色,而蓝色则是一种沉稳雅致的颜色。到了 50 年代,赫本、梦露及芭比大胆地穿着各种粉色,粉色才变成了属于任何人的“无性别”颜色。
而现在,很多姐妹对粉色望而却步,心中喜欢,却从来不敢用,就怕被说“粉嫩你几”。
连龚琳娜都觉得自己不漂亮,无法驾驭粉色的衣服。可当她挣脱这种桎梏,穿着粉色的纱裙站在舞台上自信说出“我的漂亮我做主”时,真的有被燃到!
不止在台上,龚琳娜最近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私服也高频用到了各种粉色。果然,谁都逃不开越成熟就越喜欢粉色的“真香”定律。
最后想问问大家:姐妹们去看了《芭比》吗?喜欢这部电影吗?快来留言区聊一聊吧!
*大部分图片来源于 Netflix 纪录片《玩具之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