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禁止儿童入内,韩国人为何那么狠?

禁止儿童入内,韩国人为何那么狠?

公众号新闻



作者:谢无忌
源:新周刊
ID:new-weekly



韩国人不只不想生孩子,越来越多的餐厅、咖啡厅等公共场所,都拒绝儿童入内了。

儿童节当天,韩国议员容惠仁带着23个月大的儿子站在韩国立法机关大楼内的讲台上,提出主张废除“no kid zones”(无孩童区),并以自己的故事为例,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

她和家人曾被一家门口写着“无孩童区”字样的咖啡馆所拒绝,而当时,她正与产后抑郁症作斗争,丈夫想带她出去散步,让她开心起来。

提起此事,她泪流满面,无助地说:“感觉社会不想要像我这样的人。”

● 韩国咖啡厅“禁止孩童入内”的标识引发了热议。(图/Twitter)

取缔“无孩童区”并非易事。

在韩国,“无孩童区”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景象。根据智库济州研究院的估计,韩国大约有500个禁止儿童区域。

民意调查公司韩泰研究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73%的受访者支持企业设立“无孩童区”,投出反对票的也就仅有18%。

事实上,关于这个现象的争论,在很多国家早已持续多年。设立“无孩童区”似乎已经成了公众舆论的主流声音。

鲜有人留意到,当我们在谈论应该圈定更多孩童禁区时,这些孩童和家长可以去哪。


“天下苦孩子久矣”

要问韩国为什么有这么多“no kid zones”(无孩童区),就不得不提过去十年间,餐厅与带孩童就餐的家长之间频繁发生的冲突事件了。

其中较为戏剧化的事件,发生在2012年。当时,一名用餐者端着热汤,不小心烫伤了一个孩子。

事后,孩子的母亲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系列攻击这家餐馆的帖子。

起初,这个母亲得到了网友的同情,被指控的肇事者也受到了广泛批评。然而,当闭路电视录像被披露时,风评开始转向。

原来,当时是孩子在餐厅里到处乱跑,不小心撞到了这名客人,才酿成了事故。

于是,网友又把责任归咎于母亲的失责,也对母亲扮演受害者角色的行为表示不满。

● 对类似事件韩国公众舆论的转向,让“无孩童区”的呼声越发明显。(图/闭路电视录像截图)

接下来的几年里,围绕孩童监护人及私营企业的权利与责任等问题,社交媒体上展开了广泛讨论。

到了2014年,“无孩童区”的标识便开始普遍出现在咖啡馆、餐馆等场所。

“无孩童区”的支持者表示,他们不过是想保护自己享受安静的权利,企业也可以行使经营的自由权利,借此预防儿童事故的发生。

反对者则认为,“无孩童区”不仅构成对孩子的歧视,也是对整个家庭的歧视,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育儿环境。

● 到了韩国,你或许会发现,不少餐厅、咖啡厅门口都有这样的字样。(图/Twitter)

此外,在美国芝加哥,一米其林餐厅大厨曾因孩子在餐厅大哭,而与其母亲发生争执;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一家餐厅,也因孩童争吵而推出了儿童年龄限制,之后还创下了开业以来最好的营业成绩。

美国加州的“Old Fisherman’s Grotto”餐厅宣布禁止婴儿车、儿童座椅和儿童入内。(图/unsplash)

这些餐厅有的发端于争执、投诉事件,有的出于对集体用餐体验,或者对用餐环境、产品的考虑而推出年龄限制。

像近日被曝拒绝12岁以下儿童就餐的“新荣记”,就有不少网友表示支持。因为餐厅环境是开放式空间,对儿童来说可能有安全隐患。

工作人员也表示,如果携带12岁以下儿童,可以预订包间就餐。

● “新荣记”餐厅称这条规定不是强制的,不少网友表示理解支持。(图/点评网站截图)

事实上,比餐厅更需要安静的电影院、图书馆,以及高铁和飞机等公共场所,早已“苦孩子久矣”。

该不该在这些地方设置幼龄儿童专区?这样做会不会造成对儿童和有孩家庭的歧视?这些问题一直是舆论焦点。

● 高铁上因熊孩子争吵的事件很多,很多网友都呼吁隔绝分区。(图/新闻截图)

尽管可能背上“不公平对待”的争议,依旧有越来越多人表示需要这项服务。

2012年,亚洲航空表示将为12岁及以上的乘客提供无婴儿的“安静区”,且无须额外付费。

日本航空、马来西亚航空、印度靛蓝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为乘客提供了选择远离幼儿或婴儿的座位选择。

Tripadvisor曾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英国人愿意支付额外费用,只为乘坐飞机旅行时没有儿童在场。

● 有家长带6个月的婴儿一同乘坐飞机,事先给其他乘客带了礼物,被称为高情商家长。(图/微博截图)


支持“无孩童区”背后的“厌孩社会”

有意思的是,支持韩国“无孩童区”的群体里,不仅有单身的成年人,还有不少是有孩子的家长:“大多数禁止儿童进入的餐厅和咖啡馆,通常都是不适合儿童的场所,容易发生事故。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父母,我一开始就不会带孩子去这样的地方。”

这不仅是出于对他人和商家的理解。当下生活压力大,家长渴望不受干扰的育儿环境,自愿被公共场所隔离在外,这种规定对于他们来说,或许就像一个“逃跑计划”。

● 韩国社会曾流行一个词叫“mamchung”(妈虫),指“靠着勤劳的男性为食的寄生母亲”,后来延伸为“只顾着小孩利益、不管教孩子的母亲”。(图/《82年生的金智英》)

但一刀切的做法,确实让不少安静自觉的孩子及其家长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许多支持者也在反思,问题的核心出发点在于照顾者的责任,而不应把矛头指向孩子本身。

为了回应这一观点,越来越多的咖啡馆将“禁止儿童”的标签改成了“照顾孩子”或者“禁止失责父母”的字样。

尽管如此,当今的韩国似乎还是更趋向于承认个人自由和隐私,更愿意帮助成年人免于与儿童交往,不必承担所谓的育儿责任。

当城市的“无孩童区”逐步扩张,有孩家庭势必会陷入更难的处境。

● 在韩国,各方面的压力,让年轻人不愿意生养孩子。(图/unsplash)

《纽约时报》有文章提到,在过去16年间,韩国政府花费了超过2000亿美元,尝试激励年轻人生孩子,但依旧挽救不了出生率世界最低的局面。

不少韩国人认为,政府与其投入更多资金改变年轻人的生育意识,还不如关心人们在养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创造宽松、包容的社会环境,让人们更愿意生小孩。

● 韩国街头采访中,年轻人表达自己对生育率的看法。(图/视频截图)

由于就业难、住房和儿童保育成本上涨等原因,韩国年轻人大多选择不生孩子。

相比起儿童和家庭的自由权利,他们更愿意为企业和商家,以及个人的权利买单。

愈演愈烈的“无孩童区”现象,也在提高养育子女的难度,进一步加剧出生率的下降。但成人和孩童的权利,不应该是对立的。

● 韩国儿童对“无孩童区”的反抗。(图/The Korea Times)


城市里的孩子该去哪玩?

生活在城市里,孩子应该去哪玩?这不仅是韩国家长面临的难题,也是对整个东亚的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发问。

过去70年,全球出生率的持续下降,也重塑了人口结构和公共生活。

如今的家庭关系,高度依赖消费社会,当今育儿成本和儿童保育观念,已经与以往大不相同。

以前的孩子不需要专门的付费游乐场所,也没有那么多华丽精美的商铺,给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玩具。

而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周末大多被圈在某商城各色波波池、人工沙池里玩乐,家长则在圈外刷着手机,一脸疲惫。

● 国内商场到处可见的儿童玩乐区。(图/壹图网)

儿童空间的商业化成了一种新趋势。尤其在上海、天津、新加坡、首尔、东京等东亚城市,越来越多的亲子商业空间正不断涌现。

在国内,你可以看到这样的城市亲子业态:某城市小区附近的商城,完整配备了为儿童量身定做的商业服务,包括母婴零售店,儿童服装店,儿童娱乐场所,绘画、趣味英语、形体舞蹈等课外兴趣班,以及像手工课、展览等亲子体验店。

消费社会和新自由主义改革的背景下,儿童服务的供应不再完全由政府的公共部门承担。

以儿童为导向的商业亲子空间激增,儿童的自由空间反而开始萎缩。

● 儿童的自由活动空间趋向于商业化。(图/The Korea Times)

如今,建设一座儿童友好城市的挑战和代价,比以往更大。

尤其在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在做主要的公共空间设计和规划时,出于经济效益的考量,会优先考虑成年人的需求,很容易忽略儿童。

在国内的主要城市,“付费玩耍”成了一种常态。

但基于欧洲的研究发现,儿童更喜欢免费的公共空间,这些场所对于他们的认知、体能、情感和道德发展都有好处。

早在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就提出了“儿童友好型城市”(CFC)的理念。从2016年起,中国就将它作为国家发展目标之一。

在这一点上,荷兰鹿特丹倡议了至少十年。此前,不少家庭从这里出走,鹿特丹甚至曾被评为“荷兰最不适宜抚养孩子”的城市。

但现在,鹿特丹拥有大约1400个游乐空间,所占公共设施比例高于荷兰其他城市。

这座曾经高度以汽车为中心的城市,拓宽了人行道,给自行车的基础设施提供了比汽车还高的预算。

此外,鹿特丹重新设计了许多公园、绿地、校园、广场和街道,建造了更多适合家庭居住的住房。


● 鹿特丹曾经经历过家庭失望出走的伤痛,如今已是儿童友好型城市典范。(图/unsplash)

在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路上,北欧一直是优等生。北欧人相信,“玩耍是每个人都有权享受的事情”,这几乎成为了城市生活里的一项基本服务。

在丹麦的哥本哈根等城市,他们依照城市环境,将游乐设施融入其中:街道上有篮球场,山坡上建有滑梯。

芬兰首都的阿莫斯雷克斯艺术博物馆,其起伏圆顶就是一个大型的游乐场,各个年龄段的游客都可以在这里爬上滑下。

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一些私人公园转化为公共公园,新建的游乐场数量减少,单个游乐场面积却在增加,设备也得到了更新和升级。

● 北欧国家的儿童友好,是将玩乐全方位地融于生活。(图/unsplash)

这些建筑语言和环境的感染力,就像无形的软黄金。家长不需要花力气去“娱乐”孩子,他们会很自然地融入空间,成为主人。

素有“美国第一儿童友好城市”之称的丹佛市,就以打造“见学地景”模式闻名。

全市46块废弃的学校场地,被改造成充满吸引力、多用途的户外儿童游乐空间。

社区入口、阴凉处、自然野生公园、户外艺术等各个场地,都有游戏教育元素的设施。

德国慕尼黑的特色,则是将城市开放空间充分利用起来,打造极富特色的儿童游乐教育空间。慕尼黑机场就是世界儿童友好型机场的典范。

● 真正的儿童友好型,不需要费力讨好,而是自然而然从细节设计中体现。(图/unsplash)


截至目前,已有1000多个城市和地区获得了“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认证。像德国的游戏场地建设、日本的婴幼儿照护服务、美国的博物馆体系等,都很有参考价值。


国内城市中,走在前列的是深圳。


它率先在全国提出系统性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目标,并发布了关于儿童友好型社区、学校、图书馆、医院、公园、母婴室、出行系统七大领域的建设指引。


但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包容”,不应止于口号。


当社会能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需求,儿童有了足以释放天性的场所,成年人也有安静放松的自由空间,该不该有“无孩童区”,也就不再成问题了。


●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ID:new-weekly)。《新周刊》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以“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为定位,20多年来用新锐态度测量时代体温。从杂志到新媒体,《新周刊》继续寻找你我共同的痛点、泪点与笑点。关注新周刊微信公众号,与你一起有态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周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为了不当漂亮的花美男,韩国人拼了遭家长学生与学校欺凌,韩国老师自杀现象频发!韩国人怒了,万人街头抗议!今年的国产飞织鞋,已经卷到要上这么狠的科技了?禁止儿童入内?韩国「厌孩」愈演愈烈1.6公里路盲人要拐73个弯,无障碍出行为何那么难五月邮轮: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下)美女安昌玉,韩国人称她为朝鲜新一代“体操精灵”一句“没理由”就想逃避惩罚,韩国人也太天真了6.16.23 梦里寻他千百度岳阳机场公共停车场不再限制特斯拉入内,办公区仍禁停丨大公司动态澳洲麦当劳“拉黑”周边中学引热议!“禁止入内,来了也不接待”离了这座山东小城,韩国人的颜值要减一半14岁亚裔神童入职SpaceX造火箭! 年薪百万中文超流利为什么酒店涨价那么狠?花一万块进北大清华玩一趟,为何那么多父母愿意当冤大头3个月6名教师自杀,韩国教师为何总被告“虐童”?当韩国人的厌童邪风吹到国内,只能听之任之?沁园春 雅典学院纽约开学挑战,2万非法移民学童入学!纽约准备好了吗?韩国人为何不买特斯拉了“上厕所徒手将痔疮拽掉??”啊啊这是什么狠人行为!禁止儿童入内,一种短视的社会霸凌纽约开学挑战,2万非法移民学童入学!活久见!走路不累不磨脚的Clarks休闲鞋,这次打折这么狠调休,韩国人都不偷的发明风头盖过俄军的瓦格纳雇佣兵,为何那么能打?14岁年薪百万, 加州神童入职Space X造火箭!中文说得超溜加州女用丈夫好市多会员卡结帐 被终身禁止入内畅销榜TOP100惊现5款,韩国游戏韩国IP,今夏在中国游戏圈杀疯了?制裁东电?能这么做,国人就放心多了,韩国民众羡慕死中国人了…6月17日: 东德向往自由的抗议美国|纽约开学挑战,2万非法移民学童入学!禁止儿童入内,韩国人为何那么狠漢字源考“谁坑国人最狠?”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