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当韩国人的厌童邪风吹到国内,只能听之任之?

当韩国人的厌童邪风吹到国内,只能听之任之?

育儿

刚看到韩国设置“禁止儿童进入”一些场所的新闻时,我是震惊的。


图源:网络

2012年,韩国出现了第一家禁止儿童进入的餐厅。


如今11年过去,韩国禁止儿童进入的餐厅、咖啡馆等营业场所,增加到了500多家(谷歌地图显示),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图源:网络

那么,韩国民众对此怎么看呢?


某个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70%韩国成年人认为“无儿童区”的存在十分合理!


整个社会“厌童”至此,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图源:网络

这些年,国内各种网络平台上,设立“无儿童区”的呼声也越来越大。


不查不知道,一查,我发现国内的“无儿童区”也不少……


比如,青岛某酒店的家庭套房竟然标注“不可携带儿童入住”


虽然最后酒店辟谣说是“不许未成年人单独入住”的意思,但怎么想,我都觉得这种说法难以自圆其说。


图源:网络


又比如,下面这家位于北京的餐厅,在温馨提示里写:欢迎12岁以上的小朋友家庭惠顾。


图源:网络

言外之意,不就是12岁以下,敬谢不敏?


还记得前段时间,“高铁掌掴”事件在网上引发热议,我写了一篇文章表示大家还是要理性看待


熊孩子固然需要家长的管教,成年人也要对孩子多点包容,现在的环境好像对孩子不太友好了。


结果,引来了许多并不“友善”的留言(我没有公开)。


还有一些同学,不认为如今对孩子不友善的现象已经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厌童”风气,反而觉得我在把问题复杂化,偏袒熊孩子和熊家长。



虽然遇到了这么多的“不理解”,但今天,我还是想坚持自己的看法,聊聊“厌童”这件事。


这些行为,都是在“厌童”


在心理学领域,一直有关于“厌童症”(Misopedia)的研究。

资料显示,厌童症更容易发生在未婚青年身上,属于一种人际交往障碍,除了无差别地对儿童感到厌恶和排斥外,还包括“无法容忍一切与儿童相关的事物”。

部分厌童症患者可能在年幼时遭受过不公平的对待,对儿童产生了厌恶情绪,形成了贯穿一生的“童年阴影”,因此才会到成年后,依旧对儿童充满厌恶。


反观如今社会上的“厌童潮流”,还是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差别的。

很大一部分人并不是对儿童进行“无差别攻击”,而是更倾向于在“个人利益”受到损害时,重拳出击;

还有一部分人,则会在任何可以表达对儿童不满的地方,发表激烈的言论。


我的感受是,厌童,并不是“个人病”,而是“社会病”

早在2012年,某瓣上就有人发表过厌童的极端言论。


去年,有人因为2岁的孩子把玩具扔到了自己身上,就一巴掌扇了过去。


也是去年,引起全网热议的“南京男子上门殴打幼童”事件。我印象很深刻,在前因后果还没搞清楚的时候,就有人在评论区喊:“熊孩子就是活该!”


图源:网络

还有,总是被拍摄下来放到网上“曝光”的高铁、飞机上的冲突

婴儿在高铁上哭闹,家长怎么哄也不管用,引来同车女子的怒骂,评论区很多人为女子叫好

图源:网络

另一位家长在被指责后,表示管不了8个月大的宝宝发出声音,网友反问:“太小不懂事就是理由吗?”

图源:网络

孩子生活、生长在这样的社会,莫名觉得有些难过和心疼。

“厌童”潮流从何而来?


早些年的时候,网络上的氛围和今天大不相同

记得很久之前,我曾看到一位博主吐槽她遇到过的糟心事:

……在机场门口,一个年轻妈妈抱着男婴直接往垃圾桶里撒尿。
我就站在垃圾桶旁边,甚至没有收到类似于“请让一让”的提醒,直接面前一股尿液袭来……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明白婴儿想要上厕所是多么着急,很多时候根本来不及走进厕所排队,也来不及打招呼,能找到一个垃圾桶,已经不是最差的选择。

当时,评论区的回复也是差不多的导向,很多人告诉博主:“等有了孩子你就明白了。”

这样说的时候,他们想表达的其实不是“我有孩子我有理”,而是孩子无法受控的无奈,只有养过孩子才明白。

这要是放在今天呢?我觉得,评论区大概会是一面倒的:

“小孩子不懂事,大人还不懂事吗?这和随地大小便有什么区别??”

短短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舆论成了今天这样?

我认为,首先,是人们对规则和个人空间的要求比过去高了。

上一篇讨论高铁掌掴的文章下,一位同学的留言很中肯:


绿皮车时代是一片喧闹,“公共场所禁止喧闹”的观念没有深入人心,成年人也吵吵嚷嚷谈天说地,孩子的行为,自然可以叫做天性,而不是熊孩子。

但发展到了高铁、飞机出行时代,大家都安安静静遵守规则,孩子制造出的噪音就难以容忍了。

人性就是这样:我遵守了规则,凭什么你不遵守呢?

这样的思考模式固然没错,却少了宽容。

成年人之间的交流尚且讲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怎么面对孩子时,反而苛责起来了?

这引申出“厌童潮流”出现的第二个可能原因,越来越多的人都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从不认为,“厌童”是已婚和未婚、已育和未育的对立。

未婚未育的年轻人,不懂养孩子的无奈;已婚已育的父母,看到自家孩子比较乖,也会居高临下指责别的父母。(只是更多时候,没有育儿经验的未婚未育的年轻人更无法理解孩子的“难以约束”。)

他们没有考虑过,有些孩子在发出噪音的时候,往往是不能自控的,家长也束手无策。


我看过一个视频,视频里,一位母亲狼狈地抱着婴儿,有人指责她,为什么不管管孩子,一直哭打扰别人。

面对满飞机的白眼和指责,她只能一边安抚婴儿,一边愤怒地说:“我已经想办法哄了!”


只是即使这样,评论区依然是打着理解的旗号,发出不理解的声音


形成厌童浪潮的第三个可能原因,藏在以上所有事件背后:

网络舆论的推波助澜。

针对高铁飞机上的冲突,有一种言论很常见:

“我不厌恶熊孩子,我厌恶的是熊家长,尤其是明知打扰了别人还理直气壮反驳的熊家长。”


先不评价这种言论,只说说我自己,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带孩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真实体会


娃不受控制,被别人侧目而视时,我们是既羞愧,又慌张的。


生孩子的气,但是不敢狠狠训斥他,因为我们越急躁,孩子可能闹得更凶、哭得更大声。


心里期盼着,遇到带娃的同道中人或者对孩子比较宽容的人,我说“对不起”,对方一声“没关系”或一个微笑,就会放松很多。


担心遇到比较严格的人,漠视我的道歉、再给一个瞪眼或大白眼,心一下子就提到嗓子眼。


咱也不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怂包。有时候,即使自知理亏,也不可能无限制保持克制,担心一来一往之间,在孩子面前失了分寸争吵起来。


更担心遇到脾气不好、戾气很重的人,再发生一些肢体冲突,伤了孩子。


总之,进退维谷。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总是投桃报李的。


善意是双方的,恶意也是互相的。


一方骂“管好你自己”,一方喊“我弱我有理”,很难不吵起来。


而很多冲突,其实只要一方表达歉意,一方宽容,本可以避免发生。


我相信,身边的大多数人都能保持起码的体面,不会真的发生冲突。


就算冲突已经发生,经人调解,愤怒的头脑冷静下来之后,事情也可以得到解决。


然而,如果冲突被放到了网络上,事情就复杂起来了。


谩骂诅咒,人身攻击,甚至人肉搜索曝光……事情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就再也没有了“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可能。


针对儿童的负面情绪,经由网络放大,慢慢就形成了今天这股气势汹汹的“厌童浪潮”。


“厌童”,是对弱者的严苛


在“厌童”这件事上,最让我难以释怀的是,很多人在对儿童苛刻的同时,却对高铁上高声打电话、外放视频的成年人不敢发声


这又是什么原因?


守规矩、遵守公共道德,这些都没错。但对弱者不够宽容,对强者唯唯诺诺,这样的行为,又该称作什么?


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很快,每个人的生存空间有限,外出旅行的交通工具上更是非常容易发生摩擦。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无儿童区”的出现,是成年人对个人利益的捍卫,他们希望自己能够身处安静空间,不被儿童打扰。

但问题是,公共区域之所以是公共区域,本身就该满足所有公众的需求,如果拒绝了儿童(包括带小孩的家长)进入,还能算是公共区域吗?


这,也是我支持在高铁上开设儿童车厢,却不能理解“无儿童区”存在的原因:

禁止某一人群的出现,本身就是强者的自私,也是对弱者的歧视!

不设置残疾人专用通道=对残疾人歧视,也是同样的道理。

某乎上有一位在德国生活的博主@北冥,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德国人对规则的要求非常严苛,对噪音的容忍度极低,甚至为了安静发明了一个词语,叫做“安静时间”(Ruhenzeiten)。

在德国,所有地区都有规定的安静时间,如果有人在时间段内发出噪音,被投诉了就会拿到警察开的罚单。

噪音范围非常广,该博主举例自己所在的街区,连洗衣机、洗澡、吸尘器和电子游戏机这样的“日常生活用品”,都不能在安静时间内使用。

但是,即便如此,所有规定都会加上一句:

“孩子玩耍的声音和婴儿的哭喊不受安静时间限制。

还有的地方特意强调:

“居民必须接受婴儿在夜间啼哭的声音。”


为什么对噪音容忍度极低的德国人会制定这样的规则?

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知道,婴儿啼哭和儿童玩耍,都是不可避免的天性!

胡适曾说:“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社会对待弱者的态度,代表社会的文明程度。

而如今国内的“厌童潮流”,实际上是社会对弱者的苛刻,扩散到了孩子身上。

自古以来,我们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到了今天,却变成了标榜“陌生人没有义务去共情别人的孩子”……

作为成年人,确实没有义务帮助别人照顾孩子,但却有义务展现自己的文明和风度。

可以不喜欢孩子,但请展现你的文明和风度


部分图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关于幼师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对一例厌童症幼师专业来访者的研究》


推荐阅读

“高铁掌掴”事件再没完没了,愿意生孩子的会越来越少了吧

你舍不得教育孩子,社会会替你狠狠教育他

每一个不守纪律的孩子,背后都缺少这样的引导

请做好准备,孩子总会让我们丢脸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普里戈任之死九旬老人摔倒髋部骨折只能听天由命?医生说……​厌童,韩国社会的死结“厌童症”这顶帽子,年轻人不认对弟弟充满敌意的厌食症女孩忆核黄素中国人的出行平权,只能是玄学?该怼一怼“厌童”这股歪风邪气了!5070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黄广战役 2普里戈任之死:俄罗斯高层政治资源再分配重走西南联大路丨面对学生们对旧军阀的厌恶,闻一多语出惊人——知识青年军才是真民主的队伍酱香户型、酱香海报,还赠饮酱香拿铁...“茅台咖啡”的风吹到了房地产一曲青春的挽歌——读《鱼挂到臭,猫叫到瘦》与其说他们“厌童”,倒不如说是“厌弱”一罚了之?村民私建浮桥被拆引热议,当地回应秉持责任之心 善发专业之声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越来越“厌童”了“厌童”的年轻人,与寸步难行的父母得“厌童症”的大人们,请宽容曾经的自己。现在的厌童情绪怎么都重到这个程度了???易中天评述“普里戈任之死”,12年“抢盐又轮回”:说说我的生活感悟用心创造价值,长城基金的社会责任之路"明确的爱,直接的厌恶,真诚的喜欢,站在阳光下的坦荡",“老顽童”黄永玉去世巴黎的风吹到了深圳,误入DIOR梦游仙境Costco的蛋糕,西瓜与玫瑰中国人把中国人卖到国外摘器官,敛财21亿,幕后黑手曝光一个得了“厌童症”的社会,还会好吗? | 编辑部聊天室李嘉诚第三代接班人亮相?李泽钜继任之路走了超30年,她还有多远?又一视频流出,中石油领导与小三街拍门,刻意为之?更多内幕爆出!原创丨普里戈任之死释放四个重磅信号!是谁杀了他?!未来谁来领导瓦格纳?0成本做增长,匿名社交的风又吹到了韩国普里戈任之死,神秘坠机背后的9种可能性!娘親舅大 (三)自立天地【纯干货】愛中医群课堂笔记第748期 -- " 被风吹到竟然面瘫了 ”北卡校园枪击案背后: 疯狂的厌女浪潮下,恐怖组织“Incel”有多扭曲?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