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独生女被姨妈做局吃绝户,算计人心到极致:多少亲戚,盼你好又怕你好
刷到一条网友自述。
她在深圳大厂上班,打拼好几年才升到中层,攒了些钱,趁行情好的时候买了房。
亲戚知道了,隔三差五打电话过来撺掇。
话里话外,都是让网友把房子过户给他们的宝贝儿子,反正网友单身,百年之后房子也浪费了。
可张口闭口就是不谈钱的事儿。
合着,是想从女孩手里把房子白嫖了去,心机赤裸裸摆在明面上,被网友讽刺“算盘珠子都快崩到我脸上来了”。
原以为这样的亲戚已经足够奇葩,但评论区算是彻底打开了无语的大门。
有个网友说,十几年没见的远房亲戚,微信都没有,某天忽然打来电话,说他儿子要上幼儿园了,看能不能把户口落在网友家(网友家刚好在学区)。
还大言不惭,说的好像是网友占了他的便宜:
“钱不会少了你们的,你们家刚好是个闺女,迟早要嫁人,生出的娃娃也会姓个外姓。
我就当我把儿子过继给你了,你们说出去也有面子。”
紧接着有人跟帖:
“我二姨,要用我家户口本,说是拿去贷款,贷出来的款可以用来还借我家的钱。”
“亲戚要买我房子,但是没给钱就要先过户,我可以继续住,但是要给亲戚房租,等房租交得够房子钱了,亲戚再用这个钱来付我房款。”
“亲戚跟我借钱,我说现在没有,他又说‘你不是刚发完工资没几天吗?你的钱都干什么用了’,我说我干什么跟你说的着吗?紧接着他又说‘那好吧,这月就这样吧,你下月发工资后不要动,我要有用’。”
“你不结婚的话,记得到时候遗嘱写你侄子的名字啊!”
……
上百条追评,大开眼界。
突然就明白了路遥写的:
“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并不在于是否是亲戚。
小时候常常把亲戚二字看得美好而重要,长大了,开始独立生活才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
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
的确,亲戚在父辈那会儿还很乡土,血缘和地缘合一,大家彼此依赖,真诚热络。
而现在,多数年轻人和亲戚之间的关系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水中激起的波纹,一圈一圈往外推出去,越推越远,越推越淡。
尤其是一些奇葩亲戚们的奇葩操作:
来往不多,管得倒挺多;根本不熟,装得倒挺熟。
万一再牵扯上什么利益,人性能打败一切血缘关系。
网友@生噎西瓜 说:“在奶奶生病之前,我挺喜欢家里那帮亲戚的。”
她在外地工作,平常不怎么回老家。
但每次逢年过节到家后,家里亲戚都会摆桌吃饭,一大帮人围起来,热闹,也体面。
可这种场景,在她奶奶脑出血瘫痪之后,再没出现过。
她的爷爷奶奶,当了一辈子农民,到老了也没攒下什么存款,只留下一间平方,两块地。
家里的叔叔膝下两个儿子,理所应当地认为这些遗产,都得归他。
嫁出去的姑姑已经是“外人”,不配分得任何遗产。
其实算算账,农村的平房不值多少钱,可博主说:
“三家人为了争一套房子,互相诅咒对方出门就暴毙,打得头破血流,差点进了警察局。”
整理遗物的时候,身边总有亲戚盯梢,以防对方搜罗了老人家值钱的东西带走。
后来她才知道,姑姑趁人不在把奶奶手上的金戒指拿下来带走了。
而婶婶也惦记着这点金子,几次去找过。
这些家丑,闹得村里人尽皆知。
送走奶奶后,一家人不愿让村里继续看笑话,继续假装和睦地生活在一起。
老一辈总说“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着筋”。
可见过了人性的丑陋,谁还愿意真心换真心。
在利益面前,所谓情感、血脉的羁绊,往往脆弱得不堪一击。
之前读到过一句话,“有些亲戚,是盼你好,又怕你好。”
盼你好,是期望着你过得好了,能拉他们一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怕你好,是怕你比他们过得太好,好到他们没法从你身上搜刮点好处,又不甘心只有自己深陷贫穷。
记得之前有个上海女孩的故事。
女孩是独生女,父母在上海打拼了半辈子,如今不仅有稳定体面的工作,还攒下了三套拆迁房和一套自住房,其中有的直接写了女儿一人的名字。
一次谈心,女孩和父母说刚毕业半年,暂时没有结婚的打算。
父母有点犯愁,但没觉得这是什么大事,只在聊天时随意和姨妈姨父提了一嘴。
可他们俩却藏着心思,想方设法给女孩父母支阴招。
第一步,给人家父母洗脑,说女孩是生活太奢侈太自由了,才会大逆不道地说自己不婚。
第二步,要求她父母把给她的房子找理由改房产证名字过户,还设法让她上交工资卡,让她兜里没钱,然后再慢慢拿捏。
到这里,才慢慢显露出自己的真实目的——“吃绝户”:
等到女孩名下没有任何财产,又嫁了出去,他们就可以趁姐姐姐夫不在了之后,找机会侵占女孩一家的财产。
还好女孩父母没对孩子隐瞒,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女孩直接给姨父姨妈发了几十条疯批信息,信息发累了就打电话接着骂,让他们少打她名下财产的主意。
姨妈姨父的嘴脸被拆穿,表姐看自家父母被气得吃不下睡不着,也下场嘲讽女孩。
没想到女孩呛得更狠,骂完直接拉黑了这一家。
一番操作叫人大快人心,可背后这算盘打得却让人寒心。
看了这么多自述,突然有些理解了越来越火的“断亲潮”。
顾名思义,是指现在很多人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亲戚交往了。
平常不联络,逢年过节不走动,甚至屏蔽、退出了家族群。
问起来原因,五花八门,却也都剑指一处:对亲情感到失望。
“次次家庭聚会都要被那些聒噪的嘴扒掉一层皮。”
“有次拜年先去的姑姑家,大伯知道了说我看不起他,我又拎着礼去给他道歉,姑姑后来知道了又嫌弃我送她的礼没有给大伯的重……”
“不愿再应付那些虚伪的交流使命。”
想起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亲戚关系无法选择,就像手机里自带的预装软件,你一出生,这些软件就已经出现在你手机里了。
有的预装软件很好,有的很烂,当遇到无比烂的预装软件时,最干脆的办法就是第一时间卸载。”
再三权衡之下,主动远离三观不合、纠缠不清、没有边界感的亲戚,其实也不算冷血。
人人都想生活在健康、舒适、温暖的圈子里,有什么错呢?
有句话说,这世上的亲人实际上只有一种:真正关心你心疼你的人。
人心换人心,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