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炸了!卖身、拜金、偷窃,又一部现实主义,值得怒推!电影2023-08-22 04:08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有一部欧洲小成本影片,让很多观众直呼惊喜。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也没有大明星撑场面,却拍得尖锐残酷,直击人心。让人不禁感慨,“现实主义”这四个字,势如千军万马。电影有多生猛,世界就有多残酷——《姐妹》故事发生在拉脱维亚。安娜和妹妹在孤儿院里相依为命。有一天,院长告诉两姐妹,一个美国家庭想要收养她们作女儿。视频通话时,从衣着谈吐能看出,对方不仅有钱,还很礼貌善良。对两姐妹来说,同意去美国就能开启崭新的人生,不再受人冷眼。妹妹想都没想就喊着“我愿意”,当即改口叫了妈妈。安娜却一脸抵触。她清楚记得母亲的许诺:等生活有了改善,就把姐妹俩接回身边…安娜拨通母亲的电话,想把收养一事告知母亲。可母亲的电话根本打不通。同母异父的大姐觉得,安娜都13岁了,还能碰到愿意收养她的家庭,实在太幸运了。换作是自己,肯定头也不回,跟着美国人搬走…安娜困惑不已,借制作“家庭树”的机会,从院长那里搞到了母亲的资料,并在ins上搜到了母亲的账号。当她来到母亲面前,却发现事情并非姐妹们所想…电影《姐妹》是女导演琳达·奥尔特的处女作,IMDb评分7.5,豆瓣评分8.1,口碑不俗。在第1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该片拿到了天坛奖“最佳影片奖”的提名。导演将镜头对准了拉脱维亚的底层社会,通过三姐妹的野蛮生长凝视了大量现实问题。哀婉动人,针针见血。13岁的安娜刚进入叛逆期。她喜欢编两股拳击辫,踩着滑板上下学,脸上还总是挂着一丝与年龄不相符的深沉。无依无靠的她,只能把自己逼成男孩子,以此来抵抗外界的伤害。安娜的姐姐早孕生子,对慌乱的生活麻痹不已,靠出卖身体勉强度日。安娜的妹妹,小小年纪就在孤儿院的大染缸里,泡出了“拜金”的迹象。她们的母亲曾两次入狱,自顾不暇的状况之下,被强制剥夺了养育权。没有母亲的荫护,再好的成长环境,都无法填补孩子们心里的空白…姐妹仨经常打配合,去商场偷东西。不合适的衣物,就找个好听的借口,低价转卖给路人,换成现金。被抓包时,就当场制造一些混乱,帮助姐妹脱身…缺失的母爱,是姐妹仨难以抚平的心灵创伤。可即便有再多埋怨,当安娜见到熟悉又陌生的母亲时,脸上还是露出了久违的笑意。母亲说,把头发散下来更好看,于是从那天起安娜就再也没有辫过头发…为了拿钱讨母亲欢心,安娜主动接近不怀好意的男人,帮他做违法的事来赚钱…安娜还模仿着母亲,剪齐了刘海…母亲,是安娜对成熟女性的全部想象。但母亲的生活摇摇欲坠,与安娜之间的互动,更像是目的性明确的索求。她化着精致的妆,保持着好身材。从容和体面所掩饰的,却是骨子里的低微与惶恐。她担心“客户”发现自己有孩子,于是像扔掉废纸一样,用命令式的语气让安娜跳窗逃跑。她答应安娜参加家长会,粉碎班上的流言蜚语,却在当天再度失联…渐渐地,安娜动摇了:自己拼命抓住不放的,真的是正确选项吗?安娜不止一次听过,当初母亲是为了换一间条件好点的牢房,才生下的自己。对于母亲来说,安娜仿佛是一个可以随时抛弃的物件,可有可无。电影中的一些细节,要结合拉脱维亚的社会背景来看,比如性交易合法化、条件优越的孤儿院、大量女性角色…拉脱维亚是一个东北欧小国,人口数量不足200万。二战造成了拉脱维亚男女比例失衡的局面,并影响至今。54%的女性占比,让拉脱维亚成为全球男女比例失调最严重的国家,被人戏称为“女儿国”。另外,拉脱维亚还是性交易完全合法化的几个欧洲国家之一。因此被包装成了“男人的天堂”…但,这些轻佻叫法的背后,是在底层摸爬滚打的女性,挣脱不掉的泥沼。从安娜的大姐就能窥到,悲剧会在一代又一代女性的身上上演。她们一直在被动地等待、接受、前行,极少会有主动选择的时刻。女性,成了一种处境。影片中的动人细节,只有真正经历过女性成长阵痛的导演,才能够拍的出来。比如,随着剧情推进,安娜的头发从拳击辫到散发,再到齐刘海,最后重新编成拳击辫…一一照映着安娜的内心变迁。比如,影片开头安娜收留了一只流浪狗,她会把食物偷偷藏起来,拿去喂给流浪狗。因为孤儿院院长反对安娜收养,这只流浪狗又被关进了笼子里。影片最后,安娜终于有了自己的方向,她又跑去释放了流浪狗…这些意象,无形中提升了整部电影的细腻度。影片同时揭开了中产的伪善。表面上,美国家庭对安娜和妹妹百般疼爱,视若己出。实际上,是信仰决定了他们的收养行为。短暂的相处,让女主人意识到,这两个从小在福利院长大的姑娘,是没有规矩的野孩子。就像脏兮兮的小猫,误入了豪华城堡。女主人怕安娜带坏亲生女儿,便盘算着只收养好管教的妹妹,放弃爱闯祸的安娜…母亲依旧说着不着边际的话。大姐依旧把未来赌在男人身上。妹妹则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期待不已。仿佛只有安娜,还清醒着…她留恋故土,不愿与家人分离。无忧无虑的生活,反倒会夺走她拥有的一切。那些破破烂烂,却被她视若珍宝的一切。亲情有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吗?对常人而言,这问题听起来太过荒谬。但至少像安娜这样无家可归的孩子,真的会面临选择。一边是血浓于水,却满是亏欠的亲人。一边是命运安排,可以让生活改头换面的“亲人”。怎么选都对,怎么选也都是缺憾。影片最后,安娜继续留在孤儿院。这一次,是她最难得的自我选择。她变回了影片开头的自己:编起头发,踩着滑板,自由自在地滑向前方…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为这部细腻的电影点亮“”👇🏻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