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海鲜市场几乎空无一人!国内有日料店点单量翻倍?有店主火速转行
来源:凤凰网财经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望、缴翼飞)、第一财经、央视新闻、南方+、中新网、时代周报
日本于8月24日下午启动的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正在引起连锁反应。
韩国多个海鲜市场几乎空无一人
据中新网援引韩联社报道,在日本开始排放核污染水之际,韩国海滨城市的许多鱼市空空荡荡。韩国的海鲜消费者和渔民对该举措可能产生的健康和商业影响保持警惕。
8月24日,韩国港口城市釜山最著名的海鲜市场札嘎其市场和附近著名的生鱼片餐馆聚集地“民乐洞生鱼片一条街”几乎无人问津。济州岛南部的东门鱼市场也几乎没有顾客。
一位现年50多岁的海鲜商贩表示,他在东门市场做生意已经有20多年了,以往即使生意冷清,在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5点到7点也会很热闹,但现在“市场空无一人,就像一条没有游客的公路”。
一位渔民表示,现在对海产品的需求量急剧下降,他和许多渔民都在担心自己的生计问题:“我认为海鲜消费量已经缩减了四分之一,价格可能会更低,我不知道该如何继续下去了。”
国内有日料店刺身点单量翻倍
据第一财经,有餐饮业界人士透露,今天(8月24日)到店点刺身尤其是三文鱼和金枪鱼的客人比平时翻倍。
“我们看到了这几天关于日本排放核污染水的事情,担心今后的海产品会有影响,但目前日料店的水产品应该还是安全的,所以特意今天来吃一顿。”消费者张女士说。
不过,消费者其实不用过于担忧之后食用海鲜的问题。第一财经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总体来说,各个价位的日料餐厅对日本食材的依赖程度不高,但确实都在寻找一些新的供应商,甚至一些老板早有准备。
多家日料店紧急声明
据南方+,多家以“日料”为招牌的店家表示,海鲜都从国内选材或从其他沿海国家进口,未来或将考虑转型。
8月24日,广州“大雄寿司”在公众号上作出声明,称该公司采用的均为正规渠道采购符合安全规范的食材,并未使用福岛等日本10县的产品。
24日下午,“岚山日料”发出“食材产地公告”,称岚山日料严格遵循国家规章制度,全面禁止进口日本食材,请广大消费者们安心食用。
“半藏”日料店也发布了食材产地调整公告,宣布将全面暂停进口产自日本的水产品。
日本牛肉饭品牌吉野家工作人员则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吉野家不会使用日本进口的食材。“我们是快餐品牌,已经本土化挺长时间,不可能去用日本进口的原材料。假如要从日本进口食材,生产成本也不允许。”
为确保产品原料的供应稳定,一些日料店已经开始引入多样化的海产品,包括来自新西兰、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海鲜。
据第一财经,人均消费428元的日料店“青山澜”员工表示,以前其实许多食材是从日本进口的,但现在海胆要从朝鲜进口,金枪鱼要从西班牙进口了。
人均消费786元的日料店“芥末 Wasabi”则表示,门店大多数食材是从法国或者新西兰进口的。
人均消费1029元的日料店“一樽”员工则表示,此前海关总署没有出台该政策的时候,门店有一半的食材来自日本,“之后会进波士顿的蓝鳍金枪鱼。”
人均消费1811元海鲜餐厅“伙坊水产”相关人员表示,金枪鱼不光是日本有,只是说日本的比较出名而已,西班牙这些地方都有的,所以对门店影响不是很大,可能有一些原产地会换一下,目前不会涨价,但今后还不确定。
在上海经营一家人均消费2000元的日本Omakase的老板表示:“这次的政策对一些高端日料店,尤其是以生食为主的寿司店影响很大。但是同时可能会促使中国本地食材供应链的升级优化。福建、山东、海南等地的海鲜食材都可能提供替代品。我们门店对于更换供应商倒是提前就有准备了。”
图 / 第一财经
有店主火速转行
比起食材来源,对于广大国内的日料店经营者而言,日本强排核污水所带来的负面舆论,才是最大难题。据时代周报,早在几个月前,部分日料店主已做好转行的准备。
8月24日,一位在上海长宁经营日料店的店主表示,日料市场的下行趋势明显。“即使是我们这种做私域为主的店也会受到负面风评的影响。很多同行从收到日本将排放核废水的消息时就准备转行,今天尘埃落定,我也下定决心了。”
各地寿司品牌密集表态
市场影响几何?
据时代周报,从业超20年的水产进口商郑宇(化名)透露,即便不从日本进口,青花鱼与秋刀鱼也能从中国台湾等其它渠道获得;日料中的高人气食材三文鱼,主要来自智利与挪威;至于鳗鱼,则早就实现了国产,日本甚至需要大量进口中国养殖的鳗鱼。
7月份中国进口日本水产品减少超3成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2023年1~7月中国从日本进口鱼类等水产品的商品总额为19.37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7月进口额为2.35亿元,同比减少29%,环比下降33.7%;2022年和2021年全年,进口总额分别为33.96亿元、25.35亿元。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A股冲击波
“结合A股市场,我认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是海产品和食盐,这方面的上市公司这几天也有股价异动。”一位私募投资总监8月24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水产品企业制定预案
8月24 日,*ST佳沃针对核污染水排海对公司三文鱼养殖有何影响的问题回复称,“智利海域位于南半球,并且为距离日本最远的海域,其受到的辐射影响最小,所以目前看不会对公司智利的三文鱼养殖有大的影响。”
国联水产则称,公司已做好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相关预案。“公司国际采购的原料主要以南美白对虾为主,采购地区主要以南亚、中东地区为主,近年来公司太平洋沿岸地区采购逐步减少。”国联水产表示。
但核污染水排放将对海产品市场带来变局已是不争事实。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2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按当年价格计算,全社会渔业产值15267.49亿元,其中,海洋捕捞产值2488.91亿元,海水养殖产值4638.84亿元。渔业产值中,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产值比例为46.7∶53.3,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值比例为81.9∶18.1。
另外,2022年,我国远洋渔业产量稳定在225万吨左右,约占国内海洋鱼类产量的30%。有资料显示,中国远洋渔获总量的60%以上都来自环太平洋,而西北太平洋更是中国重点捕捞地区之一。
“公司远洋捕捞业务位于西非的毛里塔尼亚,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对公司暂未产生影响。” 百洋股份指出。
而在8月23日和24日,百洋股份股价均放量涨停,这或与其拥有淡水产品有关。“目前,公司水产品加工外销的产品主要以淡水养殖的罗非鱼为原料,产品包括冻罗非鱼片、条冻罗非鱼等,主要出口美国、欧盟、中东、拉美、墨西哥、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百洋股份表示,“水产加工业务内销目前主要以批发流通渠道为主。”
深耕海洋牧场的獐子岛股价也在8月22日至24日连涨3天,区间涨幅达到17.46%。“公司会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水产品进口的相关要求。同时,加强出厂产品的质量检测,保证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也会坚定维护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针对核污染水排放影响,獐子岛工作人员如此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该工作人员还称,目前獐子岛经营正常,并建议后续可以关注国际或者国家的权威机构调查与检测结果。
井矿盐产量比例上升
核污染水排放也对盐业上市公司也带来了影响。
“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对现在的海盐消费者多少有些影响,这对井矿盐的销售会有促进作用。”云南能投有关人士8月24日下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但市场应该没有这么快反应。”
“我们生产的是井矿盐,工业盐和食用盐都有。”上述云南能投有关人士说,“公司会根据市场需求,较快调整产品结构。”
以盐业为最大收入来源的鲁银投资,此前针对核污染水排放回复称,公司所属海盐食盐生产企业菜央子盐场、寒亭一盐场位于渤海湾地下卤水富裕区域,食盐生产所用的原盐系采自地下100米左右的卤水蒸发结晶而成,“地下卤水是古海水经上万年地质变化形成,因取自地下,不受海洋环境变化影响。”
但海盐的销售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根据中国盐业总公司公布的数据,2004年,中国制盐生产能力达到4700多万吨,盐产量4300多万吨,其中,海盐约占60%,井矿盐约占30%,湖盐约占10%。
不过,在食用盐领域,目前的使用格局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中国盐业协会会长王小青近日公开宣称,我国生产食用盐使用的原料有海盐、井矿盐、湖盐,其构成比例分别为22%、61%、17%。
“现在确实发生变化了,由于海水质量的影响,海盐产量下降,井矿盐的占比会越来越大。”苏盐井神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成本上讲,海盐比较低,但工业化程度不如井矿盐。”
至8月24日股价已连收3个涨停板的江盐集团亦称,其食盐产品属井矿盐,盐卤精华源自封存于千米的地下,远离污染,保存着最初的纯净品质。“核污染水排放事件刚刚发酵,我们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产量,保供没有任何问题。”上述苏盐井神相关人士指出。
不用抢盐!多地发布声明
针对部分市场发生食盐抢购现象,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24日发布声明:食盐储备供应充足,全文如下。
对此,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食盐储备充足,市场供应有保障,市民无需囤盐。
福州市商务局提醒广大市民,将继续全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食用盐货源充足,市民按需理性购买,不信谣、不传谣。
广东盐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广东盐业已对广东省主要海盐生产工区的海域海水及生态海盐进行了α、β放射性项目的第三方送样检测,结果显示目前的广东海盐是安全的。
据广东盐业集团负责人介绍,目前,省、市两级食盐政府储备量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共10.8万吨,百分百覆盖全省各市县行政区域,能迅速及时响应,保障食盐充足供应。市民不必恐慌,更不必效仿“囤盐”。
后续,广东盐业会持续密切关注国家及广东省环保部门公布的海水水质信息,对广东海水定期进行放射性元素送检,并严密监控盐产品是否受污染的情况,保障广东盐业食盐产品的质量安全及供应安全。
据上观新闻,中国的盐是否面临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的影响?到底需不需要囤盐?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原盐产能和产量最大的国家,盐产区分为海盐产区、井盐产区、湖盐产区。2022年,我国原盐产能达11585万吨,产量达8390万吨;2022年全国原盐表观消费量达到5830万吨,消费结构烧碱51.86%,纯碱36.85%,其他11.29%;出口原盐71.3万吨,进口942.5万吨。原盐消费去向中,70%左右的原盐用于盐化工,其余则用于食用及其他用途。总体上,现有食盐产能大于消费需求量,存在一定程度的供大于求。
中国盐业协会会长王小青表示,我国生产的食用盐,使用原料有海盐、井矿盐还有湖盐,其构成比例分别为22%、61%、17%。一般来说在进出口这个问题上,我国是大进小出,进口的多一些,出口的少一些,而且进口的原料盐主要是用在工业上作为化学原料。中国食用盐产量能够满足需求。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教授张金良表示,不建议囤盐,“因为囤多少也不够一辈子用的”。
张金良认为,不建议囤盐的原因在于,一是,日本排放核污染水是有控制地排放,经过洋流和各方面的扩散,此时核污染水的核污染浓度会进一步稀释;二是,据悉,日本的排放将持续30年,且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比较长,如果海水中有放射性物质,从而影响食用盐,在这种情况下,核污染带来的影响并不是短时间能消除的,所以囤盐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三是,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的食用盐中海盐的供给是比较少的,所以即便对海盐有影响,影响范围也不是特别大。
张金良建议,第一,如果很担心排放核废水的放射性问题,那么消费者购买的时候需要看清楚,尽量避开不选购海盐;二是,管理部门应加强食用盐放射性监测,建立食用盐放射性限值。
农业农村部:加大对海洋水产品核污染风险监测力度
据央视新闻,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将严格按照水产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国家标准,加大对海洋水产品核污染风险监测力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同时,密切关注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我国海洋渔业可能造成的危害,保护海洋渔业健康发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