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海鲜市场空无一人?日料店紧急撇清:已全面禁止,考虑转型!核污染防治概念股大涨,企业该何去何从?
“
国内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市场、社会和政府各方面不同主体都出来积极响应、应对,才能保障未来若干年我们健康的农产品生产,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与国民健康不受影响。
01
核污水排入太平洋有何影响
北京时间8月24日12点(日本当地时间13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正式启动核污染水排海。
福岛核污水排入太平洋有何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原所长戴小枫对《中国企业家》介绍,核污水含有多种放射性物质,比如铯,它的衍生物就有30多种。这些物质造成的影响包括:破坏动植物和微生物的DNA,导致生物变异;诱发动物的癌变;通过食物链,进入水、土壤,从而渗透到地球的整个生态圈。
与此同时,戴小枫还提到,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在30年左右,即30年后,目前排入大海的核污水造成的污染严重度,才能下降到目前的一半。
据央广网援引自德国海洋研究机构研究,大气循环有可能将核污染水蒸发到云层,再化作雨水洒遍地球每个角落,潜在的危害难以估量。
在谈到核污水具体何时对中国领海的养殖产品构成影响时,戴小枫分析:“这取决于日本政府与东京电力公司排污的速度。”
不过从已经公开宣布的信息来看,福岛核污水排放的速度不容小觑。
据《北京日报》报道,8月22日,在日本打算排放核污染水的当日,东京电力公司同时公布了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的详细步骤:按计划,排放前在处理过的水中加入大量海水,如果确认浓度降低到预想的水平,将在17天内排放第一批共7800吨核污染水。2023年度预计排放约3.12万吨,氚总量为5兆贝克勒尔,约为东电年计划排放量上限(22兆贝克勒尔)的两成。
与此同时,上述报道还提到,从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到2021年的10年间,核污染水大概已经累积了138万吨,并且每年递增。日本从未披露真实数据,估计现在大概有150万吨核污染水,排放时间可能长达30到50年。
值得注意的是,8月24日起,香港、澳门两地禁止进口相关食品。同一日,中国海关发布最新公告:为全面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海关总署决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2023年1~7月中国从日本进口鱼类等水产品的商品总额为19.37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7月进口额为2.35亿元,同比减少29%,环比下降33.7%;2022年和2021年全年,进口总额分别为33.96亿元、25.35亿元。
02
“抢盐潮”刮起,需要囤盐吗?
由于担心污染,韩国已出现恐慌性囤盐,盐价近日飙升。韩国政府向市场投放储备海盐,以应对海盐市场的波动。
而在国内,也有不少地区发生食盐抢购现象。据扬州新闻广播报道,江苏扬州一些超市里,购买食盐的市民明显增多。不少购买食盐的市民称,虽然知道食盐保质期只有3年,但是看到其他人买了,也就“跟风”囤一些。
据福州新闻网消息,福州目前部分超市出现食盐抢购情况,一些门店生活食盐被卖断货。
另外,多个生鲜电商平台上,低钠盐、无碘盐显示“缺货”“补货中”。一位消费者表示:“一款低钠盐一分钟前看还有货,再一滑就显示缺货了。”
据第一财经报道,中国盐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小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国家有严格的食品安全规定,国内的产盐量也满足需求,所以不建议效仿韩国民众囤盐的做法。我国生产的食用盐,使用原料有海盐、井矿盐,还有湖盐,其构成比例分别为22%,61%,17%。
针对“抢盐潮”现象,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24日晚发布声明。
中盐集团表示,我国对食盐实行定点生产管理,我国食盐来源主要分为三类:井矿盐、湖盐、海盐。当前我国的食盐产品结构占比为井矿盐87%、海盐10%、湖盐3%,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
针对部分区域市场发生食盐抢购,电商及部分商超渠道有短时缺货现象,中盐集团表示,正在加速生产、配送,全力以赴保障市场供应。目前,食盐储备供应充足,请社会各界理性消费,不要盲目抢购。
03
海鲜市场影响几何?
据环球网消息,韩联社8月24日报道,在日本周四(24日)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当天,韩国多个海鲜市场几乎空无一人,渔民对未来生计表示担忧。
韩联社报道称,韩国釜山最著名的海鲜市场札嘎其市场,以及附近的民乐生鱼片城(以生鱼片餐厅众多而闻名),周四几乎空无一人。济州岛南部的东门鱼市场也没有什么顾客。
国内消费者对海鲜和日本食品的消费欲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据第一财经报道,新一线知城数据平台根据大众点评2023年6月的数据统计后发现,中国内地有79324家日本料理店,是排名第六的菜系,在它之前的都是本土菜系;其中,有378家日料店人均消费超过1000元,北京和上海就集中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另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内地是日本2022年水产品出口数量排名第一的国家。
据南方+,多家以“日料”为招牌的店家表示,海鲜都从国内选材或从其他沿海国家进口,未来或将考虑转型。
8月24日,日本牛肉饭品牌吉野家工作人员则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吉野家不会使用日本进口的食材。“我们是快餐品牌,已经本土化挺长时间,不可能去用日本进口的原材料。假如要从日本进口食材,生产成本也不允许。”
广州“大雄寿司”在公众号上作出声明,称该公司采用的均为正规渠道采购符合安全规范的食材,并未使用福岛等日本10县的产品。
8月24日下午,“岚山日料”发出食材产地公告,称岚山日料严格遵循国家规章制度,全面禁止进口日本食材,请广大消费者们安心食用。
“半藏”日料店也发布了食材产地调整公告,宣布将全面暂停进口产自日本的水产品。
为确保产品原料的供应稳定,一些日料店已经开始引入多样化的海产品,包括来自新西兰、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海鲜。
此外,也有部分日料餐饮已经开始更换了进货来源。
04
核污染防治概念股大涨
8月23日-8月24日,核污染水排海相关多个概念股异动,出现大幅度拉升甚至涨停。
股市信息显示,A股水产品板块上市公司股价当天全面上涨,獐子岛(002069.SZ)、好当家(600467.SH)、中水渔业(000798.SZ)、国联水产(300094.SZ)、大湖股份(600257.SH)多只股票冲上涨停板。
食盐板块,江盐集团(601065.SH) 8月24日触及涨停板,苏盐井神(603299.SH)、雪天盐业(600929.SH)、中盐化工(600328.SH)等快速跟涨。
环保股方面,创业板公司中电环保(300172.SZ) 8月24日涨停。此外,科净源(301372.SZ)盘中涨幅超15%,清水源(300437.SZ)收涨8.38%。三达膜(688101.SH)、捷强装备(300875.SZ)两只核污染防治概念股涨幅均超过了10%。
日本核污染水排放正在成为A股上市公司互动平台热门问答。
对于核污染水排海可能造成的影响,*ST佳沃(300268.SZ)、中水渔业、百洋股份(002696.SZ)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作出回应。
*ST佳沃表示,日本核污染水目前来看不会对公司智利的三文鱼养殖有大的影响;百洋股份表示,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为饲料与饲料原料、水产食品加工、远洋捕捞业务。公司产品和作业范围受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影响有限;国联水产则称,公司已做好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相关预案。
05
企业何去何从?
中国是世界头号水产养殖大国,海产养殖集中在太平洋范围海域。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海水养殖行业产值规模达4301.7亿元,同比增长12.13%。
在戴小枫看来,长期而言,核污染水对环太平洋地区的海域,乃至全球的海域、土壤均会产生影响,没有哪里可以独善其身。
不过,他也对《中国企业家》透露:“从洋流的走向来看,福岛核污染水对国内海域开始造成影响,至少还要过几年时间。因此,国内需要做的,是在这个窗口期尽可能改变水产养殖结构,促进淡水养殖的发展。”
与此同时,戴小枫还建议,为了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建议在国内的能源利用方面,多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安全的能源。
戴小枫对水产养殖业的建议,与日料店已经在做的殊途同归——国内整个农产品,特别是海产品,未来的养殖都存在潜在的风险。
“在洋流漂到国内之前,国内的相关产业应该好好利用窗口期,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对远洋捕捞业的依赖,多发展内陆的江河湖泊养殖,刚好国内大量的淡水湖也有着相关的天然地理优势。”
戴小枫还提到,“(国内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市场、社会和政府各方面不同主体都出来积极响应、应对,才能保障未来若干年我们健康的农产品生产,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与国民健康不受影响。”
来源 |《商学院》杂志综合自第一财经、中国商报、央视网、中盐集团、中国企业家杂志、北京日报、时代周报
封面 | 视觉中国
编辑 | 吴蒙
校对 | 袁海鸣
版权声明:“商学院”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18513373688,商务合作请加微信18513373688。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