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独生女人生顶配?No!江浙沪家庭的金融女才是顶配中的顶配
好消息
我在知识星球开辟了一个金融读者私密社区——「毯叔金融密友圈」,上面有很多在公众号不方便说的私密干货,还可以向我1V1提问,总共8大核心权益,供大家学习交流。
星球如今已聚集780人,超过800人后即将涨价!加入3天内可无理由退款,0试错成本,欢迎大家扫码加入👇
最近,“江浙沪独生女”,突然成了打工人的“顶配人设”,也成了互联网上最令人艳羡的群体。
在网友们的描绘中,她们有着来自父母双亲、乃至爷爷奶奶们无条件地支持,成长的过程中基本没吃过苦、不用在市场的浪潮中搏杀、不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地考公考研,找不到好工作也还有家庭兜底。
尽管如今经济下行、就业承压,但外界的压力和纷扰丝毫没影响她们过上衣食无忧、自由自在的有钱有闲生活。
就像知乎上的那个提问:“作为江浙沪独生女是种怎样的体验?”
有个高赞回答是:“一生顺遂。”
图源:网络
这简直就是新时代的豌豆公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芭比。
虽然我没在江浙沪地区,但这些年也直接或间接接触过不少江浙沪独生女,哦不,更确切地说是,出身江浙沪家庭的金融女。
越是和她们深入接触,我越是感慨良多:
如果说江浙沪独生女是的当代社会的顶配人设,那么,出身江浙沪家庭的金融女,拿到的剧本,更是顶配中的顶配……
是的,这些年我所接触的江浙沪家庭的金融女,无论是证券公司的机构销售,国有银行的管培生,还是投资公司的投研经理,或者是咨询公司的Associate,无一例外,都具备能从人堆里一眼区分出来的典型特质,这种特质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就是:
松弛。
对,虽然她们也大都样貌姣好,谈吐不凡,虽然她们也都拥有高于普通人的业务能力,和不俗的眼界视野,但这些特质,任何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都能够通过自身的不断训练去达成。只有一个特质,若非自小拥有,装是装不出来的:
——就是她们身上自带的松弛感,那种被家庭宠溺而内化出的云淡风轻。
这在以高压和快节奏闻名的金融圈,简直是不可多得的存在。
不过想想也是,她们为什么不松弛呢?又有什么理由不松弛呢?
这些江浙沪的独生女,深受长三角的文化影响,家里大小都做点儿生意,赚到的钱比普通打工人多,父母在早年的财富积累中,奋斗的成果已经显形,所以他们压根没有所谓养儿防老的心态,对儿女都是全力以赴培养,倾注心血教育。
图源:网络
但等到孩子长大,江浙沪父母的经商基因,又使他们对读书考公的主流上升渠道并不执着,反倒多了些因为心思活络看多世界而形成的包容心。
高考发挥失常没关系,爸爸可以送你读国际本科。“国内两年新加坡两年,出来直接伯明翰本科”——毕竟在颇具国际视野的江浙沪地带,出国镀金是给闺女减轻学业负担的基本操作。
出国回来,你想去大公司学习,那就帮你达成梦想。
你若是对主流意义上的成功没兴趣,那也没问题,就做你自己喜欢的。妈妈总会带着宠溺轻飘飘地吐出一句:“哎呀,又不指着她养家!”
图源:网络
当然,进入金融圈工作的江浙沪独生女,一定属于前者了,一方面受到家里的倾力培养,一方面学成后又想进入主流的圈子去闯一闯。
虽然父母免不了要心疼一番女儿出去闯荡的辛苦,但一定不会简单粗暴地不同意。
反而,他们会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去帮女儿谋划一条更具性价比的道路。
我们部门一个典型的江浙沪金融女小晚就和我说,自打她大学考上了上海一所财经类大学,父母就开始为她规划未来的道路。
成绩差不多就行,主要学好英语,达到精通,这样本科毕业去国外留学,没有障碍。
学校的社团也没必要参与,大一大二就就可以开始在金融圈实习,当然,这些实习可不是自己一家一家海投的,而是父母帮忙联系的。
大一先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大二去了咨询公司,大三进入券商后台岗,大四又去了另一家头部券商的前台岗实习。
本科毕业,她申请上了美国的商科研究生,学成归来后,凭借着名校学历+丰富实习经验+英语流利,很顺利就拿到了我们公司的offer,当然,在部门选择上,她爸爸还是托人打通了关系。
唯一她没有按照爸妈规划走的,就是来了北京工作。
我们问她为什么,她表现的非常淡然:“就是想出来看看嘛,反正不行就再回去好了!”
图源:网络
小晚家的路径,大抵是所有江浙沪家庭金融女的标准操作。
尽管父母根本不在乎她在金融圈赚到的那点钱,但帮女儿实现梦想这件事,本身就有意义。
当然,凭借着早年在生意场上积累的敏感触觉和各方面的人脉资源,江浙沪的父母们对“孩子必须经受历练才能成长”这种观点毫不买账,反而认同要利用自身优势给女儿必要的托举,因为“女孩子得到最好的才不会被骗”。
这样家庭出来的女孩子,没碰过壁就直接被托举到最高,怎么可能不松弛,怎么可能不云淡风轻?
这种云淡风轻所表现出来的,是永远娇憨的软语,永远有商有量的口吻,更真诚交朋友的心态和并不功利的处事。
而越是这样,她们越是能在金融圈无往不利。
毕竟,都是人精里的人精,谁能算计的了谁,只有真诚才是必杀技。
我在上海认识一个同业,是一个典型的上海小妹妹。和我关系不错,每次我去上海出差,她都带我去吃上海那些弄堂里的特色菜。
我对她印象挺好,因为她见多识广,这种见识不只是书本上的和行业里的,还有很多生活智慧。
从上海的历史和人文,到美食和电影,什么都能和你聊,聊的还都挺深入。
图源:网络
我问她怎么知道这么多,她就用一直以来那种娇憨的口气和我说:
“哪有啊,这都是平时和我妈去参加姐妹下午茶,听她们聊起的啊。”
要知道,她这种经年累月看似不经意的积累,对很多同龄女孩是多么可望而不可及。
而就是这些积累,帮她在拓展开户和维护客户关系上,不费吹灰之力。
不过说实话,她自己也没那么在意去刻意维系客户关系,一切主打一个随意。
因为在她身后,有整个家族的人在助力。
她就和我说,在她们银行,基本都是上海本地女生工作。倒不是说外地人能力不行,而是金融圈需要的东西,不只是能力。
比如她们银行,业绩压力很大,要拉存款,要卖理财产品,还要为了达成业绩,卖那种很难卖的贵金属。
但她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听她父母一说她在银行,经常会来找她办业务,存上个几千万,买上几百万理财,这些都是常规操作。
就算难卖的贵金属,她和家里亲戚撒撒娇、和同学朋友之间互相帮帮忙也就完成了。
毕竟,在上海一些顶级金融机构,清北复交校友根本不算什么,你得是上中校友、华二校友才能说得上话,女生的话还有市三女中的姐妹团。
在金融圈这种信息和人脉权重很高的圈子,江浙沪金融女,凭实力,稳赢。
图源:网络
还有一点,让江浙沪金融女赢在人前的是,他们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但被父母耳濡目染形成的金融思维。
对,江浙沪父母大多做生意,头脑灵活,嗅觉灵敏,而大小就跟随在父母身边的独生女,十指不沾阳春水,谈起的却都是致富经。
图源:网络
就像大家谈起深圳都是搞钱女孩一样,我认识的江浙沪金融女,都十分有金融头脑,很早就意识到金融不只存在于书本里。
比如女生A,是我的前同事,她和我说自己从大学就开始炒股票买基金,爸妈给了她五万块启动资金,她最多时赚到了50万,虽然后来又都亏掉了,但作为多年老股民,投资思维已经慢慢养成了。
女生B,读书时候就和同学一起创过业,在杭州开网店卖货。那时候还没什么直播电商,她就已经制作视频售卖衣服,赚到了第一桶金。
女生C,如今已经是证券公司的MD,大学毕业后在银行工作两年,家里人又支援她去国外读了名校MBA,回来进入头部券商一路顺利。
“金融只是利用信息赚钱的工具,获得信息利用信息,比一切都重要。”她和我说,这是她从高中起就明白的道理,而很多人,也许金融圈工作多年,还蒙在鼓里。
相比之下,他们都不迷恋编制,也不热衷于进体制、当公务员,当然,你要让他们接班父辈的生意,她们也并没有多大兴趣。
反正他们的父母思想足够开放,女儿想闯,就让她闯闯看好了,实在不爽了,总还可以回家当“全职儿女”。
图源:网络
分析了这么多,别说女生,连我都开始羡慕起江浙沪金融女的大女主光环了。
事实上,我们也都明白,与其说是羡慕江浙沪金融女,不如说是羡慕她们背后给她们撑腰的家庭。
“江浙沪独生女”的标签背后 ,有的是一个资源始终倾斜自己的家庭,和能够尊重自己意愿、并不强求回报的父母。
这在如今的时代,简直是千金难买的投胎成功学。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如此的投胎命,也不是谁都能决定自己的人生开局。
我们大多数人,尤其是在金融圈拼命的金融民工,也只能一边看着江浙沪金融女顺风顺水云淡风轻,一边用最近大热的电影台词“你是谁的女儿/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来安慰自己。
好吧,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既然没拿到顶配剧本,做不成江浙沪金融女,那咱就加油奋斗提升自我,努力成为江浙沪独生女的爸妈吧!
图源:网络
*「毯叔盘钱」所有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以交流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读者结合个人财务状况,独立决策。
想了解金融圈一手真相
链接更多金融资源
系统提升金融思维
欢迎加入我的读者私密社群
【毯叔金融密友圈】知识星球
毯叔1V1解答+8大权益+金融精华资源
前800名加入,享受限时优惠价!
9月1日0点准时涨价!
长按二维码立刻加入吧👇
越早加入,离金融圈越近一步!欢迎你现在扫码,锁定限时优惠价,与780+位金融圈朋友深入链接,get金融圈一手真相。
我在「毯叔金融密友圈」等你!不见不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