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到底谁抗不住了?
1
最近,看到了一组数据,看完以后,只想说,接下来,艰难或许才刚刚开始。
为什么?
最典型的就是沈阳这个城市。
在3月份的时候,发布了《沈阳市2023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跟2022年相比,发现缩减了不少:
供应量减少按照去年的成交情况来说也是情理之中:
本以为缩减了,应该好过些,但是万万没想到,上半年住宅用地挂0。
好不容易出让一块住宅的用地,中关村G93,结果是全部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可想而知,接下来的沈阳土拍市场压力会有多大?
2
其实不止是沈阳,很多城市的全年的供地计划都是在:减少!
可以直接看这张图(可点击放大查询):
除了上涨的城市:
广州、宁波,苏州,石家庄、连云港、珠海、中山、宜宾、芜湖、渭南、洛阳等少数城市外,其余的都是减少的。
在这些城市中,你会发现,一线城市相对还好些。
北京,上海的基本上变化不大,广州明显上涨,只有深圳是下降的。
2023年的居住用地供应计划,是自2021年来首次同比低于30%。
而在二线城市中,有些城市已经下降在一半以上,但是你会发现在上涨的城市中,长三角的二线城市还是有上涨的,同样是二线城市,长三角的幅度是比较温和的。
那么问题来,住宅土地减少,哪些是增加的?
工矿仓储用地。
看这一栏信息,你会发现下降的是比较少的,大部分的城市都在增加。
就以深圳来说,2023年的产业用地计划供应占比是25%,是2018年的新高。
还有呼和浩特,住宅用地减少了49%,,但是工矿仓储的增加了486%。
还有上半年住宅无成交的沈阳,截止到6月份,工业用地成交高达36宗地。
大家都知道未来城市的竞争,依旧是产业,就比如现在炙手可热的新能源。
产业多,城市的活力也就更强,你看看这些产业比较强的城市,每年为GDP贡献了多少:
比如:深圳、上海、苏州、天津、重庆、成都、广州、武汉、无锡和宁波。
3
供地计划的调整,跟市场转向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半年过去了,你会发现除了供地计划减少外,供地完成率也是让人慌的一批。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分化就非常明显了:
一线城市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其余的城市,一个比一个难。
就拿二线城市来说,杭州,成都也都有土地流拍的现象,但是有些优质地块还是不少人抢。
就以成都为例:
▲来源于锐理数据
在上半年成都相对火热的土拍中,你会发现,高新区是比较突出的,其次是天府新区。
这两个区域在成都的地位,想必不用我多说,大家都很清楚了。
但是你会发现成都的供地节奏最厉害达到了全年供地计划的77%,但是供应计划的完成度却只有20%多些。按照经验来说,接下来的将会有更强的供地。
再来看其他城市,喏,就这张表格:
成交完成率比较不错的是杭州,天津,合肥、长春、苏州,南昌、成都,7个城市在20%以上,其余的都在以下,有的甚至是个位数。
不得不说,有人欢喜有人优。
在这里可以看出,2023年供地计划完成率不错的两个城市,分别是杭州和合肥。
溢价率比较高,2022年的土地完成率不到6成,工地节奏平缓,也为他们在下半年中争取了机会。
至于完成率个位数的,在这里比较艰难的要属于大连了。
根据大连新峰顾问&房谱网发布的数据:
根据下图的数据中,你会发现大连的隐性流拍率达到了92%,在不少城市中是突出的存在。
你自己想想连一些二线城市都如此了,更何况一些三四线城市。
特别是相对比去年土地供应计划上涨的洛阳,连云港等,该怎么完成目标?
而在这些城市开发商又将如何?
这是不是唯一的答案?
4
说了这么多,卖不出去影响的是我们的方方面面,生活在某些城市的人也异常的煎熬:
大部分城市依旧要依靠土地财政收入,这是31省市的土地财政依赖度的图表:
卖地收入下滑最大的冲击,就是城投对基建投资的资金配套,一旦下滑,大约8成都需要城投来承担,没有钱,又一连串的事情出来了,地方债等等。
于是你就发现某些城市债务变高了,罚没收入也变了。
为什么要关注罚没收入?
只要看到这句话你就会明白:
都有哪些城市?比较敏感我就说几个城市:
不对比就不清楚,一对比到底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价值的?就一目了然了。
在这个阵痛期,楼市不好过,楼市上下游也异常难,特别是城市的走向,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鹤岗化,越来越多的新区成为鬼城。
土地市场其实多多少少也可以反映出城市的综合实力。
一个连品牌房企都不去的城市,甚至去了都在甩卖撤退的,你去了干啥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