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危险的污染,人们会得什么病?
↑↑ 点击淡蓝色的“雪田塾”加关注
这些天因为日本福岛核电站将储存在那些巨大罐子里的带有放射性元素的冷却水排放到海里的事情,引起中国那边的强烈反应,有些人在抢盐,有些人骂日本,有些人给日本打骚扰电话,有些人到处转发一些很情绪化的缺乏科学依据的帖子。还有在日本的朋友说,他在亲友群里为日本辩解了几句,就被骂“不对劲”,被长辈义正词严地训斥了之后踢出群。
其实两年多前闹腾的那一次,笔者写过一篇文章《日本排放的不是“污染水”,是“处理水”!媒体偏向》,当时就预言会出现今天的这一波闹腾。
12年前的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9级大地震,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危险。海啸是淹过了福岛的核电站的,肯定把不少放射性物质都带回了海里,那时候那些东西是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染的程度肯定超过今天排放的“处理水”。
大地震的2个月后,2011年的5月份,温总理访问日本,特意访问了福岛灾民安置点,带去中国政府对日本灾民的慰问,还特意喝了福岛的水,吃了福岛的农产品。
如今,12年过去了,情况比当时要好许多,当然也得益于日本政府在福岛核电站区域采取的各项措施,并没有在居民中产生什么规模性健康受害,也没有因吃海产品吃出什么特殊的病来。
因而,有国内朋友问我福岛核电站处理水排海这件事会不会造成人体变异,我是这么回答的。
在日本的工业化高速发展过程中,重化学工业的工厂急剧增多,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工业污染造成居民受害,罹患特殊的“公害病”。
一直不断被提起和当作惨痛教训的是以下的有名“四大公害病”:
公害病之一:水俣病
水俣病是上个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在日本熊本县水俣市爆发的一种严重的公害事件。这里有一个海湾,叫水俣湾。渔民和周围的居民吃了水俣湾的鱼类及贝类后,出现了手足以及口唇的麻痹,还出现有人死亡。
最后找到的原因是,这附近的一家化学工厂,排放的有机汞污染物污染了周围的水体和环境。有机汞进入食物链,首先在鱼类贝类蓄积,长期吃了这些鱼类贝类的人身体里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就开始发病。
水俣病会使人的神经系统受损、肌肉无力、视力和听力受损、智力低下等。另外,水俣病导致了许多新生儿患有严重的先天性缺陷。上面图片上那位母亲抱着的孩子就是出生时带有严重变形。
熊本县的水俣病最终被认定的有2200人,工厂进行了赔偿,国家给予了补助。
公害病之二:新潟水俣病
新潟水俣病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日本新潟县阿賀野川流域发生的。跟熊本县的水俣病一样,也是起因于化工厂排放的有机汞污染物。也被称作“第二水俣病”。
新潟水俣病最终被认定的有700人,工厂进行了赔偿。
公害病之三:疼疼病
日语叫做“イタイイタイ病(Itai-itai病)”,就是“疼痛疼痛”的意思,中文通常称为“钙化性骨软化症”。
发生在富山县的神通川流域,从二战时期到1970年代,期间陆续有居民诉说症状,到1970年代末才受到广泛关注。主要是生过孩子的妇女发生症状的多。此病最显著的症状是极度的骨痛,患者的骨骼变得非常脆弱,甚至在轻微的外力下就可能骨折。病名“疼疼病”,反映了患者在病痛中的痛苦。
由于富山县的一座矿山排放了含有高浓度的镉的废水,这些重金属通过水体进入了农田和水源,导致作物和饮用水中镉的含量升高。居民长期暴露于含镉的环境中,摄入了大量的重金属,从而导致了“疼疼病”即骨软化症的发生。
“疼疼病”最终被认定的患者有190人。由于污染期跨度长,实际健康受到影响的有成千上万人。
公害病之四:四日市哮喘
四日市哮喘事件是1960年代在日本三重县四日市市及周边区域发生的严重公害事件。很多人患上了支气管炎、哮喘、肝功能障碍等疾病,还有人因此死亡。
这一事件与当地的众多石油化工厂排放物的大气污染物有关,主要是硫化物和氮氧化物。当地居民长期暴露在恶劣的大气环境中,导致大量人群患上了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儿童。最突出的症状是哮喘,这也是事件得名的原因。
1972年,患者一方在对工厂方的诉讼中胜诉,认定的受害患者有1700人。
其他出现哮喘公害的还有川崎市和尼崎市等同样的工业区。
四日市哮喘事件的爆发引起了日本社会对环境污染和工业安全的广泛关注,促使政府加强了大气污染监管,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规,并推动了工业生产的环保改革。
现在的四日市港口一带,依然是石化工厂林立,但不再有黑烟。周围居民和工厂相互成就,和谐共处。
日本上个世纪经历的一系列严重的工业污染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才更重需要关注。这些事件告诉我们,放任污染排放会导致居民严重的健康问题。
污染物进入空气、接着就会进入人们的肺。
重金属进入水和土壤,接着就会进入人们的食物链。
所有的人都要更加注意你生活的区域有什么工厂,一定要加强监管,堵住他们的没有经过处理的乱排放,我们才能避免类似的健康灾难,远离污染带来的病痛。
~~~~~ 全文完 ~~~~~
☆请将本号点亮星标便于及时收到更新☆
雪田塾,欢迎有志者关注并加入,欢迎投稿。欢迎年轻学生加入我们的二代群
相关文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