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淡青釉梅竹茶器,百年青瓷世家第七代传人亲工
有一种美,是东方生活美学的体悟,是岁月刻下的印记,更是浩瀚历史的沉淀。
始于西晋,兴于北宋,盛于南宋的龙泉青瓷,时至今日仍历久弥新。
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
它简约、优雅,以及莹润的质感,千百年来,令世人为之倾倒。
▲G20峰会晚宴上的龙泉青瓷
如今,龙泉青瓷的身影频频亮相世界舞台,成为了G20杭州峰会、APEC峰会、进博会…的国宴用瓷和国礼。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处处展现青瓷之美、中国之美。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这是中国近代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万里先生对龙泉青瓷作出的评价。
龙泉是浙江省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出产青瓷著称。
经文物普查发现,这里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五百多处,仅龙泉市境内就有三百六十多处,这个庞大的瓷窑体系,史称“龙泉窑”。
▲浙江龙泉窑遗址
龙泉窑,属南方青瓷代表性之大窑系,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
它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
它也是宋代八大窑系之一,其“哥窑”与“官、汝、定、钧”并列为“五大名窑”。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置身于龙泉,无人不被那山川青翠的绿色所感染、所征服。漫山遍野的松杉竹草,川流不息的江河溪流,满眼葱郁,令人心旷神怡。
而龙泉窑匠师们则以周围的山川秀色为基调,向大千世界输送着美丽、清新、纯净的龙泉青瓷,叙写着青的传奇。
从泥土到青瓷的脱胎换骨,是中华文明留下的惊采绝艳,总叫人想起庄子那句:“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青是山水之色,也是江南之色,更是青瓷之色。
龙泉窑淡青釉,复刻自龙泉窑北宋时期经典釉水,通透自然。如晶莹的青玉,其色调几可与翡翠媲美。
一方水土孕养一方瓷器,中国名窑众多,但似乎唯有地处江南、养在深山的龙泉窑,才能烧出如此典雅、清远的淡青釉色。
今天,特联合品牌“南窑笔记”,为大家带来了以下几款凡物系列·龙泉青瓷淡青釉茶器用具。
凡物·竹韵品茗杯
凡物·兰草风水缸杯
凡物·梅竹盖碗
凡物·梅竹盖碗套组
“凡物系列”取意苏轼的《超然台记》,“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感到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
从宋画到冬日的寒梅翠竹,再定格到生机盎然的半刀泥刻绘。
“凡物系列·青瓷茶器”由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胡兆雄的百年青瓷世家“碧下园”第七代传人吴丹丹(字丹青)亲工手作。
如此青色动人,更为茶事添一抹宋韵风雅!
正如宋人追求休闲舒适的生活美学,龙泉青瓷将宋韵返璞归真、洗尽铅华的风骨气质逐一道出,完美契合宋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
携江南灵秀,循迹千年宋韵文化,以极致匠心传世经典,吟唱“宋韵今声”。
百年青瓷世家
第七代传人亲工手作
2009年9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目前全球入选仅有的陶瓷类项目。
青瓷“常青”,从历史走向未来。
秉承宋韵文化精神气质的龙泉青瓷,所蕴含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勇于变革的创新精神、厚重大气的开放精神,至今仍然生生不息、世代相传,成为镶嵌在“宋韵文化传世工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吴丹丹,字丹青,南窑笔记品牌主理人,百年青瓷世家碧下园第七代传人,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胡兆雄先生。
为更好的了解不同场景下瓷器的使用场景,丹青老师随重庆非遗传承人凌鲲习香道,随七分醉吴荣强老师习漆艺,随無花道吴永刚先生习中国传统插花,与先生吴荣法一起以复刻敬畏古瓷的理念创立品牌「南窑笔记」。
丹青老师跟随先生吴荣法,历时多年收藏并研究古器,从釉料配方、器型、足底样式,习古研新,致力于打造出精美绝伦的龙泉青瓷茶器套组,重现五朝青瓷风华。
她的作品典雅沉静,釉色柔和淡雅,釉面温润如玉,在继承龙泉青瓷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器物底款皆为“丹青”,珍藏价值尽显。
凡物·竹韵品茗杯
尺寸:约65mm×52mm(口径×高)
容量:约60ml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关于竹的诗篇:“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竹修长挺拔,有昂扬绝俗之姿;疏朗潇洒,有旷达君子之态;苍翠葱葱,四时常绿,有傲霜斗雪之志;下实上虚,中通外直,有律己虚心之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既是高风亮节、刚正不阿的象征,又是谦虚淡泊、潇洒俊逸的化身,故而为古代文人们所推崇,成为陶瓷装饰中的常见纹样。
竹韵品茗杯器型秀美,杯身轮廓线柔韧,如同竹节。
腹部收束,口沿外撇,模仿了竹子自然的生长状态。一收一放,既为举杯过程提供了更舒适的手感,也增添了品饮时的唇感。
整器施以淡青釉,色如碧波湖水。釉面温润,富于韵味,有“类玉”之美。底部垫烧,底足内满釉。
丹青老师以半刀泥、阴刻、两种泥塑修饰手法展现不同层次、随风作斜横飘动的竹叶。风格苍劲潇洒,翠竹清隽挺拔。
竹自清高,今以竹入杯,更显宋时含蓄内敛的清贵气韵,博古而通今。
凡物·兰草风水缸杯
尺寸:约58mm×50mm(口径×高)
容量:约80ml
“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身立德,不以穷困而改节”。
兰花因其品质高洁、质朴文静、淡雅清新,自古以来备受文人雅士的推崇和喜爱,与“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
兰草风水缸杯器型隽永耐看,有着“聚福聚财”的佳寓。其形敛口、深腹、颇似缸,但体小,故名缸杯。
杯腹饱满,线条感温婉灵秀,如冰似玉的淡青釉色温柔清新。
外壁以半刀泥、阴刻、泥塑的修饰手法刻兰草于其上,笔意细腻生动,底足为支钉烧。
兰草修长舒展,风姿素雅大气,盛开的兰花俊逸秀雅。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
整器颇有几分“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的高雅气韵,置于一席之上,既承袭了清远的东方美学意境,又与现代生活气息相协调。
凡物·梅竹盖碗
尺寸:约90mm×80mm(口径×高)
容量:约160ml
二才盖碗在《中国古陶瓷图典》中是这样描述的:“盖碗,带盖的小碗,茶具,流行于清,此类盖碗由碗和盖组成,近年来的茶文化复古潮流中,越来越多见。”
凡物·梅竹盖碗器型饱满稳重,口沿外撇,圈足挺立。执于手中则恰合虎口,趁手易掌握。
整器施以淡青釉,釉水温润,盖碗盖子及口沿满釉,内里垫烧。
丹青老师从南宋画家马麟的《梅竹图》中汲取灵感,于盖碗外壁以半刀泥、阴刻、泥塑技艺刻绘梅竹纹,笔法清逸潇洒,意境清幽朦胧。
寒梅数枝,盘虬卧龙,横斜出枝,竹枝穿插,偃仰扶疏,顾盼生辉。
梅花枝干瘦劲有力,枝头花萼朵朵,充满“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的意境。
新篁婆娑多姿、竿细枝柔,碧叶经冬不凋、叶叶向上,与梅花花枝交错而生。画面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呈现一派幽雅宁静的气氛。
中国人讲究“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梅、竹皆为传统吉祥纹饰。
翠竹寓意“四季平安、竹报平安”,寒梅能于老干发新枝,又能御寒开花,故古人用以象征“不老不衰”。
凡物·梅竹盖碗套组
一只盖碗、一对品茗杯,成套的凡物·梅竹茶器套组,置于茶案,清雅动人。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和而观之,它们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套组内的两只品茗杯外壁刻绘竹纹不相同。
一杯刻风竹,展现竹在风中的姿态,风来疏竹,竹的动态也就是风之形。
一杯刻雨竹,雨竹的枝叶稍下垂,有湿重之意。
每一次品茶,先闻再品,手指触碰纹饰带来的微妙触感,眼中如见碧水深潭。
从嗅觉到视觉,从味觉到触觉,给人以全方位美的享受。
温馨提示:
1、因批次、窑温窑位、手工制作及显示器不同等因素,器物釉色会存在略微差异,请以实物为准;
2、外壁纹饰皆为半刀泥、阴刻、泥塑的纯手工工艺,因此即使杯型完全相同的两件器物,纹饰也略有不同,这便是手作的魅力,属正常现象;
3、产品手工制作和测量,尺寸可能存在略微误差;
4、瓷质作品,请避免磕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