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的投资机会可谓史无前例!---- 附2023年8月投资成绩
上一篇文章《四大利好齐聚,抢粮抢钱抢地盘!》好像挺打脸的,但我不这么认为。
这里先简单回顾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和以后几天的形势发展,以便以后看时备忘。
写作时间:2023年8月27日,周日晚上。
第二天8月28日周一的股市表现:高开5个多点,但震荡下跌,收盘时基本涨一个多点。导致早盘抢入的散户普遍受伤,并担忧涨势能否持续。
8月29日周二:股市平开,震荡上涨然后下跌。带来一波割肉潮。但股市随后上升,收盘时普涨。尤其是科创板上涨4.12%。
8月30日周三:涨跌基本差不多。但科创板又涨2.53%,已经高于8月28日早盘高开的点位。
8月31日周四:涨势已尽,三七行情,只有科创板又涨0.32%。也就是说,这四天科创板涨得最好。
为什么?
我认为有四个原因:
1、两个大国的关系有所缓和。
2、也正常,因为之前科创板跌得最惨,可以看成是反弹行情。
3、又降息了(9月1日),有利于炒作氛围。关于降息后面再说对大盘和银行股的影响。
4、不久前成立了三个科创板的基金,可见管理层的态度。
但我认为,股指长期必然围绕价值而波动,而科创板大部分股票都严重高估(我就不说它们是垃圾了),所以仍然长期看空。
我有科创板的买卖资格,但从来没有做过。
我还是总体看好股市中的某些板块,因为降息,因为管理层的态度。
也就是说,政策底确实到了,但市场底不一定到。
我对指数总体没有观点,再也不敢预测大盘了。因为很多股票仍不看好,极为高估,但是毕竟管理层希望稳定股市,又降了息,所以必然也会利好很多股票。
说了这么多,轮到老夫的投资成绩了。先亮图(元杰指数),再说数字:
具体地说,自2022年1月初以来,亏损41.28%(六月底的数字是亏损35.35%,没有七月份的数字)。同期指数:上证-14.28%,深成-29.88%,创业-36.72%,科创-32.58%。
其实七月底我的亏损已经不到10%了,但当时在外面没法写文章。
为什么八月份我再次亏这么多?
因为大盘不好,我重仓的银行股七月份还可以,但八月份和大盘一起下来了。尤其是八月的最后几天,银行跌得更猛,简直让人无语。煤炭股更不好,我已换成了医药股(果然降息了!老夫已经抛掉煤炭买医药!),但基本上是难兄难弟。
不过,我对银行股反而更有信心了。我认为,现在银行股的投资机会可谓史无前例。
老邓认为,银行股的投资机会是确定的,而且是二十年一遇。
我看好银行股的文章已经很多(请看本文开头的系列),这里再结合最新形势,说说理由。
一、人们对银行股潜在的两大坏账区 ---- 也就是房地产和地方债 ---- 的担心,实际上已经大为缓解。
关于房地产,虽然八月份碧桂园继续暴雷,但民企三强(恒大融创碧桂园)都已暴雷了,以后还能有多大的雷呢?
而地方债,国家以前说各个地方ZF自己管自己,中央不兜底。但近期已经改变口风,鼓励地方ZF化解地方债危机,但严格控制新增债务。
这就是一个进步。
其实中央不可能不管,否则地方ZF怎么运作?我相信中央以后还得救,必然救。
否则各个地方ZF迟早成独立王国,但这是不可能的。
何况从技术上来说并不困难。现在是信用货币时代,又不是金银本位,钱不够就印,技术上根本没有难度。
更何况,各大银行几年前就注意到了房地产和地方债问题,防范措施早就有,而且越来越多。
二、管理层一直在为银行找烂账和烂股的接盘侠。
比如,八月底的“限制大股东减持”的新规,你们以为真的为了散户?
如果散户看到大股东减持困难,会不会冲进去接盘?
那么谁达到减持目的了呢?
当然是里面的基金,机构,背后的钱很可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银行。
所以“限制大股东减持”的新规,其实是想引诱散户买入,里面的机构出逃,最终有利于银行。
烂股票最终会跌成狗,但基金和其他机构已经成功出逃了。
我看了很多解读,都没有看到这一点。
我认为“限制大股东减持”是对银行股的长期利好。
另外就是各种信托的暴雷,其实也是在为银行贷款挡枪。
三、银行迫切需要融资,但以后融资将不得不拉高股价。
这次八月下旬证监会对再融资的新规定是:对于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融资规模。
银行股都是破净大户,甚至好几个银行的市净率已经低达1/3。那么为了再融资,是不是需要大幅提高股价呢?
我国银行始终都有强烈的融资需要。
因为管理层对资本充足率有严格要求。现在不断降息降准,M2可以预计仍然会在10%以上。所以银行看似赚钱,但除了分红,大量的利润不得不补充资本。但就这也不可能跟得上M2的增速。可是货币在贬值,银行的业务迟早也会水涨船高。那么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银行只能不断融资。
银行融资除了发债(这没大用,因为迟早要还),主要就得靠增发、配股,以及发行可转债了。
可是银行已经跌到这个程度,除了今年浙商银行以2.02元配股,如果其他银行也学浙商银行,等于国家的银行股以极低的价格配给了机构和个人。国家不吃亏吗?
可转债也一样。
所以长期投资银行股的,都是赢家。
但现在银行股的估值已经如此之低,管理层显然已经不愿意再发生浙商银行的事了。
比如民生银行要发行500亿元可转债,搞了六年都没通过。民生银行也恼了,八月份发文说这次可转债不搞了。
民生银行如此低的估值搞可转债,几年后业绩好了再转股,等于白拿500亿。只要维持业绩几年,原来的股东拿分红拿到手软,早赚够了。而新来的也不亏,因为股价这么低,可转债的转股价也不可能高,以后转股稳赚30%。
所以综合各种情况来看,管理层对银行股的极低估值已经难以容忍,在逼迫银行股如果想增发,那就抬高股价。
如果管理层对破净股的增发、配股和发可转债零容忍,会发生什么?
别的我不知道,但是银行股大概会使出吃奶的劲,让自己的市净率大于一吧。
不管怎么说,我认为八月份管理层的新规,对大幅提高银行股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现在管理层对地产股的融资破例宽容,其实也是为了银行股。
新规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受破发、破净和亏损限制。”
这意味着,地产股的暴雷也将总体告一段落。否则还怎么融资?
地产股必须做好业绩才能发债,别人才会买,对吧?
而地产股的融资,肯定有利于银行摆脱烂账。
其实这一点也可以归入上面第二类,就是“管理层一直在为银行找烂账和烂股的接盘侠。”鼓励地产股再融资也是如此。
最近地产的新政很多,比如8月29日广州、深圳推出了“认房不认贷”,京沪以及二线城市会跟上吗?
我认为大概率会跟的。
从全局考虑,这绝对有利于地产股,继而有利于银行。
我认为更有利于银行,因为很多地产股的业绩已经烂得不行,多在大城市卖几百套房未必能改善多少,但银行反而可以获得大量优质贷款。---- 现在人们已经比过去小心多了,所以这些新增贷款应该问题不大。
五、银行股的半年报普遍不错。
当然,看空者仍然可以说这些业绩都是做出来的。但是,一些银行的业绩说明会很不错,他们直面问题,比较有说服力。
具体银行就不说了,因为很多家都是这样。当然也有业绩下降的银行,但总体下降不多,而且某些银行显然是故意“使坏”,在大幅提高拨备率,也就是把利润转到“拨备”上。比如浦发银行,大幅增加拨备将近60亿元 ,远超往年。如果这些拨备转为利润,浦发的业绩并不差。
六、银行的利空被夸大了,但利好却没人重视。
举个例子,对2016-2020年买房的降低房贷利率,是近期炒作的一个 话题。降低房贷利率,显然对银行不利。业内人士估计可能要对大约40万亿的贷款降低利率。
但是,目前这个只是在讨论,但多家银行已经从9月1日起降低存款利率了。
中国的存款总额大约284万亿,如果年利率降低0.15%,银行就将少出4260亿元利息。
这就是银行的利润啊!
而“区区”40万亿的房地产贷款,咱们就算年利率降0.5%,也就省出2000亿利息。这么一来一回,银行还是多赚(或少出)了2260亿的利息。这难道不是银行股的大利好??
上面我在计算银行降息的利率时,基本上取的是偏保守的平均数(0.15%),而我在估算对房贷者的让利时,0.5%已经比较高估了吧?所以银行一年多赚了2000亿一点都不高估。
当然,如果银行这次普遍让利,可能也赚不了多少。但是,2023年一季度1.74%的存贷利差,已经突破了1.8%的管理层认可的底线,这也是国际上的比较低的水平了。所以我认为,利差已经不会再下降了。
退一步想想,在上半年利差已经如此之低时,银行的业绩尚且能稳步增长,如果利差稳定甚至增长呢?
上文中的广州、深圳“认房不认贷”新政,也是从根本上有利于银行的。
七、不断降息将“逼出”银行存款,这些存款人往往比较保守,他们如果没地方可去,一部分人到股市投资,很可能也会选择银行股。。
因为目前银行股的估值最低,业绩也最有保证,按现在股价来算,分红率很多都高于6%,比银行存款划算得多。
也就是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银行存款转入股市,买银行股。
目前这个过程可能刚刚开始,规模还不好估计。但如果有个几千亿,那就不得了。
以上多种因素,让我实在不知道现在还有什么理由看空银行股。
本文有点长,主要是再次为银行股呐喊,加上今明两年是银行股可转债强赎的大年,所以我认为银行股已经到了大涨的前夜。而且这轮上涨可能是史诗级的。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反正我长期拿定银行股了,爱咋咋地。我只希望各位在以后银行股大涨以后,能记得我这个帖子,看看我在艰难时刻是如何坚如磐石,到时候打个赏点个赞,动手转发一下就行了。
关注本号,阅读本号精彩文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