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结婚前,就算脸皮再薄,也要主动打听对方家庭3件事,这样才最靠谱!
莎士比亚说过一句很现实的话:
不如意的婚姻好比是座地狱,一辈子鸡争鹅斗,不得安生; 相反的,选到一个称心如意的配偶,就能百年谐和,幸福无穷。 草率的婚姻,少美满。
随着年龄渐增,看多了人心的复杂,经历了太多无常,见识了感情的千变万化,就会明白:
选对伴侣,到底有多重要。
结婚,是每个人的人生大事,往往也是为人父母者劳心伤神最多的事。
结婚之前,步子走得越稳妥,思虑越周全,以后的生活越能收获幸福美满。
若是太过草率,忽略了对方身上最关键的问题,一步错步步错,只会为人生迎来更多风雨。
在儿女结婚前,父母主动打听好这3件事,把好第一道关,余生才能长久安稳。
《朗读者》有一期,翻译家王智量讲述过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
他年少时,曾和同学坐在教室门口晒太阳。
突然看到,大老远走来一个穿着破破烂烂的老太太,直到走近了他才发现,那人是他的母亲。
当着同学的面,他觉得母亲这样的形象很丢人,于是跑过去拦住了母亲,让她赶紧离开,别再来学校。
母亲看着儿子的神情,一言不发放下东西后,便转身离开了。
后来过年时,闲聊间母亲问他,一年过去了,有没有想过有哪件事做的不对的?
他想了想表示不知道,母亲接着说:
你还记不记得,那天你生病了,我走了70里路,到学校去看你,结果你走过来,不让同学看到我。你是嫌我穿得破烂,给你丢人是不是?
母亲的一番话,让王智量如梦初醒,也让他后悔不已,感慨称:
“一个人要是对母亲不好,就不配做人。”
的确。对待父母的态度,体现的正是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
总是对着父母恶语相向,太过苛刻,总是发脾气的人,遇到事情往往只会指责家人,情绪化对待最亲近的人。
而那些善待父母,包容父母,尊重父母的人,往往都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可以相互依靠。
《人世间》中,周秉坤一直留在父母身边,直到父母老去。
周母瘫痪在床,唯一一个在身边照顾的孩子是他;周父生命的最后,在医院和家来回奔波的孩子也是他。
即使和周父曾经有过隔阂,可他还是会在周聪误踢周父的时候,立马站出来维护父亲,教育儿子。
对待父母,他知恩图报;对待兄弟姐妹,他尽力相帮;对待朋友,他雪中送炭;对待妻子,他相守一生。
细微之处见真心,一个人对父母什么样,骨子里的品性就是什么样。
就像作家周国平写的那样:
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
与人相守,靠的是对方品性的最低处,也是教养的最深处。
请告诉儿女,选择伴侣,不是选择一个对你好的人,而是要选择一个本身就很好的人。
真正好的婚姻,关键之处就在于,找一个好人共担风雨。
毕竟,感情在经历岁月的冲刷之后,最真实的就是人的良心,婚姻走到最后,靠的就是人品。
自媒体作者拾遗君谈到过一个深刻的观点:
在结婚这件事上,我们都要经历四次考验:
第一次,是跟对方结婚;
第二次,是跟对方的生活观念结婚;
第三次,是跟对方的父母以及背后的家庭结婚;
第四次,是跟他所有的社会关系结婚。
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但婚姻却是两个家庭的事。
深以为然。
当你选择伴侣的同时,选择的不仅是这个人,还有他背后的原生家庭,他的生活方式。
一个人的原生家庭里,他父母的相处模式,通常就是你们往后相处日常的影子。
在网上看过一位网友的故事,让我印象很深刻:
她和丈夫结婚前,常听其提起家事,时间一长知道了不少他家的境况。
丈夫的父亲是个经常酗酒、每天都泡在牌桌上的人。
家里的柴米油盐,他的父亲从不过问,一直以来都当着“甩手掌柜”,大小事情一概不管。
一旦遇到难题,也是“和稀泥”式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就会指责妻子,或者拿孩子出气。
由于常年打牌,父亲欠了很多外债,当债主找上门时,也只会找个地方躲起来喝酒。
那时的她,听到丈夫从小长大的境遇,甚是心疼,丈夫保证以后要给两人打造一个温馨的家。
后来,他们结婚了,半年之后,婆婆因为癌症去世了,没过多久,公公就再婚了。
而她的丈夫在得知这件事后,一气之下和公公断绝了父子关系,自那以后,丈夫就像是变了个人。
每天一到家就板着脸,两人意见不合时,他还会大发雷霆,用最难听的话辱骂自己。
她本以为,自己怀孕之后,丈夫就会改一改脾气,结果等来的只有无尽的埋怨。
直到一天深夜,她去接醉酒的丈夫,丈夫又一次借着酒劲开始骂她,随后还把怀胎七个月的自己扔在了路边。
她才终于明白,自己嫁错了人,走错了路,悔不当初。
杨澜说:
婚姻的纽带,是关于精神的共同成长,在最无助和软弱的时候,有她托起你的下巴,扳直你的脊梁,令你坚强,并伴你左右。
结婚找对象,看对方父母相处的模式,往往就能看出他待人的方式,以及对方家庭日常的温度。
父母互敬互爱,互相尊重,理解大于吵闹,教出的孩子也是通情达理、积极乐观,家庭自然温暖长存。
父母相依相扶,相互珍惜,鼓励多过责备,养出的孩子也能充满善意、真诚待人,余生自然欢笑常伴。
一家人在一起,温度始终保持稳定,心情都能保持愉悦,往后才能拥有更多福气。
简·奥斯汀曾在书里写道:
“婚姻,只考虑家境是荒谬的,不考虑家境是愚蠢的。”
所谓“家境”,除了房车等条件之外,更重要的是考量对方的家风。
首先,家,是一个人生活的地方,受到什么样的风气浸染,就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其次,这个家,是未来数十年夫妻二人需要用心经营的地方,有着什么样的根基,就会拥有什么样的风气。
“家风”二字,包含着一个家庭处世的原则,为人的底线,做事的格局,代代相传,影响每个人的一生。
家风优良,家族人才辈出;家风不正,留下无穷祸患。
作家杨绛在《回忆我的父亲》中谈到自己的家庭:
“在这样一个和睦自由、民主开明的家庭中,是我最大的幸运。”
在她的记忆里,父亲是个对待学业要求严格的人,但每当遇到人生的选择时,父亲也会十分尊重她的意见,不会逼迫她做不喜欢的事。
她的母亲是位十分贤惠的女性,在家里少有怨言,做事有条理,待人温柔和善。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杨绛,在结婚后也常常能做到待人宽容,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
她的父母崇尚俭朴,父亲经常告诫她:“过度追求物质,只会把自己降为物质的奴隶。”
所以杨绛和钱钟书结婚后,物质也一切从简,摒弃了奢华的东西,衣服也极尽朴素。
老戏骨陈道明曾在拜访钱钟书后表示:钱老先生家里,没有录像机,没有电视,没有电话,唯一响的是药锅子。
人若身处其中,不仅可以闻到书香,感到安静,还能看到从容。
杨绛年幼时,最喜欢做的,就是依偎在父母身边,一家人静静地读书,感受岁月静好。
她在后来与钱钟书的婚姻生活中,也延续了那些美好的日常,他们一同上下班,一起读书写作,互相鼓励,共同成长,把日子过出了令人羡慕的模样。
而他们的女儿钱瑗,从小耳濡目染家人的生活习惯、处世态度,不但继承了父母的才华,还成长得特别有担当。
当别的小孩在院子里玩耍时,钱瑗会贴心陪在祖父身旁,坐在一边乖巧得看书。
家风,是一个家庭最稳固的基石,决定着未来的日子是否走向兴旺。
家风,是一个家族幸福的根源所在,牵连着每个后代的人生走向。
万贯家财,不如良好家风。家风端正,福气自会到来。世世代代,才能长盛不衰。
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在婚姻大事上,父母帮助孩子选好伴侣,让他们少走弯路,往后才能安心、放心,暮年自会过得顺心。
始终相信,儿女的婚姻美满,一家人安然无恙,就是人生下半场最大的幸福。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 | 枳为橙,来源:读书369(ID:dushu369com)
主播 | 夏萌,用我的声音温暖你的睡前时光。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生路长,只有身体无恙,
才能把生活过成想要的模样。
十点特创【自愈养生营】,
邀请忠于自己,忠于健康的你加入~
营内每天养生知识放送,
专业养生顾问1对1解答,
每周定期养生课程分享,
与同频养生人一起打卡共勉!
下图扫码添加老师即可进入~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