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3亿网友却被批娇妻,但老祖宗的顶级审美真绝啊!
扫码回复关键词【4D】,揭秘回归价
9月9日,准时开抢!
最近几天,羊的各个社交平台首页,几乎都被《逃出大英博物馆》刷屏了。
六公主也给了牌面
它并非什么流量云集的大成本制作,更不是由专业影视团队打造的上星剧。
只因网友的随口提议,两位短视频博主真就不计成本、自导自演落地执行了,还全网免费可看。
《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主角,是大英博物馆里的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她一朝幻化成人形出逃,但在诺大的伦敦迷路了,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她兜兜转转要回到心心念念的中国,只因为肩负着重要的任务要去完成。
虽只有短短3集,“你一定要把我带回国!”“走,回国。”却看哭近3亿海内外华人。
你我皆知,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有着诸多流落百年的中国瑰宝。
它们和小玉壶一样,可能还要很久才能回家,也可能再也没有机会。
借着这次的热度,有很多人能够来看它们的真容,愿意来听它们的故事。
《逃出大英博物馆》
为什么能打动我们
《逃出大英博物馆》是1个预告+3集正片的小短剧,摄制团队只有4个人。
@煎饼果仔 是导演兼男主,@夏天妹妹 是主创兼女主,还有两位是群演兼助理。
主创在大英博物馆
这部短剧的筹划起因,是过年期间有网友提议,想看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拟人化复苏逃回国的故事。
创意来源:@有理言之
博主@煎饼果仔 看到后,留了两个字:“等我”!
本以为只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煎饼真的专注去创作剧本,并拉上了老搭档夏天。
俩人翻阅资料认真筹备,社交平台停更了三个月,还推掉了所有的商单。
甚至为了追求理想的成片深度,辗转国内多个城市拍摄,又不惜自费去英国取景。
“是承诺,也是自媒体人的热忱,是少年的一拍即合,是不计成本的赤诚之心,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争口气’。”
煎饼和夏天想在这个信息飞速的时代献出绵薄之力,更希望他们,它们,都能听见我们的声音。
于是,才有了《逃出大英博物馆》,并选在了中元节这天上线。
中元节因传统美德孝心而起,意义在于缅怀先人,尽孝;教育后人,感恩。
短剧的立意不言而喻。
而就在播出的前几天,大英博物馆声称丢失了2000多件文物,正在追回ing。
恰好《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故事线,就是从追回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开始的。
冥冥之中的巧合更显真实。
不过,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在大英博物馆的官网上,只是中国玉壶,是青玉薄胎茶壶。
实物长这样👇
小玉壶由中国玉雕技艺制成,壶壁呈半透明状,壶上装饰有宝相花和缠枝纹。
非常的精美剔透,巧夺天工。
夏天饰演的小玉壶,顶着标致的东方面孔,穿着中华传统汉服,簪着中式盘发。
初次幻化人形的她,懵懂天真,出逃多时闹得脏兮兮。
她在伦敦遇到从事摄影工作的张永安,听到他说中文,先是惊喜然后难过。
冲上去抱着他爆哭:“家人,我迷路了,我不知道怎样找到回家的路…”
听不懂英语,也不会说英语的她,做错事情只会用错误语法说一句中式“I sorry”。
张永安说了一句“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小玉壶特别开心,她理解成了“从中国来回中国去”。
她说着:“你一定要把我带回国,我有很重要的任务要完成!”
小玉壶反复念叨着永安,不止是摄影师的名字,也是大英博物馆里的一只北宋题记瓷枕,上面写着「家国永安」。
永安,是她在异国相依为命的家人,是她对母国久念难回的向往。
当张永安问小玉壶,为什么初次见面就喊他家人。
她回答,在大英博物馆里听前辈们说,黑眼睛、黄皮肤,会说中国话的,都是家人。
他们还说,家人是血脉相连的同胞,遇到了家人,就能帮助她回家。
唐大马唐小马:唐三彩釉陶马
在第二集的结尾,原本打算向大英博物馆举报小玉壶出逃的张永安,也临时改注意,决定带小玉壶回国。
正当看到这里的网友鼻子一酸,想要落泪时,有人在线打假:
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根本不是流失文物,而是大英博物馆通过正规渠道买走的现代工艺品!
的确,小玉壶是由苏州玉雕非遗传人俞挺于2011年制作,2017年入藏大英博物馆。
但为什么会选择一个并非文物的近现代艺术品作为主角,羊后面再讲(卖个关子)。
在第三集更新前,网友关于《逃出大英博物馆》的质疑,还不止于此。
很多人痛批剧情尬、演技差,是裹着爱国皮行情侣play的诈骗行为,完全就是无脑营销。
网友评论
说句公道话,煎饼和夏天之前常拍一些男拯救女类型的甜宠剧,这部剧前期也有点内味儿...
比如刚刚那些截图里,这部小短剧显然在叙事的视角、故事主角之间的互动上有瑕疵(比如非得是男主来救拟人化成女生的文物/文物拟人之后没必要得白瘦幼了起来/一些其实没有也可以恋爱感镜头...)。
但羊看了之后,感觉第三集(也就是结局篇)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为什么呢?咱先回到正题👇
其实要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又岂止这盏中国玉壶呢?大英博物馆里,有2万3千件流失的中国文物。
它们精美绝伦,彰显着中华的旷世美学。它们却也蓬头垢面,被遗忘在无人在意的角落,需要被我们看到。
流落大英的文物
是老祖宗的顶级审美
说起来挺有意思,大英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有三席都来自于我们中国。
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女史箴图》唐代摹本、敦煌壁画
大英博物馆馆藏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约有2000件,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中华五千年历史。
包括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陶瓷以及45卷《永乐大典》等超级国宝。
其中,中国馆最近「清朝百态」特展中,从宫廷的龙袍凤冠云肩,到生活的日用工艺摆件,无不展现着东方的极繁之美。
云肩是独属于东方美学的中式高定,早已入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多以彩锦绣制而成,披搭在领肩部位,惊艳程度俨然「晔如雨后云霞映日,晴空散彩虹。」
运用打籽绣与盘锦绣技艺 图源水印
云肩的裁剪布局讲究层次丰富,有单圈、双层圈、多层圈的不同处理。
式样也有对开云肩、串珠云肩、四方云肩等,往下又分有领云肩与无领云肩。
而四方、八方的命名中,有蕴含着四方四合、八方吉祥等美好寓意。
图源:@越野香芹
慈禧太后的凤凰牡丹纹缂丝金缕凤袍👇
这是她百件休闲长袍之一,前襟有凤凰牡丹加万字如意纹。右衽大襟,宽边饰缠枝月季,镶边饰冰纹梅花。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出借
尤其是前襟部位,构图比较特别,呈凤凰身、孔雀尾展翅飞翔状。
利用的是中国传统缂丝工艺,将羽翼的灵动形态完美还原,颇显明丽雅致。
嘉庆皇帝的十二章纹龙袍👇
纺织工艺精湛,图案细腻华美。
用赤金捻线,以雀羽为绒毛,勾勒出各种纷繁复杂的图案,在平面上也能呈现出立体感。
冷暖交替的色调,精密而又准确地按照规律重复或渐变,让整体的图案看上去恢弘大气又错落有致、统一和谐。
我们历史书上出现过的,近代第一个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原件👇
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
是由清官方绘制的地图,大约完成于1800年。
此时的大清国土面积比当今中国要大很多,地图文字首句写到“本朝幅图之广恒古未有”。
北京故宫同款珍藏的点翠工艺的钿子、屏风👇
件件精雕细琢,壮观大气,色彩搭配神秘多变,美不胜收。
除了这些,中国馆里常驻的大型文物不胜枚举。
大英博物馆里另外还有一整层,满满两墙都是来自中国的瓷器…
中国文物实在太多了,即使只展出九牛一毛,展柜里也都满满当当十分拥挤。
它们大都没有名字,没有出身含义,没有单独的照片,只有简单的数字编号。
被七拼八凑堆进狭小不堪的展柜,不会被当做文物进行该有的保护和存放。
《逃出大英博物馆》里小玉壶说自己没有护照,暗指没有身份信息;感概“这么大个柜子只住两个人”…
其实都是大英博物馆里中国文物的真实映照。
参观过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网友分享:
当看到一件件文物被割裂,再一块一块拼起来陈列出来;看到唐三彩们没有玻璃罩子,就赤裸裸暴露在空气中;看到《女史箴图》仅存的唐代摹本,游客可以随意触摸…
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自家的宝贝流落在他乡,却得不到起码的珍视,谁看了能不痛心啊?
回到我们前面遗留的问题。
大英博物馆千万中国文物,为什么偏选了现代工艺品小玉壶做主角呢?
《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创作者们在第三集里交代了,并不是随手乱选的。
小玉壶是诞生在中国新时代里的孩子,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从未断代失传。
她是匠人精雕细琢、千挑万选送去海外宣扬传统文化的骄傲,也预示着新中国的勃勃生机。
通过正规途径去到大英博物馆的小玉壶,她认识回家的路,她知道家是中国。
而那些哥哥姐姐伯伯阿姨爷爷奶奶,被带走的时候还是清朝,他们连家的名字都不知道,即使出逃又该如何回家?
不仅如此,小玉壶不远万里执着回国,还因为她肩负着2万多位前辈的嘱托。
瑰瑕,谐音归家
小玉壶的任务,是要替大英博物馆的哥哥姐姐伯伯阿姨爷爷奶奶,给在中国老家的亲人、朋友们,送一封滞留了百年的家书。
她替在大英的笛陶俑,向河南博物院的琴陶俑带话,有空再一起合奏那没完成的《长歌行》👇
她帮已经163年没见面的小唐马稍信给大唐马,诉说飘零在外的辛酸苦楚👇
大英的文物虽无法立刻回家,但小玉壶的出逃,让他们的乡愁得以回传。
顺利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小玉壶又回到了大英博物馆里。
她将看到的「繁花似锦漫春山,国家昌盛气象新」,说给漂泊百年的前辈们听。
而流落的文物们集体闪现高呼“家国永安”,声声呐喊振聋发聩。
张永安给每个在大英的中国文物都单独拍了张照片
这是小玉壶的愿望,中国文物值得让更多中国人看到
他们说,他们不会再出逃,因为来自泱泱大国,“中国人不做偷鸡摸狗的事情!”
他们说,他们还不能回家,因为驻留在西方的游子也需要神灵的庇护。
但他们还说,总有一天,“我们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的回家!”
总有一天,他们不用再依靠书信相连。
他们会肩并肩站在自己的国土,继续承载与诉说泱泱华夏千年的故事。
万里山河今犹在,游子归乡尚可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们无法左右过去的事情,但可以改变它对我们现在的影响。
羊坚信,记得回家路的新生代,终会带着流落海外的前辈们回!家!
给文章点个赞吧👇
接流失文物早日回家!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