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7月的金融数据再现下行 居民、企业不想贷款问题何解?

7月的金融数据再现下行 居民、企业不想贷款问题何解?

财经
7月社会融资增量7561亿元;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这两项数据也远低于市场预期,此前市场预期社融新增13000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预期值11000亿元。
作者:胡艳明
封图:图虫创意




导读



壹  ||  7月新增社融减少,也拖累了社融存量,7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较上月末回落0.1个百分点至10.7%。
贰  ||  虽然当前政策层面仍积极推动宽信用,近期监管倡议“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但7月企业贷款、居民贷款均表现偏弱。
叁  ||  下阶段应继续落实好各项稳增长措施,特别是要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稳外需、扩内需,促消费、扩投资,支持信贷有效需求回升。



8月12日下午,人民银行官网公布7月金融数据。7月社会融资增量7561亿元;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


这两项数据也远低于市场预期,此前市场预期社融新增13000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预期值11000亿元。


与上个月相比,6月的新增社会融资曾创下超5万亿“天量”数据,达5.17万亿,信贷数据有大幅改善,新增人民币贷款2.8万亿;而7月的社融增量和新增贷款均是年内低点。


不仅总量表现不好,组成社会融资的各分项也显示出结构性欠佳的问题。居民和企业的贷款需求不高,分析人士认为,当前融资和信贷面临“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偏弱”等问题。


不过,也不排除6月对市场形成的造成的透支效应。“有人说比预期差,其实主要原因是六月数据透支比较多,所以一致性预期会从七月数据进行调整和剔除。但是两个月(6月和7月)一起算的话,其实还好。”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对记者表示。


那么,8月的数据会好起来吗?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在经济修复和政策发力作用下,8月金融数据会再度回暖,但如何有效缓解贷款需求不足问题将持续成为下半年宏观政策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社融总量大幅下滑 创6年新低


7月新增社会融资7561亿,比上个月大幅少增了约4.42万亿,相比去年7月,也少增3191亿,同时7月新增社融规模创下自2016年7月(4879亿元,原社融统计口径)以来新低。


7月新增社融减少,也拖累了社融存量,7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较上月末回落0.1个百分点至10.7%。


庞溟认为,现在社融数据不振,主要还是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有效需求均不足。居民提前还房贷之外,从银行家调查问卷来看,二季度大、中、小型企业的贷款需求指数均呈现出明显的下行态势,表明当前阶段的企业贷款需求依然较为疲软。


王青认为,7月新增社融总量环比大幅下降,主要是受季节性因素及6月末专项债基本发完影响,但同比少增及月末存量增速下滑则表明,当月宽信用进程再生波折。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其中包括贷款(居民、企业等)、企业发债券、政府发债、股票融资、非标融资等多项构成。


从组成社会融资的各项数据来分析,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专题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认为,7月金融数据以下特点较为明显:第一,社融存量增速缓落,但地方政府专项债仍在支持,伴随着前期密集发行,实物工作量的形成值得等待;第二,居民中长期贷款连续8个月同比少增,且环比少增,表明按揭需求仍然偏弱;第三,企业中长期贷款仍然偏弱,加杠杆的积极性仍待修复;第四,社融与M2的增速差较上月扩大,供需缺口有所加大。


从各分项看,除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外,7月企业债券融资、表外票据融资和外币贷款等分项表现也欠佳。


在过去几个月,政府专项债对新增社融的贡献力度都比较大。但新增专项债在上半年已基本发完,7月政府债券融资比6月大幅少增1.22万亿,王青表示,受国债净融资同比放量带动,当月政府债券融资同比仍多增2178亿。




信贷需求不振 票据冲量现象仍存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比上个月少增2.13万亿,相比去年7月,少增4042亿。当月数据拖累贷款余额,7月末贷款余额增速较上月末下滑0.2个百分点至11.0%,未能延续5月以来的总量回暖势头。


人民币贷款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贷款和居民贷款(还包括非银金融机构贷款,不过的占比较小)。


虽然当前政策层面仍积极推动宽信用,近期监管倡议“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但7月企业贷款、居民贷款均表现偏弱。


王青认为,这与上月银行季末信贷冲量力度较大,对7月形成一定透支效应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振————6月29日央行发布的二季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贷款需求指数环比大降15.7个百分点,降幅创2008年有历史记录以来最高。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87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54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45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136亿元。


与6月相比,企业短贷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均少增逾万亿规模;而与去年同期相比,少增969亿和1478亿。


与企业贷款形成对比的是,票据融资再次冲量,比上月和上年同期明显回升。7月票据融资增加3136亿元,同比增加1365亿元,成为7月新增信贷的第二大支撑因素,占当月新增贷款比例高达46%,反映当前企业融资需求仍然不足。


居民贷款方面,7月居民短期和中长期贷款规模均现收缩。7月住户贷款增加121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6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86亿元。


居民中长期贷款主要由房贷构成,1486亿的新增,相比6月少增2681亿,与去年7月相比,少增2488亿;居民短期贷款一般包括居民消费贷、经营贷、车贷等组成,受终端消费不振制约,7月居民短贷较6月少增4551亿,相比去年7月也少增354亿。




如何提振有效需求?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下阶段应继续落实好各项稳增长措施,特别是要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稳外需、扩内需,促消费、扩投资,支持信贷有效需求回升。


7月金融数据再现下行波动,贷款需求不足问题较为突出,王青认为,背后是当前经济修复进度偏缓,楼市再度降温,以及城投平台继续面临高压监管。


王青的建议是,下一步为有效激发实体经济贷款需求,巩固经济修复势头,政策面或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首先是推动宽货币向宽信用有效传导,在政策利率(MLF利率)保持稳定的背景下,引导LPR报价下调,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其次是督促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尽快落实新增8000亿元信贷规模和3000亿元专项金融工具,发挥补位效应,支持基建投资提速;三是充分挖掘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潜力,加快相关贷款投放,推动信贷总量增长;四是监管层将加大对银行考核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


4月的金融数据也曾表现低迷,但后续5月和6月均连续回暖。王青预计,在经济修复和政策发力作用下,8月金融数据会再度回暖(这也将符合年内隔月金融数据“一起一伏”的规律),但如何有效缓解贷款需求不足问题将持续成为下半年宏观政策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首席观察】“多难”之下 央行货政报告的新提法和新信号张维迎,一个经济学家的“皈依”811汇改七周年:人民币的韧性与底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最新!拜登第二季度执政数据出炉:包含通胀、移民、犯罪等话题超五成上榜“猎豹企业”从事生物科技、健康科技、企业服务和电子商务从长沙电信大楼火灾,看高层建筑防火难题何解富人醉生梦死及时行乐 LV集团多项数据再创历史最佳毕业3年年薪百万!谁不想找这样的金主爸爸?!但你配吗······蒜苔大丰收经济启动新一轮复苏——全面解读5月经济金融数据北京美国中心英语对话俱乐部 - 年轻的专业人士、企业家、创新者WAIC金融科技与数据要素论坛:业界大咖共论隐私计算助力金融数据治理潘粤明与董洁和解?毛俊杰星履历造假塌房?奶茶男歌手吃相难看?夏日限定男星事业不顺?1076万毕业生,100万学金融,抢15万岗位:卷王之王的金融圈,现在还进得去吗?茶叶【炜炜道来】点评八月社融数据和市场策略国家总理独子在澳洲遭17项指控!家暴、尾随、企图杀人、传私照,这...“秃”如其来何因,“头”等大事何解?数据再超预期!长假美港走出过山车!对A股啥影响?如果瑞典不加入北约,芬兰说;Me Too!不愿面对— 他将一个秘密隐瞒了几十年00后抛弃互联网: 毕业不想进大厂,要做“我们这代”的事儿【最新】闵行区重点抓好个人、同住人、企业园区三方,加强园区来沪返沪人员防疫管理就业创业之辩:保企业就是保就业,救企业不需要好几十页文件,只要做好三件事@哈尔滨市香坊居民、道外居民,今起连续3天核酸​NAB下调可变抵押贷款利率!贷款人可获0.3%的贷款减免!但专家这样说...案例 | 蜜雪冰城“黑化梗”再出圈,“营销之王”疾速扩张下的品牌“副作用”何解?华为发布讣告,运营商、企业两大业务集团总裁丁耘突然去世24%的零售人薪资出现下降,超过一半人有跳槽想法这国总理独生子在澳面临17项指控!家暴、跟踪、企图杀人、偷传私密照...社融创新低,需空中加油——7月金融数据解读经济复苏早期,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全面解读6月经济金融数据路边的野花不要采,捏一个 :)4亿人的养老问题何解?优必选科技用AI圆梦,与多家康养巨头合作发现2例无症状,此地所有居民、游客要“三天三检”,部分区域实行临时性管控措施突发!2例无症状,三亚所有居民、游客要查核酸!部分区域临时性管控,所有人员“三天三检”【财富大餐】金融数据出炉 “亮点”与“隐忧”想贷款买海南养老房,得踩多少坑 | 人间骗局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