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男性和女性的评论区不一样,算法连这也不放过了?

男性和女性的评论区不一样,算法连这也不放过了?

科技



前两天,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引爆了互联网,连续两天上了微博热搜。


它叫「 信息茧房 」。


不少人之前就听过这词,也了解过它,但这次大家反应这么大,是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面对信息茧房


事情是这样的。


有网友发现,在一个内容关于情侣吵架的视频下方,不同账号看到的评论区是不一样的。


他的账号看到的评论区,靠前的评论都出自于男性网友,立场也都是从男性出发;女朋友账号看到的评论区,则恰恰相反。

左男右女 


在这条微博下面,有很多网友质疑,这无形中会不会影响我们判断。


第二天,有位博主看到这视频后,决定做个测试。


她注册了一个新抖音号,关注了一笑倾城,不断给老年人视频点赞,在网络世界里乔装成中老年人。


如此操作一个小时后,她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新世界。


在线 PK 的不再是年轻的主播,而是几位毛发稀疏、头顶锃亮的大爷;线上连麦的网友,也是差不多岁数的阿姨。


在一个大爷品茶的视频下方,排在前列的评论,都来自于真实的中老年人。


但当博主切回自己的账号,找到这条品茶视频时,评论区的第一条却是一个从未见过的评论。


这意味着,不一样的年龄看到的评论区也不一样。


事情发酵后,立马引来了众多网友的质疑。了转发和评论,他们还纷纷跑到原视频评论区下,做起了测试


有人问,能看到他评论的网友,是男是女;


有人贴出自己的评论区截图,让其他人看看是否一样;


还有不少人联想到之前的经历,认定「 算法确实在定制评论区 」。


比如一位四川 IP 的网友说,每次刷到第一条评论都是吃个四川人。


也有一堆人表示难怪每次刷评论,发现别人都在虚空对线,合着评论区就不是一个版本呗。


甚至还有更 阴谋论 的说法,认为这是短视频平台通过算法,故意挑起男女对立。


其实在听说这事后,差评君也拿了三个同事( 1 男 2 女 )的手机做了测试。


我们发现,在原视频下方,除了个别评论的顺序稍有不同,评论区整体来说是一样的。


为了排除同 IP 的情况,我也找了几十公里开外的朋友测试,情况也是如此。


可能我们来迟了,或者还在灰度?


后来我也另外翻看了几个博主,分别是美女主播、男科大夫、彩礼话题的律师。


这些主题相对容易引起性别对立,我想看看他们的评论区是否有网友说的「 性别定制 」。


结果在最后一位律师的评论区,我们才遇到靠前评论差别较大的情况,至于其他两位,完全一致。


基于此和以往经验,我不能说短视频平台的评论排序是在故意推动什么,但我可以说:


它绝非是完全按照热度 & 时间的维度排序。


以往我们打开一些社交平台的评论区,会看到这样两个选项:热度 & 时间。


但是在短视频平台,用户却没有选择评论排序的权利。


比如抖音上热度低的评论有时会在热度高的前面;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快手。


我们是没法判断短视频评论区是否接入了算法,但,要是连评论排序都不给用户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无疑也会加重信息茧房,进而带偏大家的三观。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 信息茧房 」不是算法时代的产物,它源自于桑斯坦 2006 年的书《 信息乌托邦 》,讲的是一个现象


公众只会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 “ 茧房 ” 中。


而算法的出现,会加剧「 信息茧房 」形成。


因为我们不断被投喂自己喜欢看的,想要看的东西。信息输入一旦单一化,我们看事情的维度也会变得单一,思维就会狭隘。


德国电影学家 Siegfried Kracauer 写过一本书《 电影的本性 》,当中讲到一个故事。


有导演拍了部城市小短片,放给从没接触电影的非洲土著居民观看。


影片里展示的是灯红酒绿,高楼大厦,结果看完后观众对这些毫无反应,只热烈讨论短片中短暂出现的一只鸡。


导演自己都不知道短片里会有一只鸡,后来发现在某 1 秒镜头的角落晃过一只鸡。


为啥土著人关注到了鸡?因为他们只认识鸡,所以鸡成了主角,不认识的高楼大厦变成了背景。


后来电影学中就有这么一句话:你是否看见了一只鸡。


意思是每个人在阅读一部作品时,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眼中的那只鸡,它取决于我们所接收过的信息。


就好比让大伙儿说一部自己最喜欢的电影,你也许会选《 奥本海默 》,你的朋友可能会选《 芭比 》,你的表舅可能选《 战狼 》。


但不管是谁选,他的答案一定局限在「 他所看过的电影 」。


决定答案的,是经历,是认知,是输入进脑里的信息。一旦算法让你接收到的信息变得单一,你看待和分析事情就会变得片面。


片面是其一,其二,变得极端。


因为我们只能听到自己认同的看法,在不断重复不断加深后,我们思维就会固化,排除异己,最终出现回音室效应,观点在脑子里放大,膨胀,变得极端。


在网络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持不同意见的人吵得不可开交。


因为在他们目光所及的世界里,他们都觉得自己是正确的,是大多数,和自己不一样的人简直不可理喻。


但真实复杂,包罗万象的世界,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图源 Caspar Camille Rubin on Unsplash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即使是在评论按热度排序的年代,很多帖子里,也经常出现整个楼层的三观被高赞评论带偏的情况,持相反意见的人排在很后面才能被看到。


因为人都有从众心理,相对于宣扬自己的判断,人们更倾向于不孤立自己。自己的想法,有时还要看到风向才能确定。


那如果评论区再干脆不按热度排序,交由算法统治了,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这会导致有共同的标签( 性别、爱好 )的人,被拉在同一个群体评论区,会导致一些本该被你扫到一眼的相反意见完全消失。


人们更容易趋于一致,也更容易极端化,和别的群体会更割裂。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男女真的分开上网,双方完全听不见对方的想法,性别对立是会减小还是大大加深呢?


图源 Gilles Lambert on Unsplash


当然,以上种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过只是一种隐忧。


真正信息茧房的形成,条件比较苛刻。


清华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两位学者曾发表一篇文章,提到「 信息茧房 」是个似是而非的概念,没有有力的研究能证实它的存在,造成「 信息茧房 」的环境很难出现。


诸如 2019 年第 3 季度,抖音用户数 6.06 亿,快手用户数 4.14 亿,这些用户重合率达到 36.4% ,这意味着人们一般不大可能处在一个能形成信息茧房的「单一信息环境 」里。


毕竟,我们平时接受信息的方式有很多,各种社交媒体平台、朋友圈等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去认知世界。


真正值得担心的,则是一部分被忽略的群体,比如:中老年人。


他们往往处在低频、单线程的社交环境中,他们认识互联网世界的方式,除了微信可能只有某个短视频平台。对于他们来说,长期只获取自己「 应该 」获取的信息,真的没问题吗?


不过,即便信息茧房形成条件苛刻,也并不妨碍大家关注和警惕它。


今日头条是最早一批用算法机制的新闻 App ,推出仅四年,日活超 6000 万,用户平均使用时长 76 分钟。


这就是个性化推荐的魔力,吸引用户,留存用户。


在当时,我们并没有觉得这件事有啥不对劲,只觉得很新鲜,甚至有点沉迷。


之后这些年,越来越多 App 接入算法系统。从以「 关注体系 」为生的微博,到以专业战报起家的懂球帝,再到以传统论坛获得网友们喜爱的虎扑,纷纷改版。


无数 App 宁可抛弃自己的传统和基因,也一定要壮士断腕般地投身算法。



虽然用户一开始有些不适应,但日活和数据却呈现出两个字:真香。


久而久之,用户也觉得可以接受,不过是内容变多变杂了嘛。


直到这次事件曝光后,大家才开始觉得不对劲了。


因为,它终于触碰了观众的蛋糕。


众所周知,视频制作者和评论区发言者的话语权是不对等的。视频中输出观点的影响力,评论区则需要一万个持相同观点的人才可以相提并论。


大家害怕算法剥夺自己聚起来发生的权利。


况且,算法没有给你推荐的内容,你还可以搜索到。


算法没有给你推荐的评论,你很难再精准定位到它们。


它们沉底在几千几万条的评论区,甚至可能被完全隐藏,在你的互联网里销声匿迹。


我明白,算法是当前信息过载的时代,简化人们接受信息的必然产物,也是很多平台为了拉长用户留存时间,早晚都会使用的技术手段。


但算法值得大家警惕,它像一个暗自入侵的机器人,从给你投喂视频,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甚至塑造我们的人格。


其实它无非就是一个数学模型,是可以调整和优化的,是能避免我们处在过于单一的信息环境中,只不过决定权在于它们背后的大脑罢了。


早之前,江湖上就流传着一个段子:


互联网的作用,原本是让井底之蛙开一开眼界,认识一下井口以外的世界。可实际情况是成千上万只井底之蛙通过互联网互相认识,互相认同和肯定,并经过长久的交流之后达成共识:世界确实只有井口这么大。


诙谐的背后,是沉重的事实。


但如今看来,算法似乎让它变得,更沉重了。


撰文:刺猬&莽山烙铁头  编辑:莽山烙铁头&面线  封面:萱萱


图片、资料来源

微博 @ 顾扯淡、 @ _一条更新、 @ 梁州 Zz 

《 传播与版权 》 2021 年第 7 期:信息茧房对大学生的影响及破茧路径研究

 “ 信息茧房 ” 在西方:似是而非的概念与算法的 “ 破茧 ” 求解丨陈昌凤仇筠茜

中国智媒体实践与发展研究丨蒋晓丽李连杰王博杨钊

极端的人群:群体行为的心理学

何微新闻奖优秀文选( 第三辑 ):新闻算法推荐中的技术、伦理和科学之争

用户 5.5 亿,估值 600 亿,今日头条如何实现爆发式增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不一样,真的不一样!这瓶奶能让你吃到十层奶皮!这个接好运的评论区,又一次拥抱了我同一个视频,男女看到的评论区不一样?真相细思极恐……很“low”很“low”订回国机票女研究生为爱远嫁美国,却被丈夫虐杀,连孩子也不放过华人博士往邻居门缝注射化学品! 婴儿也不放过突发!10伤!曼哈顿偷车贼开车冲向人堆!6岁儿童也不放过!有200万网友,把自己不敢发朋友圈的照片,发到了他的评论区炸裂!湾区男子半夜潜入,偷舔9岁女孩儿脚底,母亲也不放过...警局外也不安全!史岛六辆汽车的轮胎被一神秘男刺穿 警车也不放过滴酒也伤身!JAMA超过六十万样本量结果显示:男女性酒精相关死亡率在不断上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2.88倍公立小学孩子怎么学好英语?评论区吵翻天没关系,但这条评论让我很担心华裔医生「迷奸性虐」多名女病患!多段视频记录过程!19岁少女也不放过!魏大勋一火,秦岚的评论区都变了“刘嘉玲,放过梁朝伟!”赢下终身成就奖后,评论区沦陷,这段婚姻惹了谁?仕途尽毁!华男化学博士竟向邻居下毒 连刚出生的宝宝也不放过最佳退休年龄中国留学生往美国邻居门缝注射化学品!婴儿也不放过!注射过程被拍!海外画界奇才李以染年轻人“摆烂”,连头像也不放过长期关系中,男性和女性谁更容易失去对对方的「性趣」?答案竟然是——冯仑:过日子讨生活,还是挑战命运改变生活?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Cell Rep | 研究揭示男性和女性对压力产生反应的脑细胞类型差异历史小说《黄裳元吉》第一百一十四章 冬祥新泽西州雕塑公园(Grounds for scuplture),真假难辨中国留学生往邻居门缝注射化学品!婴儿也不放过...中国留学生往美国邻居门缝注射化学品!婴儿也不放过!注射过程被拍!触目惊心!刀郎带着新歌杀回来了,峰、坤、英、松的评论区被攻陷了...震惊纽约客!中国留学生往美国邻居家注射化学品!婴儿也不放过..丢人!亚裔男在波士顿华埠偷手机,碎屏的三星S8也不放过可怕!中国留学生竟用针管给邻居投毒,小婴儿也不放过!作案细节曝光血洒法拉盛街头!6华男当街扭成一团 | 华男华女双双被捕,70岁老太也不放过…​英国熊孩子,皇家卫兵也不放过男人需要的爱,和女人想的不一样,别弄错了方向全网不想努力的男人,在宗庆后女儿的评论区集结!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