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高材生携妻隐居深山,自己接生,拒见家人,11年花光350万积蓄,如今竟过成了这样
很多人说,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
对于出生在农村的孩子,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才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但是这个教育的走向,却在这对夫妻的出现后,有了另一种解读。
01
1957年,王青松生出在河南洛阳新安县的农村,家里祖祖辈辈往上数几代人都是朴实的农民,照常他也该是延续这种日子的一代。
家里人没指望他出人头地,但他自小聪明好学,成绩一直排在班里前几名。
家里人供他上完高中,毕业后,他顺利进入信阳地委机要局。
照理说,想进这种单位,没有点人脉和关系,简直痴心妄想,恰巧那年机要局的录取标准有“两不要”,一不要有关系的人,二不要当地人。
这也给了王青松这样普通人更多机会,他一路过关斩将,被顺利录用。
进入单位后,王青松表现的很出色,展现出超人的记忆力。
别人要记很久的电话号,他一天就记住了500多个。
1977年,中断了10年的高考恢复,有头脑的他内心开始悸动。
他觉得想要出人头地,还是要继续学习,而公务员这种安安稳稳的生活,不适合自己。
就这样,经过两年的准备,1979年,22岁的他参加了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
当时,北大国政系共有58人就读,而做了几年公务员的他,身上早就没有了学生的青涩。
他总是一副西装革履的打扮示人,即便从宿舍到教室只有几步路,也是穿着皮鞋。
给人的感觉是深沉可靠的,所以也顺理成章的被任命为团支书,同学们说起他,总是不由得带着点敬畏。
四年大学生活,王青松从未荒废过时间,图书馆也成了他的第二个“宿舍”。
1983年,王青松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北大国政系学士学位,但以当时的自身情况来说,他想要在北京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还是有些难。
那时候,他了解到法律是一个热门的专业,重要的是很好找工作,于是没做过多的考虑便确定继续攻读,改学法律。
研究生期间,恰逢国内掀起一股“养生热潮”。
王青松自小学习过一段时间功夫,虽然只会一点皮毛,不过加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研究。
于是,研究生即将毕业的他,瞅准了商机,在校内开了养生班。
这之后,讲座一场接着一场的开,听过他的课的人就有上百万之多。
北大看到了王青松的影响力,想着能为学校创收,就留他在北大任教。
王青松也成为中国最早一批养生气功专家,很多人慕名而来,就为了上他的课。
在众多学员中,北大英语系教师张梅也是其中一员。
都说人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时,会散发出一种别样的魅力。张梅就是被大自己12岁王青松这种难言的魅力所打动,小心翼翼地心生崇拜。
而王青松也早早的在一众学员中,一眼就看到了气质出众的张梅。
就这样,两个人从师生发展成恋人。
爱情事业双丰收,这个农村出身穷小子的人生经历,被当成教科书一般的存在激励着人们,但命运好像没想那么轻易放过他。
02
03
END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文章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不代表本站立场。
给你带来最新双语国际趣闻时讯
出国必备英语知识和学习技巧
&育儿心得和留学资讯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