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以成为其他国家的留学向往地吗?| 储朝晖教育2023-09-12 04:09▲储朝晖,21世纪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留学生”一词出现于中国唐朝,源于一些日本人跟随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其中一部分跟随遣唐使到中国后又和遣唐使一起回国的叫做“还学生”;另一部分到了中国后长期居留在中国学习的叫做“留学生”。唐代有来自日本以及现今朝鲜、韩国、尼泊尔、印度、越南,柬埔寨、印尼、爪哇,缅甸和斯里兰卡等地的留学生来中国留学,数量最多时达到5000多人,同期本土学者数量却只有3000多人,可称为亚洲留学中心。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重点资助发展中国家学生,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教育部同年印发《留学中国计划》,明确提出要“统筹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推进来华留学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造中国教育的国际品牌。”2016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将原来的“留学中国计划”提升为“打造‘留学中国’品牌”,着眼于留学中国的“品牌”“质量”和“效益”建设,印发《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启动来华留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一、近年来华留学呈现增长据美国全美比较国际教育学会(CIES)数据,中国在2014年就已超过法国,成为继美国和英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大国,占全球留学生份额的8%。留学中国品牌启动的2016年,中国共有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2,773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29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比2015年增加45,138人,增长比例为11.35%(以上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其中按洲别统计亚洲占59.84%,欧洲占16.11%,非洲占13.91%,美洲占8.60%,大洋洲1.54%;按国别排序前5名为韩国70,540人,美国23,838人,泰国23,044人,巴基斯坦18,626人,印度18,717人。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生49,022人,占来华生总数的11.07%;自费生393,751人,占来华生总数的88.93%。同年中国出国留学54.45万人。2017年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外国留学人员48.92万,比上年增长了11.4%。其中5.86万名中国政府奖学金生,自费生达43.06万人,占总数的88.03%,已是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排名前5生源国依次为韩国、泰国、巴基斯坦、美国、印度。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人,比2017年增长0.62%。按国别排序前5名:韩国50,600人,泰国28,608人,巴基斯坦28,023人,印度23,198人,美国20,996人。中国政府奖学金生63,041人,占来华生总数的12.81%;其他留学生429,144人,占来华生总数的87.19%。2019年有488,200名注册来华留学生,受疫情影响实际来华留学生总数17.8万人;2020年,疫情严峻,来华留学生为39.2万人;2021年来华留学生数量为21万人;2022年来华留学生人数约44万人。总体上,排除疫情等特殊因素的影响,来华留学生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二、“留学中国”品牌建设遇到的痛点和难点2014年中国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559万人,就居世界第一,成为高等教育大国,而2020年来华留学生仅占全球留学生比例的3.54%,生源地仍以亚洲与非洲为主,合计占比超八成,政府资助比例相对较高,学业门槛较低,中国大学在吸引和实际接纳留学生的多项指标上都未能进入世界前十。与中国长时间是世界最大留学生源国相比,却仅为亚洲学生重要的留学目的国状况表明,如何增强开放包容性,有效提高中国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留学中国品牌建设需要持续破解的难题。对2000年以来留学中国的各项数据分析可以看出:1.生源结构与质量不理想来华留学研究生及高端生源的绝对规模偏小:以2015年为例,来华留学生总数达397635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计53572人,研究生人数仅占来华学生总数的13.47%。而邻国日本2012年在籍留学生总数为137756人,其中研究生39641人,占留学生总数的比例为28.8%。美国2013年共接收了886052名留学生,其中留学研究生约33万,占留学生总数的37%。与美、日等国相比,我国留学研究生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留学生总量中所占比重都较低。生源所在学科专业分布集中度较高:来华留学生绝大多数分布在文科专业,虽然有从文科、医学等传统学科,逐步扩展到经管、工程技术类学科,但这一变化较为缓慢。生源地分布不均衡:虽然伴随留学生规模的扩大,留学生来源国也更趋多元,当仍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邻国印度作为美国第二大留学生来源国,来华留学的人数相对较少,来自欧洲、美洲、大洋洲的留学生数量总量和占比都较小。生源质量不高:来华留学生生源质量总体不均衡,部分高校单纯追求扩大留学生规模,实行登记入学,没有学业考核,放低录取要求,降低招生门槛,甚至只要申请人递交了入学申请就能录尽录,导致生源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大量留学生汉语水平难以保证他们顺利开展专业学习,专业基础更加薄弱,难以满足正常专业学习需要。可以看出,留学中国尚未实现与中国留学的双向平衡,来华留学覆盖面尚不够均衡,生源质量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2.入学考核不严格在重视招生规模的氛围下,部分高校为了扩大招生规模,完成留学招生指标,获得政府项目资助,考核方式和标准较为宽泛,缺乏必要的淘汰,降低了生源质量。不少高校为了争取项目,获得财政经费补贴,争相降低学业要求开设留学生项目。但是对留学生申请资格把关不严,要求提供的入学申请材料较为简单,主要采用登记入学而没有测试,即便进行考试也缺乏必要的淘汰,这些都影响了留学生的生源质量,尤其是研究生素质与起点更低。2000年,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联合发文要求高等学校应当对申请来华学习者进行入学资格审查、考试或考核。但实际操作中,多数高校对申请人所获前置学历缺乏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对所持学历文凭缺乏必要的认证,对是否具有相当学力的认定更是带弹性和随意性。由于对申请人资格把关不严,对研究生申请人专业成绩和学术研究方面一般没有具体要求,导致部分缺乏必要专业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外国学生入学后学业难以为继,学校则一再放松质量要求。从招录到入校后的考核都缺乏必要的程序、标准和规范,难以发挥择优劣汰功能,也就难以通过提高质量来提高中国留学的吸引力。3.留学服务支撑系统不完善中国政府提供的政府奖学金资助力度、额度与比例都较高,但在资助体制、机制上还不够完善。目前主要以中国政府奖学金为主,政府奖学金资助的学生人数非常有限,资助力度与期限对一些优秀生源不具备吸引力,甚至出现一些中途退学使得已经确定的资助项目资金无法支出。一方面,部分高校对留学生的一些超国民待遇引发国内学生与社会的不满,恶化了吸纳留学生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留学生来华留学的签证办理过程烦琐,往往事前不知道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如何准备材料,需要经过怎样的程序。而国内高校普遍未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也较少配备专门人员来提供咨询和帮助。此外,获取留学信息的渠道不通畅,现有招生信息不够完整与及时;为留学生提供的医疗保险制度也略显单薄,保险组合种类较少,保险金额也有限,亟须建立更加多元化的留学生医疗和社会保险制度。上述细节客观上增加了有意向来华留学生的求学难度,有可能会减弱其来华留学意愿,从而影响和制约了留学生生源质量提升。4.培养规格与国际上通行做法不衔接留学生培养规格与国际不完全接轨。英国90%的硕士更是学位项目更是自一年内即可完成,我国硕士研究生作为一个独立层次,学制为二至三年,比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相对较长;中国对留学生硕士学位论文的硬性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留学生获得学位的难度。这些因素促使一部分外国学生选择其他要求相对较低的学校留学,降低了来华就读硕士的意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源数量与质量。三、“留学中国”是教育强国的内部构成与外在标示来华留学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教育大国,留学事业的状况是检验是不是教育强国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指标;“留学中国”事业的进展又能促进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从世界教育强国发展的历史看,它们大都是当时人们向往的留学国。一国接收外国留学生的规模和层次,能够体现出该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实力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教育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在接受留学的过程中,由于接受了更广大范围的文化、理念、生源、经费而使得流入国的教育更优更强。分析影响大学要素流动因素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古代主要是异域文化、文化差异发挥作用;文艺复兴与工业革命后,科技、思想、语言成为主要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学的学术地位、师资(大师)、(学科)课程资源、意识形态明显发挥着主要作用。1991年后,冷战结束,大学的办学质量与水平就成为吸引留学生的主要因素。上述发展显示吸引留学的分化因子越来越具体、精细,生源流向越来越集中,教育品质和质量强国才能留学强国。同时,也有一些影响大学要素流动的外部因素发挥作用,首先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中国家生源流动比例远高于发达国家,更多是向发达国家的单向流动;其次是一个国家政府政策,政策倾斜、财政资助、政策有效性如何;再就是资金协助状况,非政府资助可获得性,自费的可能性;还有留学国就业形式,就业需求可以拉动留学,留学生依据就业而就学。当然,不排除还有移民留学,将留学作为移民的前奏。由此可见,可以通过教育之外的政策、社会设置调整增强留学吸引力,通过增加留学实现教育强国。深刻理解教育强国和“留学中国”品牌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才能更有效推进相关项目的实施。中国要成为世界上人们向往的留学目的地,推进和实现教育高质量和现代化是必然选择,通过教育强国带动“留学中国”是实现中国教育发展目标的战略选择。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的必要条件历史上,吸引留学主要靠丰富的文化、历史和先进科技,也有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国际关系等因素发挥作用。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需要具备一些必要条件。1.深度真诚开放中国近40年在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对外开放稳步推进获得的。巩固已经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扩大留学面,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度、真诚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活动;另一方面,需要改进来华留学的体验,在教学质量、就业情况、个人发展、文化和生活方式、语言氛围、人际交往等方面增进新鲜感。大学需要拥有一个开放、自由的学术环境。有调查显示,学生申请来华学习择校因素中,教学质量是主因,影响来华留学生择校的十大因素中7项与学校国际化程度相关,显示开放程度与留学生的拒绝率直接相关。真诚开放是必要的门槛。中国目前对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外籍教师与中国教师的管理、评价与生活、教育教学还是使用两个互不相通的系统。国际学生往往由国际学院单独管理,课程设置、宿舍安排等都不能真正融入中国,难以形成文化吸引力。大学可流动的要素有生源、师资、经费、课程资源、办学理念;不可流动要素有管理体制、硬件设施,真诚需要对所有可流动的因素都开放、融合。深度与广度体现在办学理念、治理结构开放,对世界各国多维、双向、平等开放,对国内的办学体制、办学主体、办学方式的开放,对各国优秀师资和学校治理理念的开放。2.规范入学测试唐朝对外开放留学,但当时并不是来多少人都一律接受,而是入学前要经过唐朝严格筛选,然后提出申请,经朝廷同意后才可随使者入唐。要成为留学大国与强国,成为令人羡慕的留学目的地,不能不断放低底线,必须建立规范、完备的入学筛选制度。招收到优秀的留学生,才能提升留学教育质量,提升留学对学生成长的价值,才可能提升对留学生的吸引力,提高自费留学生比率。当下来华留学由于缺乏规范、标准的入学测试和学习过程中的考核,难以满足发达国家学生对短期学分互认认同度高的需求,客观上抑制了高端生源的来华留学选择意愿。报考资格限制是留学生质量的第一道关卡,对于留学申请者应切实实施测试与学力报告审核,对申请学位者更应严格考察,以此确保留学申请者的基本质量。应建立来华留学生统一入学资格考试制度,可建立统一的留学平台和入学考试制度,加强对留学生整体质量的监控。3.加快法治进程中国目前主要还是依据政策管理留学的方式,1962年中央印发《外国留学生工作试行条例》,其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方针为:“学习上严格要求,认真帮助;政治上积极影响,不强加于人;生活上适当照顾,严肃管理。”这些政策精神与“三个面向”延续下来,体现中国整体对留学工作的重视。政策辅助在鼓励来华留学中是必要的,但不宜过于倚重政策,也不能只有政策。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留学政策稳定性、持续性、包容性的疑虑一直是“留学中国”长远实施的障碍,适应教育国际化潮流,提高国家软实力,继续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事业需要依法治教,依法治理留学的轨道啊。“留学中国”事业需要向着规范化、专业化和法治化的渠道发展,应尽快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留学法》明确相关主体的责权边界与关联,从规划对来华留学生来源与毕业后去向选择,到完善招生、对在华教育内容、教学质量、专业范围、教育层次的培育,都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律程序办事。4.社会经济发展状态良好经济社会发展是大学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也是大学要素流动的基础因素,决定着来华留学根基是否牢固。在此基础上,与大学相关的外部政策、资金、就业等都对大学要素流动发挥一定作用,作用大小具有波动性、阶段性、不均衡特征。政府对于留学的政策调节有一定效果,但有作用限度,成本高,可能带来质量、公平、均衡、权益等问题。所处社会包括成本与效益、就学与生活、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等方面的民间观念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促进来华留学最有效、最持久、副作用较小的措施还是提升办学品质,积累大学的治理优势与包括大师与课程的资源优势。五、“留学中国”未来路径和努力方向提升留学生生源质量,需要高校加强建设优势学科和国际化师资团队,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培养体系,构建入学测试新机制,拓展招生信息渠道,提高自费生比例,提高奖助政策使用效益。1.提升多主体办学能力世界各留学强国主要是私立大学成为吸纳优秀学子的主体,中国目前则主要靠公立大学。中国私立学校发展曾遇到的波折使得私立学校知名度不够,在留学生选择中信任度低,不受关注,制约其发挥更大作用。由于公立大学自身的性质和职能决定着它必须为纳税人提供公平、普惠教育的责任,难以同时兼顾提升吸引境外留学与服务好国内学生两种不同诉求,这是世界主要留学目的国私立大学在留学中发挥重要或主要作用的原因。同时,私立大学的机制灵活、善于经营、应变能力强、责权明晰、进取能力较强、客户意识强,能够快速提升教育水平和学术吸引力,是尚未受到正视的提供留学资源巨大的潜力股。所以,从长远考虑,“留学中国”需要逐渐形成私立大学为吸纳留学主体的办学格局,才有望与世界各留学目的国竞争,助推中国进入世界向往留学目的地。2.提供多样性高品质的教育资源除了给私立大学招收留学生的权力与机会,公立大学提供的留学资源也需要改变单一、刻板的状况。我国目前留学生教育中除汉语言外,其他学科和专业的培养体系尚不完善,来华留学生仍旧是文科占绝大多数,其他专业和学科偏少。来华留学生的来源地、学习目的地在各地区、各高校间的分布,学习类别、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分布不均衡。世界各国来华留学的需求和诉求差异巨大,日本、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学生倾向于来华学习语言或非学历课程;而发展中国家学生倾向于来华攻读学位课程,这种符合全球国际学生流动规律,发达国家学生去相对教育发展落后国家求学时,往往不是攻读学位课程。英文授课学历课程受到自费生青睐,开设英文授课学历课程将是趋势,但高校反应和产品跟进滞后。留学教育在中国分布面广,不能过于依赖一线城市发展留学生教育。大学品质是吸引大学生源的首要因素,但高品质不是单一标准的刻板存在,而是能够满足多样性学生需求的灵活组合,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通过来华学习得到能力提升的愿望。需要整个教育体系优化,改变千校一面的状况,在国内形成多样性竞争局面。应给高校更多自主性,按照教育规律来办学,在治理、评价、学业方面形成人性化的高质量。3.改善留学生的留学体验生源一直是大学中的主要流动要素,生源具有流动的积极主动性、灵活性、便捷性,生源流动具有较其他要素流动大得多的承载量和传承性,成为世界留学大国争取的重要目标。生源流动与其他要素流动之间具有互动性,其他要素通过生源流动体现自身的流动诉求。争取生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改善学生的留学体验实现。想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就必须重视来华留学生群体的留学体验,考虑能够给来华留学生一种怎么样的学习和生活体验,给来华留学群体品质保障。一些留学热门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瑞典等都非常注重国际学生的留学体验,并且每年都会作调查,通过反馈改进留学服务,塑造自身成为国际教育品牌。要避免仅追求形式和数量上的大而全,在政府引导下全社会一起建立健康的生态和社会,切实解决他们遇到的医疗问题、保险问题、黑中介问题等。既不要为部分留学生提供超国民待遇,又要设法让来中国跨境接受教育的外国人在住房、交通、医疗方面享有“市民待遇”。4.做好在线服务互联网是发达国家学生新的联络与报名方式;中介代理申请一定时期内仍是亚洲和非洲国家来华学生主流方式。学校自身过硬是根本,学校在来华招生和教学上进步明显,但服务和产品仍不能满足学生需求,高校在线服务意识、设施、能力不足,直接阻碍了来华留学的快速发展。学校需要重视教学品质并通过网络扩大品质服务范围,做好宣传。“留学中国”品牌建设是中国发挥教育大国与教育强国影响力,提高中国软实力的有效途径。中国已成为亚洲学生重要留学目的国,“来华留学”的品牌价值受到国际学生的认可,成为全球羡慕留学目的国仍有较大差距。中国要想成为人人向往的留学中心,必须要有自主原创的前沿科学技术。在全球留学克服各种障碍依然保持增长势头,留学目的国和来源国进一步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高校的整个学术组织能力与实力是吸引国际学生来华的内在因素,培养学科优势强、健全制度、优化师资、充实专业、提升品质应作为重要的、长期的目标,学术影响力大对留学生吸引力才会提高。风雨廿载,感恩每一份支持与陪伴,感恩每一份付出与收获。下一个二十年,未来更多个二十年,我们仍将勇敢前行,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和我们一起参与到教育问题的解决中,遇见教育的美好未来。同时,也期待更多的你成为研究院的月捐伙伴,用长期的信任与陪伴,支持研究院独立、专业、持续的行动,共同呵护孩子的童年和未来。扫描图片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加入月捐计划,和我们一起见证美好的发生!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