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生物,破防了……
转载自 | 经济学博士
作者| 金石道人
医美巨头,告别暴富?
医美行业的“泼天富贵”出了一点状况。
8月30日,华熙生物(688363.SH)发布2023半年度报告。财报显示,2023上半年,华熙生物实现营业收入30.76亿元,同比增长4.77%。
营收还可以,利润就有点尴尬了。同期,华熙生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5亿元,同比下降10.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3.61亿元,同比下降12.69%。
这个数字啥概念呢?这是华熙生物自2019年上市以来,净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
如果和同行一对比,这个数据就更尴尬了。同期,爱美客营收14.59亿元,同比增长64.93%;归属净利润9.64亿元,同比增长64.66%。再看昊海生科,同期营收13.13亿元,同比增长35.66%;归属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188.94%。
作为“医美三剑客”的老大哥,华熙生物为何却掉队了?
这个问题,同样可以从财报中找到答案。根据财报,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是华熙生物主营业务收入最高的板块,占比63.92%。但2023上半年,该板块收入19.66亿元,同比下降7.56%;毛利率74.49%,相比去年同期下降4.25个百分点。
往细处看,该板块包含的4个品牌收入全线下滑。尤其是BM肌活,同比降幅最大,达29.62%。
华熙生物的掉队,有大环境消费疲软的影响,但更核心的原因,还在华熙生物内部。
人们对医美行业的暴利早有耳闻。
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中国一度供应了全球85%以上的玻尿酸原料,是名副其实的玻尿酸大国。而玻尿酸,可以达到保湿嫩肤和除皱的效果,是很多明星的驻颜法宝。在很多整形手术中,基础填充物同样也是玻尿酸。更少有人知道的,是它的暴利——
一支国产玻尿酸的价格大概在4000-5000元之间,但它的成本只有20元。
遥想2019年11月,华熙生物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乘着“颜值经济”和“世界最大玻尿酸生产企业”的东风,华熙生物一度成为科创板市值排名前十的“网红股”。
要知道,国家设立科创板的初衷,就是为了支持那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企业”。
但从华熙生物的财报来看,这家公司与科创板的定位似乎有点偏差。
财报显示,2019-2022年,华熙生物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94亿元、1.41亿元、2.84亿元和3.88亿元,占收入比重为4.98%、5.36%、5.74%及6.1%。
而同期,其销售费用分别为5.21亿元、10.99亿元、24.36亿元、30.49亿元,占营收的比重为27.65%、41.75%、49.24%、47.95%。这个销售费用率,远高于爱美客和昊海生科。
这不禁令人感到疑惑,研发投入占比如此之低,销售费用占比如此之高,这家科创板企业,到底有没有核心技术?
这个问题,在这家公司的相关公告里,我找到了答案——
华熙生物的核心技术之一,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专利技术,主要是公司2001年以45万元从山东生物药物研究所收购而来。
一个买来的核心技术,能吃20多年的老本,这到底是啥超级配方?
华熙生物的财富故事起于玻尿酸原料。
早在2019年,全球玻尿酸原料销量前五均为中国企业,合计市占率超70%,其中华熙生物的全球市占率更是接近39%。
但这两年来,随着原料市场的饱和,以及玻尿酸行业下游的火热,华熙生物的营收结构已经发生变化,这家企业不断发力功能性护肤品、口服玻尿酸食品、
例如,早在2021年,华熙生物就推出了玻尿酸饮用水品牌“水肌泉”、透明质酸食品品牌“黑零”,以及GABA夜间健康饮品品牌“休想角落”。
不过,随着产品的推出,“口服玻尿酸到底是不是智商税”一度成为热议的话题。今年2月,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公众号就曾质疑“吃出水光肌”玻尿酸食品的真实性。
此外,不久前华熙生物发公告,称韩国公司Medytox已同意终止合资协议和独家代理协议。2020年,Medytox的肉毒素产品曾被监管部门认定为造假,因违法被要求其召回和销毁有关产品。这意味着,华熙生物耗时8年左右布局的肉毒素产品,被迫暂停。
更大的隐忧来自监管。医美经济热火朝天的同时,虚假广告、违规从业、假货横行等乱象也开始浮现。监管察觉到这个趋势,果断出手。早在2021年,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就联合发布公告称——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打击非法医疗美容。
整个医美产业链,已经进入一个“强监管”时代。
内部转型不畅,外部监管趋严,华熙生物的处境同样反映在了资本市场上。
遥想2021年7月,华熙生物的股价一度达到313.48元/股的高位,市值超过1400亿。但截至目前,华熙生物的股价只有89元/股,相较高点跌去70%以上,市值蒸发近千亿。很多时候,也许还是那句话——
你以为他在风口,其实他在浪尖。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