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活动报名】活到200岁不是梦?| 对话《年龄革命》作者谢尔盖·扬
”
9月15日下午两点,《经济学人·商论》总编辑吴晨将做客建投书局,对话《年龄革命》的作者谢尔盖·扬。欢迎报名线下活动,或者预约线上直播观看。(本场活动为全英文无翻译)
哪里是黑科技最大的应用场景?你可能想不到,答案是医疗行业。从基因编辑(基因测序)、干细胞(Stem Cell)、定制化医疗(CAR-T,癌症治疗);到器官移植、器官再造(猪心脏移植、3D打印器官);再到可穿戴技术、外骨骼、仿生、脑机接口;还有AI在医疗领域内的一系列应用(图像识别替代影像医生、AI读病例、AI助力新药研发)……过去十年,应用于医疗行业的黑科技数不胜数。
生物科技的进步和黑科技的应用,一方面让治疗慢性疾病和癌症变得越来越容易,另一方面也开始重新定义了年龄。六十岁是新的三十岁、每个人都能活到100岁、第一个能活到150岁的人已经出生了……甚至活到两百岁也不是梦?
生物科学的发展和黑科技在医疗科技领域内的应用一直是《经济学人·商论》关注的要点。当然,我们并不只是醉心于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利,也关注当越来越多人更长寿时,又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意想不到的影响”?在探讨《百岁人生》的篇章里,我们提出了长寿对人类婚姻制度潜在冲击的担心;在剖析基因编辑伦理问题的分析中,我们让坚信“不应阻止科技进步”与质疑“人是否应该扮演上帝”的两大观点相互辩论。
探讨健康老龄,还有一个视角,那就是投资人的视角。这个视角更敏锐,因为任何一款带来巨大改变的药物都会是blockbuster(轰动成就)般的印钱机器。《年龄革命》的作者谢尔盖·扬恰恰是这样一位关注医疗大健康领域的投资人。
从投资人的视角,哪些新科技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应用场景?哪些拥有更大的潜力和不确定性? 百岁人生,或者更长的人生,是否会加剧不平等?在现今技术条件下,百岁人生是否只能富豪能享受得起?未来是否会加剧不平等? 想要拉长自己的健康寿命(health span),先天因素更重要,还是后天因素更重要? 百岁人生是否会压垮福利国家的财政?
时间:9月15日(周五)14:00—16:00
地点: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4楼传记图书馆(上海市虹口区公平路18号8栋嘉昱大厦一层)
报名方式: 扫码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表(本场活动为全英文无翻译)
长寿经济学
新型老年人
老龄化的人口可以是福音而非诅咒,但萨沙·诺塔认为许多东西要先行改变
“今天晚上不讲年龄的笑话,记住啦?”去年10月的加州沙漠之旅音乐节上,73岁的滚石乐队主唱米克·贾格尔爵士(Sir Mick Jagger)在致欢迎词时打趣道。演出者的平均年龄只比米克小一岁,证明他把这场活动描述为“英国音乐家的棕榈泉养老院”并不夸张。但在如今,成熟的摇滚音乐家非常卖座:这场音乐节大赚了约1.6亿美元。
现在的古稀老人比以前多多了,虽然大多数人并没有滚石那样的影响力。如今在美国,一名70岁的男性在一年内死亡的可能性是2%,而1940年时这个里程碑是在56岁。1950年时世界上65岁以上的人口仅占5%,2015年则是8%,到2050年预计将升至16%。本次特别报道重点关注富裕国家,它们比发展中国家老龄化更严重(除了中国,它已经老龄化到一定程度了);经合组织国家中,65岁以上人口比例预计将从2015年的16%增加到2050年的25%。这对于更老的人群也有连锁效应。1917年时英国只有24位百岁老人,如今则有近15,000人。
从全球来看,出生率下降与寿命延长共同作用,将使“老年抚养比”(65岁以上人口与15-64岁之间的人口比例)从2015年的13%提高到世纪末的38%。悲观者会说这不仅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还可能造成经济停滞、资产市场崩溃、巨额财政压力和缺乏创新。富裕国家的养老金和医保开支已经超过了GDP的1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如果什么都不做,这一比例到本世纪末将会上升到25%。... ...
《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 老龄化专题报道
《65后的65种灰》
《新型老年人》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别叫我们老人家》
《你的钱与你的人生》
【付费文章】欢迎打开商论App,订阅后读完文章,搜索以上标题获取更多主题内容
订阅《经济学人·商论》
与全球百万精英同步阅读
谢尔盖·扬
《年龄革命》作者,长寿愿景基金创始人
2018年,谢尔盖·扬创立了长寿愿景基金,目的是“延长至少10亿人的健康寿命”。长寿愿景基金的目标是资助长寿研发领域的初创公司进行研究,加速其在长寿方面的突破,包括基因组治疗、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开发和诊断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