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又长肉了吧?生活2022-05-04 13:05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体重或者减不减肥可能都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建立与食物平衡的关系、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杨璐“我不是又长肉了吧?”在心理学和BMI知识普及的今天,把这句话拎出来,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接下来要讲的是身材焦虑。现代文化观念中把身材作为一个被观察和评估的要素。人们也倾向于关注自己的外表,并把他人,特别是异性的评价当作对自己的评价。这增加了焦虑感,有部分人情况更为严重,可能会患上饮食障碍、焦虑和性功能障碍等等。这只是谈论体重时的一部分状态,事情比这要复杂。在《身体真相:科学、历史和文化如何推动我们痴迷体重》里,作者哈里特·布朗举了一个极端例子:一家临终关怀医院的行政总厨,苦恼于许多女性拒绝吃面包、沙拉酱、黄油、巧克力、甜点和其他“发胖”食物。“保持苗条和管理好自己的饮食已经成为她们身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真有最无厘头的时刻,那就是这些女人即使走到了生命尽头也不愿放弃解释。她们还在为这个世界上的谁节食呢?”哈里特·布朗写道。《瘦身大作战》剧照“身体即精神”,身材管理已经从性吸引力、健康范畴扩大到道德规则领域。微博上专家解读识人之术,“遇到圆胖浑身懒肉的男人要小心,他们大多是骗子”。一个女明星无论她在本职工作演戏上有什么建树,只因为她变瘦了就被大家认为是“励志偶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社会学家阿比盖尔·萨吉(Abigail Saguy)创造了“道德恐慌”来描述将责备、恐惧和厌恶与超重和肥胖联系在一起的现象。因为变胖或者变瘦不仅代表身体状况,而且代表了精神和道德状态。《翻滚吧!阿信》剧照想清楚这其中的荒谬,在到处是美食诱惑和“自律”大棒的环境里,我们就能排除干扰,建立自己与食物之间的健康关系。最基础的认知是,节食是不对的,它既没效果,也会给身心健康带来风险。节食的内容,既包括字面意思的少吃,也包括吃肉减肥法、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法、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法等西方传来的减肥理念。节食可能使人在一段时间内变瘦,但想在5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保持体重,似乎没人有确定答案。哈里特·布朗曾经向阿拉巴马大学的专家咨询,是否有对节食者持续5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追踪,“他一个都没提出来”,书中写道。《节食王国》剧照对于节食的风险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在对芬兰双胞胎的一项研究中发现,节食越严重的人,成为超重者的风险越大,在节食后的生活中他们反弹的速度也会更快。《身体真相》引用的一篇论文指出,在面对烦心事儿时,节食者比非节食者更容易情绪化,反应更强烈,这可能是因为节食本身会产生巨大压力。节食者往往皮质醇水平较高。皮质醇也被称为“压力激素”。因为我们身处一个充满诱惑的食物世界中,作者通过小白鼠实验发现,如果看得到而吃不到,压力应激激素水平远高于正常进食或者没有诱惑的节食状态。《瘦身男女》剧照随着营养知识的推广,还出现了另外一种状况,人们的内心里入住了“营养警察”。营养师告诉大家,每天要吃多少蛋白质、碳水、脂肪、膳食纤维、各种维生素等,以及摄入的卡路里份额。食物也被分成健康的,或者可能会引发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等风险的。这些唤起了人类作为杂食动物的天性。有学者认为,因为人类要做很多关于饮食的决策而进化出发达的大脑,还通过味觉等来辨别哪些东西能吃,哪些东西不能吃。现代人则是仔细研究食品的成分表和热量表,通过内心飞快的换算来决定买不买、吃不吃、吃多少,机械而严格地按照营养指南吃东西。有些人还会像节食者一样进入节食-暴饮暴食的循环,导致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胃口。建立人与食物的健康关系,起码要放下热量焦虑,远离“营养警察”,弹性地看待吃饭这个行为,以及吃的内容。这方面的理念和实践有很多。比如来自营养师埃琳·萨特的“能力进食法”,她提出进食的四个要素:对食物和进食抱有积极态度、倾听饥饿感和饱腹感发出的暗示、饮食多样化、相信自己可以很好地驾驭食物。另外一对营养师和治疗师还创造了“直觉饮食法”,就是遵从自己的胃口,拒绝节食,尊重自己的身体,追求健康的行为而不顾虑体重。现在流行且具有操作指导性的是“正念饮食法”。正念认为,生命中许多的挣扎及痛苦,来自过度执着于想要的事物,对于可能造成问题的事物充满恐惧。正念允许我们通过察觉自己的过度反应以及考虑其他的可能性,来放下一部分挣扎。在介绍正念饮食法的《学会吃饭》一书中,作者们写道:正念饮食是刻意以不批判的方式,留意自己与食物以及进食的当下所带来的经验,渐渐察觉每个当下的内在(想法、情绪、饥饿、味觉、饱足感等)以及外在(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学习分辨生理饥饿感与其他进食的诱发因子(例如强烈的情绪、想法以及社交压力)。尽可能选择自己喜爱又能够滋养身体的食物。感觉每一口食物所带来的味觉变化,吃饱的过程。利用营养成分及热量知识来选择吃什么、吃多少,以满足个人的健康需求。将对食物的担忧所消耗的能量,转移至生命中重要的事物上。所以,做到这些能让人瘦下来吗?肥胖的原因很复杂,比如有人因为遗传因素,天生消耗热量就比较低。减肥也不是摄取和运动造成热量差就能实现。有科学家研究发现,随着运动越来越多,人体会开启节能模式来保持总的能量消耗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越胖,运动减肥的效果可能更差。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能量代谢与生殖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约翰·罗杰·斯彼克曼联合国际团队研究发现,运动会降低基础代谢水平,因此降低运动带来的燃脂效果。这种现象在肥胖者和老年人中最为显著,其中对肥胖者影响最大。有一个设定点理论,认为每个人的身体都设定了非常明确且限定性的体重范围,在此范围内我们的身体能够发挥最佳功能,并且对于这个设定点的数值,个体差异非常大。那些认为自己减肥成功的人,可能是因为他们减肥后的体重仍然在他身体的正常范围内而已。所以,不要执着于体重管理,要保持平衡的进食方式,并且经常运动。很多研究结果认为,经常锻炼的人似乎寿命更长,也不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不会变瘦就随它去吧,至少可以做个身心健康的胖子,没什么不好。(本文源自三联数字刊2022年第16期。)排版:盐巴/ 审核:同同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大家都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