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原来有个欧洲亲戚,它们连竹子都咬不动
在保加利亚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里,躺着两枚神秘的动物牙齿化石。这两枚牙齿由古生物学家伊万·尼科洛夫(Ivan Nikolov)于1970年代收集而来。手写的标签纸上,只有个字迹模糊的地名,表明牙齿来自该国家西北部的山脚村落。
其实,动物牙齿并不算什么罕见遗存。在发掘中,动物遗存要比人类遗存常见得多得多,而牙齿因为坚硬,往往保存得比骨骼还要好一些。因此,零散牙齿化石并不稀罕。或许是出于这个原因,加上记录模糊,两颗牙齿究竟属于哪种古兽,40多年来并没有结论。
什么?我亲戚来了|Giphy
可能比现代大熊猫小一号,或差不多大
为了纪念收集标本的学者尼科洛夫,这种新的远古大熊猫被命名为尼氏郊熊猫(Agriarctos nikolovi),是现生大熊猫的亲戚。
大熊猫是一类独特的熊科动物。演化史上,大熊猫亚科曾有多个成员,在亚洲和欧洲广泛分布。远至西班牙和法国,都发现过大熊猫化石。但延续到现代的大熊猫亚科只剩下一个物种独苗,就是我们在四川看到的黑白滚滚。
此次确认的远古大熊猫与现代大熊猫同属一个亚科,但前者并非后者的直系祖先。经过参考现生熊猫和棕熊的外貌,这种神兽复原图长这样↓。
一个古老的新大熊猫|参考文献[1]
牙齿怎么判断物种?
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能从牙齿判断动物?牙齿是非常好的鉴定材料,不仅相对易保存,并且有繁多的形态特征点可供对比。
齿列的排布、牙齿的数量、牙根的形态,甚至牙冠上的每个尖、凸、沟等特征都有解剖学的命名,这些繁复细节能圈定出专属于某类动物的牙齿样貌(牙齿解剖学令人落泪)。虽然物种内存在个体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
一颗是犬齿,一颗是前臼齿(犬齿和后槽牙之间的一类牙齿),看看锥子似的的牙尖就会联想到食肉目动物|参考文献[1]
两颗躺在保加利亚博物馆的牙齿展示了明显的大熊猫亚科特征。经与多种大熊猫牙齿标本对比,结合年代、地域信息,研究人员意识到这两颗牙齿好像不属于任何已知的大熊猫。也就是说,一种此前无人知晓的大熊猫,曾在东欧山林间游荡。
这种大熊猫体型可能与现生大熊猫相仿或稍小一些。这一推断也来自于牙齿:两颗牙中的犬齿尤为粗壮,与现生大熊猫的差不多,比其他近亲的都更大。
吃素了,还咬不动竹子
虽然犬齿非常粗壮,但研究人员不认为这与狩猎有什么关系。犬齿大,更可能是用于自卫或是熊猫间的竞争,又或者是一种雌雄差异的体现。
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下的亚科,它们有着一口能撕开肉的锋利好牙。然而,现代的黑白滚滚对竹子情有独钟,约99%的食物来自竹子,每天可吃掉数十斤。
牙齿锋利,但吃素|Giphy
牙齿磨损表明,此次发现的欧洲远古大熊猫也有个素食的胃,并且食谱是更柔软的植物。研究指出,几百万年前亚洲和欧洲的大熊猫都不太可能以竹子为主食,因为它们的牙齿还未强大到能啃咬竹子,尚在向着更强的咬合演化中。
为何肉食的身体却吃素?
2011年的一篇研究表明,现代大熊猫依然有着肉食动物的消化系统,之所以能消化竹子中的纤维素,是依靠着肠道微生物。不过,是什么让大熊猫放弃吃肉,选择吃素,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
本次研究认为,与熊等大型食肉动物竞争可能驱使大熊猫走向了素食主义。这两颗牙埋藏在约600万年前的煤炭堆积中,意味着牙齿主人曾栖息于植被丰美的湿润山林。
然而气候变化也许导致了这种大熊猫灭绝。五百多万年前的墨西拿盐度危机(Messinian salinity crisis)让地中海干涸成盆地,极大改变了周边陆地环境。
墨西拿盐度危机期间的地中海盆地的艺术诠释,在此期间地中海与大西洋的连接直布罗陀海峡被关闭,地中海最终完全干涸成为盆地,导致全球海洋盐度下降|Paubahi
来自保加利亚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斯帕索瓦(Nikolai Spassov)教授是论文作者之一,他指出,即使这种远古大熊猫对食物和栖息地的选择没有现代大熊猫特异性那么强,它们的演化也是和湿润的林木环境相关的。
他表示,“有可能是欧洲南部中新世末期的气候变化,导致了干旱,对最后的欧洲熊猫生存产生了不利影响。”
结果是,欧洲永远失去了他们最后的大熊猫。
参考文献
作者:vicko238
编辑:游识猷、小毛巾
封面图来源:参考文献[1]
一个AI
大熊猫亚科的独苗在……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