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界顶流都在这里卖萌
是一只大熊猫不能萌杀的
如果不能,那就两只
大熊猫贝贝于2015年8月22日,出生在史密森国家动物园(Smithsonian’s National Zoo)。
图源:SMITHSONIAN NATIONAL ZOO
编译:红色皇后
如果有一种动物天生就站在顶流,那肯定是大熊猫。大熊猫本来是一种熊,但它拥有独一无二的黑白配色,稀有和可爱的双重加持,让它们俘获了全世界的心。
大熊猫宝宝刚出生时只有100~200克重,是母亲重量的1/900。光靠吃竹子无法给胎儿提供足够的营养,所以大熊猫让孩子早早出生,改用乳汁为它补充营养。
刚出生的大熊猫非常虚弱。在一个月内,妈妈必须一直抱着宝宝,为它保持体温,并按摩它的肚子,否则宝宝无法自主排便。宝宝在6周大时睁开眼睛,3~4个月开始长牙尝试咬竹子,约1岁时断奶。
苏琳
1936年,Ruth Harkess将大熊猫苏琳带离中国。苏琳是第一只活着离开中国的大熊猫,被送往美国,在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Brookfield Zoo)展出,引发轰动。三个月中,参观它的人达到32.5万人次。
摄影:LOTTE JACOBI
贝贝
饲养员Marty Daurie给贝贝挠肚子。史密森国家动物园与中国签订了协议,在史密森国家动物园出生的大熊猫,都要在4岁时返回中国,参与大熊猫繁殖项目。
摄影:REBECCA HALE, NATIONAL GEOGRAPHIC
小奇迹
小奇迹是贝贝同母异父的弟弟,也出生在史密森国家动物园。大熊猫刚出生时只有稀疏的白毛,小奇迹六周大的时候,已经长出了黑白双色的毛。
摄影:ROSHAN PATEL, SMITHSONIAN’S NATIONAL ZOO
大熊猫五个月大的时候,饲养员会训练它们,这不是让大熊猫表演节目,而是让它们学习配合饲养员的一些工作,比如体检。小奇迹看上去不想学习,只想摆烂。
摄影:REBECCA HALE, NATIONAL GEOGRAPHIC
福凤和福伴
福凤和福伴是一对双胞胎姐弟,2016年8月7日出生在奥地利的美泉宫动物园(Tiergarten Schönbrunn)。“福凤”是姐姐,这个名字得自她的一个哥哥“福龙”,“福伴”则是“有福气的伙伴”的意思,因为它们是双胞胎,互相陪伴。
摄影:Manfred Werner, wikimedia, CC-BY-SA-4.0
福凤和福伴在两岁时返回中国,生活在中国大熊猫保护与研究中心的卧龙神树坪基地。在基地它们非常喜欢爬树,有时甚至忘了回窝。
摄影:Paul Korecky, wikimedia, CC-BY-SA-2.0
欢欢
欢欢是雌性,2008年出生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同年出生的熊猫里最健康的。2012年欢欢与它的配偶圆仔,租借给法国博瓦勒野生动物园(ZooParc de Beauval)。欢欢喜欢跟圆仔打闹,它们生育过四个幼崽,存活三个。
摄影:Domi DUPUY, wikimedia, CC-BY-SA-4.0
小礼物
小礼物2012年出生于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San Diego Zoo),这个名字是“带给世界的珍贵礼物”的意思。动物园专门拍摄了它成长的纪录片,表达中美人民合作保护大熊猫的意愿。
摄影:Psmith1691, wikimedia, CC-BY-SA-4.0
晓晓和蕾蕾
2021年,在东京上野动物园,出生了一对双胞胎大熊猫兄妹。动物园公开征名,收到超过19万个名字,最后它们被命名为“晓晓(兄)”和“蕾蕾(妹)”。
摄影:江戸村のとくぞう, wikimedia, CC-BY-SA-4.0
这对大熊猫双胞胎如今快满一岁,即将断奶了。2022年初,它们开始对外展出,晓晓个性更好动,而蕾蕾比较害羞内向。
摄影:江戸村のとくぞう, wikimedia, CC-BY-SA-4.0
佳佳
佳佳生活在中国的香港海洋公园,是一只个性安静的雌性大熊猫。佳佳于2015年逝世,享年38岁,相当于人类超过百岁,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大熊猫。
摄影:TYRONE SIU, REUTERS
团团和圆圆
团团和圆圆生活在中国的台北市立动物园,中国大陆于2006年赠送中国台湾,抵台之后于7天之内,吸引了14.4万人观看。
摄影:Miniwiki, Public Domain
不具名的大熊猫天团
出生在中国大熊猫保护与研究中心的碧峰峡基地的大熊猫宝宝。这里饲养有70多只大熊猫。
摄影:AMI VITALE,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大熊猫母亲如果养了双胞胎,往往只能够照顾一个。所以在大熊猫生了双胞胎的时候,饲养员会把两个大熊猫宝宝交替地拿出来,让它们都能得到母亲的照顾,同时母亲也不至于太累。
摄影:AMI VITALE,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虽然大熊猫宝宝看起来很可爱,但半岁的它们已经有了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切记大熊猫是熊,对它们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尊重。
摄影:AMI VITALE,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