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省份,发现大熊猫化石!
全文共1499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30秒。
探险队野外探洞
意外发现大熊猫化石
大熊猫化石的发现源于一次洞穴探险。童光辉告诉记者,今年8月,张家界山地救援洞穴探险队在进行洞穴探险时意外发现,在龙山县八面山一处无名洞穴内,疑似有大型兽类化石。探险队人员随即将情况反馈给湖南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该局将此情况上报给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矿产资源保护与监督处,后转交至湖南省地质遗迹(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于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下称“湖南化石办”)。
落水洞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进口,表面形态与漏斗相似。8月的湖南炎热少雨,落水洞洞穴较为干燥,有少量流水,洞穴底部还有一些淤泥。即便如此,此次化石采集工作的难度也不小。据童光辉介绍,“化石在落水洞底部,洞深达120多米,下去非常困难。虽然我们已经做过很多化石采集的野外工作,也进过很多溶洞,但还是第一次做这种垂直探洞”。
因此,相关部门邀请了张家界山地救援洞穴探险队协助科研人员下洞,并为科研人员提供安全保障。下洞前,探险队队员对科研人员进行了简单培训,当时有8名探险队队员陪同童光辉及另一位研究人员下洞。
垂直下洞120余米
化石采集难度大
“洞底没有信号,也没有光线,只能靠头灯照明。洞穴也非常狭窄低矮,存在受伤风险。洞底空气湿度比较大,氧气还充足,应该是有一些岩层的裂隙可以通风。”童光辉回忆当时的情况,“到达洞穴底部后,我们还要通过一个很狭小的支洞,才能到达化石所在的洞穴大厅。”
“毕竟是第一次垂直下洞,洞穴又这么深,多少还是会害怕。用单绳下洞就花了1个多小时,体力消耗非常大。但当看到化石的那一刻,就忘记了害怕和疲惫,变得非常兴奋。”童光辉兴奋地告诉南都记者,他从事古生物研究多年,化石是可遇不可求的宝贵研究材料。而这也是湖南省地质博物馆自1958年建馆以来,首次采集到的大熊猫化石。
经过6个多小时的采集,科研人员将大熊猫化石带离现场。据童光辉介绍,化石中有一个完整的下颌骨,可以明显分辨出是大熊猫标志性的两个犬齿。通过下颌骨等判断,此次采集到的化石至少包含三只大熊猫个体。后经形态学研究与DNA鉴定,化石标本均为大熊猫。其中大部分化石会留在当地保管,下颌骨等少数重要标本将带回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用于研究。
未来将复原化石
呈现湖南古大熊猫样貌
据悉,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目前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童光辉告诉南都记者,此次化石的发现,丰富了我们对古大熊猫地理分布的认识,对研究大熊猫物种分布有重要意义。
“根据清史记载,湖南湘西地区曾有大熊猫出没,这次我们找到了实物证据。此外,化石表面会有一些洞穴沉积物沉积,通过对沉积物的研究,我们可以确定当时的古气候,还有助于研究气候变化对大熊猫分布的影响等。”
童光辉补充道,目前尚未对化石做年代学研究,暂未确定化石的具体年代,后续将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未来,这些化石将会展出,当地博物馆也会对大熊猫化石进行科学复原,让人们看到湖南古大熊猫的更多样貌。
来源:南方都市报(ID:nddaily)、N视频报道
南都记者:方诗琪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新闻夜航》热线:0451-82898289
商务合作:18646368811
编 辑:张 铭
主 编:包海多
审 核:徐宏任
统 筹:李健宏
监 制:杨 凯
喜欢就分享 点👍加在看文章更好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