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公号团的书,孩子大多不爱看了?
为什么现在公号团的书,大多数孩子不爱看了?
那天和一个挺“轴”的童书出版社社长聊天后,我就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
不过想着想着,就想到自己给毛豆选书的偏好去了。说也奇怪,在毛豆的阅读成长过程中,我一直就有这样一个偏好——
喜欢市场经济尚不发达年代的作品。
我总觉得那些老版本的作品,翻译也好,改编也罢,读起来更有韵味和美感。
这并不是我的错觉——
市场经济讲究效率,任何一个作者,哪怕是高高在上的名作家,身上都背着KPI。
而计划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年代,很多作者都是按月拿固定工资的,没有生活和业绩的压力,他们可以拿出绣花的细致劲儿来,对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精雕细琢。
而,作者水平也完全不一样。
因为那个年代,能靠笔杆子吃饭的人都受过正经八百的高等教育,不少还出国深造过,文学造诣很高。
而现在呢?是个人就能写书!
一位出版过不少作品的翻译朋友告诉我,现在的文学翻译太卷了!
大批英专学生挤入市场,千字50元甚至更低的价格都抢着接活儿,虽然最后的作品读起来磕磕绊绊,有的地方甚至莫名奇妙,但出版社并不介意。
便宜,又快,抓紧包装出来小赚一笔,这不就足够了?!
这种令人叹息的例子,童书界也是一抓一大把。
倒不是说现在的书质量都不行,但出精品的概率比那个年代低太多了!
毛豆阅读四大名著的年代,我曾经去实体书店为他找西游记的儿童版,店长闲闲的告诉我一句:“现在市面上的西游记吧,出的多,但是精品不多,你不妨试试鲁兵大师,就是写非常经典的《365夜》的作者的版本。”
他在1986年为小读者们出过一套,一直到现在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我问:“可是我翻遍了全网都找不到啊!“
店长:“哦,应该是不再版了。“
我:……为啥?
店长:“节奏太慢。老童书作者打磨一本书能花好几年,你看鲁兵那么出名,一辈子出过几套童书?十套以内。现在的市场节奏等不起。”
可是!
终于在今年的9月,鲁兵大师的经典之作《趣玩小西游记》,在一群有理想、有坚持、有热爱,不忍见童书市场劣币驱除良币的童书人那里,再版了。
这套书我仔仔细细从头读到了尾,合上书的时候眼睛湿润了——
只有那个年代的大师,有水平有真心,才能打磨出这样优秀的作品。
这套书我仔仔细细读了一遍,真的,遣词造句看似简洁,其实非常见功力,很难再增删一字。
这种文字和图画双绝的书很可能已是绝响,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难有比肩者。
且读且珍惜。
这套初版于1986年的童书,在40年的时间里滋养了千千万万的孩子。
从学龄前的亲子共读到小学中年级的独立阅读,它都能胜任!
四十年间,经典中的经典
《趣读小西游记》初版于1986年,当时的名字就叫《小西游记》。
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鲁兵先生,作品包括《小蝌蚪找妈妈》《老虎外婆》《两只老鼠胆子大》《365夜》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童书。
尤其是《365夜》,在几十年前就创下了500万册销量的神话。
鲁兵先生这类童书大师是怎样要求苛刻要求自己的作品呢?
在编写《小西游记》的时候他就想好了,这套书不仅要供小娃娃听,还要供小学生读。
所以,他对文字的要求非常高——
既要规范,又要浅显;
既要简练,还要生动。
鲁先生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来当评委,判读他写得好不好。
每写一两个章节,他就把作品寄给幼儿园老师,让她念给只有三四岁、五六岁的孩子们听。
老师边念边观察孩子们的反应,然后在稿纸上批注——
“此二字不易懂。”
“此处孩子大笑。”
这些连字都不认识的小读者的反馈,被鲁先生视为珍宝,他仔细研读,反复修改,字斟句酌方才定稿。
就比如,《西游记》原著在介绍唐僧和孙悟空初相遇的时候,是这么写的:
三藏依从,牵马下山。行不数里,只见那石匣之间,果有一猴,露着头,伸着手……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bì)萝。鬓(bìn)边少发多青草,颔(hàn)下无须有绿莎。
如果不标注拼音的话,我估计薜萝这个词很多大人都会念错。
至于它的意思,就更少有人知道了。
鲁先生觉得,很难跟孩子说清楚什么是薜萝,所以,就用孩子熟悉的蘑菇来替代它,把这段话改编成下面这样:
唐僧低头看了看,跟前只有个土疙瘩。
他哪里知道这土疙瘩就是孙悟空的脑袋,五百年了,没洗过一回脸,脑袋上积满了土,长满了草,耳朵里还长出大蘑菇来了。唐僧弯下身子,才看见一双红眼睛在骨碌碌转,给吓了一大跳。
这段话,把一整个班的小娃娃逗得哈哈大笑。
经典的价值体现于——
很多入手这套书的家长都惊讶地发现,只要遇到合适的书,自家孩子竟然也是个“书痴”!
↑ 读者反馈
↑ 朋友发来的微店的评论
这套书我仔仔细细读了一遍,真的,遣词造句看似简洁,其实非常见功力,很难再增删一字。
语气节奏行云流水,韵律感十足;
故事性也足足的,读起来像朗朗上口的儿歌,又像考究的儿童电视剧台词,流畅丝滑,小孩子也能读得很顺口。
就比如,第一册第一页,我数了数,所有的句子都不超过10个字。
读起来的感觉也像是咯嘣咯嘣咬黄瓜,清爽干脆!
↑ 句子短小精悍,仿佛有声音有画面
开篇这段话就让人印象深刻——
海上有个岛,岛上有座山,山上遍地开鲜花,满树结果子,有花,有果,就叫作花果山。
读起来是不是很像“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的童谣?
这里,鲁兵老师特意说,他用的是“顶针”修辞手法,目的,就是让句子更具韵律感。
还有这句描写孙悟空的比喻,也非常妙——
站着像人,趴着像狗。
初次读到这的时候,只觉得活灵活现。
后来才知道,鲁先生这里其实是化用了一则民间谜语。
“毛毛脚,毛毛手,站着像人,趴着像狗。”(谜底:猴子)
谜语对事物特征的提炼,精准又形象,特别善于捕捉神态。鲁先生用这两句话来描述孙悟空,那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另外一个让我非常感动的地方,是书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孙悟空当上美猴王依旧不快乐,因为: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净是吃呀,喝呀,玩呀,真没意思。咱们也得学点本领才好。”
在躺平成为主流的时代,还有人如此纯粹,鼓励孩子摆脱低级乐趣,去追寻更高级的快乐,真的很难得!
这种非常提气的小细节,书中还有很多。比如——
孙悟空去拜师,即便是只毛猴子,也知道不能吵醒祖师睡觉,也知道见祖师前要清理鞋子和衣服。
孙悟空学艺十年,但头七年里却没学武功,学的是说话写字、挑水浇地。因为,“功夫在平时”,这些积累对学习也非常重要!
画也双绝:
经典名画家,引用的经典名画
前面说,这套《趣玩小西游记》堪称绝响,不仅是现在的童书创作者很少有鲁兵先生精益求精的精神。
也是因为这套书的插画作者,是已经86岁高龄的吴儆芦先生。
他的作品畅销海内外,被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奉为至宝,直到现在都有无数网友追捧。
最著名的,当属这本《白鹅女》(又名《野葡萄》)。
绿竹,白鹅,穿着蓝印花布褂子的女孩,哈哈,漂亮吧?我选它作了公号的封面
淡蓝色的夜幕,白茫茫的芦苇丛,抱着白鹅的少女。
画面中的空灵幽静,有着直击灵魂的力量。
吴先生接到出版社的创作邀请时,已经是82岁高龄的老人,他把自己这辈子关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都融入了这套重画《趣玩小西游记》,希望孩子能从这套小书中,窥见中国艺术的宝库。
因此,他花了4年时间,创作了近400幅手绘插图和近200个人物形象,融入了戏曲动作、古画意境、传统服饰、历代造型、敦煌壁画……
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笔触所及,皆有渊源。
比如,孙悟空穿越茫茫大海,去拜师学艺。
画面中波浪的形状,其实脱胎于宋代山水画家马远的《黄河逆流》。
↑ 悟空渡河vs 《黄河逆流》
看了遍西游记,其实熏陶了中国传统名画,对我们的孩子来说,值不值?
压了孙悟空500年的五指山,取意于北宋名画《溪山行旅图》。
(上图为北宋名画《溪山行旅图》,下图为趣玩小西游的插画,是不是意蕴很像?)
孙悟空的模样,则出自京剧造型。
二郎神的造型呢,其实参考了永乐宫元代壁画《朝元图》中的白虎星君。
瑶池宴上醉酒的仙童们,出自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群婴斗草图》。
(上为《趣玩小西游》中的插画,下为《群婴斗草图》)
这就是匠心的老画家,才能这么一幅幅的花功夫,在不起眼的地方用工匠精神打造一本书。
类似充满典故和渊源的画面,书里还有很多很多。小孩子虽然不明白插画背后的故事,却也有一双欣赏美的眼睛。
数千年的时光如同大浪淘沙,给我们留下这些中华艺术的精华,是滋养孩子成长的最好文化养料。
《趣玩小西游记》全套共4册,官方定价是188元,这个价格入手两位大师跨越时空联合创作的绝响式作品,绝对不亏!
更何况,我们这次团购还争取到了很大的优惠,只要原价的5折,98元!
就能把这套《趣玩小西游记》抱回家,给孩子探索经典名著的道路,开一个足够精彩有趣的头啦!
适度年龄:这套书特别适合亲子共读哈,因为语言朗朗上口,所以我推荐4、5岁以上就可以亲子共读,孩子独立阅读以后,可以读到五年级。
点击文章后面的阅读原文,跳转“毛豆妈甄选”有赞店铺购买。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购买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