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不设“围墙”的大学,纽约大学与它的上海情结
作者:Kate
转载:国际教育视界
正文
漫步于纽约中心曼哈顿,远远能看到华盛顿广场附近的建筑上插满了印有火炬图案的紫罗兰色旗子,那里就是纽约大学的所在地。这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与整个纽约融为一体。
十年前,这所留学生心中“女神级”的顶级学府,将目光投向了远在大洋彼岸的上海,在最繁华的金融中心陆家嘴开设了纽大在全球第二所授予学位的海外分校 —— 上海纽约大学。
纽约大学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为何能吸引来自全球的上万名海外学子来此求学?对于设立海外分校十分慎重的纽大,又为何会对阿布扎比与上海情有独钟?经过十年的沉淀与发展,上纽大如何一步步成为了如今备受世界瞩目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
01
融入城市,
不设“围墙”的纽约大学
“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对许多人来说,纽约是一座承载着梦想与泪水的城市。
繁华、时尚与商业化,以及无处不在的文艺气息,赋予了纽约交融与多元的底色,也让纽大具备了得天独厚的“融合”基因。
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学习,能充分感受到什么是“以城市为课堂”—— 华盛顿广场是纽约市的文化与生活中心,拥有多家艺术学校与画廊,著名作家和诗人马克·吐温、爱伦·坡与沃尔特·惠特曼都曾居住于此,更汇集了藏有300多万件稀有藏品的大都会博物馆与观剧最佳场所百老汇。
而且,在纽大附近还能感受到浓郁的商业气氛,世界500强总部环立,距离全球金融中心华尔街也不过10分钟的车程。对于希望往商业领域发展的同学而言,来到纽大,意味着离世界一流的实习与就业又近了一步。
纽大的不设“围墙”,除了体现在校园的设计与城市融为一体外,还有另一层含义则是与纽大精神有关。从1831年纽大创立之初,“开放自由”就已融入了纽大精神。时任美国财政部长艾伯特·加勒宣布,不分国籍、宗教信仰和社会背景,学校的大门永远向所有学生敞开。
02
“学在纽大”的风潮从何而来?
从创校之初的158名学生,到如今已经拥有来自全球134个国家5万多名国际学生,纽大的发展是惊人的。
在2023年申请季,超过120,000名学生向纽大递交了申请,创下了有史以来申请人数最多的纪录。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纽大的录取率却降到了历史低点 —— 仅有8%的申请者如愿收到了Offer。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不约而同选择了纽大?除了纽约这座城市自带的天然优势外,纽大还有哪些吸引他们的地方?
在思考这两个问题之前,不妨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如此关注纽大的?是在知道这里曾经是李安、安妮·海瑟薇和Lady Gaga的母校之后,还是当32岁的创作歌手“霉霉”Taylor Swift以荣誉艺术博士的身份站在台上,激情洋溢地发表毕业演讲的时候?
事实上,在世界的各个领域都活跃着纽大校友的身影。从这里,走出过17个亿万富翁、国家元首、皇室成员、世界级科学家与财富500强企业创始人,以及像美国前联邦储备局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这样具有洞见的行业领袖。
拥有丰富多元的专业选择与全球一流的专业,是纽大吸引留学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举例来说,纽大的Stern商学院蜚声世界,是能进全美前五的商学院。其中,金融专业更是连续三年稳居全美前三,广受世界知名投行的认可。在Stern,每天与你打照面的教授,其实是金融界某个声名赫赫的大亨,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学生甘愿放弃比纽大排名更高的学校。
而且,所有在校学生都能体验纽大提供的一项独家海外学习项目 —— 前往纽大在海外的任意一所分校或11个全球学术中心上课与实习。
此外,纽大超高的就业率与遍布全球的雇主资源和校友关系网,解决了学生未来就业的后顾之忧。在纽大,近97%的本科生毕业半年内成功就业或入读研究生院,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毕业前就拿到了工作Offer。
03
纽大与上海:
一所中美“混血儿”大学的十年
在伦敦、巴黎、悉尼这些全球最繁华的城市,你也能看到紫罗兰色的旗子,因为纽大把海外学术中心开在了那里。然而,尽管学术中心已遍布世界各地,但纽大在创办海外分校的决定上却显得十分慎重,仅在阿布扎比与上海两地设立了分校。
是什么原因让纽大对这两座城市情有独钟?
谈到阿布扎比分校的创办,想法其实来的很偶然。那时,在任的纽约大学校长约翰·塞克斯通在皇家法庭与王储穆罕默·本·扎耶德·阿尔·纳哈扬仅用了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达成了共识。
塞克斯通最初提议在阿布扎比建一个学术中心,但王储听后摇了摇头,“我们能不能建一所纽约大学的姐妹校?如果可以,我们到底能把它建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它会成为世界前五,或者前十的顶尖文理学院”,塞克斯通的这番话打动了王储。
因此,尽管纽约与阿布扎比在地理距离上相隔甚远,但塞克斯通与王储在教育理念上的一拍即合,与期待创办一所世界一流名校的共同愿望,让纽大决定把第一所海外分校开在阿布扎比。
而上海纽约大学的创办,也是因为塞克斯通与上纽大首任中方校长俞立中有着同样的默契,并且在对什么样的教育才是世界一流的教育这一想法上不谋而合。
而且,在上海这座城市,塞克斯通感受到了与纽约十分相似的特质 —— 商业繁茂、名企林立,同为国际化的金融中心。而且,在两座城市的“骨子里”都流淌着时尚与文化的血液 —— 无处不在的艺术展馆,走在潮流前沿的时装秀,以及不断上映的各类话剧与音乐剧。
这让塞克斯通忍不住赞叹,“纽约、阿布扎比和上海都是充满活力的未来之城。”
就这样,2012年,在陆家嘴诞生了一所中美“混血儿”大学 ——上海纽约大学。它就像一条“鲶鱼”,闯入国内高教界,掀起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波澜。因为是上海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上纽大在创立时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俞校长曾谈到,“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高校办学的多元化。上海纽约大学将给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输入新的内容。”
尽管相比历史悠久的纽大而言,上纽大还是一所新校,但在录取学生的要求上却一点也不含糊。俞校长说,他希望同学们能在报考之前,认真思考四个问题:你愿不愿意选择一条不一样的、有挑战的人生道路?你愿不愿意选择一种不同的学习模式?你愿不愿意建立与世界的纽带?你有没有自信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全英文的教学环境?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这就是上纽大想要的学生。
Chen同学分享了自己当初来到上纽大的心路历程。在参加学校面试时,他惊讶地发现等来的不是预想中的问答环节,而是体验了两场精心构思的小组活动:其中一场他用意大利面搭了一座塔,另一场则是让他充分发挥想象力去完成一款全新产品的设计。Chen说,“当时我就想,这个学校录我的话,我是会来的。”
来到上纽大的第一年,Chen学的主要是通识课程,这部分课程占了整体比例的三分之一,然后才是学习专业与进阶专业课程。对他来说,虽然不像很多新生一样要过语言这一关,但还是要迎接另一个挑战,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Chen最感兴趣的是社会科学大类,但因为刚入学时能选择的专业有限,只好退而求其次选了人文方向的专业。大二时,当得知学校允许学生自己设计专业后,他马上联系了学校的两位教授,通过与他们的探讨,量身打造了一门最适合他的跨学科专业 —— 性别政治学。而且,Chen还发现,如果他对其它专业感兴趣,完全可以在校辅修第二专业。
当然,上纽大最炙手可热的“王牌”专业还是商科。每年毕业季,像微软、摩根大通、麦肯锡和欧莱雅这样的头部名企,都会来上纽大寻觅合适的人才。
为了帮助学生找到心仪的工作,学校专门设立了一套适用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在校期间,Chen就接触到了这套结合了线上与线下两个教育场景的规划方案。他说,在学校开设的线上“生涯实验室”(Career Lab),凭借AI与数字化技术,自己在就业能力与技能上得到了锻炼,也极大开拓了职业生涯视野。
在线下,职业发展中心的老师为他制定了长达四年的职业发展规划,每年都会设定不同主题。他先按自己的兴趣制定职业发展计划,之后再沿着感兴趣的方向深入探究,还能不时与他的专属职业生涯导师 —— 纽大毕业的校友聊聊对于未来职业的想法。
从上纽大创办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十年。回顾这十年,纽大校长Andrew Hamilton不无感慨的说,“短短十年间,上海纽约大学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创新意识的大学之一。”
结 语:
当具有创新精神的纽大遇到了与它气场相合的上海,就结下了这一段中美教育碰撞与融合的缘分。对于这所不设“围墙”的大学,未来会走向哪里,我们似乎又有了更多期待。
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2023年本科入学申请已启动
故事 | 纽约一位大学教授收到了一纸箱现金
纽约大学发榜,至少1000名中国学生获得录取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