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拆墙”的钉钉

“拆墙”的钉钉

科技

2021年,一家叫Jasper AI的初创企业在美国成立,它只做了一件事:通过手里掌握的GPT-3测试账号,帮助客户用AI大模型自动生成营销文案。

然后它一年就把总营收做到了4000万美元,18个月成了硅谷炙手可热的AIGC独角兽(2022年10月估值15亿美元)。

Jasper AI的创始人叫Dave Rogenmoser,是著名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的俱乐部成员,而YC的前任CEO就是OpenAI的创始人阿尔特曼。戴夫得到的是GPT-3最早期的内测资格之一,那个时代的GPT-3还不能“Chat”,易用性很差,需要非常高精度的提示词才能生成质量过关的文案,戴夫拿到账号后将GPT-3包装成了一个十分简单易用的MVP(最小可行性产品),通过邮件发给了他在营销行业的10个老客户,转天收到邮件反馈:“我仿佛看见了上帝!”

“上帝”是大模型GPT-3,戴夫与他的Jasper AI只是建起了一座桥梁,把“上帝”呈现在了普通人的面前。

这就是AI时代应用层创业公司的根本逻辑:帮助广大的普通用户降低使用AI的门槛,在不懂技术的普通人和大模型之间搭建桥梁,让AI能够更好地落入产业应用,帮助普通人提升工作效率,实现生产力的飞跃。

你们今天能看到的用AI大模型赚钱的,没人能跳出这个逻辑。就连ChatGPT爆火时期那些5块钱帮你注册一个账号的淘宝店,做的也是这个“降门槛、搭桥梁”的生意,只不过它们技术含量实在太低,ChatGPT爆火的第一天客单价是120元,第二天就腰斩只剩60元,第三天干脆直接跌到5块钱,恨不得直接关店。

反过来说,如果你技术含量够高,高到微软那个程度,即使一时半会还不太赚钱,可预见的商业前景也会高的离谱,Microsoft 365 Copilot的单账号订阅费用高达30美元/月,按目前的汇率约合219人民币/月,是WPS超级会员费用的6-8倍。微软在这个产品的助推下市值一度突破2.6万亿美元,约合19万亿人民币,差不多等于8个茅台,20个宁德时代,28个比亚迪。

AI办公值不值得你每个月花200块?

AI领域的第一个杀手级应用出现在办公领域,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办公场景的触达够广,频率够高,数据量够大,用户体量和付费习惯够好,同时还对效率敏感,是天然适合推广AI应用的领域。

实际上国内外有实力做AI应用的厂商,也的确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最先在办公领域落地,而且进度都推动得很快。微软最先全面接入AI的是office系列套件,Google的试验场则是谷歌的协同办公产品,国内钉钉是阿里旗下第一个全面接入通义大模型的产品。

钉钉4月份宣布接入通义千问

海外得益于B端用户有非常良好的付费习惯和续费率,知名办公软件的AI功能或服务基本都已经进入了收费阶段。个人笔记软件Notion的AI版本最高23美元/月,Zoom的AI功能虽然还处于内测期,并没有单独增加收费,但只有付费的高级用户才能体验;Character.AI的Plus版本则需要10美元/月,Midjourney的顶配版(mega plan)单月订阅费甚至达到了96美元,只不过这个价格包含了额外的GPU算力权益。

相比之下,国内厂商完成内测进入市场化收费阶段的产品还比较少,这和中国B端用户的属性与付费习惯相关,但实际上大模型接入产业应用的进度绝对不算落后。8月22日,钉钉就刚刚在2023生态大会上发布了全新的AI PaaS平台,还联合了生态合作伙伴发布了数字员工等AI应用。

过去通过聊天机器人实现的文生文、文生图,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对AI大模型能力的试探,玩具属性居多,称不上生产力工具。但钉钉发布的AI PaaS平台和以数字员工为呈现模式的AI应用,意味着行业已经开始具备体系化运用AI实现降本增效的能力。

钉钉商业化路径

如果再说得通俗一点,在人工智能办公领域,钉钉发布AI PaaS平台的举动,意味着他们找到了让AI玩具进化为AI生产力工具的方法论,某种程度上讲,它们已经可以在钉钉平台上批量实现硅谷独角兽Jasper AI所做的事情,而且门槛非常低,甚至不需要你懂程序,只需要在聊天里at数字员工提需求,就可以直接实现相应的功能。

比如大会现场展示的数字招聘专员“1号招招”,平时就躺在你的通讯录里,你需要招聘的时候可以直接找她聊天,让她给你招个人。

比如你跟她说给我招个xx方向的产品经理,她就会自动写好岗位职责等内容,将招聘启事发布到招聘网站上,然后对收到的简历进行回收和筛选,再跟符合要求的人预约面试,完成一个HR所要做的全部工作流程。

这期间的整个交流过程,基本上和你直接找人类HR沟通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才被称为“数字员工”。她权限也和真实的HR岗位相通,她所撰写的岗位职责信息、工资待遇、工作时长和福利政策,都来源于对公司员工平时工作内容的总结,以及对财务数据和考勤信息的调用。

办公显然是AI产业应用领域跑得最快的一个板块,微软Microsoft 365 Copilot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只不过是通过Word文档和Excel实现的。office套件依托云服务正在融合成为一个成体系的办公平台软件,在这个平台上你也可以让Excel总结一下某岗位的工资待遇和工作时长,然后让Word调用这些数据帮你写一个招聘启事发布在领英上,再通过Outlook接收简历并回复安排面试预约。

钉钉AI PaaS是什么

这背后至少隐含了三个比较重要的能力:一是在各个板块都要有强大成熟、体验良好的专有应用;二是具有平台级的接口能力并能够打通应用之间的数据;三是数据互通的同时还要有非常强的安全管控能力,能够保证该互通的数据可以流畅互通,不该泄露的企业数据绝不对外泄漏。

这三项哪一项都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事情,而是一套严密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微软在上半年找了100家B端的铁杆用户给Microsoft 365 Copilot做内测,内测时的价格是单账户100美元/年,等测试结束正式对外发布的时候,这个价格飙到了30美元/个月,也就是360美元/年,是内测价格的三倍多,远超市场预期。换算成人民币就是219元/月的订阅费,年费价格2613元。

微软不是什么初出茅庐的愣头青,这家公司在B端客户心理的掌握上一贯精准,定价也是公认的刀法精准,几乎永远跨在客户能够接受的最高价位边缘大鹏展翅。它们敢定出一个月200块钱的价格,就意味着至少在微软和那100家铁杆用户看来,产品和服务肯定是值得这个价钱的。

这已经不是对单一软件或软件服务的付费行为,这一个月200块人民币的价格,买的其实是微软旗下一套具有很高可拓展性的AI办公平台体系。

该对标Microsoft 365的

不是WPS而是钉钉

在微软发布Microsoft 365 Copilot之后,股价应声上涨的除了微软自己,就是隔壁的金山了。但金山其实在内核逻辑上跟近年的微软存在越来越明显的区别:金山办公更多做的是软件端的工作,卖的是解决方案,而不是平台化的能力,这和微软这些年依托云服务整合旗下办公软件的平台化、系统化趋势,是存在明显差别的。

Copilot发布会上的一个环节,清晰地体现了这种差别。微软在发布主应用的同时,一口气发了50个Copilot的相关插件,而且宣布Copilot将可以使用所有ChatGPT和bing上的通用插件。这意味着微软如今做office的底层逻辑已经变了,它对office系列定位从单一软件的逻辑,变成了SaaS基础平台的逻辑,或者说,微软在这一点上开始和钉钉趋同了:它们都更想做智能办公领域的PaaS平台,而这个体系的可拓展性和想象空间大到几乎不可想象。

从这一点上来说,国内真正应该拿来和Microsoft 365 Copilot做对标的,不是金山办公与WPS,而是钉钉。而在这一点上,钉钉的布局可能比其他办公平台还要更激进一点,钉钉如今的掌门人叶军说,钉钉要通过大模型把产品重做一遍。

这不是个特别新的概念,反而非常现实,有很多公司虽然没有提出来这个说法,但事实上也是这样做的。

以前招聘启事中经常会见到一个要求或者加分项,叫做“熟练使用Excel”,关于“熟练”的标准则是玄学,因为Excel看上去简单,实际上用好的门槛很高。为了实现统计功能需要用到大量复杂的公式,而随着公式越来越复杂,易用性也就越来越差。

但到了Copilot的时代,这个利用复杂公式达成统计目的的产品逻辑彻底被颠覆了。

就拿星海上一次写AI时做过的“AI大模型点将录”这张图来说,我们汇总了国内125个大模型的相关信息,并且做了分类统计。在统计地域分布的时候,在Excel里要通过筛选出不同的地点,再一一进行二次统计,才能做出“北京以52个大模型的数量,占了中国大模型产业的半壁江山”这种结论。

但是Copilot的时代,这些统计步骤都可以被简化为一句话:帮我统计一下每个地方分别有多少大模型分布。

Excel就会直接以表格形式给你一个完整的统计结果。

天下苦Excel公式久矣,而Copilot事实上正在通过大模型把office重做一遍。

钉钉面临的问题和office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几年前我和钉钉的员工聊过,他们自己也承认的一点是:由于不断地适配各个用户的定制化需求,导致钉钉的功能实在是太多了。虽然越来越全能,但也确实越来越臃肿,功能选项的复杂度从汽车仪表盘,进化到高铁仪表盘,然后一路奔向飞机仪表盘,易用性下降得十分明显,学习成本则变得越来越高,用户体验越来越繁琐。

这是一个大型办公平台的必经之路,很长时间里钉钉都在试图平衡千行百业千奇百怪的功能需求,和软件的易用性与用户体验之间的矛盾。而大模型的出现,成为了钉钉重塑产品的一个契机。

数字员工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以前你想找个招聘辅助系统要在功能模块里搜索,可能还能搜索出来几十个同类应用或者插件程序,然后一个一个试,看这些程序是不是能够完全符合你的要求,如果不能你甚至可能需要自己开发一个。

但现在在大模型的帮助下,逻辑从找匹配的应用,可以转变为直接找你通讯录里的“数字员工”,或者调用基于AI PaaS原生的智能化应用及场景方案,用人话跟她提需求就能达成目的,这就是AI PaaS开放给生态和用户之后的实现的效果,也就是所谓的“通过大模型帮助生态把产品重做一遍”。

帮助千行百业乘上AI的东风

钉钉与Microsoft 365 Copilot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明显区别于微软的一面:它明显有更深的产业属性,能够更直接地深入到产业一线,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并将数据能力沉淀下来。

office软件的底层产品架构,不是从企业组织出发的。但钉钉则天然为企业组织而生,并且从一开始就有很强的组织协同属性,而且通过通信功能,有着明显更强的互联互通能力。
如果说未来企业内部的专属AGI最有可能诞生在哪里,我会认为是钉钉这样的AI PaaS上。在这一点上,钉钉有几个很明显的优势:

首先,作为AI PaaS平台,AI时代的三个关键要素:算法,数据,算力,钉钉都不缺。钉钉向上链接的是通义等通用大模型,向下触达的则是千行百业的一线业务和生产环节的原始数据,同时还有云业务作为基础的算力支撑,能力覆盖了AI时代的各个关键环节。

钉钉发布会现场的叶军

其次,钉钉是基于企业组织的平台,有非常成熟完善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天然可以做到组织内外的信息隔离,可以更好的保证AI落地过程中很多人担心的信息安全问题。

ChatGPT席卷全球的过程中,业界最实际也最严重的质疑和担心,就来源于数据安全。用户在使用ChatGPT等AI工具时,可能会不经意间将私密数据输入到云端模型,这些数据可能成为训练数据,也可能成为提供给他人答案的一部分,从而导致数据泄露和合规风险。

亚马逊决定全方位禁止员工使用ChatGPT就是因为其法律部分在ChatGPT生成的答案内容中发现了与公司机密“非常相似”的文本,他们推测可能是由于一些亚马逊员工在使用ChatGPT生成代码和文本时,输入了公司内部的数据信息。而这些信息又被当成答案提供给了新的提问人。

但钉钉这类工具的底层逻辑就是建立在公司和组织层面上的。它不像office是基于产品连通的逻辑,也不像微信这些聊天工具强调个体属性,而是本身就为了构建企业内部的数据生态而生的,自然也能很好地将企业内部的生态和外部进行安全隔离。

举个例子,钉钉上的聊天记录转发和会议纪要内容,都是没办法转发给无权限的第三方的。按照这个架构来说,你在企业内部的钉钉上使用AI,用内部数据训练AI,这个数据也永远不会被提供给其他企业。

这样的产品形态最适合做企业内部的语料库。扩大来讲,也更适合做产业内部的通用模型。你用企业自身数据训练出来的肯定是属于你自己的专属AI模型,和外面任何一家其他公司的妖艳贱货都不一样,别人想偷也偷不了。

这就是AI PaaS的能力,钉钉试图做的是一个智能化的底座,它提供的是底层的架构和AI大模型的能力,而在这个底座上成长出来的个性化AI助理,则几乎可以说是企业自己训练出来的数字员工了。每个企业用不同的数据和维度,喂出来的将是不同的专属AGI。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某种程度上讲,钉钉在做的是帮助千行百业没有直接进行AI大模型开发和训练能力的企业,骑到AI背上去。他们试图做旧时代与新时代之间的船,把中国5200万中小微企业摆渡到人工智能的新世界去。

结语

我在文章的开头说,所有AI大模型的应用探索,本质上都在做一件事:帮助广大的普通用户降低使用AI的门槛,在不懂技术的普通人和大模型之间搭建桥梁,让AI能够更好地落入产业应用,帮助普通人提升工作效率,实现生产力的飞跃。

而要让AI落入产业应用,从玩具变成工具,本质上在做的是一个“拆墙”的过程:

  • 拆掉AI和使用者之间的墙,竭力降低使用的门槛;

  • 拆掉AI和开发者之间的墙,不断降低开发的门槛;

  • 拆掉企业内部组织之间的墙,消除数据孤岛,实现更有效率的数据调用和分析;

  • 拆掉软件内部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墙、拆掉软件与软件协同之间的墙,通过AI实现更有效率的功能调用和更一目了然的功能落地。

AI本质上依然是工具,人类对工具的使用永远追求两件事:不断地提升效率,和不断地简化步骤。今天所有的AI办公企业都在围绕这两个目标进行自我进化。而有一些跑在前面的公司,正在成为其他企业从旧时代去往新时代的“摆渡人”。

这个工作钉钉们本来就在做,已经做了好多年。这些工具型企业服务平台,过去做的是帮助企业数字化升级的工作,本质上也是一个拆墙的过程:

  • 拆掉数据和从业者之间的墙,降低使用门槛;

  • 拆掉产业需求和开发者之间的墙,降低开发门槛;

  • 拆掉组织内部的墙,消除数据孤岛,降低沟通成本;

  • 拆掉不同软件之间的墙,将信息统合于平台上,提高沟通效率。

如果说过去钉钉和“钉钉们”在做的,是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那么未来它们要做的,就是通过自身AI能力,帮助企业进行迈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化升级”。

人类的时代必将走向智能化,要不要做AI早就已经是没有必要讨论的问题了。无论是人与人,公司与公司,还是国家与国家,决定未来格局的关键:到底谁能够把AI使用的门槛降得更低,用得更好。

而这些平台正在拆掉那些不必要的墙,成为千行百业从旧时代前往新时代的摆渡人。

点击关注,获取更多资讯

星海情报局

入驻媒体平台

36Kr/ 虎嗅/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 网易新闻/ 

喜马拉雅/雪球/ 腾讯新闻/凤凰新闻

转载与合作 请添加微信:

Operator1128(转载)

guli2060(合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红眼球斗牛犬中方保密工棚终于“拆除”,亚洲第一巨舰即将海试,美方大呼:不可思议!拜访索菲亚大教堂美欧要“拆伙”,欧洲27国转身对华发难,是中方访欧被谁截胡了吗“小院高墙”是什么意思?这得从美国对华政策说起……支付宝“拆掉”自己的一年长篇小说《如絮》第一百四十一章 越南-1966年 点射春雨染过的和服你每天用来打卡的钉钉,居然藏着「ChatGPT」「Midjourney」和「Notion」巨头“拆墙”,谁能受益?【探索】复兴中路沿线9处特色空间“拆墙见绿”,实现开放共享拜登费力垒砌“小院高墙”,然而……走线?没门!水路已放置巨型“浮墙” 船、人都来不了 但司法部这样说独家|钉钉总裁叶军:钉钉暂无引入外部资本的计划苹果Apple Store官方商店登陆微信小程序;京东自营开放第三方卖家供货;钉钉推出新一代组织管理工具“钉钉HCM+”……英特尔“拆分”晶圆代工业务?“差评墙”为何成“景点”?亚裔一家车厢内遭3名少女暴力攻击,乘客筑“人墙”保护!剑指芯片“内存墙”,三星投资了一家光互连公司肿瘤填满胸腔,8岁女童三年无法平卧,专家精准“拆弹”超大可折叠电视机,正在换道「拆墙」?【探索】见缝插绿!家门口的“绿墙”“花墙”等你打卡我的美国家人太诡异!维州毒蘑菇案致3死,家中“死亡墙”诡异真相曝光!警方调查惊人内幕!“校园里修墙”的课程作业,超酷!加拿大看新闻也要“翻墙”了?Facebook和谷歌将停止在平台为加拿大用户提供新闻!小程序帮大厂“拆墙”茶饮赛道内卷,新品牌如何“跳出围墙”小红书7000字讲透设阻拦非法移民“浮墙”遭抗议 得州将浮标屏障移近美国本土“拆盒清洗后才说要钱!”女子花近1900元买的高铁商务座,200克葡萄卖60元,铁路局回应:价格合规但未提前告知,处理责任人医聊丨智齿拔or留?带你了解这趟口腔“拆弹行动”近万元“北大清华研学游”,变成与校门拍照?“拆盲盒”式研学团背后的火爆生意与乱象一所不设“围墙”的大学,纽约大学与它的上海情结华人女孩遇“拆白党”险遇害? 每天50万人瞄准儿童, 团伙合作细节令人细思极恐!自学技术“翻墙”浏览境外色情网站,这种行为违法吗?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