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漂亮裙子出门,我妈骂我像妓女”
先来插播一条消息,她姐in&on直播专场来啦,超多漂亮实穿的高品质衣服,直播间专属价,百元搞定大牌质感!点击下方即可预约,大家一定要来直播间看细节,还能顺便学学穿搭小技巧~
“有一对不扫兴的父母,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最近,她姐的社交平台快被这个话题刷屏了。
这个话题下,有个女孩的视频格外引人注意。
大晚上和妈妈去买冰棍,妈妈不会挑剔,而是会小声说背着你爸爸吃;和父母分享好喝的奶茶,爸爸会笑眯眯说一句好喝;化了奇奇怪怪的妆,他们会说真好看;挤在小桌子上吃饭,也可以开开心心。
图源:网络
明明只是最普通不过的日常,但却获得了三百多万的点赞。
三十多万条评论里,大部分网友都说,没体验过不扫兴的父母,只听过父母说扫兴的话。最让人难过的一条评论是:“对不起,这里面的每一幕换做我妈我都会挨骂。”
大到学习考试,小到吃饭旅游,中国式爸妈,似乎天然习得了一套给孩子扫兴的话术,把泼冷水这件事写进DNA。
于是,许许多多的成年人们,开始去别人的幸福里寻找救赎。
看他们的幸福生活,我破防了
从视频里可以看到女孩家境算不得优越,一家人挤在小出租屋里。
但她拥有完全不扫兴、陪她一起快乐的父母,再普通的日常也能品出满满的幸福,打地铺也乐乐呵呵。
没体验过不扫兴父母的广大网友们在评论区酸成了柠檬精。
“假的假的,我要闹了!”
“刷着刷着手机,眼泪落下来……”
“我像阴沟里的老鼠在窥探你的幸福。”
“这就是科幻般的亲情吗?”
“快说这是什么电影的宣传片?好羡慕的世界观啊。”
有人表示这题我会:
大晚上买冰棍,爸妈加入是不可能加入的,他们只会瓢泼一盆冷水:
“别老吃这些冰的,对胃不好!你自己吃吧,我不要。”
化了奇奇怪怪的妆不会想着给爸妈看,他们不仅不会被逗笑,反而觉得丢脸:
“脸上画的什么鬼画符,快去洗掉!”
奶茶是喝不惯的,“里面全是色素,喝多了致癌,别老吃垃圾食品,等你老了就知道了!”
下馆子吃饭更是要命,“外面洗不干净,全是味精味,又乱花钱,不如在家做饭来得健康又实惠……”
评论下面网友纷纷附和:“快别说了,报我身份证得了呗”“代了代了,已经在窒息了”“全国统一话术的爸妈”。
是啊,父母们仿佛学过同一本《扫兴回应大全》,总能轻描淡写找到最打击你的语言,37度的嘴说出零下五十度的话。
“吃顿火锅开开心心给妈妈分享,结果亲妈发来自己中午吃的辣椒酱拌饭的照片说,三块钱吃的饱饱的。”
“跟朋友去吃韩式烤肉,我爸说,你真会享受我都没吃过,后来请他去吃,他吃了几口说,还不如去吃一碗面。。。”
“出去旅游给他们分享好天气和上飞机时候的激动心情,他们回复道,你过的富人生活,爹娘过的地狱生活。”
同款分享旅行的快乐:“去青岛玩给爸妈发美景,他们冷不丁来句,你觉得你在外面旅游很牛吗?”
“618我给妈咪买了件新衣服,她说我乱买,花这个钱还不如给她找一个女婿。端午三天都在催我怎么还不结婚。”
“去矫正牙齿,挨痛的是我,出钱的是我,花时间的也是我,结果还被骂浪费钱,浪费时间,已经被咽得不想说话了。”
“很多父母见不得孩子不吃苦,孩子开心的时候最会扫兴了……我花4块5吃个早餐,我爸说,嗯,比我花得多。”
“成绩不好出去散心,我爸说,养你不如养条狗。”
“孩子:妈,我学不下去了,感觉要跳楼了。妈妈:你带手机去学校了?”
“闺蜜兴致勃勃安排假期,她亲妈说,你把我拉黑吧,我不想看你们开开心心过年。”
“发朋友圈晒春日,爸爸辣评,你还有时间浪??”
“无论我想做什么事情,他们首先就是否定我,最后等到我不高兴了,他们才来肯定。仿佛闹这出全是我戏精。”
“美美化个妆出门,我爸说我妖精妖怪。”
“穿个漂亮裙子,我妈说我穿得像是去做鸡。”
“洗完脸没擦干被骂水性杨花,关键是我是男的,被爸妈骂水性杨花?”
《还不如》《不好玩》《不健康》《太幼稚》《太脆弱》《特意为了你》《高考完干啥都行》《大学白读了》《我不是不让你去》《你工资很高吗》……
这些名言随便一句都令人窒息,随时随地喜提伤心事,于是这群失望了太多次的小孩决定:
“所以我已经不在家里住了。”
“后来我都不爱跟他们分享了。”
“索性什么都不跟他们讲,不抱希望就不会受伤。”
分享快乐,快乐消失
倾诉痛苦,痛苦加倍
其实我们也能理解父母的心态,他们经历过真实的匮乏,那种刻骨铭心的不安全依旧笼罩着他们接下来的生活。
无法体会简单的快乐,而是要“居安思危”。
所以享受开心是罪恶的,应时刻告诫孩子拾起“吃苦耐劳”的品质;而且感到满足是不道德,要随时记得“保持谦逊,不要飘了”。
“开心的时候警告你还有问题12345,难过的时候提醒你不要忘了问题678910……”
这样别扭的心态世代相传,于是乎,东亚小孩的成长充满了紧张与小心翼翼。
松弛感是我们一辈子都羡慕不来的东西,“长大后才知道一个碗不过几块钱”“原来摔坏东西是可以不被责骂的”。
当然我们也有对付扫兴父母的方式,譬如忍无可忍发一场大疯,譬如每次指出他们的扫兴,提前预防。
确实有很多父母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扫兴体质,只是“知道错了,下次还来”。
最可怕的是有的父母扫兴却不自知,被指出后还要死死捍卫长辈的权力与尊严,要用更加正确的话术让小孩继续臣服。
之前上热搜的一个短视频就看得人心惊。
是母亲自己拍的视频,在今年母亲节,儿子买回来一大束花祝妈妈节日快乐,结果这位母亲反而生了一场大气。
“一点都不实用的东西,过两天就要扔掉”,妈妈不但不领儿子的心意,还逼着他去把花退掉。儿子真的乖乖去退了花,回来时委屈地抹眼泪。
妈妈没有作罢,更过分的是她把正在抹眼泪的儿子拍成视频放在网上寻求认同,她继续输出“我做得真的不对吗?”“接受的人开心才是真真正正的好礼物”。
从头到尾小孩没有为自己说话的余地。
他已经服从妈妈的旨意退了花,心情已然很不好受了,妈妈没有意识自己伤了孩子的心,还要继续羞辱小孩,将镜头对准他。
这从来没有平等的对话,而是权力的展演。
还有一个14岁小女孩在暑假期间为母亲做一顿饭,她精心准备了四菜一汤,还贴心附上餐后水果。
结果妈妈没给个好脸色,反而带着训斥拍视频发到网上:“怎么,你是要我表扬你吗?”“中午做这么多,我们怎么吃得完?”
她完全无法承接女儿的心意,同时还充满恶意地把女儿的礼物曲解为女儿邀功。
视频引发了全网的愤怒,妈妈非但不反思自己,而是继续在直播中还击,倒不敢直接回击网友,而是继续指着女儿几连问:
“昨天中午的菜做多了,你有意见吗?网友意见很大,说我不配做妈妈,你说我配不配做你妈妈?从小带着两个女儿拉扯大,却被骂不配当妈妈,凭什么?”
图源:新浪微博
我想这两个分享视频的妈妈其实内心底里是有一丝小骄傲的,不然也不会发视频炫耀孩子的心意,但她们从未学会如何用正向的情感表达爱意。
反而“打是亲骂是爱”,很多父母只会用负面的责备、否定的态度对待小孩,最后就呈现出这代父母特有的“对内嫌弃,对外炫耀”的扭曲状态。
还有个妈妈在小红书上分享十几岁女儿的现状,他们已经移民去了国外,女儿想当演员,妈妈本来以为女儿是说着玩儿的,没想到她认真地在美剧里跑龙套。
孩子能去演美剧,无论角色大小都是令人感到骄傲的事,但这个妈妈分享完之后还得泼一句冷水“看了下美剧评分很低,没想到这么烂的剧还要拍第二季”。
网友评论,东亚父母走到哪儿都一样,又要嫌弃(对内)又要炫耀(对外)。
华裔脱口秀演员梁娇颖,把自己的妈妈请到播客上就是想告诉她,“妈妈你知道吗,我这样的肤色和厚嘴唇在国外其实被认为是美的!”
结果这位慈眉善目、举止优雅的妈妈全程反驳、不断重复:“不可能,你觉得你还是美女啦?我觉得你长得很丑啊,那个猪拱嘴……”
这个视频引起外网无数人震惊,他们不能想象亲生父母怎么能够对孩子说出如此狠毒的话。
其实中国小孩还蛮熟悉类似话术的,这个视频标题就叫做《给外国人来一点东亚震撼》。
“我治愈了二十年前的自己”
在扫兴中长大的孩子们,曾以为这种状态是正常的,是所有人都这样的。但随着他们长大成人,见到了那些真正的爱,才陡然醒悟:
原来我们一直缺乏被爱的事实认知,我们总是在有代价的爱里彼此为难。
前段时间,有条帖子让不少网友破防了。
一个女孩写下自己和男友不同的成长轨迹,她说:“原来真的有人是能够快乐的。”
一条条细碎的生活小记与微小的情绪差距,照应出截然不同的人生。
男友不会觉得亏欠父母,父母也不会干涉他的生活,彼此都很独立,很有界限。而她每个月给父母打钱,买很贵重的礼物,一遍遍向父母求一个肯定。
最令她姐印象深刻的,是两个人接收到的不同的死亡教育。
男友的外公去世时,他和妈妈通话,妈妈在最后说:“这都是人生很正常的事,你要自己好好的,不用挂念我。”
女孩的爸爸生病做手术时瞒着她,却又在某次争吵时摆出自己身上的疤:“你只知道自私地过好你自己的生活,我们就算死在街上你也不会在乎。”
这些话,像极了每一个拧巴的父母。
他们的确拼尽全力给了孩子爱,也在内心深处希望孩子幸福,但与此同时,他们的潜意识里还是在期待回报。
每一个扫兴的父母,大概都有这样的心理活动:“我对你这么好/我为你付出这么多/我为你牺牲这么多,你怎么能不孝顺我呢?”
东亚教育总是把孝顺与驯服摆在第一位,要感恩,要回报,要吃苦。
图源:网络
但这些爱统统都有代价,也因为被爱得苦大仇深,所以我们总是战战兢兢,每过得舒服一点,就担心是不是自己太自私。
熬到最后,付出变成了计量单位,爱与被爱成了需要证明的命题,“扫兴”也成了人生常态。
女孩在最后写:
「从前我以为世界上的人都很苦,苦是常态,快乐是虚妄的,短暂的,安逸的,享乐的,可耻的。爱就算是刺痛我,但只要那本质是爱,如何表达并不重要,好像一段关系里必须有伤害才是羁绊,才是爱。......世界上真的有人被很轻盈地爱着,没有什么很沉重的负担,不需要有什么很深的羁绊,不需要有什么一旦回忆起来无论过了多少年还是会忍不住想要落泪的事情,不需要一直努力地去证明自己是一个值得被爱的人。」
互联网上关于东亚家庭教育议题的讨论已经翻过几个版本,但这似乎是第一次对人们造成如此大的冲击。
原来,好好相处可以是这么简单的事啊,原来我们可以被轻盈地爱,不必扫兴,不必负累。
好在,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年轻人们,正在自己改变原生家庭的氛围。
前段时间,有个打翻奶茶的孩子,成了广大网友的羡慕对象。
面对“闯祸”的孩子,妈妈没有责怪,第一句话说的是:“那你要少喝很多哦。”
图源:网络
后来,妈妈说:自己小时候就常常因为小事而被冷脸对待,她不希望孩子再在这种氛围中长大。
图源:网络
妈妈安慰了她的孩子,也像是回过头,安慰了曾经的自己。
我们无意指责那些扫兴的爸妈,因为在那个人人奉行吃苦教育的年代,他们也度过了被打压、被扫兴的青春时代。他们也许不懂怎样和孩子友好相处,也许还不擅长接受孩子的爱。
在那些漫长的压抑里,他们淋过了雨,却还没学会怎么撑伞。
但没关系,我们可以自己学会,我们可以让“扫兴”在这一代终止。
图源:网络
我们可以更爱自己一点,重新养育自己,重新满足自己,花自己的钱买自己的快乐。我们也可以更爱孩子一点,剔除那些情绪化的尖刺,摒弃掉阴阳怪气的表达,真诚而自然地讲述爱,理解爱。
如果可以,再回过头爱一爱曾经扫兴的父母。
认真地告诉他们,我们可以有更好的相处方式,我们可以更快乐地活着,我们彼此夸奖彼此包容,不是因为孝顺的规训,不是因为功利的计算,更不是因为愧疚的不安。
只是因为我爱你们,我希望,我们好好的。
监制 - 她姐
作者 - 黄瓜酸啤、今鱼
微博 - @她刊iiiher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