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患上糖尿病的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患上糖尿病的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健康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过去40年,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持续增长,达到11.2%。公众的印象中,这是一种中老年病,但由于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越来越多不到30岁的年轻人,甚至还在学龄阶段的青少年,也成为了糖尿病患者。而在患病人群中,治疗率仅为32.2%。



记者|印柏同

编辑|王海燕

当年轻人患上糖尿病

从今年3月起,王琳(化名)会在每月第一个星期日的中午,给自己戴上血糖监测仪。站在卧室的全身镜前,她首先要找到自己大臂外侧脂肪最多的地方,随后用酒精棉擦拭,用一根1厘米的钢针,快速插进皮肤,把一根直径不到一毫米的软针插进血管。随后的半个月里,这根软针会把王琳的血糖数据,实时传送到手机APP中,供王琳参考。

王琳使用的血糖检测仪,在糖尿病群体是最常用的仪器。王琳是今年1月注意到身体异常的,当时公司体检,她查出“空腹血糖已打糖尿病诊断标准“。王琳吓了一大跳,2月份去了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特意挂了专家号复诊。

纪录片《单一生食:三十天逆转糖尿病》剧照

在全是中老年人的候诊厅里,25岁的王琳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最后的检测报告是残酷的,王琳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她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小时血糖值分别为13(mmol/L)和22(mmol/L),几乎超出诊断值(空腹血糖值≥7.03(mmol/L),餐后2小时≥11.13(mmol/L))的一倍,即使在中年人群中也不算低。

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葡萄糖是人体日常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正常人的血糖,其生产和利用处于动态平衡,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内。因此,血糖是筛查、诊断及监测糖尿病、低血糖等多种糖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指标。一个人如果满足随机血糖≥11.1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或者葡萄糖负荷试验2小时血糖≥11.1 mmol/L的其中任意一项,就可诊断为糖尿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告诉本刊,按照致病机制,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1型属于自身免疫疾病,通常在病毒感染后,诱发患者体内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腺不能分泌胰岛素,我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全年龄段T1D(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1.01/10万人年,0~14岁人群为发病高峰群体,发病率达1.93/10万人年。

2型糖尿病是一种在遗传和环境因素下,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损伤造成的疾病,更多与后天包括饮食和生活习惯相关。我国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属于2型糖尿病。而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报告,过去4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一直在持续上升,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2%。

过往,王琳对“血糖“这个单位值毫无概念。95后的她已工作三年,如今在上海一家互联网大厂任职,周六经常加班,日常三餐则靠外卖。和大多数女生一样,每隔一段时间,感觉需要减肥了,王琳会计算一下食材热量,却很少注意食物中的含糖量。

《二十不惑》剧照

王琳吃甜食,她高二开始患上抑郁症,发现甜食就像兴奋剂,总能让心情好一点。此后,她几乎用喝冰红茶、可乐代替了喝水,奶茶流行后,每天则至少一杯,偶尔拿巧克力当饭吃。这样的生活,她持续了至少8年,最终诱发糖尿病。

今年32岁的金晓宇已患糖尿病4年,其发病同样跟生活习惯有关。从小到大,金晓宇的身体素质都很好,是班级篮球、足球比赛的主力,还常获得校运动会田径短跑的冠军。但由于工作有应酬,他几乎每天两顿酒局,同时顿顿不离面食,从早上淀粉勾芡的浓厚胡辣汤,到泡馍、面条,他以前从没意识到,这样的碳水食物,都是葡萄糖的重要来源。确诊前一段时间,他还爱上了冰红茶饮料,虽然选的低糖,但几乎拿来当水喝。

金晓宇的母亲已有近10年的糖尿病患病史,但他只知道糖尿病需要终身服药,有很多并发症,比如会烂脚、伤口不好愈合等,却从没意识到当自己频繁口渴、上厕所时,已经进入糖尿病前期。

按理说,王琳对糖尿病并不陌生,她的爷爷和外公都是糖尿病患者,都因此去世,她妈妈也血糖过高。王琳知道糖尿病会遗传,所以很早就认定,自己在40岁以后肯定会得糖尿病,但她从未想过,自己会在25岁就确诊。其实前两年的单位体检中,王琳就注意到,体检报告单上写着血糖值和尿糖值异常,但除了5年中胖了20斤,她从未觉得身体哪里不舒服,所以完全没引起重视。

《急诊科医生》剧照

隐秘的疾病

在王琳过往的印象里,糖尿病是一种无关紧要的慢性病。她记得,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外公,生前每顿饭都喝两杯酒,烟也抽得凶,但老人在因糖尿病肾衰竭之前,除了身体有些消瘦,一直都算硬朗。

直到自己确诊糖尿病后,王琳捧着电脑查阅了资料才发现,糖尿病一旦患上就无法治愈,且随着年纪增长和患病时间增加,甚至有可能引发糖尿病足而截肢,完全不是王琳自认为很熟悉的糖尿病的。

王琳对糖尿病的认知,是大多数患者的缩影。正因为这种忽视,糖尿病在我国呈现出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治疗达标率低的特点,大部分患者在出现糖尿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前,对它毫无察觉。而根据《中华糖尿病杂志》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在2015-2017年全国第8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中,有54%的糖尿病患者未确诊,也就说确诊率不到一半。

郭晓蕙则告诉本刊,糖尿病可以分为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糖尿病中晚期三个阶段。其中糖尿病前期阶段,各血糖指标还介于正常值和诊断值范围,除了体内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水平增加,身体一般不会表现出其他异常。理论上,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自身饮食和生活习惯控制,回到正常状态。这也是推迟糖尿病发病的重要时机。

《手术直播间》剧照

但郭晓蕙观察到,年轻的糖尿病患者,不少都是出现了急性并发症,才到医院看病。这些急性并发症包括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通常都是先送急诊,检查发现得了糖尿病。而到了这个时候,已经错过了糖尿病治疗的最佳时期。

这一阶段的患者,因为体内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且尿糖过高(一般血糖值在10以上),会往往会出现另一个典型症状,即吃饭多、喝水多、排尿多和体重减少,简称“三多一少”。不少患者会因此到医院检查的,但同样已错过了糖尿病治愈的时期。

郭晓蕙说,年龄超过40岁人群、体型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爱久坐,不运动人群,都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因为糖尿病前期的隐匿性,她建议,公众应了解,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并定期做血糖检测。

王琳确诊时,已经到了无法治愈的糖尿病阶段。她的空腹血糖值已达13 mmol/L超过诊断值一倍,医生告诉她,“这种数值意味着,胰岛功能已经很差,如果测尿糖肯定是四个加号,甚至有酮症酸中毒的风险。”如今,王琳每天需要是把血糖浮动范围控制在4(mmol/L)-10(mmol/L)之间,这也成为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为此,她曾几乎彻底戒掉碳水,每一样带甜味的食物,会使她的血糖升高多少,也烂熟于心,例如,一根香蕉会让她的血糖值从空腹前的6,飙升至10,是绝对不能吃的。此外,王琳还需要服用一款叫二甲双胍的药片,每天两次,饭前服用。

为了记录自己的控糖之路,王琳曾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到社交平台上。出乎她意料的是,很多20多岁的网友给她发来私信,讲述自己的糖尿病患病经历。甚至在一条王琳置顶的帖子中,300多条留言中,半数以上都是像她一样,年纪轻轻就诊断为糖尿病的年轻人。

《亲爱的自己》剧照

郭晓蕙告诉本刊,20年前,她接诊的糖尿病患者,还几乎没有30岁以下的。但现在,她的患者中,约五分之一都不到30岁。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候任组织委员,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则告诉本刊,近些年来,他接诊的糖尿病患者中,有初中年龄段甚至小学年龄段的孩子,这些孩子通常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部分还有高血压。

“20年前,我们内分泌代谢学界规定,45岁以上是2型糖尿病高危年龄,在2003年左右,出现年轻化趋势后,我们又把高危年龄定位在40岁。但随着糖尿病低龄化趋势的加剧。目前,有专家认为糖尿病的高危年龄可考虑下调至35岁。”郭立新说。

被打乱的人生与治愈

目前为止,对于糖尿病病患者来说,所谓治疗,只能靠持续的自律或药物治疗维持日常生活。过去半年,王琳改掉了许多不良的饮食习惯,她开始逼自己多喝水,减少了喝奶茶的次数,点咖啡也不再加糖加奶。绝大多数时候,她的血糖峰值都成功控制在了10(mmol/L)以内。

但糖尿病还是改变了王琳的很多人生设想和计划。王琳以前一直想组建新家庭,结婚生子,如今考虑到糖尿病的遗传机率,她选择放弃这个选择。另外,王琳的事业进取心一直很强,经常主动加班,但如今,由于吃药的原因,她发生过两次低血糖,一次倒在仓库,一次倒在校园招聘会现场。王琳感觉得到,这给她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印象,很多重要的活,同事都不太敢安排给她,她甚至担心,自己在职场中会被优化。

而在社交平台和同龄人私信的交流中,王琳能感觉到,大家对糖尿病最担心的是,未来可能引发的各种并发症。毕竟确诊糖尿病不是痛苦的终点,而是各种可能痛苦的开始。到了中晚期,糖尿病可能引发各个器官的衰竭,甚至造成眼底神经病变,青光眼、白内障甚至失明,严重的糖尿病足甚至可能造成患者截肢。金晓宇的眼底,就已经查出有神经病变的迹象,如不控制,会有失明的风险。王琳则想过,自己这个年纪得了病,将来自己会不会都拿不了几年退休金。

《我在北京挺好的》剧照

郭晓蕙告诉本刊,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5倍。主要原因,正在于糖尿病引发的各种并发症。“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本质上都是血管中的氧化应激增加,导致的血管堵塞或病变。就像一个水果浸泡在过高浓度的糖水中,果肉里的水会渗出来。”

从致病机理上看,糖尿病的并发症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大血管病变,另一种是微血管病变。由于血管遍布人体全身,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大部分器官都有因高血糖,发生衰竭和病变的可能。

所以,对于并发症的预防,关键还是控制血糖。

而在控制血糖上,年轻人的情况和老年人又有所不同。郭晓蕙告诉本刊“年轻人更多是环境因素导致的糖尿病,而老年人更多和他们本身胰腺的衰老或遗传因素叠加有关。对老年群体来说,胰岛素分泌不足,更多是因为人体衰老所导致的胰岛β细胞损伤,进而无法分泌出足够的胰岛素。因为胰岛β细胞确实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衰弱,这也是为什么糖尿病在传统观念中,多是老年人得的原因。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四分之一都患有糖尿病。而他们的治疗,往往需要体外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平衡。

《漫长的季节》剧照

而年轻人患糖尿病,更多是外界因素,由于糖摄入量过多,导致胰岛β细胞长期高负荷运转进而造成的损伤。因此,只要减少糖量的摄入,就相对容易改善。就拿肥胖这个因素来说,对于大部分患二型糖尿病的年轻人,体重下降5%,血糖就有可能恢复到正常值,如果体重下降10%,血糖缓解到正常值的可能性,就会增加60%以上。因此,如果严格控制好生活方式,不依赖注射胰岛素,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是完全有可能的。”

如今,为了控制饮食,金晓宇推掉了大量不必要的饭局,并从2021年10月份开始,坚持跑步、健身。他还跟女友开始探索适合的饮食方案,因为糖尿病人是“千人千糖”,相同食材,不同人吃,升糖量不一样。为了找到替代碳水的主食,金晓宇会把杂粮和大米掺杂在一起煮,最后发现,1:1的配比,对他的血糖最友好。

在改善运动和饮食后,2021年12月份,在医生的允许下,金晓宇停掉了日常的胰岛素注射,并在2022年4月份停掉了所有药物。如今,只靠规律的饮食和锻炼,金晓宇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小时血糖值可以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虽偶有浮动,但短期内不会再引发严重后果。

《听见她说》剧照

不过,郭晓蕙强调,这种达到正常标准值的情况,并不是治愈。“仅从血糖值看,患者已经恢复到正常值,达到了逆转的效果,但为了避免让公众觉得好像是治愈了,我们业内专家更愿意用缓解这个词去描述。即患者还是需要控制好饮食和生活,才能维持在这样一个健康状态,如果控制不好,血糖值依然会出问题。”







排版:孙孙Boy / 审核:然宁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招聘【新媒体运营】啦!

岗位要求:2—3年或以上微信公众号内容运营、小红书内容运营经验,有强烈的想搞点事的愿望,执行能力强。
(其他岗位详情请戳链接)👉 我们等你来!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爱上“草”了?在线音乐付费用户破亿,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钱听歌? | TME财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品牌,在总台做投放?医知源丨世界糖尿病日:预防糖尿病,改善生活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埋怨原生家庭?糖尿病药变减肥药!加拿大预计该糖尿病药物Ozempic将短缺!58岁头婚新郎迎娶42岁新娘走红:晚婚甚至不婚的人,为何越来越多了?世界糖尿病日:关注糖尿病发病风险娃生越多老越快!Nature子刊发现生育多胎可能会增加女性肥胖、患糖尿病的风险,甚至加速衰老!为什么越来越多的CFO成了CEO?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让父母寒心?两点原因,令人深思!过了这个点儿吃早餐,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剧增【万水千山, 一起走遍】台北故宫博物院, 至善园为什么越来越多美国人到80岁还在工作?| 巴伦封面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签婚前协议为什么越来越多大学生要参加竞赛?恐吓我们的电影怎么越来越多了?| 编辑部聊天室双面星球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读博?这个“神药”,彻底改变了糖尿病的治疗困境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学国际象棋?其中到底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选择喝驼奶?复合肽组件+益生菌+益生元,营养翻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喝茶,能让茶消费爆火吗?美国顶尖私校特别重视的这个兴趣,为什么越来越多家庭想学?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断亲?egg plant/mushrooms李子大的冰雹,持续的野火,极端天气为什么越来越多?两个博士不同人生境遇!为什么越来越多博士开始逃离科研?冷却的不止季节(92)— 包养县城「体制内大龄未婚女性」,为什么越来越多?初入职场就与众不同,这届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难带?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程序员考软考?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消失在朋友圈更加与主接近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封闭式阳台,看完就知道答案了!【装修干货】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